?

AO與冬季溫度場和風場的相關特征分析

2019-12-14 14:10宋磊蘇莉莉秦瑜蓬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相關風場溫度場

宋磊 蘇莉莉 秦瑜蓬

摘要 利用195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資料,采用統計學方法,從對溫度場與風場的考查角度入手,分別以1958—2007年冬季氣候態、1983—2007年與1958—1982年的年代際氣候態差異、1958—2007年前后25年的北極濤動(AO)與溫度場和風場的相關的角度,結合AO冬季的10年滑動均方差和線性趨勢研究1958—2007年冬季AO與全球溫度場和風場對流層低層、中層、高層年代際氣候態變化,年代際的相關系數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以不同角度來看,各層冬季溫度場和風場在50年間年代際的變化趨勢與AO的變化趨勢的配合能對50年間冬季溫度場和風場與AO的年代際的相關產生影響,相關性存在年代際差異,相關性增強,這為進一步研究近幾十年來冬季氣候變化提供了更加客觀的依據。

關鍵詞 溫度場;風場;北極濤動(AO);相關

中圖分類號 P46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9-0227-05

Abstract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1958 to 2007,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wind field,respectively, the climatic states of winter from 1958 to 2007, the interdecadal cli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1983-2007 and 1958-1982,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wind fields from 1958 to 2007,combined with the 10year sliding mean square error and linear trend of AO in winter,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ecadal climatic state of AO and global temperature field and wind field tropospheric lowlevel, middlelevel and highlevel,and interdecad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trend of winter temperature field and wind field in each layer and the change trend of AO in 50 years had an impact on the interdecadal correlation between winter temperature field and wind field and AO in 50 years,there were interdecadal differences in correlation and increased correlation, which provides a more objective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winter climate change in recent decades.

Key words Temperature field;Wind field;Arctic Oscillation (AO);Correlation

北極濤動(AO)是北半球冬季熱帶外行星尺度大氣環流最重要的一個模態[1-3],伴隨北極濤動的強弱變化,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與北極地區之間氣壓和大氣質量呈蹺蹺板式準正壓性的反向變化,當北極濤動處于正位相時,中緯度地區氣壓上升而極地下降,中緯度盛行緯向環流;反之,處于負位相時盛行經向環流。北極濤動的變化影響北半球甚至全球的氣候。許多氣象學家已經從各種角度研究了北極濤動對氣候的影響,如北極濤動影響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對流活動[4]、降水[5-7]、極端氣溫[8]、氣溫增暖[9]、冬季溫度[10-11]、中國冬季氣候[12]。這些研究大都是對區域氣候或氣候要素的研究,而且沒有結合風場進行研究。

冬季是AO模態最顯著、變率最強的季節。從20世紀中期到21世紀初,這段時間的前期與后期的冬季溫度場與風場變化是最明顯的,其中很多地區的改變與AO的變化,與AO及其相關的變化是緊密聯系的。冬季溫度場與風場的改變會對全球對東亞氣溫降水等造成影響,筆者通過研究溫度場和風場氣候態、年代際差、1958—2007年前后25年相關圖以及AO隨時間變化趨勢圖分析氣候態年代際變化、AO與溫度場風場相關前后年代際的變化,AO趨勢之間的聯系和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取

采用的資料是NCEP/NCAR提供的全球范圍內共17層的高度場的月平均網格點資料,格距為2.5°×2.5°,資料長度為1948年1月迄今。溫度場資料,u方向風場資料,v方向風場資料。

1.2 方法

將初始數據資料進行提取,提取的時間范圍為1958—2007年的12月和1月、2月以及2008年1月和2月的月平均溫度場資料,u方向風場資料以及v方向風場資料,空間范圍為180°W~180°E,90°S~90°N。

(1)氣候態。對提取的資料的每年12月、1月和2月溫度場和風場值逐一求平均值后,再做50年的平均:

式中,x表示時間,y表示要素逐年值,a為常數,b是回歸系數。當b為正(負)值時,表示要素在計算的時間段內線性增加(減弱);b又稱為氣候傾向率[13-15]。當b<0時表示AO系數隨時間的變化有降低趨勢;當b>0時表示AO系數隨時間的變化有升高的趨勢。

2 冬季溫度場與風場的演變及相關性演變特征

2.1 冬季溫度場低層、中層、高層的溫度演變及相關演變特征

2.1.1 低層。850 hPa處于對流層低層,對該層的分析可以較好地反映出對流層下部溫度場的年代際變化及其與AO相關的變化。圖1a為850 hPa溫度場上的氣候態圖,反映了冬季該層全球溫度場上的平均狀況。從圖中可見,溫度隨著緯度的升高而遞減,大致呈緯向分布;就50年來全球冬季850 hPa溫度場的氣候態而言,陸地溫度極為突出,北半球冷中心,南半球暖中心,且溫度隨緯度的升高而降低。由1958—2007年冬季850 hPa層后25年平均溫度與前25年平均溫度的差值(圖1b)可見,全球主要地區溫度上升,只有部分地區溫度下降。其中有幾個變化極其明顯的地區,東西伯利亞最高上升2 ℃,加拿大西部最高上升3 ℃,南大洋尤其是南美洲西部上升明顯,最高達2 ℃,說明這些地區近25年溫度較前25年大大增加。分析1958—2007年前25年和后25年的全球冬季850 hPa溫度場與AO的相關系數(圖1c、1d)發現,后25年通過t檢驗的正相關區域或負相關區域變多變大變強。

2.1.2

中層。500 hPa處于對流層的中間位置,它受地面的影響比低層要小得多,對該層進行分析便于了解冬季對流層中層的溫度場變化情況以及相關變化情況。從500 hPa高度場上的氣候態圖(圖2a)可以看出,0°~30°N的低緯地區溫度較高,最高值可達-5 ℃;30°~60°N的中緯地區溫度相對較低,最低值達-40 ℃。由1958—2007年500 hPa后25年平均溫度與前25年平均溫度的差值(圖2b)可見,北冰洋上空為正值區,最高上升0.5~1.0 ℃,北美大陸一直延伸到西歐的正值區,最高上升1.0 ℃以上,亞洲部分地區最高上升0.5~1.0 ℃,南半球30°~60°S連成一片的區域增溫明顯,最高增溫1.5 ℃;降溫地區包括阿留申地區,下降1.0 ℃,格陵蘭地區下降1.0 ℃左右,以及靠印度洋的南極洲地區降溫明顯,最高下降-2.5 ℃。分析1958—2007年前25年和后25年的全球冬季500 hPa溫度場與AO的相關系數(圖2c、2d)發現,后25年通過t檢驗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南半球的相關區域變多,而且南半球不僅正值區域變多,相關變強,而且負值區域也變多變大,相關性變強。

2.1.3 高層。由200 hPa高度場上的氣候態(圖3a)可見,溫度隨著緯度的升高而遞減,大致呈緯向分布。1958—2007年

200 hPa層后25年平均溫度與前25年平均溫度的差值(圖3b)顯示,全球溫帶地區溫度上升,高緯度地區溫度下降,增溫降溫區域幾乎連成一片。分析1958—2007年前25年和后25年的全球冬季200 hPa溫度場與AO的相關系數(圖3c、3d)發現,200 hPa后25年通過t檢驗的相關區域也變多變強。

2.2 冬季風場低層、中層、高層的風場演變及相關演變特征

2.2.1 低層。1958—2007年850 hPa冬季風場氣候態(圖4a)顯示,阿留申低壓與冰島低壓十分明顯。從1958—2007年850 hPa層后25年風場與前25年平均風場的差值(圖4b)可以看出,阿留申低壓在后25年里其北部增強、南部減弱,低壓北移;冰島低壓減弱;西風急流減弱,大西洋對東亞的水汽輸送減弱。1958—2007年前25年和后25年全球冬季850 hPa風場與AO的相關系數(圖4c、4d)顯示,后25年全球的相關性明顯增強,阿留申地區是負相關;冰島低壓南部是正相關減弱。

2.2.2 中層。從1958—2007年500 hPa冬季風場氣候態(圖5a)能更清楚辨認出西風急流,地面系統變得不明顯,但仍能辨認出阿留申低壓與冰島低壓的位置。從1958—2007年500 hPa層后25年風場與前25年平均風場的差值(圖5b)可以看出,阿留申低壓在后25年里其北部增強南部減弱,低壓北移;冰島低壓南部減弱,北部加強;西風急流減弱,大西洋對東亞的水汽輸送減弱。分析1958—2007年前25年和后25年全球冬季500 hPa風場與AO的相關系數(圖5c、5d)發現,后25年全球的相關性明顯增強,阿留申地區是負相關;冰島低壓南部是正相關減弱。

2.2.3 高層。從1958—2007年200 hPa冬季風場氣候態(圖6a)能更清楚辨認出西風急流,地面系統變得不明顯,但仍能辨認出阿留申低壓與冰島低壓的位置。從1958—2007年200 hPa層后25年風場與前25年平均風場的差值(圖6b)可以看出,阿留申低壓在后25年里其北部增強南部減弱,低壓北移;冰島低壓南部減弱,北部加強;西風急流北部減弱,南部加強,急流北移。分析1958—2007年前25年和后25年的全球冬季200 hPa風場與AO的相關系數(圖6c、6d)發現,前25年與AO相關較強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冰島低壓地區與西歐地區相關性很強;后25年全球的相關性明顯增強,阿留申地區是負相關;冰島低壓南部是正相關減弱。

2.3 AO冬季平均趨勢分析與均方差分析

從1958—2007年冬季平均、10年滑動均方差以及線性趨勢(圖7)可以看出,1958—2007年AO冬季平均隨時間是逐年增長的趨勢,并能看出AO冬季平均的波動狀況隨時間的變化。

3 結論

趨勢,結果表明,1958—2007年冬季AO是一個隨時間增長的趨勢。就溫度場來看,850、500和200 hPa 1958—2007年冬季后25年溫度場與前25年平均溫度場的差值圖顯示,溫帶大陸是升溫趨勢。通過分析3個高度上AO與溫度場相關系數年代際變化,北極濤動與溫度場正相關區域面積增大、相關性增強,主要集中地區為溫帶大陸,其他負相關地區面積也增大,相關性增強,所以AO與冬季溫度場相關性增強。就風場而言,北極濤動與風場的相關性存在年代際變化,后25年相關性明顯強于前25年,說明北極濤動對風場的影響越來越大。

該研究初步從AO與冬季溫度場和風場相關性方面進行了研究,然而冬季溫度場、風場變化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朱毓穎.中國冬季持續性低溫事件的特征及其與大氣低頻振蕩的聯系[D].南京:南京大學,201.

[2] 李彩玲,余廣昌,王華.北極濤動對華南地區寒潮的影響[J].廣東氣象,2016,38(3):12-16.

[3] 王玉虹,智協飛,朱壽鵬,等.氣候變暖前后我國熱度日和冷度日的特征分析[J].氣象科技,2016,44(6):956-964.

[4] 胡淼,龔道溢,王璐,等. 1-3月北極濤動對北半球熱帶太平洋和大西洋對流活動的可能影響[J].氣象學報, 2012,70(3):408-491.

[5] 龔道溢. 北極濤動對東亞夏季降水的預測意義[J].氣象, 2003,29(6):3-6.

[6] 程炳巖,孫衛國,王記芳,等. 北極濤動對河南省降水的可能影響[J].氣象與環境科學,2007,30(4):7-12.

[7] 李春,羅德海,方之芳,等.北極濤動年代際變化與華北夏季降水的聯系[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5,28(6):755-762.

[8] 所玲玲,黃嘉佑,譚本馗.北極濤動對我國冬季同期極端氣溫的影響研究[J].熱帶氣象學報,2008,24(2):163-168.

[9] 琚建華,任菊章,呂俊梅.北極濤動年代際變化對東亞北部冬季氣溫增暖的影響[J].高原氣象,2004,23(4):429-434.

[10] 李春,方之芳.北極濤動與東北冬季溫度的聯系[J].高原氣象,2005,24(6):927-934.

[11] 何春,何金海. 冬季北極濤動和華北冬季氣溫變化關系研究[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3,26(1):1-7.

[12] 龔道溢,王紹武.近百年北極濤動對中國冬季氣候的影響[J].地理學報,2003,58(4):559-567.

[13] 澤仁玉珍,李白萍,曲扎江措,等.近40年昌都丁青大風氣候特征分析[J].西藏科技,2010(9):55-56.

[14] 丁峰,王則玉,唐亞莉,等.吉爾吉斯斯坦氣候變化特征及其空間變異分析[J].新疆農業科學,2017,54(9):1746-1755.

[15] 黃秋霞,何清,玉努斯,等.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不同區域降水的變化特征[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4,8(4):61-68.

猜你喜歡
相關風場溫度場
基于FLUENT的下擊暴流三維風場建模
鋁合金加筋板焊接溫度場和殘余應力數值模擬
基于紋影法的溫度場分布測量方法
MJS工法與凍結法結合加固區溫度場研究
自立人格對師范生教師職業成熟度影響的實證研究
側向風場中無人機的飛行研究
X80鋼層流冷卻溫度場的有限元模擬
風場條件下LPG 瞬時泄漏擴散的數值模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