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開展傳統農耕文化教育的模式創新

2019-12-14 14:10蘇海洋楊小敏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農耕文化高校教育人才培養

蘇海洋 楊小敏

摘要 如何提高傳統文化教育效果,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面臨的難題。在文博專業博物館傳播學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甘肅農業文化博覽園”建設方案的設計實踐,既受到了傳統農耕文化教育,又提升了專業能力。這種“寓教于學,寓學于行”的創新模式,對于傳統農耕文化教育和專業課教學方式的改革均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農耕文化;高校教育;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 S-01;G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9-0265-03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cultural relics and museums, students have not only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farming culture education, but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was also improved through the design practice of the Gansu Agricultural Culture Expo Park”. This innovative model of “value education in learning, learning in practice” is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farming cultur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Farming culture;College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Teaching model;Innovation

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因此,教育和引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我國悠久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目前,高校主要通過通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及學生社團文化活動等模式開展我國傳統文化教育。這些傳統模式存在內涵和外延不明、內容比較模糊、教學方法單一、實效性不高、影響有限等一系列問題[1]。如何開創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模式,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界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之一。農業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以甘肅農業文化在文博專業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為例,闡述了高校傳統文化教育模式和方式的創新問題。

1 寓教于學:傳統農耕文化教育的模式創新

現今甘肅省在經濟、文化和教育方面遠遠落后于東部發達省份,就是在西部地區,也與其他省份拉開了距離,然而古代的甘肅與今天有所不同:大地灣一期文化是目前已知的西北地區最早的新石器農業文化,是我國乃至世界黍作農業的重要源頭之一[2]。馬家窯農業文化處于東亞、西亞兩大農業體系和我國稻作與旱作農業文化匯流地帶,是我國最早的農業多樣化生產的農業文化[3]。齊家文化位于東亞農業文化與歐亞草原游牧文化交流的中繼站[4]。周祖農業文化具有親民性和農神崇拜與祖先崇拜結合的特點,是周人禮樂文明的淵藪,在世界農業文化史中獨具特色。早期秦文化與西戎文化農牧并重,為東亞精耕細作農業經濟與歐亞草原游牧經濟的集大成者。戰國至隋唐時期,中西文化在此薈萃,農牧文化異彩紛呈。宋元至明清時期,甘肅是以茶馬貿易為代表的東亞季風區與中亞干旱區之間農業交流的樞紐[5]。甘肅農業文化在我國乃至世界農業文化史上的地位,可以極大地激發在甘肅求學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與文化自豪感。

天水師范學院隴右文化研究中心已開設隴右文化概論全校公選課多年,內容涉及甘肅傳統文化,但因內容寬泛、抽象,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同時,文物與博物館系博物館專業的博物館傳播學課程也面臨一些困難:目前國內還沒有出版博物館傳播學的相關教材,文博界將傳播學理論引入博物館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該課程教學理論素材主要來源于郭慶光主編的《傳播學教程》[6],教材針對性不強,且缺少具體案例的支持。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筆者在2015、2016和2017級文博專業博物館傳播學課程教學中,引入了甘肅農業文化陳列與設計的實踐環節。筆者將一學期的課時做了分割,即教師講博物館傳播的理論知識占50%,學生上講臺報告實踐成果的時間占50%。在講授理論知識過程中,將筆者給同學們講解甘肅農業文化在我國乃至世界農業史上的地位和特色,并將筆者撰寫的甘肅農業文化博覽園建設方案介紹給大家。要求學生分組搜集資料,設計甘肅農業文化陳列與社會教育的具體方案。方案設計要始終貫穿甘肅傳統農業文化在我國乃至世界農業文明中的重要地位這一主題。學生模擬設計甘肅農業文化博覽園陳列與社會教育方案的過程,既是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過程;采用思想教育加專業能力教育的混合模式,既破解了傳統文化教育效果不佳,深入人心不夠的難題,也擺脫了專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困境。

2 寓學于行:傳統農耕文化教育形式的創新

2.1 確定基本原則

盡管甘肅農業文化在我國文明起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還沒有一家省級的農業博物館。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國內外同類博物館的先進經驗,結合甘肅的實際情況,突破了農業博物館陳列以農業文化為主的思路,提出建設農業文化博覽園的新方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綜合師生各方面的意見,擬定了以下原則。

2.1.1 創新性原則。在吸取同類博物館經驗的基礎上,突破現有以農業文化展覽為主的框架,集收集、展出、研究、交流和休閑為一體。在布局上,突破室內展區的局限,增加農業文化體驗園,提高觀眾的參與度,注入寓教于樂的新內容,以增加博物館的活力;在表現手段上,通過計算機圖像圖形技術將現實世界和歷史虛擬畫面互相重疊后,展示在電腦終端或手機屏幕上,營造一種身臨歷史情境的感覺。

2.1.2 前瞻性原則。充分吸取國內關于甘肅農業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在展示甘肅農業文化演變歷程的同時,突出甘肅農業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它在中國乃至世界文明中的地位與價值。

2.1.3 豐富性原則。策劃展區和展品時采取模塊化手法,以滿足更換展品的需要;在表現形式上,將文字、圖片、實物、模型、音像、游戲、虛擬體驗和實際體驗等形式有機結合,以增強觀眾對博物館的興趣。

2.1.4 綜合性原則。設計要體現展示、收藏、研究、交流與體驗的五位一體的互動理念。

2.2 農業文化陳展內容設計

筆者根據自己對甘肅農業文化的研究,將甘肅農業文化提煉、概括為時代特色鮮明的8個發展階段[7],并提出設計需要達到的目標。

2.2.1 “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以舊石器晚期至前仰韶文化時期漁獵工具、家禽家畜骨骼、野生動物骨骼、圜底陶器及向心式聚落遺跡,反映伏羲時代“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的時代特征和“以德王天下”的社會組織形態。

2.2.2 “神農教民播五谷”。以仰韶文化至馬家窯文化時期的農作物和家禽家畜標本、紡織生產工具、祭祀用陶器和玉器、祭祀遺跡及大地灣四期聚落,反映炎帝時代“男耕而食”“女織而衣”的生產模式和“兵甲不起而王”的文明進程。

2.2.3 “時播百谷,淳化鳥獸”。以齊家文化農作物和家禽家畜標本、祭祀用陶器和玉器、祭祀遺跡及師趙村七期聚落,反映黃帝時代“時播百谷,淳化鳥獸”的農業多樣化生產和以“兵甲王天下”的國家文明特征。

2.2.4 “羌童看渭水,牛羊嶺上村”。以四壩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沙井文化、楊郎文化代表的西戎文化和周文化、早期秦文化關聯密切的青銅和鐵制生產工具、羊骨、馬骨、陶器、木器、骨器、綠松石、瑪瑙珠、琉璃珠、琉璃耳珰、石頭珠、石墜飾、皮革、紡織物、海貝、巖畫、馬具、馬車構件、青銅工具等,反映了先秦時期以畜牧經濟或半農半牧為主的經濟形態和華戎交匯的時代風貌。

2.2.5 “涼州農牧為天下饒”。通過河西漢簡、嘉峪關魏晉墓畫像磚、出土農具、陶俑、木牛等文物,展示秦漢至魏晉北朝時期甘肅農牧局并舉的社會風貌。

2.2.6 “富庶者無如隴右”。通過出土的隋唐時期農具、敦煌壁畫中的野宴、射手、耕獲、整地、播種、中耕、灌溉、揚場、運輸等圖畫,展示初唐至盛唐時期以河西走廊為代表的隴右道“閭閻相望,桑麻翳野”的繁榮景象。

2.2.7 “散放牛羊食禾黍”。以歷史文書、簡牘、壁畫、宋墓壁畫展示吐蕃、西夏和北宋時期農牧經濟和農村生活畫卷,反映唐末及宋夏時期甘肅以牧為主或亦農亦牧的經濟形態和時代風尚。

2.2.8 “血汗鋪成茶馬道,銅鈴搖響出隴右”。展出宋至明清川甘茶馬古道沿線文物、道路遺跡圖片、碑刻、檔案、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西南亞熱帶濕潤區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區域經濟與文化交流圖景。

根據自愿的原則,將學生分成8個興趣小組,每組推選1名小組長,負責任務分配和組織協調工作。每一組分別負責某一時期文物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實物影像的篩選、文字說明的凝練和陳列方式的設計。設計完成后,每組選派1~2名代表上講臺匯報。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從觀眾的角度提出改進意見,再根據意見反復修改完善,評價結果計入期末成績。

2.3 組織架構設計

農業文化博覽園的組織框架包括辦公室、展示部、收藏部、研究中心和社會教育中心。讓每個小組同學合作繪制每部功能與相互協作關系流程圖,模擬編制每部具體的崗位責任,在班級微信群中展示、分享、交流。綜合師生評價給每小組打分,計入平時成績。

2.4 基本布局設計

農業文化博覽園由主體展館、農業民俗體驗區和農業生態旅游區三大部分組成。教師提供學校南山豹子溝東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圖,每小組各自合理確定每個功能分區的具體位置、面積和空間布局,并以平面圖形式標注在地形圖上。綜合師生評價給每小組打分,計入平時成績。

2.4.1 主體展館。主體展館應該包括中心展廳和辦公樓2個部分。中心展廳是博物館的主體建筑,主要是展示甘肅農業歷史和歷史時期農業生態環境的場所,由于每一歷史階段表達內容存在較大差異,展廳的內部建筑應根據展區的安排富有變化,展覽內容設計完成后,教師指導各個小組合作設計建筑的布局。為了降低難度,允許以手繪平面示意圖或手制模型的形式表達出來。辦公樓設計以實用、夠用、功能齊全為原則,特別是要給臨展部預留更多空間,以便于展覽交流活動的順利展開。

2.4.2 農業民俗體驗區?;舅悸肥欠略煊袧庥舻赜蛱厣膫鹘y民居四合院、窯洞、籬笆樓、馬康、氈帳等,讓游客住農家屋、吃農家飯、過農家節日、感受農家婚禮,以增加觀眾人數和在博覽園滯留的時間,更重要的是通過農家屋出租和經營,為博覽園提供一筆收入,以補貼其日常運作?;疽笫菍W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搜集資料,確定特色民居類型與數量,根據地形、地貌與民居完美結合的原則,合理安排農家院落的位置,并拿出具體的民俗體驗活動的策劃方案。

2.4.3 農業生態旅游區。在歷史農業文化與綠色生態農業相結合思路的指導下,學生分組、合作設計谷博園、樹博園、蔬博園、果博園、動博園展覽方案,要求以時間為順序,活體、標本或圖片展示歷史時期農作物、具有氣候指示意義的動植物及今天甘肅地區的優良農畜品種、珍稀動物和樹種、土壤標本,文字說明需要重點突出其歷史、科學和生態價值。在區內安排若干塊農田,讓游客干農家活、耕農家田,感受農家生活、暢享新鮮的鄉村氣息,在接受歷史文化、科學教育的同時,享受到農業的樂趣。

2.5 表現形式設計

(1)甘肅農業文化博覽園作為農業文化社會教育的場所,在布展格局上,要求學生的設計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角沖擊。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布展設計上,需要突出重點,每一部分安排若干個場景,例如舊石器末期狩獵場景,馬家窯文化時期農業生產場景等,將場景復原、模型、文字、圖片、實物等有機組合起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并在一些關鍵部位安排若干組座椅,讓觀眾有條件坐下來慢慢欣賞,在接受歷史文化、科學與情感教育的同時,發揮博物館休閑、娛樂的功能。

(2)除了簡明前言之外,每一部分講述的“故事”并不是連續的,而是以圖片、實物和模型為元素的跳躍性敘述。針對這一特點,要求學生對展出的內容進行提煉,確定明確的主題,以此為紅線將分散的珠子串聯起來?!皵⑹觥北仨毞虾啙嵭栽瓌t性。此外,為滿足部分觀眾深入了解的需求,可以安置一些觸摸屏電腦,錄制比較詳細的介紹,或加入游戲環節。

(3)博物館不設立專職解說員,但配置語音導游解說器,里面錄制每個展示品的詳細解說詞,采取掃描二維碼的形式為有需要的觀眾提供免費服務。因此,要求每一小組除了提供內容與形式設計外,還要撰寫各自負責部分的解說詞,用通俗的語言,講觀眾能理解的歷史故事,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修復的故事。

2.6 運營原則設計

需要學生參照國內外其他博物館的運營情況,擬定博物園經費來源、管理辦法、有償服務管理條例。

3 改革成效

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學設計付諸實踐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甘肅農業文化、農業生態旅游區和農業民俗體驗區陳列內容與形式設計實踐上。教學模式和方式的創新,不僅實現了傳統文化教育目標,而且提高了學生專業素養,取得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3.1 學生對甘肅農業文化的內涵和地位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

農業文化是農業生產實踐活動所創造出來的與農業有關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內容可分為農業科技、農業思想、農業制度與法令、農事節日習俗、飲食文化等[8-9]。物質文化部分可以用與農業生活、生產聯系密切的器物體現出來,但精神文化的內容比較抽象,必須借助于情景復原、藝術闡釋、文字解釋等直觀的方式加以展示。為了能讓普通“受眾”看得懂,同學們只有對甘肅農業文化的內涵、特征和地位有深刻理解,才能找到恰當的表達方式。學生尋找合適角度,設法“教育”別人的過程,實質上是自我教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充分認識了甘肅農業文化求變、創新的精神內涵和源頭性、多樣性、開放性、過渡性特征。因為所有的結論必須有實物的見證,所以教育和感化是自然而然的,并以一種被說服者覺察不到的形式悄悄進行著,效果要比單純的說教要好得多。

3.2 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修博物館傳播學課程的同學為大三學生,他們的集體性活動已經大大減少。據調查,大部分同學都是以宿舍為單位活動,平時也很少到其他宿舍竄門,同學之間的感情聯絡很不夠。鑒于此,教師要求分組時在考慮個人興趣的同時,盡量男女搭配,并且避免同一個宿舍的同學被分到同一組里。為了做好設計,不同性別、來源、性格的學生需要充分溝通。周末,有些小組成員干脆帶上筆記本電腦,在學校食堂里一起吃飯、一起商量,合作完成方案設計。小組每個人被綁到一條船上,大家只有團結一致,奮力向前,才能獲得好成績。

3.3 增加了學生歷史和考古方面的知識

甘肅農業文化年代范圍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涉及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先秦秦漢考古、魏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和明清考古各個階段和環境考古、農業考古、絲路考古等多個領域。要真正理解文物的價值,需要將它放在農業文明演進的歷史進程中加以考察。因此,學生在陳列內容與形式設計實踐活動中,為了講好文物故事,涉獵了大量的歷史知識與考古知識,進一步夯實了專業基礎。

47卷19期 蘇海洋等 高校開展傳統農耕文化教育的模式創新

3.4 提高了學生搜集、表達信息的能力

模擬實踐活動前,好多學生不能熟練地利用中國知網、超星發現等數據庫搜集資料。模擬實踐活動開始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熟練掌握了在中國知網中利用主題詞、關鍵詞、篇名、作者、摘要等檢索方式檢索所需文獻。模擬實踐活動前,個別同學因性格比較內向,羞于或不善于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模擬實踐活動開始后,為了督促同學們發言,教師要求以抽簽的方法決定每小組上講臺報告設計成果的同學。點評期間,教師對認真聽講、點評到位的同學以平時成績加分獎勵;對沒有認真聽講,敷衍了事的同學以減分處理。由于教師提前告訴了基本要求,大家都能認真對待,并踴躍發言。經過一學期的鍛煉,同學們的膽量變大,自信心有所增強,表達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

3.5 加深了對博物館傳播特點和本質的認識

博物館傳播與圖書館傳播最大的不同是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有些同學最初的設計文字描述多,圖像展示少,違背了博物館傳播的基本原則;有的同學過度依賴圖像,文字說明過少、過于學術化,不足以補足文物本身喪失的歷史信息、科學信息或生態信息,也無法引起普通觀眾的興趣。在點評過程中,教師及時指出其中的不足,督促相關小組反復修改,直到大家滿意為止。在修改過程中,同學們逐漸領悟了生動、形象是博物館傳播的關鍵,清晰、完整的闡釋是博物館永遠的追求。

甘肅農業文化融入高校文博專業課堂教學的實踐表明,將文化育人與專業能力培養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是高校課程思政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對于不同專業、不同課程,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融入與之相關的傳統文化內容,如體育教育融入傳統體育文化內容[10],美術教育融入傳統美術文化內容[11],音樂教育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內容[12],數學教育融入傳統數學文化內容[13],科學教育融入中國古代科技史與科技思想內容[14]等。這樣既可以提高高校文化育人的實際效果,也可以提升高校專業教育的思想高度與人文內涵。

參考文獻

[1]李霞,孫留濤.新時代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模式研究[J].江蘇高教,2019(1):45-48.

[2] 蘇海洋.論大地灣一期文化與中國農業起源的關系[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6):97-101.

[3] 蘇海洋.論中國最早的農業多樣化產生的地理背景及影響[J].農業考古,2015(3):17-23.

[4] 易華.齊家文化:史前東西文明交流的中轉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2-22(B03).

[5] 蘇海洋.唐宋時期青泥路的高精度復原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4):18-25.

[6]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7] 蘇海洋.甘肅農業文化傳承與創新戰略研究:以農業文化博覽園建設為中心[R].2018:6-7.

[8] 趙勍,高旭,徐峰.京郊觀光農業景觀特色分析與營造[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3(2):43-49.

[9] 王青.發展農村創意經濟構建綜合發展的農村現代社會[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3):1-7.

[10] 黃啟軒.淺談傳統文化與體育教學的有機結合[J].經營管理者,2017(12):128-129.

[11] 顧雅鈺.關于中國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的有機整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8(21):139.

[12] 葛春先.音樂鑒賞教學應強化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J].中國教育學刊,2017(8):107.

[13] 張蕾.基于數學文化觀的高校高等數學教育研究[J].科技資訊,2018(36):177-178.

[14] 馬勇軍,張笑梅.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教育的互動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農耕文化高校教育人才培養
從農業諺語看壯泰民族的傳統農耕文化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民間美術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圖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