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2019-12-16 02:20尚曉麗
人民論壇 2019年33期
關鍵詞:有效性高校

尚曉麗

【摘要】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然而,西方“利己性”的經濟模式、我國社會結構的調整轉型和國內外思潮的碰撞等都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產生著重要影響,我們應從引導大學生利益需求、構建意識形態教育機制等方面增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校 意識形工作態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強化意識形態教育是培養新時期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客觀需要,是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基本需求

在新的發展時期,要始終堅持培養真正信仰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弊鳛橹袊厣鐣髁x事業的接班人,高校大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踐行程度直接關系著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為此,應強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引導大學生認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培養奠基人。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東西方文化、思想交流更加頻繁。一些西方國家以此為契機,利用新媒體向高校大學生灌輸西方主流意識形態,“普世價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蔓延,造成一些大學生在生活中貪圖享樂、學習上不思進取,攀比之風盛行,對我國意識形態教育產生消極影響。不僅如此,西方國家利用影視、文學作品等宣揚所謂的“平等自由”“個人主義”,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中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奉獻精神形成鮮明對比,極大地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必須強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讓大學生認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從而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

經濟全球化的沖擊、社會轉型的影響和多元文化的滲透對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當前世界發展的潮流,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在現實實踐中面臨不少問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利己性”的發展特點十分明顯。西方國家以經濟為助推,無形中滲透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對我國社會各個階層產生影響,高校大學生首當其沖。西方國家大力鼓吹“意識形態終結”,意圖“西化”和“分化”我國。除了在軍事上耀武揚威之外,西方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的契機,在思想文化中滲透宣揚西方價值觀念,試圖改變我國大學生的政治立場、盲從西方意識形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平臺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部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感降低,認識不到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性,表現出理想信念淡化、本位主義、輕視道德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在社會經濟形勢轉變的過程中,經濟發展呈現“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的整體格局。經濟發展狀況、人們生活方式、就業形勢等都是大學生重點關注的話題,多樣化的格局造成一些大學生思想分化。面對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一些大學生功利思想凸顯,將金錢看成第一位的,不能有效協調利益和價值之間的關系,淡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道德信仰弱化。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各方面發展不斷深入,社會文化環境日益寬松,人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為社會思潮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國外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入的過程中,我國文化領域空前繁榮,中西思想文化碰撞和交融更加激烈。在此情況下,多元文化中也包含著非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嚴重侵蝕和沖擊著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交融,思維活躍的大學生逐漸對馬克思主義產生困惑,判斷力不強和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的大學生很容易被西方主流意識形態迷惑,動搖社會主義信仰。

從引導大學生利益需求、構建意識形態教育機制等方面增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性

個人利益在意識形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反映,認識到這一點,有助于強化高校意識形態的教育效果。社會的階層有所區別,每個人的現實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利益訴求,每個大學生在家庭背景、文化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在開展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時要充分考慮大學生個人特點,這樣才能確保意識形態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良好的學習、生活、成長環境是每個高校大學生的基本利益訴求,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意識形態教育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在保障大學生利益需求實現的前提下,要充分認識到保障他們的利益需求并不意味著個人利益高于一切。在開展意識形態教育時,利益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這種利益不是狹隘的個人利益,而是由個人利益進行擴展,延伸至家庭、集體和國家,實現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結合,達到個人追求和社會理想的協調發展。

在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開展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作用。高校大學生作為意識形態教育的客體,要處理好意識形態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之間的關系。當今,大學生主體意識較強,不喜歡說教式的教育模式。為此,一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系統的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體系,體現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在具體工作開展時,要切實考慮大學生的基本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一些社會熱點、時事政治方面的問題,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樣化,體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實踐的有機融合。二要強化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環境建設,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意識形態教育氛圍,利用新媒體平臺及時解答大學生的疑惑,同時在教育中體現人文關懷,發揮意識形態教育的引導功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知行合一體現了傳統道德的內在需求,也符合當今的美德內涵。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通過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為大學生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礎,應注重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層面開展教育,從而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是在家庭教育中,要樹立“家風家規”的教育理念,倡導個人誠實、與人為善,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從而體現誠信、友善、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在學校教育中,不斷健全大學生的人格和思想觀念,引導大學生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健全的人格和明辨是非的精神。三是在社會教育中,在理論教育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鍛煉在理論的指導下實踐、在實踐中深化理論的能力。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引領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健康發展。

(作者為華北電力大學(保定)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2016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綜合改革背景下大學評價制度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6BD004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劉芳:《新形勢下全面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年第12期。

②楊美麗:《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建》,《人民論壇》,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歡
有效性高校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提高幼兒美術活動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數學復習課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