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護理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2019-12-16 08:11陳立杰
中國實用醫藥 2019年32期
關鍵詞:肢體功能心理狀態腦梗死

陳立杰

【摘要】 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理念應用于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70例腦梗死患者, 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37例)和對照組(33例)。對照組患者實施腦梗死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分、語言功能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護理滿意情況。結果 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分、語言能力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7.30%(36/37),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81.82%(27/33);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44, P<0.05)。結論 在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配合實施優質護理干預, 可加快患者的身心恢復并推動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 值得借鑒。

【關鍵詞】 腦梗死;優質護理;肢體功能;語言功能;心理狀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92

腦梗死是由于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的局部缺血、缺氧進而導致的腦功能障礙, 疾病本身具有發病急、發展快的特性, 是當前臨床上極為常見的一類腦血管疾病, 發病率逐年增長且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 除去及時有效的治療外, 科學的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同樣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改善腦梗死患者的預后, 研究將對70例腦梗死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以概括優質護理理念的臨床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對象均經腦CT掃描確診。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7例)和對照組(3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 女17例;年齡55~70歲, 平均年齡(62.8±3.9)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3±0.6)年。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 女15例;年齡52~71歲, 平均年齡(63.1±4.3)歲;病程1~3年, 平均病程(2.2±0.7)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腦梗死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疾病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須積極與其進行溝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訴求, 通過一對一宣講的形式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腦梗死并告知患者治療、康復期間的注意事項, 通過成功治療案例的講解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回歸正常生活的信心[1];②并發癥預防護理:對于臥床患者須定時進行皮膚清潔護理, 設立床頭翻身排并按時協助患者翻身, 并在患者皮膚受壓處放置軟墊, 以預防壓瘡[2];對于留置尿管患者, 每日按時對患者的生殖器周圍進行清洗消毒處理, 并密切觀察導尿系統的密封性;③飲食干預: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身體狀況合理制訂飲食計劃, 遵循清淡、易消化、粗纖維的基本原則[3], 并適當增加患者的每日飲水量, 對于有便秘的患者可遵照醫囑實施灌腸處理;④肢體功能康復: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 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肢體被動及主動運動[4], 以健側至患側的順序, 依從活動肩、肘、腕、髖、膝等關節, 運動幅度從小到大, 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3~5次/d, 10~20 min/次;⑤語言功能康復:指導患者從簡單的音節開始訓練, 隨著康復進程的推進, 從單次、單句、認人、認物至簡單的對話交流, 并督促患者通過廣播、看電視等多種途徑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5]。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分、語言功能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及護理滿意情況。①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MA)評定兩組患者的上、下肢運動功能, 總分100分, 評分越高則提示患者的肢體功能越好。②以命名、閱讀、理解、結構和視空間等因素比較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 總分100分, 評分越高則提示患者的語言功能越好。③選取SAS評價兩組患者的焦慮程度:表格20個條目, 以4級評分法計算, 50~59分為輕度焦慮, 60~69分為中度焦慮, >70分為重度焦慮。④選取SDS評價兩組患者的抑郁程度:表格20個條目, 53~62分為輕度抑郁, 63~72位中度抑郁, >72分為重度抑郁。⑤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比較兩組患者對在院期間護理滿意情況, 滿分100分, >95分為滿意, 90~95分為基本滿意, <90分為不滿意, 護理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干預后肢體功能評分、語言功能評分、SAS評分、SDS評分比較 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分、語言能力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慢性疾病, 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 近年來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由于疾病的治療周期相對較長, 加上疾病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較大, 若護理不當很容易對患者的預后產生負面作用。本研究重點探討了優質護理的應用價值, 優質護理的核心在于對每一項護理手段深化并體現對患者個體上的針對性, 并最終作者用于疾病治療。

優質護理實施的注意事項:①心理護理:a.須把控患者負面情緒產生的根源, 以保證心理護理的針對性;b.患者的情緒變化會隨治療進程的推進而發生變化, 因而不得以患者某一個時間段的心理狀態評估心理護理的效果;②飲食護理:除遵循基本的飲食原則外, 患者日常飲食的制訂還須考慮患者的飲食習慣, 以免其出現抵觸情緒;③康復訓練須嚴格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 不能為了追求康復效果而盲目提高運動量, 以免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傷害。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分、語言能力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質護理的實施可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 同時該護理體系下的心理干預,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由于各方面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緒, 對于患者的心理恢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質護理的應用在滿足疾病治療的同時還能推動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

綜上所述, 在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借助優質護理理念開展護理工作, 可對疾病治療起到推動作用, 同時也能促進和諧護患關系的構建, 方法經研究效果確切, 值得借鑒并推廣。

參考文獻

[1] 白玉仙. 心理護理干預對促進老年腦梗塞患者康復的影響.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7, 49(6):756-757.

[2] 蘭端云. 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性腦梗塞護理中應用對患者NIHSS評分的影響.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8, 50(3):369-370.

[3] 陳華. 腦梗塞患者實施系統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體會. 青海醫藥雜志, 2017, 47(7):47-49.

[4] 陳紅紅, 王玲.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 中外醫療, 2017, 36(34):171-173.

[5] 席紅.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2):136, 138.

[收稿日期:2019-03-26]

猜你喜歡
肢體功能心理狀態腦梗死
依達拉奉聯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的影響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腦梗死怎樣治療
談談播音創作主體的心理素質
基于《初、高中過渡階段學生心理狀態及學習狀態調查》的分析
內側柱支撐重建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效果
淺析早期健康教育對促進腦血栓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臨床有效性
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社區綜合康復的療效觀察
康復介入時間對小兒中重度顱腦損傷后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