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淺析

2019-12-18 01:34
新營銷 2019年14期
關鍵詞:產品化戰略性新興產業

□ 賀 鑫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 100081)

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概念衍生于西方“戰略性產業”的概念,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誕生于重大技術突破和與國民經濟發展需求基礎上,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以及增長潛力巨大的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球價值鏈重構時期意義重大,是我國突破價值鏈“低端鎖定”的重要抓手。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承擔著推動價值鏈重構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緩解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作用,政府需要制定政策對其加以培育。

一、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概述

(一)戰略層面支持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世界主要經濟體均將新興技術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發展。我國結合國內外發展實際,制定包括《“十三五”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規劃》在內的政策文件,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升至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層面,作為新一輪經濟增長點培育和發展?!笆濉币詠?,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細分領域相繼出臺專項政策,例如信息技術方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綠色低碳領域的《“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高端制造行業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等,為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提供堅實的政策支撐。

(二)以政策激發創新活力

技術創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我國政府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為前提,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同時強化金融創新功能,以政策手段保障資金供給,激勵創新成果轉化。在技術人才培養環節,創新培養和吸引人才機制,嚴格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推動多元創新主體發揮作用,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嚴格控制市場準入機制。

(三)以政策引導資源投向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階段在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因其在國家經濟發展中重要戰略地位,政策也給予了資源投向上的引導。政府一方面通過發布支持重大工程的政策性文件,推動重點工程落地建設,并圍繞重點工程開啟“百兆鄉村”示范工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工程等試點與重點項目。另一方面,政府積極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戰略性新興技術產業發展釋放要素活力。

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成果市場化的關注度有待提高

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技術為支撐,對技術更新迭代的要求更高,對技術研發成果有效產品化的效率也更高。提高技術創新成果產品化效率需要在政策宏觀引導下,由企業和高校及科研院所搭建微觀上的多元合作機制。目前科研院所創新的目的更多在于提高學術研究和整體科研實力,企業更關注盈利性,強調投入產出,創新成果市場化、產品化的動力不足。民營企業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雖然研發積極性與創新成果產品化的動力較大,但融資較難及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的現實,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完善也使得民營企業在創新成果市場化中的作用甚微。

(二)軍民融合發展的關注度有待提高

新興技術產業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的興起始于二戰中美國軍方用于情報工作的計算機及因特網相關技術的民用化。在科技發展史上,軍用技術因為其國防意義,得到各國重視,其技術發展一直領先于民用技術,新一輪技術革命中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導向下,軍民技術通用時代的到來越來越成為可能。目前軍事科技技術與民用技術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中信息技術等軍民兩用型的特點突出,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有利于實現國防技術與產業技術創新的雙贏局面。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發展支撐,以科技進步為發展驅動力的產業,軍民融合式發展可以發揮國防科技技術研發的帶動引領作用,加速實現國家創新體系的形成,實現民用科技在技術進步上的突破,目前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政策對軍民融合的關注度仍有待提高。

三、政策建議

(一)在國家政策層面繼續加強頂層設計

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政策要更注重連續性,應該結合不同階段的國外形勢以及國內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結構布局,出臺連續性的產業政策。政策上的連續性還體現在能夠根據本國在不同時期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階段和地位進行產業上的及時跟進和調整,確定符合本國定位的需要重點扶持的新產業。

(二)提供利于技術創新的政策環境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夠,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水平勢在必行。為此要健全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對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養上予以資金支持,加大基礎學科科研投入,激勵技術創新及創新成果產品化。同時,構建政府主導下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系,以政府為主導,創建技術創新協作平臺,在宏觀政策上予以支持,調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的研發積極性。在尚未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領域,集合多個創新主體力量對重大技術難題進行公關。同時政府還應該營造鼓勵創新的市場競爭氛圍,針對新興產業技術研發投入高,因市場不確定性而出現的風險大的特點,設立專項財稅補貼政策,補貼創新能力強,技術產品化程度高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同時進行動態化評估考核及監督,避免尋租行為及資源錯配。另外還應該針對民營創新型企業設置投融資擔保體系,建立風險承擔機制,在保證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企業資金投入的同時,解除其后顧之憂。

(三)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戰略性新興產業強調技術突破與重大發展需求的有機統一。分散布局式的模式不利于技術創新,也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戰略性需求。因此加快產業園區建設,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路徑。各地政府需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基礎與區位因素的實際情況,建設國家級產業園區與省級產業園區,加強區域內部產業集聚的同時,以產業鏈、價值鏈為紐帶,注重區域協作,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引導資源的跨區域配置。在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式發展的同時,也應注意各地企業、人才、技術方面的差異,結合當地地理與資源優勢,設置不同的發展模式和路徑,體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空間布局上的層次性,避免同質化發展。

(四)在政策層面推進軍民融合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基礎上推進軍用科技與民用科技相通領域的資源共享,在政策上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領域的軍民融合進行統一規劃和部署,同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的細節上進行敲定,避免政策不確定性。在資金保障上,政府要加強財稅金融政策的制定,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引導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同時創新金融服務方式,解決融資難題。在軍民融合領域技術的安全性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保護原創產權。在技術產品化市場化方面,加強軍、民兩大產業整合,實現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四、結論

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作為未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與其他起步較早的國家相比,中國的產業發展基礎及部分關鍵技術領域與美國仍有一定差距,我們要看到目前的發展差距,也要在外部環境挑戰下看到中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上的潛力并突破發展阻力。本文通過對比分析得出在政策方面,一是要在國家戰略層面繼續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并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產業政策確保其連續性。二是要注重產業集群下的規模效應,三是要繼續在關鍵技術創新領域突破機制障礙,協調處理各創新主體的關系,注重民營企業在創新成果產品化中的作用。四是注重軍民融合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政策、法律等各方面細化融合邊界,加快推進軍民融合。

猜你喜歡
產品化戰略性新興產業
空間天線產品化在“資源”系列衛星上的應用
固體火箭發動機點火裝置型號與產品化一體化工作模式初探
重大主題報道的產品化思維——《生活中的價值觀故事》的探索和思考
我國將24種礦產確定為戰略性礦產
再造戰略性大單品
彎道加速——筑福集團的房屋安全產品化創新之路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大國崛起
新興產業市場績效提升的現狀及建議
在新興產業看小元件如何發揮大作用
新興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