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研究

2019-12-18 01:34
新營銷 2019年14期
關鍵詞:專用發票稅負發票

□ 朱 銳

(中建三局 湖北 武漢 420051)

一、文獻綜述

截至2015年,全球已有160多個國家開征增值稅,基于全球92個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增值稅收入占總稅收收入的比重平均達到了31%,即便在以OECD成員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其平均占比也接近20%,由此可見,增值稅在各國稅制結構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具體到中國,2016年增值稅收入占比為31%,超過企業所得稅約10個百分點,繼續穩居中國第一大稅種的地位。增值稅屬于間接稅,當增值稅抵扣鏈條完整時,企業所繳納的增值稅款會由下游客戶承擔,實際承擔者為最終消費者。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營改增”具有明顯的減稅效應,但不同納稅人身份下的減稅效應不同,其對各行業的具體影響也不同[1]。建筑企業實施“營改增”,將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打通建筑業以及上下游行業的增值稅抵扣鏈條,可以避免重復納稅,平衡稅負[2]。實證結果表明,營改增推行初期會造成建筑業稅負增加,穩定實施后將有效降低建筑業的稅負?!盃I改增”后,由于裝配式建筑對預制構件等高增值稅率材料的使用,減少了低增值稅率如混凝土沙土等材料的使用,因此相比于傳統建筑,裝配式建筑增值稅的抵扣額度會更高。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增值稅轉型”顯著刺激了企業投資,提高了投資的價值相關性,還對就業產生了顯著影響。目前中國企業的稅負較高企業生存空間狹小,減稅能夠很好地增強企業活力[3],“營改增”則影響了企業稅負、促進了企業分工,從而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效率損失[4]。因此為應對“營改增”帶來的影響,企業要提高增值稅抵扣意識,重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和管理,同時加快對財務人員的培訓,提高其稅收意識和專業素養,實現企業的降水減費[5]。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分析

(一)進項稅抵扣困難

盡管從理論上“營改增”可以通過提高增值稅進項稅抵扣額度從而降低建筑企業的稅負,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卻不盡然。首先,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原材料采購時會優先考慮降低成本,因此往往會選擇出價較低供應商,而這些供應商并非都屬于一般納稅人,經常會出現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甚至自然人的情況,這樣一來建筑企業就很難從其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最后出現增值稅進項稅無法抵扣的問題。其次,就目前的市場而言,建筑企業施工中勞務支出比例仍居高不下,通常通過分包獲取發票,這種行為實質上是一種稅務轉嫁,建筑企業實際稅負并沒有得到降低,沒有實現降稅減費的目的。再者,由于“營改增”是分步實施,這使得早期試點企業由于其供應商可能并未納入“營改增”的范圍而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整,早期獲得的增值稅發票難以獲得充分的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最后,建筑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相比于資本密集型企業其可抵扣的項目和稅額都要少很多,因而可從中獲得的稅收減負也要小很多,因此如何更好的抵扣進項稅,發揮“營改增”帶來的減負效應是值得建筑企業思考的問題。

(二)會計核算復雜化

“營改增”也讓建筑業的會計核算變得復雜化。增值稅屬于價外稅,這一特點改變了建筑產品的造價構成?!盃I改增”之前,建筑產品的造價為以不包含增值稅可抵扣進項稅額計算,但“營改增”之后,建筑產品的造價要在稅前進行價稅分離,但由于不同的供應商的類型、所使用的稅率并不一致,測算時需考慮多種情況,這就加大了會計核算的難度和工作量,且建筑企業在招標時也會難以準確預測可取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情況,很容易會導致實際與預期的嚴重偏差。此外,建筑項目核算周期較長,成本核算具有滯后性,會計信息容易傳遞失真,在營業稅制下采用核定征收的辦法掩蓋了這一問題,但在采用增值稅稅制后這一問題會浮出水面,如何合理的進行成本核算,健全會計核算體系是建筑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三)企業需重新制定新的稅收策略

稅收制度的變化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面臨新的稅收制度,企業也應根據政策制定新的稅收計劃?!盃I改增”政策實施后,建筑企業的稅收征管也出現了變化。一方面,國家規定自2017年6月1日起,建筑業小規模納稅人可自行按征收率為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供其抵扣,但小規模納稅人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或對政策理解的有限而不愿去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強制要求也可能導致客戶的流失,因而如何從其手中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是值得建筑企業思考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稅收優惠和過渡政策,不同的建筑項目可以采取不同的計稅方式,如混用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可全額抵扣,施工現場的臨時建筑物可以一次性抵扣等,建筑企業應好好研讀政策規定,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選擇最有利的方式進行計稅,降低企業稅負。此外,裝配式建筑較多的使用預制配件,減少了混凝土砂石的使用,相比于傳統建筑可以更大程度上的抵減增值稅,且隨著勞務成本的不斷提高,裝配式建筑是大勢所趨,建筑企業在選擇工程項目建設方式時也應考慮這一點,實現綜合成本的降低。

三、“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發票的取得和管理

“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為降低成本可能會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作為材料供應商,但“營改增”以后,企業必須轉變思維,相關財務人員、業務人員都要提高增值稅抵扣意識,而不是只看到當時購買時成本的高低,要從增值稅抵扣后的結果來判斷最終成本的高低,要主動關注供應商能否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適用稅率和可抵扣額是多少,合同中相關條款對發票種類和時限的規定等問題。相關業務人員也應主動向供應商索要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對發票進行初步的審核,與合同相匹配,審核通過后應妥善保管,并及時上交至財務人員,財務人員收到發票后應及時認證,明確各崗位發票的管理職責,實現資金流、發票流、貨物流的相統一,確保進項稅額的成功抵扣。

(二)調整會計核算方式

“營改增”改變了建筑企業工程造價的計算,原有的計量方法已不適用于新的情況,建筑企業必須順應新形勢的變化,適應稅收改革的變化,改變原有的報價方法。首先要結合以往項目的具體情況和供應商名單對其進行分類,即分為一般增值稅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或自然人,再根據供應商增值稅納稅人的具體身份(能否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來評估報價,依據不同建筑產品的不同稅率實行價稅分離,重新編制企業內部定額和施工預算,合理調整建筑產品的定價、計價方式,降低稅收改革對建筑業實際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建筑企業應盡快著手實施,規避風險,充分利用稅收規則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減低施工成本。

(三)建立稅務信息化管理

建筑企業實施“營改增”以后,建立完善的稅務信息系統管理則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我國建筑企業大多處于粗放式管理狀態,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對稅控的管理更是有待提高。一個完善的稅控管理信息系統應包括合同管理、財務管理、檔案管理、主數據管理和報賬系統等。合同管理可以確保合同的簽訂,對業主和供應商之間有關增值稅發票的約定進行管理;財務管理可以通過賬套與稅務業務的憑證實現對接,減少財稅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檔案管理是指要對增值稅發票進行歸檔備案,實現電子化檔案等。最后通過主數據模塊進行信息傳遞,與稅務機關對接,實現防控風險,精細管控的稅務管理目標。

圖1 稅務信息管理流程圖

(四)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

營業稅制下,稅收科目簡單,財務人員處理也較為便捷,但增值稅制下,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下有數十個三級明細科目,這也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業應挑選經驗豐富的對財務人員,安排他們進行新稅收政策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對“營改增”政策的核心內容進行重點分析解讀,務必使每一位財務人員都提高對增值稅的理解,意識到虛開、亂開增值稅發票的危害,嚴格按流程辦事,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如果有必要,企業也可以成立專門的財稅學習小組,對建筑行業國家政策的變化進行深入研究,密切關注稅收制度的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為企業降稅減費。

猜你喜歡
專用發票稅負發票
基于改進LeNet-5卷積神經網絡的發票識別研究
關于發票顯示額外費用的分歧
“營改增”后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的幾點思考
全國增值稅發票查驗平臺啟用
交通運輸類快遞業營改增稅負比較及對策
中國適度稅負水平的估計
“營改增”納稅人涉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要承擔哪些風險
納稅人取得虛開專用發票行為及其處理*
企業稅負、就業稅盾與就業激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