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人吳敬梓

2019-12-23 07:38朱萬曙
文藝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吳敬梓

朱萬曙

在中國文學史上,吳敬梓一般被定位為小說家,這使大部分讀者都以為,吳敬梓只寫了小說《儒林外史》。如果吳敬梓活著,他一定很不樂意。因為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做詩比寫小說更被人看重。和同時代的曹雪芹不同,吳敬梓留下了詩集——《文木山房集》,這是他的幸運,也是后世讀者的幸運。在以往的研究中,這些詩詞只是被用來作為研究吳敬梓生平思想的材料。但閱讀吳敬梓的這些詩、詞、賦,我們就不能不認識到一個重要的事實:吳敬梓不僅是小說家,也是一位詩人。

吳敬梓的《文木山房集》今存乾隆刻本,共收錄137首詩、47首詞、4篇賦。李漢秋、項東升的《吳敬梓集系年校注》①,除了對原刻本中的詩、詞、賦進行系年和細致校注外,還補充了包括《金陵景物圖》在內的集外詩文11篇,并收入吳敬梓的《文木山房詩說》。這是目前為止收錄吳敬梓詩、詞、賦、文最全的作品集②,為我們認識作為詩人的吳敬梓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材料基礎。本文即以此集之中吳敬梓的詩詞作品為主要依據,嘗試認識詩人吳敬梓。

一、心路歷程的記錄

和小說的虛構不同,詩歌是詩人主觀情志的表達,是詩人心靈的外化。盡管中國古典詩歌講究委婉含蓄,但通過詩歌,我們還是更容易把握詩人的精神世界。吳敬梓的詩歌也是如此,他的現存詩作,在相當程度上展示了他的人生和心路歷程。

吳敬梓在少年時期就已經以詩言志,現存的《觀?!芬辉妼懙溃骸昂剖幪鞜o極,潮聲動地來。鵬溟流隴域,蜃市作樓臺。齊魯金泥沒,乾坤玉闕開。少年多意氣,高閣坐銜杯?!边@首詩寫大海的水天一色、潮聲動地的景致以及臨海的齊魯大地風物,重要的是寫出了“少年多意氣”的情懷?!吧倌辍倍指嬖V了我們該詩寫作的大致時間。其父吳霖起自康熙五十三年(1714)擔任贛榆縣教諭,吳敬梓從十四歲開始,也隨著父親在贛榆生活。贛榆縣東臨大海,北接齊魯。因此,吳敬梓寫作此詩完全有著生活依據??梢韵胂?,少年吳敬梓坐在高閣之上,面朝大海,回望齊魯,心中蕩漾著和海濤一樣的豪情,期待著未來絢麗的人生。

然而,吳敬梓的人生未能像《觀?!吩娔菢佑小耙鈿狻钡卣归_。二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吳霖起先是丟官,然后去世。這期間,吳敬梓科舉不順利,妻子也抱病離世。一次次的打擊,一重重的挫折,讓他的心情難以輕松,這段時間他的詩作充滿著憂愁和傷感?!恫∫挂娦略隆穼懙溃骸耙缓垠腹獍讜儦?,空庭有人病未安。暮禽辭樹疑曙色,影落文窗移瑯玕。無聊盡日秋聲聚,露重羅衣玉骨寒。欲攀仙桂問月姊,老兔深藏不死丹。仰天長嘯夜氣發,絲絲鬼雨逼雕欄?!闭娮鳠o一句輕松語,詩人以“病”名篇,白晝盡而言“殘”,各種聲音“聚”為秋聲,露水讓人連骨頭都感到寒冷。病了就想到了死,可是哪里去尋找“不死丹”呢?這個夜里的種種景象、所見所聞所感,讓詩人感到了人生的絕望。黑夜將人包圍,甚至連雨絲都被感覺為“絲絲鬼雨”緊逼而來,病體還在其次,人生的挫敗、失意更是情何以堪?他只能“仰天長嘯”,將心中的痛苦吐瀉出來。

孔子曾經為人生描述了一個“公式”,其中的“三十而立”往往被視為人生重要的節點。吳敬梓三十歲功名未就,而且遭遇諸多的不順和挫折。雍正庚戌年(1730)的除夕之夜,他客居南京,萬般滋味涌上心頭,一氣寫下了八首詞,總題為《減字木蘭花·庚戌除夕客中》。這八首詞既回顧了自己三十年的人生歷程,更道出了內心悲苦?!叭陙?,那得雙眉暫時開”(之一),這多少有些夸張,但卻是悲苦情緒的彌漫之句?!爸晔貧埦?,落魄諸生十二年”(之四),吳敬梓從康熙五十七年開始參加科舉考試,時年十八歲,二十歲考中秀才,此后的科舉之路可用他所說的“落魄”二字形容,而今已屆“而立之年”,卻仍然名在榜外,“西北長安,欲往從之行路難”(之七)。功名未就之外,他還經歷了種種人生的不幸,“哀哀吾父,九載乘箕天上去”,父親去世了;“劬勞慈母,野屋荒棺拋露久”(之五),母親也去世了,還未下葬;“閨中人逝,取冷中庭傷往事”(之六),妻子也離他而去;“奴逃仆散,孤影尚存渴睡漢”,因為族人奪家產,因為他不善治生,因為他生性豪邁,隨手散財,所以家業衰敗,“田廬盡賣,鄉里傳為子弟戒”,以至于“年少何人,肥馬輕裘笑我貧”(之三),而今是“金盡床頭,壯士逢人面帶羞”(之二)。

這是一個家人歡聚的除夕之夜,可是對于詩人吳敬梓來說,卻是一個回顧人生、痛徹心扉的夜晚。八首《減字木蘭花》,字字句句都書寫著帶淚的過往歲月,每闋每篇都飽含著不堪承受的痛苦追憶。痛苦出詩人,痛苦才會有好詩。吳敬梓的這組詞,在當時就引起了三位好友的共鳴,他的從兄吳檠、從表兄金榘、金兩銘均寫了很長的和作。長他五歲的吳檠的《為敏軒三十初度作》,回顧了他“汝時十八隨父宦,往來江淮北復南”的經歷,夸贊了他“何物少年志卓犖,涉獵群經諸史函”的志向和博學,以及“雄詞博辯萬人敵,我來一語俯首甘”的才華,最后安慰他“人生窮達安足計,有酒但飲毋多談”③。長他二十歲的金榘知道他善弈,則在詩中勸他“長安聞道久似弈,胡不敲秤縱手談”④,希望他像對弈一樣看透人生和社會。金兩銘的勸說是:“人生窮達各有命,三十不遇胡足慚?!雹葸@些和作,表達了親友們對吳敬梓出自內心的關心和理解,它們自當給處在極度痛苦之中的吳敬梓一些慰藉,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吳敬梓內心的傷感、孤獨乃至絕望。他此后不久寫的《小橋旅夜》仍曰:“客路今宵始,茅檐夢不成。蟾光云外落,螢火水邊明。早歲艱危集,窮途涕淚橫。蒼茫去鄉國,無事不傷情?!?/p>

經歷了庚戌除夕的痛苦煎熬之后,吳敬梓做出了一個對于他的人生極為重要的決定——移家金陵,并寫了一篇長達2529字的《移家賦》。賦作從先祖起筆,一直說到自己移家金陵,洋洋灑灑,既懷舊,亦說新?!笆怆娀?,終于此滅。取富貴以何時,嗟韶年之轉迫?!睆倪@樣的句子中不難體會到,吳敬梓此時雖然依舊有著對“富貴”的向往,卻不得不認識到“韶年之轉迫”的現實。富貴功名或許還有希望,但年華似水,少年的“意氣”也逐漸在消磨?!顿I陂塘》寫道:“人間世,只有繁華易委。關情固自難已。偶然買宅秦淮岸,殊覺勝于鄉里。饑欲死,也不管,干時似淅矛頭米。身將隱矣。召阮籍嵇康,披襟箕踞,把酒共沉醉?!痹~中既欣然于在秦淮岸邊的自由生活,同時也用《世說新語》中“矛頭淅米劍頭炊”的典故⑥,表明任憑他人干時追求、自己愿意像阮籍、嵇康那樣過自由任性的生活。

盡管如此,移家金陵不久的吳敬梓并沒有完全放棄功名。一年之后——雍正十二年甲寅除夕,他做《乳燕飛·甲寅除夕》:“令節窮愁里,念先人、生兒不孝,他鄉留滯。風雪打窗寒徹骨,冰結秦淮之水。自昨歲移居住此。三十諸生成底用,賺虛名、浪說攻經史。捧卮酒,淚痕滓。家聲科第從來美。嘆癲狂、齊竽難合,胡琴空碎。數畝田園生計好,又把膏腴輕棄。應愧煞谷貽孫子。倘博將來椎牛祭,總難酬罔極深恩矣。也略解,此時恥?!奔滓?,吳敬梓的心情沒有庚戌除夕那么惡劣,卻依然沉重,一如風雪打窗、冰結秦淮的寒冷的夜。想到“家聲科第從來美”的身世,想到三十多歲自己還只是“賺虛名、浪說攻經史”,想到將祖上留給自己的家產已經完全拋棄,想到自己現在生計窮愁、留滯他鄉的日子,他的心中不免生出縷縷愧意。也因此,期望有那么一天,能夠體面地告祭先人,能夠略微洗刷今日的人生恥辱。

移家金陵后的吳敬梓就這樣既輕松又沉重地過了一年又一年。輕松,乃是因為離開了全椒,融入了有更多文友的南京朋友圈;沉重,乃是因為終究還是不甘心放棄曾經的追求,也不愿意愧對先人。乾隆元年(1736),他三十六歲,安徽巡撫趙國麟舉薦他參加博學鴻詞考試,他并沒有拒絕,而且參加了督院、撫院、學院的考試。但因為生病,沒有赴京參加廷試。對這件事,吳敬梓只能感嘆命運的撥弄。在《丙辰除夕述懷》一詩中,他“回思一年事,棲棲為形役”,更感嘆“人生不得意,萬事皆愬愬。有如在羅網,無由振羽翮”。從此以后,他徹底放棄了對科舉功名的興趣。

從隨父贛榆時的“少年意氣”,到居住全椒期間遭遇人生種種后的痛苦,再到移家金陵后的矛盾和對科舉功名的放棄,吳敬梓人生的經歷和心靈的起伏,都在詩歌中有或詳或略、或深或淺的書寫。在他每個人生的轉折點上,他的詩歌都顫動著心靈的音符,有彷徨,有痛苦,有嘶鳴,有沉重,也有暫時的松快和澄靜。讀吳敬梓的詩歌,其實是在讀他個人的心靈史。

二、“新樂府”精神的繼承

吳敬梓友人嚴長明所輯《八表停云錄》中有吳敬梓《后新樂府》詩六首,發現者鄭志良說:“仔細研讀這些詩歌,可以看到它們與《儒林外史》的主題、情節及人物原型之間有密切關系?!雹哌@無疑是這些詩作的價值。從詩歌創作的視角審視,詩人吳敬梓繼承了唐代元、白開創的“新樂府”關注現實的精神,其標題就是“后新樂府”。吳敬梓還為這組詩寫了小序:

余向于甲子歲曾效唐李公垂作《樂府新題》六篇,以頌上元教諭吳蒙泉培源。蓋以有道之世,休養生息,賢者興焉,將以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也。然耳目之間,近亦有不合于禮義者,因更為《后新樂府》。其中有美有刺,非敢效元和詩人,欲以播于樂章歌曲,庶以備軒者采擇,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

小序中交代,甲子歲(乾隆九年)吳敬梓曾經效仿唐代李公垂,作《樂府新題》六首,稱頌上元教諭吳蒙泉。吳蒙泉名培源,乾隆二年進士,授上元教諭,任職期間,吳敬梓和他交往密切,其品行學問為吳敬梓“生平所至敬服者”,是《儒林外史》中虞育德的人物原型。盡管這六首樂府詩未能留存,但其內容吳敬梓已經說明:“蓋以有道之世,休養生息,賢者興焉,將以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也?!彪m然是稱頌“賢者”,詩作指向則是“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表明吳敬梓寫的這些樂府詩乃是繼承了“新樂府”的精神,即如白居易所主張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新樂府序》)⑧,將詩歌的功能從個人的抒情言志提升到承擔社會責任的高度。

現存的《后新樂府》六首,則直接顯現了吳敬梓對“新樂府”精神的繼承。小序交代,因為耳目之間有不合于禮義者,故而有此作。所謂“有美有刺”,也是源自先秦的“美刺”文學傳統。美者,贊美、肯定也;刺者,批評、糾察也。所謂“元和詩人”,正是指唐代元和年間的白居易、元稹等倡導“新樂府運動”的詩人。所謂“軒”,本指古代使臣所乘的車子,后指訪查民情的使臣。吳敬梓在小序中說明,自己寫的這組《后新樂府》,就是對一些不合禮義的現象提出批評,繼承的是“美刺”傳統,雖然比不上元、白的“新樂府”,可以提供給訪查民意社情的官員了解情況,但仍然可以讓“聞之者足以戒”。

對于這六首組詩的內容,發現者鄭志良已經做了詳細的分析和解讀。但他注重從詩作與小說之間的關系角度予以分析,而我們也可以從詩人吳敬梓對“新樂府”精神繼承的視角加以觀照。這六首詩的詩題分別為《流民嘆美振恤也》《青海戰志邊功也》《棘闈怨感士習也》《茸城女傷仳離也》《友系獄刺朋友失義也》《夫別妻刺夫婦失道也》,序中有“美”、有“志”、有“感”、有“傷”、有“刺”,均對現實社會中的人和事表達出明確的關切。例如第一首《流民嘆美振恤也》:

鴻雁東南飛,哀鳴何嗷嗷。我里遭飄蕩,室家變波濤。朅來會城中,顧瞻求其曹。有吏相招呼,官司閔女勞。開倉發稻粱,架屋尋索绹。長干古僧寺,送女置平皋。老翁撫童孫,且暫免啼號。老婦攜弱媳,洗手團花糕。飽餐雕胡飯,余錢買香醪。明年書大有,相邀覓歸艘。當春荷鋤犁,及夏引桔槔。緇流見民去,佛地滌塵囂。彩幡懸入云,鼓鈸聲彌高。色相信莊嚴,士女來游翱。中有一腐儒,顏變心郁陶。吾聞古大儺,逐疫除兇饕。何不修其儀,洪水免滔滔。田廬各得安,毋使吾民逃。

這首詩作小序云“美振恤也”,首先表達了對“我里”遭受洪水災害后流民不幸的同情。其次贊美了南京的官府開倉賑濟、架屋安置災民以及寺廟給予災民幫助的行為,它們使得災民度過難關,得以重返家園。詩中甚至以“老翁撫童孫,且暫免啼號。老婦攜弱媳,洗手團花糕”這樣具體的情景書寫,讓人感覺到官府和寺廟在幫助災民方面的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詩的后半部分,吳敬梓對僧人在災民離開后大作法事表示了不同看法,認為應該通過古代的儺儀,“逐疫除兇饕”。這里既體現了吳敬梓對佛教排場的不信從以及對中國古禮的推崇態度,也表達了“田廬各得安,毋使吾民逃”的良好愿望。全詩有“美”有“刺”,美南京官府和僧人幫助災民的善行,刺佛教無謂的排場,正是“新樂府”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精神的延續。

《后新樂府》六首,不僅對于理解《儒林外史》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對我們認識詩人吳敬梓有著重要的意義?,F存《文木山房集》中,類似如此關注現實的作品很少見。而《后新樂府》六首不僅在詩題上明確標舉“新樂府”,也完全以寫當時人當時事、“有美有刺”的筆觸繼承了元、白開啟的“新樂府”精神。這六首詩作所寫的人和事,既和《儒林外史》的素材有密切的關聯,也體現了吳敬梓對現實社會的人文關懷。

三、親情和友情

和許多出身平民家庭的作家不同,吳敬梓出身于科舉世家。他的曾祖吳國對是順治十五年(1658)的探花,兄弟五人,四成進士。他的祖輩中,吳晟是康熙十五年進士,吳昺是康熙三十年榜眼。全椒吳氏雖然比不得曹雪芹家世顯赫,卻是“家聲科第從來美”。在講究血緣宗親的時代,吳敬梓經常引以為豪,他的血液中流淌著吳家先人情感和文化的基因。在他的意識和潛意識中,吳家的先輩既是他的驕傲,也是他的楷模。

在蟄居全椒的歲月里,由于父親已經去世,功業蹭蹬、家業凋零,情感無所憑依,吳敬梓總是到先人的舊居尋覓情感的慰藉。吳敬梓曾經來到高祖吳沛讀書課子的西墅草堂。正是在這里,吳沛將包括吳國對在內的五個兒子中的四個培養成了進士。吳國對曾經這樣回憶這個“全椒吳”的發祥地:“西墅草堂為先君舊居也,對垂髫依恃于此。草堂僅兩棟,上覆以茅,土垣周之。外皆野隙地,古人陋巷殆不過是。先君惟讀書課子,怡然也?!雹峥梢?,這是真正的“草堂”,簡陋得很。但是,吳沛如同顏回一樣,在這里讀書課子,“怡然也”。來到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吳家祖地,吳敬梓心中自有一番感慨,他的《西墅草堂歌》寫道:“先人結廬深山中,布衣蔬食一畝宮。青山層疊列畫障,綠樹槎枒映簾櫳。門迎流水蓼花灣,牧唱樵歌競往還。琴樽無恙塵囂靜,指點深林暮靄間?!毕热说陌l祥地,在吳敬梓眼里是一片美麗的風景。他追憶了祖先躲避戰亂來到全椒的歷史,敘述了父親重新修葺恢復草堂的經過,末尾表達了“竹苞松茂好相期,莫忘先人慶寧宇”的情感。在曾祖吳國對的探花第后面的遺園,他竟然寫了四首五言詩?!哆z園》四首之一寫道:“辛苦青箱業,傳家只賜書?;钠锜o客到,春日閉門居。柳線和煙結,梅根帶雨鋤。舊時梁上燕,渺渺獨愁予?!眻@子已經荒廢,荒畦無客,春日閉門,顯得很是冷清。吳敬梓來到這里,仿佛在尋找情感的寄托,也仿佛在和先人對話。從高祖開始,傳給他的固然有家產,但他更重視的是祖先留給他的書籍,那是讓他精神安頓的載體,也是最重要的遺產。

對祖先尚且如此,對父、母和妻、子,吳敬梓更是一往情深。在庚戌除夕所作八首《減字木蘭花》之五中,他懷念父親,“哀哀吾父,九載乘箕天上去”,懷念母親,“劬勞慈母,野屋荒棺拋露久”;之六又懷念妻子,“閨中人逝,取冷中庭傷往事”。字字句句,都真切感人,飽含著對親人濃濃的真情。由于他從小就隨父親在贛榆縣讀書、生活,他對父親的情感更為深厚,在《移家賦》中,吳敬梓用了一大段文字寫父親吳霖起,對他贊美備至。在父母、妻子去世之后,吳敬梓的親情更多地放在了兒子吳烺身上?,F存吳敬梓137首詩作中,有三首是寫給吳烺的,分別是《病中憶兒烺》《夏日讀書正覺庵示兒烺》《除夕寧國旅店憶兒烺》?!断娜兆x書正覺庵示兒烺》寫父子二人在炎炎夏日讀書正覺庵中,提到“呼兒移臥具,來就老尊宿”,讓兒子將臥具移到自己的旁邊,父子靠近了睡覺,這般溫情令人動容。另外兩首從詩題就可以看出這對父子的感情。在病中,逢佳節,親人是最能慰藉自己的人,如其《病中憶兒烺》曰:“自汝辭余去,身違心不違。有如別良友,獨念少寒衣。病榻茶煙細,春宵花氣微。郵亭宿何處,夢也到庭帷?!辈≈凶钚栌H人愛,親人不在身邊,思念也是一種慰藉。吳敬梓惦念著兒子缺少御寒的衣服,想象著他在哪個郵亭住宿。

除了父、母、妻、兒,吳敬梓的詩歌還有不少寫給有著血緣關系的親戚們,其中有他的舅舅等人,包括《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原型、他的族兄吳檠(字青然)等。由于有血緣關系,吳敬梓和他們過從密切,在詩歌中也表達了較之他人更深一層的情感。這也可以歸入親情書寫。例如《哭舅氏》:

河干屋三楹,叢桂影便娟。緣以荊棘籬,架以蒿床眠。南鄰多豪奢,張燈奏管弦。西鄰精心計,秉燭算緡錢。吁嗟吾舅氏,垂老守殘編。弱冠為諸生,六十猶屯邅。皎皎明月光,揚輝屋東偏。秋蟲聲轉悲,秋藜爛欲然。主人既抱病,強坐蕓窗前。其時遇賓興,力疾上馬韉。夜沽荒店露,朝沖隔江煙。射策不見收,言歸泣涕漣。嚴冬霜雪臨,偃臥小山巔。酌酒不解歡,飲藥不獲痊。百憂催肝肺,抱恨歸重泉。吾母多兄弟,惟舅友愛專。諸舅登仕籍,俱已謝塵緣。有司操尺度,所持何其堅。士人進身難,底事用丹鉛。貴為鄉人畏,賤受鄉人憐。寄言名利者,致身須壯年。

這首詩所寫的“舅氏”姓名無考,但從詩中的“吾母多兄弟,惟舅友愛?!敝?,可見吳敬梓和這位舅舅感情深厚。詩作述說了“舅氏”的科舉人生,“弱冠為諸生,六十猶屯邅”。他的住處很簡陋,三間小屋而已;他的生活極其清貧,和“南鄰”“西鄰”的豪奢、富有相去太遠。他艱難地行走在科舉考試的崎嶇道路上,卻一直沒有收獲,最后“百憂催肝肺,抱恨歸重泉”。吳敬梓既出自親情為之哭為之悲,也從這位舅舅身上倍加認識到科舉考試對士人的摧殘,并將之寫進了《儒林外史》?!百F為鄉人畏,賤受鄉人憐?!痹娭械倪@位舅舅的經歷,顯然體現在小說中的范進等人物形象身上。

在諸多朋友中,吳敬梓與王溯山的情誼非同一般,共有《登周處臺同王溯山作》《題王溯山左茅右蔣圖》《雪夜懷王溯山山居二十韻》《青玉案·途次懷王溯山》四首詩詞寫到他。在《丙辰除夕述懷》一詩中,吳敬梓加有“王溯山饋米”的小注,可見在他困難的時候,王溯山施以援手,使他倍感溫暖?!兜侵芴幣_同王溯山作》提到“古今同一轍,與君皆僑居”,可見他們都離開家鄉漂泊南京,所以同病相憐;“溯山本是公卿子,懶入名場拾青紫”,其身世和吳敬梓相同,志趣也接近,詩中引漢晉之際的吳質和王伯輿,表達了二人“抗志慕賢達,悠悠千載余”的共同志向,可見他們是同氣相求。正因為如此,在《雪夜懷王溯山山居二十韻》中,吳敬梓說“十日不相見,相思契轉深”,這種十日不見就思念不已的朋友之情已是超乎尋常了?!肚嘤癜浮ね敬螒淹跛萆健樊斒乔≡陞蔷磋鞲鞍矐c參加博學鴻詞考試時所作:“梨花寒食春將半,記分袂、溪橋畔。別后頓教春又晚。長堤楊柳,芳洲芝若,綠遍江南岸。應老髯叟將余盼,幾月游蹤似天遠。遙憶瑟居情興懶。一簾煙雨,半爐香霧,坐聽流鶯囀?!痹~中回憶起兩人在溪橋之畔分手的情形,又想象著老友盼望自己的情形,安慶和南京距離并不遙遠,可是在吳敬梓的感覺里,仿佛離了很遠,這種對空間距離的感覺恰是與朋友分別后的思念帶來的。

四、何處是家園

雍正十一年,吳敬梓三十三歲,移家南京。在此之前,他的家產已經消耗殆盡。程晉芳《文木先生傳》說他“襲父祖業,有二萬余金。素不習治生,性復豪上,遇貧即施,偕文士輩往還,飲酒歌呼窮日夜,不數年產盡矣”⑩。胡適的《吳敬梓年譜》于本年之下,對吳敬梓移家的原因引其《移家賦》多有分析,結論是:“全椒人只曉得他是一個敗子,不認得他是一個名士。故他最不滿意于他的本鄉人?!锻馐贰分薪栉搴涌h來痛罵他的本縣(看第四十七回)。他所以要離開鄉土,寄居南京,大半也是由于他厭惡全椒人的心理?!?的確,吳敬梓移家的態度很堅決,他在《移家賦》中這樣說:“至于眷念鄉人,與為游處,似以冰而致蠅,若以貍而致鼠。見機而作,逝將去汝?!睆奈淖值囊馑伎?,他本來還眷念鄉人,想和他們和睦相處,但他們并不領情,所以,他決心“逝將去汝”,離開家鄉全椒。胡適的結論影響了后來諸多吳敬梓的研究者,從此以后,對于吳敬梓離開全椒的原因,多從此說。

“何處是家園”,這是古代文人經常書寫的內心意緒,也是探究他們生命情感的一個通道。離開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故土,游走四方或者僑居他鄉,這是很多文人都經歷過的生活選擇。很多人寄居他鄉,對故鄉卻魂牽夢繞、思念不斷。對于吳敬梓來說,家鄉給了他心靈的傷痛,這才促使他“逝將去汝”,決然離開,但家鄉給他的并不全然是冷酷無情。另外一方面,異鄉他地畢竟又有陌生感、距離感。所以,在吳敬梓的內心世界中,“何處是家園”是縈繞不斷、揮之不去的情結。

移家南京后,吳敬梓作《春興八首》,之一云:“秦淮三月水,芳草綠回汀。樓外鶯梭囀,窗前漁榜停。午煙隨處滿,卯酒未曾醒?;ㄊ轮卧S,柴門竟日扃?!痹娭兴坪鯊浡煽斓男木w,這正是二三月的景致,秦淮河邊,一片新綠,鶯聲婉轉。家門緊閉,自己靠在窗前,欣賞著河中的船兒,看著遠處的炊煙,視覺和聽覺都很美,能不愉快嗎?但是,之三的感覺卻大不相同:“失計辭鄉土,論文樂友朋。為應蓬自直,聊比木從繩。揮麈清風聚,開樽皎月澄?;厮忌倌耆?,流浪太無憑?!边@幾乎是同時寫的詩,吳敬梓忽然感到,離開家鄉是“失計”,是一個并不明智的選擇。盡管南京有論文的友朋,有秦淮河的清風明月,但是“流浪太無憑”,無論是少年還是現在。離開的決心是“逝將去汝”,而今,吳敬梓又覺得“失計”,生出了悔意。

從此之后,吳敬梓雖然長期在南京生活,卻自稱“秦淮寓客”(《尚書私學序》),他的詩作里,也經常閃動著對家鄉的追憶和思念?!皻垷舾哒硪?,夢里故山遙?!保ā洞号d》之八)這是他初到南京時的詩句?!柏M合在,他鄉???豈合被,虛名誤?盼故山榛莽,先人丘墓。已負耦耕鄰父約,滿思彈鋏侯門遇?!边@是移家南京將近兩年后所作《滿江紅》中的詞句,幾乎完全否定了當初移家的決定,將南京視作“他鄉”,思念的是“故山榛莽,先人丘墓”,甚至想到與鄰父“耦耕”的約定。移家六年后,吳敬梓三十九歲生日那天,作了一首《內家嬌》詞,云:“嘆故國幾年,荒草先壟;寄居百里,煙暗臺城?!边@里的“故國”自當是“故鄉”,詩人感嘆離開故鄉數年,先人的墳墓上已長滿了荒草,而自己寄居在百里之外的南京,玄武湖邊上的古臺城也是一片黯淡?!盁煱怠奔仁钱斚碌木跋?,也是他內心對未來的預感。

雍正十二年冬天,吳敬梓作《瑣窗寒·憶山居》:

薜荔墻邊,藤蘿石上,自然瀟灑。長松百尺,絕似虬龍高掛。嘆三年柴扉未開,蛛絲網遍茅檐罅。只晚驅黃犢,霜楓紅映,夕陽西下。寒夜,從容話。枉眷顧秦淮,水亭月榭。撇卻家山,紫翠丹青如畫。想潑醅春酒正濃,綠楊村店雞豚社。幾多時,北叟南鄰,定盼余歸也。

可以想見,這一年的冬天,吳敬梓身在“他鄉”南京,卻又不斷思念著故鄉全椒。那里有他的山居,山居有薜荔墻和藤蘿石,有高達百尺的虬松,有霜葉泛紅,有夕陽下的黃牛犢子,還有綠楊村店中的春酒。移家南京已近兩載,功名不知何處,秦淮河畔看來也是枉自“眷顧”,而故鄉的“北叟南鄰”也許正在盼望著自己歸來。

正因為內心充滿矛盾和糾結,吳敬梓還是回了故鄉?!度返郎峡谡剂住肥乔《晁萍医鹆旰笏?,足以證明他在此年回了全椒。詩中處處寫全椒宜人的春景和讓人感到親切的風俗,之二曰:“烏犍穩臥閉柴門,千樹桃花又一村。翻恨陽禽聲聒耳,春原無處不消魂?!边@是多么美妙的景色,走在家鄉的土地上,吳敬梓竟然有了“消魂”之感。之六曰:“舊水何堪飲社翁,兼旬兀坐雨聲中。因過村舍知春盡,漸見含桃火齊紅?!薄昂摇笔菣烟?。從季節上看,櫻桃結得比較晚。詩中說“兼旬”,結合從桃花盛開到“含桃火齊紅”的花信變換看,此次全椒之行,吳敬梓至少在家鄉駐留了半個月之久。他處理了什么事情,難以知曉,但他的心情卻是比較愉快的,對家鄉的喜愛之情也在詩中有明顯流露。

五、“如此江山”

吳敬梓曾經填過一首《如此江山》:

一船離恨斜陽外,遙凝數行穹翠。亂藻橫陳,崇蘭稚密,才過清明天氣。魚兒燕子,看飛入檣邊,皺來波底。綠柳青簾,趁墟人聚水中沚。終宵眠亦未穩,早月到蓬窗,好夜如洗。蠟屐誰家,湔裙那處?偏我羈愁千里。心驚不已。數百五韶光,只余余幾?雨中煙苗,菜花開遍矣。

此詞開頭就說“一船離恨”,后又有“終宵眠亦未穩”“偏我羈愁千里”的句子,看起來作者的心情并不輕松?!秴蔷磋骷的晷Wⅰ穼⒃撛~系于雍正十三年春,此時吳敬梓移家南京不久,既享受著融入南京文化圈的愉快,又時時涌起離開家鄉的失落情緒。從詞中所表達的情緒看,后者無疑占了上風。但是,詞中所寫清明時節的景色,卻是生機盎然:遠樹翠綠,燕子飛舞,魚兒泛波,人趕集市。詩人筆下的“江山”,有靜,有動,有色調,有溫度。尤其是結尾,以“雨中煙苗,菜花開遍矣”展示了一幅朦朧而又富有生機的春天的景色。

因為是詩人,吳敬梓對大自然有著本能的敏感,也善于擷取自然景物作為書寫對象。當然,在書寫的同時,也自覺或不自覺地表達出某一特定時刻的情感和情緒。如《雨》:“輕暖卷簾衣,孤亭暮雨微。落紅辭密樹,新綠滿遙扉。階下苔痕長,梁間燕子歸。西窗燈影暗,枯坐欲忘機?!边@首詩是他還在全椒生活時所寫,個人的情緒只表現在最后兩句里——在暗淡的燈影下枯坐,似乎什么都不想——這心情并不輕松,也不沉重。而前面六句則全在寫景,天氣已是“輕暖”之時,時間則在日暮之際。在下雨,雨卻又不大。因為下著小雨,花從樹上落下,綠色顯得更濃深。階下的苔痕在生長,梁間的燕子剛剛歸巢。頸聯的“落紅”和“新綠”給人以視覺的美感,地上的“苔痕”和梁間的“燕子”又構成空間上一靜一動的視點。這一切景和物,共同營造出暮春的景象。它如在目前,讓人置身其中,有溫度,有感覺。

1956年,吳敬梓的23首《金陵景物圖詩》被發現。這組詩作從類型上當歸于題畫詩,所題景物分別為冶城、杏花村、燕子磯、謝公墩、鳳凰臺、莫愁湖、憑虛閣、青溪、雨花臺、琉璃塔、靈谷寺、桃葉渡、天印山、觀音山、幕府山、烏衣巷、東山、雞籠山、太平堤、長橋、三宿巖、龍江關、鐘山,凡23處。在寫法上,吳敬梓不限于吟詠圖畫中的景物,而是對畫中所繪景點的歷史、所涉及的人物、當下的景物都以小序的形式加以說明,然后題詠?。如《杏花村》一詩,吳敬梓先是交代了金陵杏花村所在的地點——鳳凰臺下,其名之由來乃在“昔亦曾種杏百株”,同時他以散文之筆描繪了這里的景色:“居民叢集,煙火萬家,機杼之聲相聞,染練之砧不斷。錦繡成坊,足勝杏林春色?!苯又迷姽P描寫這里的景色:“紅雪籠花塢,青煙撲酒簾?!币弧凹t”一“青”,視覺鮮活?!懊┪菟奈寮?,新蒭懸步檐”,一派農家生活氣息和生機?!扒鍟缙练针s,稔知非閭閻”,這里的“清曠”,屏去了城市的嘈雜紛亂;“但見春駘蕩,不見雨鬑籤”,雖然沒有雨,但在這里能夠感受到春風的駘蕩。盡管吳敬梓是給《金陵景物圖》題詩,但這樣的詩筆無疑出自他游覽杏花村的體驗,表達的是他對“如此江山”的喜愛之情。

大自然是人作為主體的審美對象,人的審美能力越強,大自然越具有美的風姿。大自然又是詩人內心情感外化的載體,優秀的詩人能夠將自我和自然融為一體,在書寫自然景色的同時,也融入自我的情感。詩人吳敬梓有著細膩的審美眼光,“如此江山”是他敏感而高貴心靈的對話者和寄托物。

六、詩人吳敬梓與小說家吳敬梓

清代乾隆年間,《紅樓夢》和《儒林外史》這兩部偉大的小說幾乎同時問世。有意思的是,《紅樓夢》中有很多詩詞,但作者曹雪芹卻沒有多少詩作留存。相反,《儒林外史》中的詩詞不多,作者吳敬梓卻留下了一部《文木山房集》。對于《紅樓夢》中的詩詞運用,有不少研究和分析,對《儒林外史》中的詩詞運用,或許比較少,研究者一直沒有給予關注。將詩人吳敬梓與小說家吳敬梓聯系在一起,加以貫通比較,不僅可以更為全面地認識吳敬梓的文學創作,對其小說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更為深入。

與《紅樓夢》相比,作為以文人為書寫主體的《儒林外史》,不僅詩詞用得少,詩意似乎也并不濃郁,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何在?近年已有學者予以探討?。筆者認為,這或許是吳敬梓對于功名富貴的鄙視態度和對文人群體的失望而帶來的結果。試想,在書寫周進、范進等一批被科舉制扭曲了人格的讀書人的灰色生活時,在嘲笑諸多追逐功名富貴、俗不可耐的各色人等時,吳敬梓的心中怎么能升騰起詩意來?當然,這也與吳敬梓的敘事態度和策略密切相關。

但是,作為詩人的吳敬梓,盡管在小說敘事中抑制著自己的詩才、詩心,但有時也有表現,創造了不少詩境。吳敬梓用一首詞為小說《儒林外史》開頭:“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而小說結尾也以一首詞加以總結:“記得當時,我愛秦淮,偶離故鄉。向梅根冶后,幾番嘯傲;杏花村里,幾度徜徉。風止高梧,蟲吟小榭,也共時人較短長。今已矣!把衣冠蟬蛻,濯足滄浪。無聊且酌霞觴,喚幾個新知醉一場。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千秋事大,也費商量。江左煙霞,淮南耆舊,寫入殘編總斷腸!從今后,伴藥爐經卷,自禮空王?!?這一頭一尾兩首詞作,不僅起著結構上的前后呼應作用,也深化了小說批判功名富貴異化人生的主題。特別是結尾的詞作,述說自己的生平,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并且以“斷腸”一詞道出對“淮南耆舊”——那些他熟悉和不熟悉的、被功名富貴左右人生、被科舉制度扭曲人格的人——的同情和哀憫。

在詩境的創造上,關涉到理想人物的塑造時,吳敬梓的詩心詩意就難以抑制地流露出來了。第一回寫王冕畫荷,作者寫道:“王冕放牛倦了,在綠草地上坐著。須臾,濃云密布,一陣大雨過了。那黑云邊上,鑲著白云,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湖邊山上,青一塊,紫一塊。樹枝上都像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對這段描寫,齊省草堂本的批語是:“畫所不到。此文人之筆畢竟高于畫家?!?臥閑草堂本的回末總評則道:“學畫荷花,便有雨霽風光一段;將謫星辰,便有露涼夜靜一段。文筆異樣烘染?!?第四十回寫蕭云軒將青楓城修筑好后,又帶頭種植楊柳,接著寫道:“到次年春天,楊柳發了青,桃花杏花都漸漸開了,蕭云仙騎著馬,帶著木耐,出來游玩。見那綠樹陰中,百姓家的小孩子,三五成群的牽著牛,也有倒騎在牛上的,也有橫睡在牛背上的,在田旁溝里飲了水,從屋角邊慢慢轉了過來?!?這些文字,寫青楓城在蕭云軒和百姓的努力之下營造的自然之美與和樂之美,蘊含著蕭云軒理想實現后的喜悅之情,雖然不是詩體,卻清新可喜,將讀者帶入了優美的詩的意境之中。

認識了詩人吳敬梓,我們對小說《儒林外史》中詩的運用和詩境書寫才可以有更深入的體味。讀過吳敬梓留存的詩詞,我們可以更為深入地理解作為小說家的吳敬梓。他的社會理想和責任感,他對文士可悲命運和處境的描寫,對他們內心世界的細膩揭示,對科舉制的痛恨與無奈,對人物的臧否,對山水的白描式的審美書寫,其實都可以與詩詞作品“互文”對讀。因為窮愁潦倒,他四十歲以后除了《儒林外史》以外的大多數作品沒有得到刊刻留存。也因此,他的詩詞創作和文學史重點介紹的清代詩人或不能比肩,但因為《儒林外史》對文士命運和心靈的書寫,作為小說的創作主體,吳敬梓的詩詞作品較之其他的清代詩人更具有耐讀的價值。

① 李漢秋、項東升:《吳敬梓集系年校注》,中華書局2011年版。為避繁瑣,下文所引吳敬梓作品皆據此本,僅隨文注明篇名。

② 近年鄭志良《新見吳敬梓〈后新樂府〉探析》(載《文學遺產》2017年第4期)一文又發現吳敬梓詩作六首。

③ 吳檠:《為敏軒三十初度作》,《吳敬梓集系年校注》,第318頁。

④ 金榘:《次半園韻味敏軒三十初度同仲弟兩銘作》,《吳敬梓集系年校注》,第324頁。

⑤ 金兩銘:《和作》,《吳敬梓集系年校注》,第330頁。

⑥ 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40頁。

⑦ 鄭志良:《新見吳敬梓〈后新樂府〉探析》。

⑧ 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926、52頁。

⑨ 吳國對:《先君遺稿跋言》,《吳敬梓集系年校注》,第108頁。

⑩ 程晉芳著、魏世民校點《勉行堂詩文集》,黃山書社2012年版,第801頁。

? 《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83頁。

? 對于該組詩,孟醒仁、孟凡經曾撰《讀吳敬梓〈金陵景物圖詩〉札記》(載《阜陽師范學院學報》1982年第4期)一文進行分析,但側重探討其原貌及內容特點。

? 2018年8月,在由中國紅樓夢學會和中國儒林外史學會(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和國學院承辦的“經典對話:《紅樓夢》與《儒林外史》研討會”上,青年學者李小龍、趙毓龍、劉紫云對此問題都有論述。

?????? 吳敬梓著、李漢秋輯?!度辶滞馐穮R校匯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頁,第684—685頁,第3頁,第3頁,第15頁,第494頁。

猜你喜歡
吳敬梓
吳敬梓“休說功名”
蒲松齡、吳敬梓關于科舉雅俗觀的差異比較
對小說《儒林外史》的一些看法
吳敬梓是個敗家子?
“黑色幽默”視角下《儒林外史》和《第二十二條軍規》對比研究
從人物原型到作品形象
單寶塔詩
試論《儒林外史》中明末清初的婚姻文化
《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新成就
南京城墻下的腳步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