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攪拌還是不攪拌

2019-12-24 08:58馮大誠
百科知識 2019年24期
關鍵詞:食料鍋底小火

馮大誠

煮粥,吳方言曰燒粥或篤粥,廣東人稱煲粥,河北人稱熬粥,東北的許多地方則稱馇粥?!冬F代漢語詞典》對馇字的注釋有邊拌邊煮(豬、狗的飼料)以及方言熬(粥)兩個義項。許多人用米煮粥時都會用勺子不時地攪拌一下,怕的是米粘鍋底煳鍋。

其實,用米煮粥是不需要攪拌的。放好了米、水,大火燒開換小火慢慢熬就行了,不必在燒開后攪拌,否則一旦攪拌不及時反而容易煳鍋。為什么煮粥不攪拌不容易煳鍋,攪拌了反而容易煳鍋呢?我們需要先搞清楚為什么會煳鍋。我們在鍋里煮東西,鍋底的水受熱,帶動水中的食料上升,而較涼的水則下降,水體在鍋中形成一個循環。所謂煳鍋,就是一部分食料總沉在鍋底,不參加這樣的循環,隨著鍋底溫度的不斷上升,食料受熱過度而變質粘在鍋底甚至炭化。

如果水很多,食料很少,水一般能夠帶動食料做循環,那么就不會有煳鍋的情況。在熱源較小,也就是用小火的情況下,雖然不會進行大的循環,但是仍會有小的循環,食料會在小范圍內振動,這樣也不容易煳鍋。

一般情況下,煮粥的食料是各種米。無論是大米、小米、玉米碴子還是其他米類,主要成分都是淀粉。而淀粉分子都緊緊地“抱”在一起,形成淀粉顆粒。這些淀粉顆粒就在這些植物種子胚乳的淀粉細胞內。我們食用的大米、小米、玉米等米類就是這些植物種子的胚乳。

在煮粥的過程中,水逐漸進入到淀粉細胞中,滲入淀粉顆粒,使得淀粉分子之間的結合逐漸松弛,也就是使淀粉顆粒發生溶脹,導致淀粉細胞破裂,淀粉分子逐步進入水中,形成具有黏性的糊狀體—粥。

煮粥時水溫的上升是很快的,而水進入淀粉細胞使得淀粉顆粒溶脹的過程則要慢得多,換小火就是要讓溫度較高的水逐步進入淀粉細胞。在這個時候,米粒大多還是完整的,只有少量的淀粉分子溢出,整個鍋內的“粥”的黏性較小,這些米粒還是能夠隨著水進行循環。直到許多淀粉分子溢出,形成黏粥時,粥也就煮好了。這是我們在煮開鍋后換小火,不加攪拌的情況。

如果我們在煮開鍋后不久就開始攪拌,情況就不同了。由于水進入米粒是由外而內逐步進入的,外面的淀粉顆??赡芤呀浲耆沙?,而內部的米粒還是很硬的。這時如果開始攪拌,力的作用會破壞部分米粒外部的淀粉細胞,使得米粒外部的部分淀粉分子率先離開米粒,進入水體。沉入水底的這些淀粉分子在鍋底迅速與水結合成黏性大的糊狀物,使得水底的黏度增加,水的循環就難以進行。而這時候米粒的中心還是硬的,粥還沒有煮好,還必須不停地加熱,為了不致煳鍋,只好繼續不斷攪拌。

所以,只要能夠控制加熱的程度,在燒開鍋以后換小火,不去人為干涉、攪拌,粥自然就煮好了。我們用電飯鍋或壓力鍋煮粥就是這個道理,不需要也不可能攪拌。

當然,我們上面所說的是用米煮粥。如果是用面,如玉米面、小米面等做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當把米磨成面粉時,很細的面使得水很容易與淀粉接觸,淀粉分子很容易與溫度較高的水結合形成黏稠的粥體。由于黏度太大,難以流動,就不可能進行上面所說的自然循環,如不攪拌,將很快煳鍋。北方人所謂“馇棒子面粥”,可真是要“馇”,也就是不停地“邊煮邊攪”。

馇玉米面粥的一個好處是節約燃料,但這樣的粥往往比較稀薄,如果放面太多,過于稠厚就難以成熟,口感也不好。稀薄的粥放置一段時間,淀粉與水結合得更好,會變得略稠厚一些。

猜你喜歡
食料鍋底小火
警惕!小火蟻“入侵”
不同開食料對早勝犢牛生長發育的影響
鍋底灰治仔豬白痢
不同類型開食料對犢牛生長發育和瘤胃發酵的影響
巧切面包不掉渣
小火
蝙蝠蛾幼蟲食料初步篩選及其取食研究
時代汽車(2016年10期)2016-05-30
環境因素和食料對甜菜夜蛾人工種群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