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爾夫早年的創傷經歷與她的孤獨

2019-12-24 09:02胡波蓮
北方文學 2019年35期
關鍵詞:弗吉尼亞孤獨伍爾夫

胡波蓮

摘要:伍爾夫在早年經歷幾個親人的接連死亡,這些死亡事件使伍爾夫遭受了沉重的心靈創傷,使她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安全感,對人際交往失去信心,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陷入孤獨之中。但孤獨給予了她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她在想象的世界獲得心理的平衡與療愈,并在現實世界獲得成就感與生命的意義。

關鍵詞:弗吉尼亞·伍爾夫;創傷經歷;孤獨

一、早年創傷經歷對伍爾夫人際關系的影響

伍爾夫早年的創傷經歷主要來自于她父母過早的死亡。她的母親在她13歲的時候亡故,這對還未成年的伍爾夫是致命的打擊。他的父親性格陰郁,脾氣暴躁,在妻子去世后情緒更是無法控制,經常因為一點小事暴跳如雷,事后陷入陰郁,向孩子們索取同情和安慰,孩子們都害怕他,遠離他,保持沉默。在沉悶、緊張的家庭氛圍中,年幼的伍爾夫幾乎精神崩潰。兩年后,她的姐姐斯特拉因為難產去世,伍爾夫陷入更沉重的打擊之中。母親去世后,姐姐接替母親照顧她,給予了她母親一樣的關愛與溫情,但好景不長,死神也奪去了姐姐的生命。伍爾夫后來描述了當時她的絕望和無助:“我記得曾對自己說,這件不可能的事情竟然發生了:——仿佛它是……違背法律的,駭人聽聞的,是一種背叛,是一種出賣——那死亡的事實。這個打擊,第二次死亡的打擊,沉重地打在我身上,擊打在我這個破碎的蝶蛹上,而我顫抖著,渾身褶皺,翅膀仍然粘在一起地坐著?!盵1]69

之后這個家庭平靜了幾年,在伍爾夫22歲那年,她的父親去世。兩年后,她的哥哥索比去世。這個家庭接連不斷的死亡事件把伍爾夫徹底擊垮了。在父親去世后,她又陷入精神崩潰。她后來談到這些死亡事件對她的傷害,“我對1897-1904年這七個不幸的年頭感到懼怕,母親的死,斯特拉的死。我現在想的不是他們,我想的是她們的死亡造成的愚蠢的損害?!盵2]117

目睹身邊最親近的人的死亡,特別是母親和姐姐的死亡,對她的一生造成了致命的影響。當一個孩子還沒成年的時候,母親是她所有的依靠。母親的離去帶去了她的安全感、她的自信、她所有的對未來的憧憬。她父親連自己的情緒都難以控制好,更談不上安慰孩子們。伍爾夫在巨大的情感失落和空缺中艱難成長,孤獨是她最好的伙伴。她后來認識到生命的本質就是孤獨,她說“我們不知道我們的靈魂,更不用說別人的靈魂。人不是一路走來全程手拉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糾纏不清、沒有道路的處女地。在那里我們單獨行走,喜歡如此。永遠都有人陪伴,永遠都被人明白,是無法忍受的?!盵3]242

因為早年喪親,與她的姐姐文尼莎相比,伍爾夫的性格要內向孤僻很多,她不喜上流社會充斥繁文縟節的社交,只喜歡在家閉門讀書寫作。她也難以與他人建立長久的親密關系。她30歲時才與伯納德·伍爾夫結婚,在維多利亞時代對一個女性來講,30歲結婚已經太晚。伯納德向她求婚的時候,她十分猶豫,首先是害怕在婚姻中失去自我,另外也與她沒有安全感有關。她害怕與他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鏈接,不相信人與人之間會有真正的溝通與長久的親密關系。她與丈夫的關系非常疏離,就像蘇珊·塞勒斯所說,“她和伯納德之間的關系就像兄弟與姐妹,互相喜歡而又秋毫不犯?!盵4]160伯納德就像她的一個管家,在她生病的時候照顧她,有時候甚至是控制她。在他們一起出去社交的時候,伯納德限制她喝酒,提醒她早點回家休息,也替她擋住不少在社交中的煩惱與不適。她與伯納德的婚姻,不是為了建立親密的依戀關系,而是為了避開外面的喧囂,希望能與丈夫安安靜靜地生活,靜心寫作。在這樣的婚姻中,伍爾夫的精神世界是孤獨的,她從寫作中尋去精神安慰和滿足。

大部分研究者都認為伍爾夫有同性戀傾向,她對姐姐文尼莎、女詩人維塔等有深刻的情感依戀,但是這種情感是被壓抑的,是被社會所不容的。據說她曾與維塔保持了三年的親密關系,在這期間創作了她最重要的作品《到燈塔去》、《海浪》和《奧蘭多》,但這種情感依戀和滿足是短暫的。在她漫長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她是孤獨的。

早年另一個創傷性經歷就是同母異父哥哥的性侵。在她還只有六歲的時候,她哥哥就多次窺視和觸摸她的私處,這使她對自己的身體充滿羞恥感和嫌惡感,她甚至不敢照鏡子,害怕看到鏡子里的自己。這些創傷性經歷使她對男性充滿了恐懼,缺乏安全感,也導致她排斥與男性的性關系?;楹蟮奈闋柗驇缀踹^著無性的生活,這使她與丈夫的關系始終沒有辦法深入,達到情感與肉體的深度融合。她曾在1930年6月22日給埃塞爾史密斯的信中坦言,“我在性方面總是畏怯的,我對真實生活的恐懼總是把我囚禁在一間女修道院里?!盵5]71

她對異性充滿了不信任,也對這個以男性為主導的父權制社會充滿恐懼。作為一個曾經經受男性創傷的女性,她在這個社會的生存是極其孤獨無助的,她的內心總是充滿了恐懼和焦慮。作品發表,她害怕他人的評價,甚至害怕把作品公之于眾,那就像把自己公之于眾一樣難堪,因為作品展示了她內心的秘密,她的憤懣與不滿。她害怕被窺視,被侵擾。

很多學者對伍爾夫的精神疾病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它產生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早年喪親、受到性騷擾等等,但也有人認為她沒有精神疾病,只是人為的定義,或者說是男性權威專家給她的一個界定,她無力反抗權威機構和人士加在她頭上的標簽。在隔離治療期間,她的行為被限制,特別是她的丈夫,努力配合醫生對她進行控制,強迫她進食,限制她閱讀和寫作。在隔離治療期間,她被強制性地隔離,處于與世隔絕狀態,我們可以想象她的孤獨與無助。她抗爭過,拒絕進食,拒絕見丈夫,甚至跳窗自殺,但無濟于事。她不相信精神病醫生,她不信任任何人,她孤軍奮戰,抵制這個社會對她的侵犯。在這些勢均力敵的戰斗中,她是一個英勇的孤獨的戰士。

1941年她在歐塞河跳水自殺,也許是因為她太孤獨了,她再也沒有力量與這個社會抗爭,再也難以在寫作中尋求精神慰藉與平衡。

早年的這些創傷性經歷帶給她的更多的是苦痛與折磨,是在這個世界生存的艱難與孤獨,但也附帶地帶給了她幸福與快樂,這就是創造的快樂,在想象的世界里馳騁的快樂。伍爾夫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歸功于她的孤獨,創造活動彌補了她生命的缺憾,使她的生命在某種程度上得以圓滿。

二、在寫作中享受孤獨

早年的創傷性經歷使伍爾夫對人際關系失去信心,陷入孤獨的境地,但孤獨能讓人產生領悟,增加對自我的了解,探索存在更深層的意義。伍爾夫在孤獨中探索自己,通過寫作對生命和死亡進行深層的思考,認識到人的生命本質上是孤獨的,是不能完全溝通的。寫作賦予她孤獨的生命以意義,給予她人際關系不能給予她的滿足感。她說,“寫小說使我感到所有的潛能都以最織烈的方式爆發了出來?!盵6]49在寫作中,她看到了自己的潛能,感受到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寫作一直是伍爾夫生活的重心,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把它當作一種恢復手段,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她說,“我時常想,唯一健康的狀況就是成功工作的狀況。它是心靈的首要功能?!盵6]49寫作帶給她成就感與心理的滿足,讓她恢復信心與健康。

伍爾夫還把寫作當作逃離這個世界的手段,當作保護自己的方式,她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這個世界她可以掌控,她不再感到無助,不再惶惶不安,這個想象世界對她來說是安全的,是精神避難所。

在孤獨中寫作,與自己對話,她受傷的內心漸漸被修復。創造性的想象力具有治愈功能,她漸漸收容對人際關系失去信心的自我。她曾說,“只有寫作才能令我真正心理平衡?!盵6]49

她通過寫小說發泄和釋放內心積壓已久的悲傷、懷念和負面情緒,表達壓抑的情感,從而對過去的創傷和痛苦釋懷。在《到燈塔去》中,她哀悼死者,重塑她心中的父母形象,敢于直面父母過早的離去帶給她的長久的創傷,因而也放下了生命過于沉重的負擔,能夠坦然面對過去了。寫完《到燈塔去》之后她對朋友說,“我終于不再受到母親的困擾,不必再聽到她的聲音,看到她的形象,我想我為我自己做了心理醫生為他們的病人所做的事情,我傾訴了埋藏深久的情感之后,就可以把它安然擱置一邊了?!盵7]59她清醒地知道,她成功地治愈了自己。

早年創傷性經歷使她對人際關系感到困惑,使她走不出死亡的陰影,感到孤獨,這些在她的作品里有深刻的體現。她的作品是沒有深刻情感的想象世界,男女之間不僅沒有深刻的情感,而且沒有性?!哆_羅衛夫人》中的達羅衛夫人與丈夫不僅沒有情感的契合,而且沒有性,她獨自住在小閣樓,“在一張窄床上,由于睡不好,就躺著看書,心里總感到,自己雖然生過孩子,卻依然保持童貞,這一想法恰如裹在身上的床單,無法消除?!盵8]28《到燈塔去》中的拉姆齊夫婦之間的鴻溝就像大海一樣難以填平,拉姆齊先生不理解自己的妻子,只會索取安慰與同情,畫家莉莉則恐懼婚姻,對愛情敬而遠之。伍爾夫也曾說自己的作品“朦朧如夢一般,……無愛、無心、無情、無性,是我唯一在乎的世界?!盵9]126

她孤獨的生命歷程也使她的作品格外關注孤獨和死亡主題。親人的接連死亡使她感到生命無常,“我們所有的人都處于一種巨大的力量的運作中,這種運作是如此的輝煌——生命它竟會死亡?!备械缴裥∠x子一樣脆弱,“我也許就會像一條蚯蚓一樣被汽車碾死?!盵6]146她作品中的人物也是如此,他們被命運操控,死神隨時會奪走他們的生命?!哆h航》里的雷切爾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和幸福,準備結婚的前夕卻因為一場意外突然失去了生命?!兜綗羲ァ分械馁惼盏倌挂驗椴豢叭淌芫癫♂t生的操控跳窗自殺了,達羅衛夫人聽聞噩耗,突然在死亡面前了悟了生命的本質:“死亡是生命的中心,是挑戰,死亡企圖傳遞的信息是:人是孤獨的,只有死神才能真正的擁抱人?!盵8]141伍爾夫通過對死亡和孤獨主題的思考和探索,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療愈自己,也帶給我們深刻的思考和啟發。

參考文獻:

[1]轉引自林德爾·戈登.弗吉尼亞·伍爾夫—一個作家的生命歷程[M].伍厚愷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 Virginia Woolf.Moments of Being:Unpublished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s.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8.

[3] Virginia Woolf.“On Being Ill”,p.14,Quoted in Jan Ellen Goldstein,”The WoolfsResponse to Freud”.

[4]蘇珊.塞勒斯.文尼莎與弗吉尼亞[M].楊莉馨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5]伍厚愷.存在的瞬間:弗吉尼亞·伍爾夫[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伍爾夫.伍爾夫日記選[M].戴紅珍等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7]郝琳.唯美與紀實 性別與敘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8]弗吉尼亞·伍爾夫.達洛衛夫人[M].孫梁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9]Quoted in Quentin Bell,Virginia Woolf,Vol.1.

猜你喜歡
弗吉尼亞孤獨伍爾夫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圈套里的個性化講述
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的成長主題解讀
伍爾夫《黛洛維夫人》的意識流技巧
弗吉尼亞就是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