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與自然的融合
——安徽新華學院圖書館方案設計

2019-12-25 13:20合肥工業大學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安徽建筑 2019年11期
關鍵詞:庭院校區校園

唐 泉 (合肥工業大學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1 項目概述

大學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地,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園。每一座獨具魅力的大都會都有孕育了獨具個性的大學,而圖書館作為大學的核心建筑,更像是一臺新思想,新觀念的發生器,對所棲居的城市及莘莘學子不斷注入新的能量[1]。

新華學院位于風景優美的大蜀山腳下,遵循山水校區的規劃理念,校園由北向南主軸貫通,舒展打開。圖書館館址居于校區中軸線南部,西面為已建成的學科樓,南面是正在建設的科研辦公樓,與科研辦公樓之間的道路正對校區東大門。而北面緊臨校區的如琴湖,臨湖遠望大蜀山。環境優美,位置優越且交通便利。圖書館基地因臨湖岸呈不規則形狀,設計布局延續原有校園肌理,點狀體量成為中軸景觀節點。圖書館總建筑面積44634m2,其中地上35923m2,地下8711m2。本項目是安徽省新華學院在“產、學、研”方面重要的教育平臺,建成后的新圖書館將成為校區功能升級及城市設計的新亮點。

2 設計策略

作為一座城市文化守護者的大學必須植根于傳統和現實的文化譜系中,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學校園往往與城市共生互動,處于城市重要景觀區的新華學院校園廣袤美麗,其有格致韻味的校園空間經常讓師生產生感情共鳴和心靈的歸屬。因此設計構想出的大學校園是一個空間緊湊,功能合理疊加以利學科交叉,外部能與周邊城市密切互動。所以新設計的圖書館應是與環境對話,充滿包容性和社會化的“大學城市圖書館”。設計提出以下的策略:

一是延續生態校園的構想,保存現存自然環境良好的水系和綠地。利用土地的關系建造組團性肌理。因圖書館可用基地較小。點狀體量如何保持規劃系統的完整性是設計首先解決的問題,避免成為巨構建筑。

二是對話互融,要改變建筑自我封閉的象牙塔模式,采取開放同時又相互融合的姿態,建筑應能融入環境,是從環境中生長出來的建筑。

三是對于現代圖書館功能設計的把握,不僅僅簡單布置借書、閱覽、書庫等傳統功能,現在化的圖書館功應該復合而多元。新圖書館應該成為專業資源的傳送交流中心,科技創新的交流平臺以及傳統文化的回歸中心。

3 建筑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建筑實體應是所處環境生長出來的,本項目地塊臨近水面,水景的開闊與平靜,決定了相鄰建筑大氣和格局。而水面的清新與純凈,又決定了建筑的內斂謙遜的一面。因此在整體規劃設計中將建筑造型向水面傾斜,圖書館呈現出舒緩、優雅的姿態。

圖書館設計首先確立圖書館在景觀水面上的標志性作用,體量適中層層推進。建筑地上七層,地下一層,東西長72m,南北48m。建筑設計一個23m見方的疊層庭院作為室內閱讀廣場,直面如琴湖及大蜀山,自然景觀一覽無余。室內的這種閱讀庭院擺放書架,種植綠樹,樹下是可以閱讀和交流的休閑空間。庭院不僅僅是圖書館的庭院,更像是學校的公園,通過湖邊小路的引導,使人很自然的想進入圖書館。這種愿景營造的氛圍經過環境渲染變得幽雅平和、利于深思和學習,圖書館所傳承的精神得到延續。

由此圖書館的功能空間模式由傳統轉變為復合多元,不再以單一途徑呈現,而是通過做減法的“中心庭院”來增強虛空間的使用效率,弱化建筑體量,使其更加親切而自然,讓整體氛圍感覺不再是一個嚴肅緊張,而是精神上的輕松和愉悅。自然天光引至庭院,使之成為生態設計的核心要素,在建筑內部也能感受到自然環境帶來的勃勃生機。

如琴湖水映襯建筑主體,營造空間氛圍,凝聚場所精神。院落在比例尺度上經過精心推敲,既有莊重嚴肅的入口,也有綠樹成蔭的湖岸小林;既有保留岸邊濕地的蘆花野趣,也有展現歷史片段的穩重端莊。閱讀庭院利用圍合界面使內外相互滲透,并通過景框作用,形成對景與借景(圖1)。

圖1 安徽新華學院圖書館方案總平面圖

4 建筑空間形態與校區規劃理念的呼應

圖書館不僅是一所大學的形象中心,更是一個精神中心,是校區規劃理念的集中體現之地,又是原規劃中起承轉合的重要節點。通過指向性開放空間的塑造來構建校區內部空間與城市外部空間的呼應關系,強化開放空間的序列性。從簡潔高效及功能主義入手,采取了入口灰空間與虛空間庭院并行的方式,使建筑的大體量被這種軟性的邊界處理微妙的轉化,傾斜的墻體更暗示與周邊環境的對話和不斷調整的過程。整棟建筑基底略微升起,遠看似漂浮于湖面之上。新圖書館既是校區功能升級的重要平臺,又是校區核心景觀的重要拼圖,設計的出發點之一就是希望它與北校門的原圖書館有所呼應,因此在空間造型上做了面向原圖書館的吸納灰空間,用“圍合”空間形態來強化軸線兩端的節點,同時起承轉合的重要作用得以體現。

設計愿景希望創造一組水面上平靜優雅的建筑群,優美的校園湖岸加強了新老圖書館的時間質感,使身臨其境的學習者仿佛也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在“靜”的畫卷中蘊藏“動”的生機,寓意學子們在新的學習環境下蓬勃向上的精神文化追求。

從舒展大氣的主樓再到典雅端莊的新圖書館,從建筑體量變化再到城市景觀的“無縫對接”。既滿足了校園建筑群向城市建筑群的功能升級,又滿足了校區整體形象的升級,較好的解決建筑群在城市設計中的表達(圖2)。

圖2 安徽新華學院圖書館方案鳥瞰圖

5 功能向新型圖書館轉化

新時代的圖書館,已不僅僅限于傳統嚴肅的閱覽功能,它更多地成為了一個公眾聚會的場所,激發出各種各樣的交流與活動,并自然的把閱讀變成人們生活的一部分[2]。在網絡閱讀、即時分享和微型寫作盛行的時下,可以隨時消費信息的學子們是否會在圖書館中集中閱讀,傳統圖書館功能的更新成為新圖書館迫切解決的問題,舒適的閱讀環境,便捷的交通路徑,高效的閱讀體驗才是關鍵。設計方案最大的變化在于弱化原本作為圖書館重要構件的閉架書庫,將其放置在局部覆土的一層,傳統的紙質媒介圖書館采用藏閱一體的開架閱覽方式。學習者圍繞中庭,以最短的閱讀距離最大化、最有效地獲取自己需要的書籍文獻,而作為新興且較為成熟的網絡閱讀服務系統合理分布在各個樓層。內部實現網絡覆蓋,讓讀者在任何空間都可以舒適的連接網絡。保障信息與空間的互相聯通。中庭通過臺階的變化達到互通,有利于學生的順利進入。剖面從南面兩層通高入口空間開始,將兩側大臺階的分開設置,算是對原圖書館入口大臺階一種形式上的傳承。通過報告廳屋頂的竹林通道來到”閱讀庭院”。每一個大平臺都面向自然景觀且提供形式豐富的閱讀體驗。建成的圖書館空間不僅是舒適的閱讀休息場所,也承擔著知識有效交流的社會責任,為舉辦各種小型研討、典禮儀式和文化活動提供可能。布置報告廳,文印店、書店,咖啡茶吧和自習教室。完善文化交流的不同需求。并將整個場所打造成可行、可游、可觀、可學的復合型校園客廳。

6 “以學生為本”的交通流線

設計中充分考慮了人行、車行以及消防流線,交通便捷,互不干擾。人流主要由南面及西面而來、沿校園東大門,朝南設置圖書館主入口,隔路相望科研辦公樓。圖書館西面設置后勤入口。建筑內部通過入口灰空間及交通核設置有序的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習與閱讀。這種內外與上下的人流組織方式,不但縮短了各個閱覽空間之間往返路線,也豐富了整個建筑的空間層次,使“以學生為本”的宗旨得到充分體現。

機動車流線有序圍繞建筑周邊,滿足消防環線的要求。地下一層為車庫,地上停車位根據周圍建筑位置均勻合理布置,盡量減少對圖書館的影響,與主要綠化帶通過小型灌木進行遮擋分隔,與學生活動有效分離,互不干擾。

7 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包括形式與內涵,其設計應遵循形式美,展現相應的場所精神,向形神兼備的方向發展[3]。新華學院校區整體建設以紅磚為主,比較厚重,有歷史傳承感,而希望圖書館做的比較“年輕”,有相融又有不同。建筑表皮以橫線條為主,層層疊疊的外輪廓寓意一本書,能提供足夠的自然光線,通透明快。

內部閱讀庭院兩面墻體采用木紋貼面的飾面材料,形成類似書架的感覺。用這種溫暖質感的裝修手法營造一個安靜令人放松的閱讀氛圍。窗扇的間距,頂部的自然天光經過細致比例推敲,保證每個閱讀空間完整,無眩光及視線遮擋,中庭進行自然排風,而對機械通風系統有效的遮擋,不影響整體空間的觀感。

雖然圖書館外觀比較平直,但橫線條及玻璃材質的表達與周圍建筑產生很大的反差,當夜幕降臨,燈光亮起,圖書館像一個精致的現代工藝品,吸引人們來到此處,成為全?;钴S的中心(圖3,圖4)。

圖3 安徽新華學院圖書館方案室外效果圖

圖4 安徽新華學院圖書館方案室內效果圖

8 結語

總之高校圖書館在建筑空間設計上追求創新、人性化、智能化與內涵豐富化,不但要科學合理服務讀者用戶,也要體現校園文化精神,營造一種適合學習工作的綜合環境氛圍[4]。

猜你喜歡
庭院校區校園
回到庭院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學院巴黎薩克雷校區
我校臨安校區簡介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斑鳩飛落的庭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