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報告中隱喻的翻譯策略與方法

2019-12-25 01:13周立波
青年與社會 2019年33期
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翻譯策略隱喻

摘 要:時政文體作為國家對外宣傳和外界了解中國的最權威來源,其翻譯有著嚴格的要求。時政文體中政府工作報告兼有口頭語和書面語的雙重特征,其中有許多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隱喻性表達恰如其分地運用于行文中,采用何種翻譯策略是需要仔細斟酌考慮的。在應用翻譯功能論指導下,翻譯隱喻時可相應地采取異化、歸化、省譯、釋意等策略,這些翻譯策略也為其他類似時政文體中隱喻翻譯提供了一些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時政文;政府工作報告;應用翻譯;隱喻;翻譯策略

中國政府每年在“兩會”上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做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國情、中國政府的政策和主張最為重要的途徑之一,受到全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普遍關注。因此其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中國的國際聲譽和國際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政府工作報告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兼有口頭語和書面語的雙重特征,其翻譯實屬時政文體翻譯。在這樣正式的文體中有許多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隱喻性表達恰如其分地運用于行文中,由于中西文化差異,基于何種翻譯理論,采用何種翻譯策略與方法翻譯這些隱喻,對于譯者來說是需要仔細斟酌考慮的。

一、應用翻譯功能論和其翻譯策略

應用翻譯是一種以傳遞信息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傳遞效果的實用型翻譯,其核心就是功能翻譯理論。功能翻譯理論強調翻譯是一種涉及委托人、譯者、接受者多方專業人士集體參與的整體復雜行為。因此,它要求譯者應根據委托人的翻譯要求和翻譯活動的目的,結合文本的交際功能和譯文讀者的期盼,來決定源語文本信息的選擇、翻譯策略的運用以及譯文的表現形式,順利完成翻譯跨文化活動的文化轉換和交際目的。大部分的應用翻譯活動都帶有明確而特定的目的,而且整個流程一直是一個多方參與的整體行為。因此,功能翻譯理論不僅在宏觀策略上為應用翻譯指明方向,還為譯者順利實施不同文本的翻譯策略提供可行性途徑。

在翻譯策略上,功能翻譯理論主張從文本功能出發,注重源語文本的分析與解讀。紐馬克認為:“‘語義翻譯用于‘表達型文本,‘交際翻譯法用于‘信息型和‘呼喚型文本”。前者要求譯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結構和詞序安排上力求接近原文,后者則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應,即信息傳遞的效果,分別體現出兩種不同的翻譯策略——異化與歸化。但是,紐馬克也指出,很少有文章是只有一種功能的,大部分文章是以一種功能為主,兼有其他兩種。因此,對于功能不同的文本要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要善于靈活處理。

二、隱喻與隱喻性思維

“隱喻”(Metaphor)一詞來自希臘語metaphora, 意思就是 “轉換之后的含義”。隱喻是以“相似”和“聯想”為基礎的,也即兩個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一類似之處。隱喻的實質就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體驗某一類事物,即一種借助于相似性的替代過程,從本質上說是“聯想式”的。傳統修辭學認為隱喻是種語言現象,是不同類事物間的比較。認知語言學則認為隱喻不僅是語言現象,而且是思維現象,是用甲事物來理解或解釋乙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段?,F代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性思維是一種超越性思維,它超越概念、判斷、推理的精確性和有序性,直接對認知對象進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形象性思維是隱喻性思維的突出特點,并使之帶有明顯的感性體驗和情感評價。

三、政府工作報告中隱喻的翻譯策略與方法

隱喻既是一種修辭手法,也是一種文化反映和思維方式。英語和漢語中都存在豐富的隱喻現象,由于人類認知結構的相似性,英語和漢語中的喻義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性;同時,由于中西兩種文化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喻義又有不同之處;甚至可能同一喻體在一語言中有喻義,而在另一語言中卻喻義空缺。因此,在進行隱喻翻譯時,要充分理解附加在詞語上的文化信息與隱喻意義,同時也要考慮時政文體翻譯的特殊性。

(一)“異化”策略——直譯原文比喻

政府工作報告屬于紐馬克所說的“表達型”文本,用“語義翻譯”的方法盡可能地貼近原語的句法、語義結構將原文語境意義準確表達出來。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涉及國家方針政策,涉及到政治影響和國家形象,用詞都很嚴格,即使使用隱喻,也是經過仔細斟酌的,所以在翻譯時一定要緊扣原文用詞謹慎,中規中矩,又要吃透原文用詞內涵。

同時,由于這類文體的權威性,譯者在翻譯時要受到源語權力話語的制約。一方面,由于源語權利話語的影響,譯者在翻譯時盡量以直譯來傳達原文的意義,即使這些詞語用法的存在會讓譯語讀者覺得陌生;另一方面, 源語權利話語也會有意識的讓譯者保留這些詞匯用語中的中國特色,以更好的向其他國家宣傳中國的政經策略,維護本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發展特色,從而達到向世界展示中國權力的目的。所以,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不少中國式的隱喻,為了保留原文語氣,不會篡改說話人的意義,在不影響英語讀者的理解時,往往采用“異化”策略照直譯出,例如“攻堅期和深水區——a critical stage and a deep water zone”,“堅守耕地紅線——make sure that Chinas cultivated land area does not fall below the red line of 120 million hectares”,“黑名單制度——a blacklisting system”,“ 攔路虎”——tigers in the road”等。像“深水區”、“紅線”、“黑名單”、“攔路虎”等在英文中能找到完全對應的形象,也不會產生歧義或誤解,可按原文形象直接譯出,既保留了源語文化色彩,又準確轉達了喻義,是一種典型的“異化”策略。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像這樣原文與譯文完全對應的情況并不多見。在形象與喻義難以兩全的情況下,譯者大多采用以下幾種手法。

(二)“歸化”策略——將源語喻體替換成譯語喻體

在翻譯政府工作報告時,譯者一定要清楚譯出的內容是給外國人看的,是為了讓世界了解自己。當譯本與目的語文化中的權力話語相沖突時,譯本自然就會受到禁止和排斥,譯語讀者會對譯本進行抵抗。當譯出的內容外國讀者不能理解或者產生歧義或誤解,這就達不到外宣的目的。因此,一些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詞匯和表達可采用“交際翻譯”方法進行適當的轉譯或改譯,以利于譯文讀者的理解和接受,達到翻譯的目的。

譯者在掌握漢英語言和文化的基礎上尋找原文和譯文喻體所表達的兩個事物或概念的關聯內涵,在原文與譯文隱喻概念上建立起某種同質或相似與相近的喻義關系,使原文與譯文的喻體形式與喻指都吻合,達到譯文與原文都是傳遞同一個隱喻。當源語與譯語中都有約定俗成的形象用語,喻義相近但喻體不同,習慣上譯語已有另一形象來表達,這時可以將源語喻體替換成譯語喻體。例如:“開創新局——made new ground”,“讓失信者寸步難行——make those who lose credibility pay the price”,“ 兜底線——a cushion in place”,“ 補短板——shored up our weak spots”等,這里的“新局”、“底線”、“短板”分別替換成“new ground”, “a cushion”和“weak spots”,“寸步難行”改成“pay the price”。雖然形象有所不同,或者有些形象已經消失,與漢語讀者感受可能不同,但都準確地表達了原文喻義,易于譯語讀者理解,很好地完成“交際翻譯”的目的。

(三)省譯——去掉形象完全不譯

有些情況下,隱喻的使用只是上下文語氣的延伸或補充,意在加深印象和強化語氣,其喻義已隱含在上下文中,為避免行文累贅或語義重復,一般去掉形象不譯,改用普通語言表達。例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break mental shackles and vested interests with great determination”,“在國際市場汪洋大海中搏擊風浪——embrac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聚焦靶心,精準發力——targeted steps to address the serious issues”等等。其中“藩籬”,“汪洋大?!钡男蜗笤谧g文中完全省去,而“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搏擊風浪”只用了“with great determination”和“embrace”這些普通語言來表達,“靶心”只用了“targeted”。這些隱喻的源語形象已基本消失,但譯文通順達意,若直譯反而會讓人產生誤解,雖然失去了源語鮮明的文化色彩,與源語讀者產生的文化聯想仍有距離,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四)釋意——舍形象保喻義

當原文喻義在譯文中沒有約定俗成的形象,又不能在譯文中用原文形象來設喻,這樣容易造成歧義或誤解,此時為顧及譯文讀者的認知能力和譯文的讀者效應,在形象與喻義難以兩全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原文喻義采用釋意的方法,去形留義,突出原文喻義的表達。這種譯法的好處是意義準確,不會歪曲原義,但不足的是,也喪失了源語的文化色彩。例如:“社會政策要托底——social policies meet peoples basic needs”,“讓市場吃了‘定心丸—— All these efforts reassured the market”,“為長遠發展鋪路搭橋——creating conditions for sustaining long-term development”,“陽光財政——transparency of public finance”,“啃了不少硬骨頭——tackled many tough issues” 等?!巴械住弊g成“meet basic needs”,“定心丸”只用動詞“reassure”表達,一目了然地讓譯語讀者明白這里的“底”指的是人民的基本需求,“吃定心丸”是讓人安心的意思;如果把“鋪路搭橋”、“硬骨頭”直譯成“pave the way and build a bridge”、“hard bones”,很難讓譯語讀者理解這一形象,也就無法明白此話的含義;“陽光”就是指透明,用釋意的方法很好地闡釋了源語的喻義。這樣的翻譯將源語的喻義闡釋的非常準確,唯一的遺憾就是源語喻體形象已徹底消失,與漢語讀者的感受相去甚遠,這也是翻譯的無奈。

四、結語

縱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隱喻翻譯,應用翻譯功能論對其翻譯策略和方法的應用起著指導作用。從功能翻譯理論的角度看,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讀者關注的是這類文體發出的信息或內容,是“說話人的思想”,傳遞說話人語言詞匯上的技巧固然重要,但若導致讀者誤解或不解則得不償失,因而在政府工作報告的隱喻翻譯中,盡可采用靈活手法,推敲原文字里行間的內涵,或保留原文形象,或轉換形象,甚至根據原文喻義省略或闡釋等。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源語和譯語權利話語的影響,在翻譯中掌握分寸、靈活處理。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求譯者有高超的語言藝術翻譯技巧,另一方面還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這也是時政翻譯所必備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賈文波.漢英時文翻譯教程[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8.

[2] 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3] 周倩.隱喻在漢英翻譯中的對比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2(06).

[4] 祝敏.外宣翻譯策略的隱喻性思維[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

[5] 張霞,李青.政府工作報告英譯中權力話語對譯者的影響——以2012 年政府工作報告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9年度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人文社科類)“‘翻譯工作坊視角下翻譯專業教學改革與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9JK0715。

作者簡介:周立波(1980.12- ),女,北京人,西安外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筆譯、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政府工作報告翻譯策略隱喻
《活的隱喻》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政府工作報告》圈定今年重點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誕生記
《政府工作報告》里的潛臺詞如何驅動中國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