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方言語氣詞“唦”語氣特征及意義

2019-12-25 07:00吳宏輝
文教資料 2019年29期
關鍵詞:特指陳述句口氣

吳宏輝

摘 ? ?要: 語氣詞“唦”在武漢方言中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在不同句類、語境中a會呈現出不同的分布情況,分布情況的差異在不同句類、語境中又會顯示出不同的語氣意義。具體可分為事態語氣義和口氣義兩種。本文從“唦”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不僅有助于對語氣詞“唦”語氣特征及意義的全面研究,而且為探究武漢方言語氣詞的內部系統規律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武漢方言 ? ?語氣詞 ? ?“唦”

引言

武漢方言屬于西南官話,以漢口話為代表?!皢~”是武漢方言的常用語氣詞,趙元任(1948)[1]、朱建頌(1992;2016)[2]等也寫作“煞”,如“吃唦”“來不來唦”“板沙唦”?!皢~”的用法比較復雜,本文擬在已有研究基礎上考察“唦”的分布情況、語氣特征及意義表達情況,以獲得更全面的認識。

1.“唦”的分布情況

語氣是表達句子的言語交際作用的范疇。按照言語交際作用的不同,可將句子分為“陳述、疑問、祈使”[3]三類。

1.1“唦”用于陳述句句末

(1)a.你下學期的課唦。(陳述一般事件)

b.人是鐵、飯是鋼唦。(陳述事實公理)

1.2“唦”用于疑問句句末

(2)a.到了冒唦?(選擇問)

b.那個樣子的襖子闊以唦?(是非問)

c.吃不吃唦?(正反問)

d.你剛才說的么斯唦?(特指問)

e.你非要等到那個時候,是不是唦?(附加問)

1.3“唦”用于祈使句末

(3)a.多長點心唦?。ū硎静粷M、責罵的口氣)

b.您克買單唦?。ū硎敬叽?、命令的口氣)

c.你來唦。(常表示允諾,偶有催促的口氣)

d.用微信唦?。ū硎窘ㄗh、催促,偶有調侃、活潑的口氣)

1.4與其他語氣詞連用

“唦”與其他語氣詞連用的情況中,只有與表示要求或提醒的“哈”構成“哈唦”復合語氣詞,并黏附于祈使句末表示說話人強烈的不滿、厭煩等情緒。例如:

(4)a.冇得事兒就把屋里搞哈唦!

b.把屋里收哈唦!

c.先試哈唦!

為什么只有“哈”能夠和“唦”構成復合語氣詞,其他諸如“啊、吧、嗎、呀、哇、么”等均不能與其生成復合語氣詞呢?我們認為,“哈唦”的連用,一方面是由于“哈子唦”中的音位“子”在語流中發生音變脫落,產生音位分界,而“哈”與“唦”則通過合音手段在跨越音節分界后生成新詞“哈唦”,從而與原形式一同構成“被省略—省略”關系。另一方面,在武漢方言中,“哈子唦”和“哈唦”兩者在語氣表達和口氣表意兩方面具有同等語用價值,符合平行性原則。試比較:

(5)a.你去搞哈子唦! ? ? ? ? ? ?你去搞哈唦!

b.先試哈子唦! ? ? ? ? ? ? ? 先試哈唦!

a組中,“哈子唦”表示祈使語氣,表達催促、命令、不耐煩的口氣義,同理,b組中“哈唦”表示祈使語氣,表達命令、要求、不滿的口氣義。相比之下,不存在其他語氣詞與“唦”的復合語氣詞即可歸結為兩大原因:其一,不存在原形式與因語流音變而產生的復合新語氣詞一起構成“被省略—省略”的關系;其二,不符合語用習慣,現代漢語語氣詞中,除“哈”外,其他語氣詞均不表達“要求、提醒”等口氣意,若生造詞語,則不符合語義和諧和語用需要原則。例如,我們沒有“吧唦”“哇唦”等表達,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原形式(比如,我們不說“吧子唦”或“哇子唦”)與之對應構成“被省略—省略”關系,另一方面新造詞不符合語義和諧和語用需要原則。由此可見,“唦”的分布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唦”的原有形式、語義和諧與語用需要原則等多種因素影響。

1.5“唦”用在分句或獨語句分句后。例如:

(6)a.我要準備唦,你早點說不就好了。(用在分句后邊)

b.好唦,你這樣對你老特。(用在獨詞句后邊)

1.6“唦”作為黏著后綴,粘附于其他黏著成分后邊,具有成詞成句作用。例如:

(7)a.么唦?。ㄕ掣皆陴ぶ~“么”后,組合成派生詞,表達說話人的疑問義)

b.過細點唦?。ㄕ掣皆陴ぶ~組“過細點”后,組合成句子,意為要求聽話人細心一點)①

2.“唦”的語氣特征及意義

張斌等(2008)提出:“語氣是句子語用目的或表達用途的外在體現,語氣又通過語調或語氣詞等手段表現出來?!盵4]

“唦”作為句末語氣詞可以體現不同的語氣特征,不同的語氣特征又可因不同的句類,從而表示不同的事態語氣義和口氣義,以滿足句子的語用目的或表達意圖。因此,我們將“唦”的語氣義分為兩類:事態語氣義、口氣義。

2.1事態語氣義

“唦”作為事態語氣詞,可表示事態的已然、仍然(包括事態的持續和事態的仍然)、未然(包括事態的即將發生和事態的未然)。相比較而言,當“唦”表示事態的已然時,語義上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動態助詞“了”和“過”;當“唦”表示事態的仍然時,常和時間副詞“還”連用;當“唦”表示事態的未然時,普通話中不存在與之對應的未來體助詞。

2.1.1表示事態的已然,相當于普通話中經歷體助詞“過”或完成體助詞“了”,只能用于陳述句和疑問句中。

在陳述句中,用以表達說話人對已然事件的肯定和強調。例如:

(8)a.你有提款機唦。/我吃唦。/起簍子唦。/瘋了板唦!

b.你有提款機了。/我吃(過/了)/起簍子了。/瘋了板了!

在疑問句中,“唦”只能用于是非問、正反問、特指問、附加問中,用于強調說話人對已然事件的詢問語氣。例如:

(9)a.就是居委會開的證明唦?(是非問)

b.你曉不曉得唦?(正反問)

c.你剛才說的么斯唦?(特指問)

d.他來了,是不是唦?(附加問,有時也可表示“他沒來”)

e.*到了冇唦?(選擇問,事態的未然)

2.1.2表示事態的仍然,只能用于陳述句和疑問句中。

在陳述句中,表達說話人對持續事件或狀態的強調與不滿。例如:

(10)a.這件事還是做錯唦。(強調說明做某事的結果還是錯誤的狀態)

b.還沒來唦。(強調說明某人或某事還沒到來這一事件的持續)

在疑問句中,只能用于正反問、特指問、附加問中,表達說話人對事態仍然狀態的詢問、強調,例如:

(11)a.你還吃不吃唦?(正反問)

b.他為么司還沒來唦?(特指問)

c.他還吃,是不是唦?(附加問)

d.*還趕唦?(是非問,事態的未然)

e.*餓了冇唦?(選擇問,事態的未然)

2.1.3表示事態的未然,可用于陳述、疑問、祈使句中,用以強調、肯定。在陳述句中表示說話人對事件未然狀態的肯定。例如:

(12)他不會來唦!/畢業典禮肯定在江漢大學舉辦唦!/相信他會吃得好唦!

在疑問句中,表示說話人對未然事件細節的不確定,通過詢問彌補主體缺失的信息或確定未然事件的真假值。例如:

(13)a.水果不買唦?(是非問,確定未然事件“買水果”的真假值)

b.明天克哪里唦?(特指問,彌補“不知道明天去哪里”的信息缺失)

c.明天吃不吃唦?(正反問,彌補“對方明天想吃還是不想吃”的信息缺失)

d.他明天來,是不是唦?(附加問,確定未然事件“他明天來”的真假值)

e.好些了唦?(選擇問,可用來確定“他未來會好些”的真假值)

在祈使句中,表示說話人對該未然事件的肯定、強調,以加速事態未然向事態已然的狀態改變。例如:

(14)快睡覺唦!/過細點唦!/你來唦!/您克買單唦!/出克賺錢唦!/用微信唦!

2.2口氣義

張云秋(2002)認為口氣是“說寫者根據語用目的,采用某種方式以表達不同語氣時所表現的情感評價”[5]。由此可見,口氣是粘附于不同語氣,用以表現說話人主觀情感的語用意義,而不同的語用意義差異又造成口氣有無標記的區別。

無標記口氣表示口氣相對平和,有標記口氣內部較為復雜,可表示強化式、中性、弱化式三種口氣?!皢~”作為有標記形式口氣因其語用需要僅表示強化式口氣,起到強調句子內容和句子語氣的作用。

2.2.1陳述句

“唦”表示肯定、否定、強調、贊賞、提醒、說服、厭惡、活潑等口氣。

(15)a.曉得就好唦。(表示肯定、強調、贊賞的口氣)

b.人是鐵、飯是鋼唦。(表示強調、提醒、說服的口氣)

c.嘎巴子唦。(表示強調、厭惡、活潑的口氣)

d.不存在還款唦。(表示強調、否定、活潑的口氣)

2.2.2疑問句

“唦”在句末起到強化疑問語氣和疑問焦點的作用,口氣以激烈、催促、強調為主。在不同的疑問句中,可由其他單音節語氣詞進行替換,但強化口氣減弱。

(16)a.是這樣唦?(是非問,強化疑問焦點“這樣”,相當于“嗎”和“吧”)

b.吃不吃唦?(正反問,強化疑問焦點并列項“吃不吃”,相當于“呢”)

c.么樣唦?(特指問,強化疑問焦點疑問代詞“么樣”,相當于“呢”)

d.到了冇唦?(選擇問,強化疑問焦點選擇項“到或沒到”,相當于“呢”)

e.我這樣畫滴,對不對唦?(附加問,強化疑問焦點選擇項“對或不對”,相當于“呢”)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調查,當“唦”用于疑問句煞尾時,各疑問句型的使用頻率呈現不平衡狀態,由高到低依次為:是非問>特指問=正反問>選擇問>附加問。其中緣由,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2.2.3祈使句

祈使語氣的語用意義比較復雜,張云秋(2002)將祈使語氣的強弱層次分為兩層:一是各類祈使義之間在口氣上有強弱之分;二是每類祈使義也有強弱口氣之分。

先看前一種情況,“唦”表示命令、催促、禁止或要求對方做某事,其口氣都比較堅決、肯定,帶有強制性和必要性,表示勸告、請求、建議或要求對方不要做某事,口氣則較為舒緩,強制性較弱。比較:

(17)a.緊煤個么斯唦?。ù叽賹Ψ教岣咦鍪滦剩?/p>

b.走唦?。顚Ψ娇熳撸?/p>

c.算了算了,不緊說唦?。ń?、終止對方繼續就該話題說下去)

d.你闊以告他唦。(建議,建議對方與他人打官司,肯定的口氣)

e.你吃點東西唦。(請求,活潑、禮貌的口氣)

f.千萬莫歪嘴,笑笑唦。(勸告,活潑的口氣)

再看后一種情況,“唦”在句中的口氣程度還有每類祈使義的強弱之分(這里的強弱是相對立比較而言的)。表達強弱口氣的手段有:主語的隱現,某些詞語的使用與否,書面上的標點符號等。從主語的隱現上看,主語中人稱代詞的有無會導致強弱程度的不同,有主語,口氣就比較強一些;沒有主語,口氣就弱一些,如“你吃了它唦”相較于“吃了它唦”而言,前者強調、命令口氣較后者重,突出“吃”的動作發出者。從某些詞語的使用,尤其是程度副詞的選用,會強化催促、命令口氣,如“緊煤個么斯唦”中的“緊”在武漢方言中即表達程度加深的意義,相較于無“緊”的句子,前者不滿、催促口氣更強。從標點符號的使用看,書面形式上標點符號的選用,也會提高“唦”的口氣程度,如使用感嘆號(?。﹦t口氣較強,主觀情感也較使用句號(。)煞尾的更加充盈、激烈,如“走唦”和“走唦”,前者為中性形式,后者為強化形式。

結語

在武漢方言中,“唦”的使用頻率比非常高,使用范圍極為廣泛。從語氣及意義方面,不但可以表示事態語氣義,而且具有豐富內涵的口氣義。就整個武漢方言語氣詞系統而言,關于“唦”的語氣特征及意義研究只是一個初步的探索,對我們概括認識它的句法分布、語氣及意義特征及和其他語氣詞之間的組合關系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語氣詞是一種黏著詞類,語法、語用意義在不同語境下會產生不同的表達效果,因此,對于“唦”的研究仍需進一步探索。

注釋:

①據調查,武漢方言中,“過細點”一般不獨立成句,能夠自由運用的句子只存在“過細一點”“過點細”等類似表達。

參考文獻:

[1]趙元任.湖北方言調查報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8:724.

[2]朱建頌.武漢方言研究[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2:186.

[3]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修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46-147.

[4]張斌.新編現代漢語(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439-440.

[5]張云秋.現代漢語口氣問題初探[J].漢語學習,2002(02):44-50.

【致謝】本文在寫作及定稿過程中,承蒙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王桂亮老師的悉心指導并提出修改意見,在此謹表謝忱。文中錯謬,概由筆者負責。

指導老師:王桂亮

猜你喜歡
特指陳述句口氣
滿文簡單句式之陳述句
西夏語陳述句到一般疑問句的轉換方式
分裂、異化與虛無——解讀《上來透口氣》的主題思想
附加疑問句要點搜索
《老殘游記》中的“何”系特指疑問句計量研究
圖趣
言者信息疑問句與聽者信息陳述句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4期)2008-03-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