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文教學中融入吟誦的意義和價值

2019-12-31 06:10馬用琴
知識文庫 2019年23期
關鍵詞:古詩文傳統文化

馬用琴

中國是個詩樂一體的國度。吟誦是傳統的讀詩讀詞讀文的方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漢語的詩詞文賦,大部分是使用吟誦的方式創作的,所以也只有通過吟誦的方式,才能深刻體會其精神內涵和審美韻味。吟誦也是漢語詩文的活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吟誦在中國已經明顯斷代,瀕臨滅絕。將吟誦融入古詩文教學,既豐富古詩文課堂的教學形式,又更能還原古詩文創作的原貌,利于學生理解和感悟。既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又便于記誦和創作。實現文化復興和傳承。

1 吟誦的背景和現狀

1.1 吟誦背景:詩樂一體話吟誦

中國是個詩樂一體的國度。吟誦是傳統的讀詩讀詞讀文的方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吟誦活動自然要數詩歌吟唱。詩歌從它在原始社會里誕生之日起,就開始被先民們吟唱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子重視將吟誦《詩經》與音樂、舞蹈相結合,平時花很多的時間教授弟子們“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到了唐代,格律嚴整、音調鏗鏘的近體詩產生了,整個詩歌創作進入了黃金時代,詩歌吟誦也隨之在更大的范圍內展開,吟詩成了人們普遍的愛好,成了時代的一種風尚,成了詩歌繁榮的重要標志之一。

從《詩經》開始,到“五四”之前,無論是開蒙詩文,還是詩文交流都從吟誦開始,吟誦是文人的基本功,私塾必修。但隨著新文化運動開始,詩樂分離;再加之西方教育制度進入,私塾不再,吟誦漸衰,而伴隨西方文明的朗誦漸盛。如今,吟誦在中國已經明顯斷代,而漢詩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僅在華人中間,在日本、韓國等很多漢文化圈國家中,也一直流傳。文化自信要求我們保護和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1.2 吟誦現狀

如今,一批教授、專家、學者正在全力搶救吟誦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大學,陳少松先生1987年起在南京師范大學開設古詩文吟誦選修課。葉嘉瑩先生在南開大學常年傳授吟誦。2007年,徐健順在中央民族大學成立吟誦詩社——紫竹詩社。

在中小學,語文界很早就開始吟誦教學的探索了。廣州的陳琴老師創“素讀經典”教學法,上海的戴建榮老師、彭世強老師進行吟誦教學,效果都很顯著。在最近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中,有更多的地方引進了吟誦的形式。這些都說明吟誦是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的,但是還沒普及,這些都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2 吟誦的意義

吟誦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化傳承是新時代民族復興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統文化,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明確文化淵源和民族文魄,樹立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走好中國道路和講好中國故事的必然要求。

3 古詩文課堂融入吟誦的價值

3.1 傳統文化承載歷史,時代呼喚傳統文化。

我們的中華文化淵遠流長,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繁浩燦爛。它凝聚了前賢先哲的智慧,濃縮了華夏文明的思想精華。它是我們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對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心理特征,都有著深刻又廣泛的影響。古詩文是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因此,增加小學生的古詩文篇目是時代的要求。

3.2 吟誦浸潤文化,詩教塑造靈魂。

吟誦將改變古詩文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我們的古詩文,是有旋律、有節奏、有感情、直接入心的。孩子們將因吟誦而愛上古詩文,愛上漢語漢字,愛上中國文化。吟詠詩歌自然能洗滌靈魂、塑造靈魂、端正三觀。

3.3 古詩文教學是新時代傳統文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新一輪課改與新課標的實施,呼喚古詩文教學方式的優化。然而,對于傳統文化課堂化教學而言,只知道“教什么”,卻不知道“怎么教”。這些詩文怎么教?這成了我們面對新教材中增加的傳統文化部分,必須思考的問題。如何讓學生體悟古詩的音韻、意境、文化?如何讓學生從古詩文學習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在古詩文誦讀中積累、理解、運用中傳承文脈?吟誦,是有趣味、有韻味、富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教學法之一。

3.4 吟誦是學習古詩文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漢語的詩詞文賦,大部分是使用吟誦的方式創作的,所以也只有通過吟誦的方式,才能深刻體會其精神內涵和審美韻味。

3.4.1 吟誦是古詩文教學的有效途徑。漢語的語音是表義的。古詩文作品音節的安排有特殊的規律,原本就有一定的音樂性,失去了音義的古詩文不僅不完整,而且已有的理解也有偏差,古人的心態、情態、意境,只有吟誦的時候最接近,最能體會。不吟誦的古詩文,已經不是古詩文的原貌,古詩文非吟誦不能展現其妙處,非吟誦不能很好地“由聲入情”。

3.4.2 吟誦是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吟誦是用音樂的方式還原古詩文音韻美。吟誦教學法與講解教學相配合,有利于吟誦者隨著節奏聲韻形成畫面,入情入境地愉快地學習領悟,激發濃厚興趣。用還原的意韻畫面幫助學生記憶,不僅記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誦是即興的,自己吟誦自己的體悟的方式,對作品的再理解再創造。吟誦是詩樂傳統的核心。所有的詩文在吟誦這里,都是入樂的。因此,在古代,文人即詩人,詩人即音樂家。人人都會用自己的音樂抒發自己的感情。生活中,即興吟詠,創作靈感觸景生情、自然生發。

古詩文課堂融入吟誦,將吟誦融入古詩文教學,既豐富古詩文課堂的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氛圍,又更能還原古詩文創作的原貌,利于學生理解和感悟。既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又便于記誦和創作。實現文化復興和傳承。

(作者單位: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五星小學校)

猜你喜歡
古詩文傳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高中教育如何從古詩文中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強化古詩文教學中的“素讀”
誰遠誰近?
少年力斗傳統
何處覓詩意 添翼其自飛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清明節的傳統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