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融入黨校黨性教育的思考

2020-01-07 14:01孫海云
理論與創新 2020年22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黨校思考

【摘? 要】黨性教育是黨的光榮傳統,也是黨的政治優勢所在。新時期,如何將紅色精神與黨性教育有機的融合,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黨的干部,增強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統一全黨思想,是黨校人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紅色文化;黨校;教育;思考

1.黨性教育的理念必須與時俱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如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新的成果運用到黨校課堂,黨性教育的理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黨性教育的理念先進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形式、方法和組織管理。不同的黨性教育理念導致不同的教育行為,從而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隨著時代的變遷,黨性教育應在繼承和弘揚黨性教育優良傳統的同時,還應與時俱進更新黨性教育理念,用更加科學更加先進的黨性教育理念引領黨性教育改革和創新,不斷提高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一些基層黨校開展黨性教育過程中在理念上存在以下誤區:(1)認為黨性教育是黨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可或缺,因此,所有班次不加區別地統一設置。(2)黨性教育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員的個體性、思想性、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2.黨性教育應把握時代特征,根據中心任務的變化,把握黨員黨性的變化規律,不能循規蹈矩

客觀的說,黨性教育的內容有一定的共性,即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組織紀律始終是黨性教育的基本內容。但這些基本內容具體到不同區域、不同層級、不同黨員身上也應各不相同,否則就缺乏針對性。紅色精神是黨在不同時期光榮傳統和時代精神的總稱。應根據不同班次培訓的要求,結合黨校教育的基本理論,選取紅色精神中的典型案例,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案例,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提高學員的認知能力。通過差異性的黨性教育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此外,黨性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發揮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確保黨性教育的方向性,更要體現黨員個體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通過問卷調查,學員交流,課前學員需求調查等多種渠道了解學員的意愿、思想,遵循他們的思想形成和行為變化規律。為此,有必要加強對黨校學員思想特點和規律的研究。應針對不同出生年代、不同崗位、不同班次的黨員群體在價值觀、紀律觀、工作觀等方面的特點和區別;社會職業多元化、價值觀念多元化、信息渠道多元化給黨性教育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不同群體黨員的在黨性教育中的學習需求、學習動機、學習特點等等。只有摸清弄懂了黨員的思想特點和行為規律,才能滿足其學習需求,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黨性教育要體現時代性,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黨的政治路線。黨的政治路線,是黨根據各個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社會、政治、經濟情況和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提出的一個時期的總任務、總方針、總政策。因此,黨性教育過程中,要把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與凝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把研究黨的歷史經驗與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把個人的理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體現黨性教育時代性的同時,體現黨性教育的具體性、現實性和鮮活性。把黨性教育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社會環境之中,正視黨員個體在現實生活、工作、學習中遇到的困惑;正視黨員追求個人利益、個人價值、個人發展與發揮先進模范作用之間的矛盾問題;正視黨性與人性、黨性與個性之間不協調的地方。

3.黨性教育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是黨性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

教學形式創新,必然會增強黨性教育的生動性,提高學員的參與度,這是很多黨校黨性教育的共同體會。但是,黨校開展黨性教育時,一味地模仿,或者所謂的換湯不換藥地“借鑒”,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黨性教育教學形式上幾乎千篇一律,沒有絲毫生氣。比如理紅色精神教學多采取課堂講授、現場教學、激情教學、訪談式教學、分組討論、影像教學等方式進行教學。雖然,這些形式也起到教育黨員的作用,但是,單純形式化黨性教育帶來的是只是場面的熱鬧,并不能使黨性教育達到“入腦入心”的預期,從長遠角度考慮,各地黨性教育如果形式雷同,重形式輕內容的結果就會造成形式主義在黨性教育中的泛濫。各地黨校黨性教育中既要搞好共性的理論教學,又要考慮當地紅色資源的優勢,個性化發展,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要挖掘當地紅色精神的資源,通過對紅色精神的研究,出版相關書籍、影視資料或是開展網上課堂等多媒體互聯網方式,既可降低教學成本,也可以豐富黨性教育資源。同時,滿足不同班次黨性教育差別化的需求,提升黨性教育的針對性。

4.科學的黨性教育檢驗手段是保證黨性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

黨性教育重在實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實踐也是檢驗黨性堅強與否的試金石。一個干部黨性強不強,作風正不正,干勁足不足,和人民群眾的感情深不深決不能簡單地看他的口才好不好,不能看他寫的論文長不長,不能看他結業考的分數高不高,也不能說通過優秀學員的評選就可以認定。當前,關于如何科學檢驗學員黨性教育的實效性是各地黨校共同存在的一個難題。我們固然可以通過出勤、考核、考試、談訪、問卷等手段來測定其對黨的認識,得出其組織紀律性的的強弱與否,基本判斷其平時學習積累的多少與優劣,但是,這決不能成為其黨性堅定與否的唯一依據,更不能成為日后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不能否認當前黨校采用一些方法來檢驗干部在校黨性教育成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但是,黨性教育的實效性檢驗方式、方法需要探索與完善。黨性教育的根本是要看收效如何。黨員黨性先進與否直接關乎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關乎黨的執政能力。戰爭年代,參加革命和加入黨組織,意味著擔當艱巨、危險的任務,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在這樣的條件下,意志薄弱的黨員即使混進黨的隊伍,殘酷的環境也起著大浪淘沙的作用。和平年代,黨情國情世情發生了深刻變化,解決好黨性教育實效性的檢驗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探索。目前,一些基層探索“行動學習法”。即在一個專門以學習為目標的背景環境中,以組織面臨的重要問題作載體,學習者通過對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任務、項目等進行處理,從而達到人力資源開放和組織健康發展的目的。參訓學員深入到所在市區重點工作,到一線崗位檢驗黨性教育的成果,學用結合,教學相長,豐富和發展了黨性教育的內容。也有一些基層黨校探索實踐“跟蹤考核法”,即在學員培訓結束返回單位后,結合其一定時期后的工作表現,給出綜合的評價。還有的地方黨校采用“綜合評價法”對學員的黨性教育實效做出結論,即結合學校、單位、所居住社區三方面的反映綜合畫像。這些有益的嘗試,增強了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黨員在學中干,干中思,將黨性教育推向更高水平。

作者簡介:孫海云,中共如皋市委黨校高級講師,中共南通市委黨校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黨校思考
黨校人的忠誠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堅持“黨校姓黨”做好新形勢下縣級黨校工作
讓“黨校姓黨”的旗幟高高飄揚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黨校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