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構和應用

2020-01-08 21:39郭明莉
科學咨詢 2020年41期
關鍵詞:服務體系司法建構

郭明莉

(中共四平市委黨校 吉林四平 136000)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構是為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由政府部門為其提供最基本的法律服務。當前,在我國偏遠地區依舊存在訴訟難、律師少的情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不斷改善,能實現公民法律服務的平等性,有助于創建和諧的社會環境,對我國社會穩定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發揮信息化優勢,推動司法行政整體工作的高效發展,已成為各級司法機關重點關注的時代命題。通過“互聯網+”的指引,建構科學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能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國家公共法律服務能力,有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互聯網+”環境下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構背景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我們應全面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第一,“互聯網+”環境下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構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改革,提升民眾獲得感。第二,基于“互聯網+”環境的民眾資訊獲取方式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宣傳手段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不斷弱化。因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構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行政機關的主導作用,以此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1]。第三,基于線下法律服務的發展,法律援助范圍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區域不斷增加。同時,社區服務網絡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初步建成了以“區—街道—村居”為主的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第四,相關部門應通過發揮新媒體的普法宣傳作用,多元拓展宣傳渠道,在傳統線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基礎上,發揮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做好“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工作。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構和應用路徑

公共法律服務是國家基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建構“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緊緊圍繞高效化、綜合型服務體系的目標,不斷拓寬公共法律服務的覆蓋面,及時解決民眾的法律問題,實現司法資源的優化應用目標,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建構政府工作機制,完善績效考評體系

首先,我們要建構以黨委為引領,財政、政法等部門參與,司法行政機關執行的領導協調機制,同時,充分發揮社會管理的多元化特點,實現服務效果的最大化,調動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形成社會合力[2]。其次,司法行政機關要制定科學的工作考核辦法,不斷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設,將其與績效考核聯系起來。

(二)健全工作保障機制,建立專門管理機構

首先,司法行政部門要成立管理部門,專門負責法律服務工作,全方位管理各項公共服務事宜,為區域的整體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其次,司法部門要加強與財政部門的配合,在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前提下,結合相關標準,保證充足的經費,同時,做好精準法律指引,構建適合經濟發展的法律服務供給體系,設計富有時代性的法律服務產品,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最后,相關部門要做好法律服務案例的查詢服務,根據不同業務范圍,對法律服務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深入分析問題的原因,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在風險防控方面的作用。

(三)加大宣傳力度,深化政府與社會的合作

首先,相關部門要充分應用各種新媒介,落實好普法宣傳工作,不斷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其次,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構及宣傳過程中,相關部門要樹立良好的榜樣,調動民眾參與的積極性,推動各項知識的傳播[3]。再次,政府要加強與社會的合作力度,樹立“互聯網+”的創新理念,在促進管理服務協同化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進程中,積極完善網絡平臺的服務功能。最后,國家各部門要明確自身的職能范圍,強化與社會法律服務團體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黨和國家提出,要全面推動民生領域的法律服務,完善城鄉結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隨著司法體系的不斷健全,公共法律服務不斷拓展范圍,正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相關部門應通過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應用網絡運維系統,提高用戶管理效率,構建高效的數據管理系統,提升網絡法律平臺的信息匯總能力,科學把握鄉村治理中的各種法律服務問題,為農村公共法律服務提供重要參考,提高公共法律的服務質量。

猜你喜歡
服務體系司法建構
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偵羈關系的反思
智慧出行,智繪未來——新一代出行服務體系構建與實踐探討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三效合一”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建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最后一公里”
司法所悉心調解 墊付款有了著落
奏好人大內務司法監督“三步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