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隴右詩馬意象研究

2020-01-09 08:39唐旭東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雜詩秦州杜甫

唐旭東

(周口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曹操當年曾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句,以馬自比,抒寫老當益壯的情懷。詩圣杜甫也是愛馬之人,并且寫了不少詠馬的詩篇。據天水杜甫研究會編《杜甫隴右詩注譯與評析》的統計:“老杜極善詠馬,馬的形象伴隨了他幾十年。他一生中作有詠馬詩十五首,在秦州所寫就占了三首:一為著名的《病馬》,一為《遣興》二首之二,另一首就是這首‘天馬’?!盵1]26觀詩可以知人,通過對杜甫隴右詩馬意象的考察,可以從一個角度了解杜甫流寓隴右時期的心態。但迄今尚未見專門針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面世,茲不揣側陋,對此做一淺探。

一、杜甫隴右詩馬意象蘊含的思想情感

意象是“意”與“象”的有機統一體。正如敏澤《中國古典意象論》所言:“意象本身從它誕生那一天起,就包含著客觀的‘象’和主觀的‘意’兩方面的內容?!盵2]66-67郭外岑《意象文藝論》一書釋曰:“所謂意象,顧名思義就是‘意’和‘象’的契合,創作主客體之間的內在統一。意象是意化的象,或曰寫意性審美形象?!盵3]186杜甫隴右詩馬意象也是外在之象與內在之思想情感的有機統一體,寄寓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從中可見詩人寓秦時的特殊心態。

(一)借昂首挺立、向天嘶鳴的“老骕骦”形象表達建功報國的情懷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云連陣沒,秋草遍山長。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薄绑X骦”,語出《左傳》,古良馬名,此處是借古代名馬“骕骦”以比擬所詠之馬?!褒埛N”,點明所詠之馬的血統和品種優良?!袄象X骦”猶言“老驥”,老驥伏櫪,猶“志在千里”,渴望繼續戰斗。末兩句昂首挺立、向天嘶鳴的形象是其渴望繼續戰斗心理的進一步形象化和具體化。一方面是“老”,實際上已不再適合戰斗,一方面是“思戰斗”,兩者的矛盾形成了強大的藝術張力,使不服老和“思戰斗”的豪情壯志得以凸顯。這里,“老骕骦”作為作者通過文字展現給讀者的具體的外在之象,絕對不是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作為外在形象的“老骕骦”實際上是寄寓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情感的。杜甫此年已48虛歲,接近五十歲了,但作者在隴右期間,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雖然年紀已經老大,并不適合沙場征戰,但依然滿懷報國豪情。聯系當時杜甫的處境,杜甫因上疏營救受屈的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幾乎被下獄治罪。雖經朝中重臣搭救免于論刑,但從此皇上很少召見他。到公元758年6月,外放為華州(今陜西華縣)司功參軍。但他次年即辭官西行來到秦州。關于杜甫辭官的原因,天水杜甫研究會編《杜甫隴右詩注譯與評析》引言謂“棄官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因為“這一事件對杜甫的政治理想是一個致命打擊,使他清醒地認識到從此不可能再有接近皇上的機會,‘致君堯舜上’已成泡影”。[1]2此時的杜甫雖然明知道從此不可能再有接近皇上的機會,“致君堯舜上”的理想也就成了泡影,但深入骨髓的忠君、愛國、愛民情懷卻是不可遏止的,在當時的形勢下,轉化為憂國憂民之心,以及雖然已是“棄置身”,但仍然渴望為國效力?!袄象X骦”是西北天馬龍種,因老而被棄用,作者此時亦身處西北,不被重用。這與杜甫此時的處境極為相似。是的,此時的杜甫雖身處逆境,但其憂國之心卻從未停息、其報國之志依然昂揚,正如趙儷生為劉雁翔《杜甫秦州詩別解》序《談杜甫秦州詩》云:“骕骦……在蒼蒼中的迥立,既是客觀景物的描寫,又是作者主觀世界的揭露。試看這些意志和情感,是多么地積極悲壯,誰能說這是頹廢和衰灑呢?”[4]3可以說,這里的“老骕骦”形象即杜甫當時思想感情的象征。當然,從“天馬”“龍種”等詞語也不難看出作者發自骨髓的自信與自負。透過文字,我們也不難體會到杜甫有志難伸、壯志難酬的苦悶與悲憤。相同的情感在杜甫隴右詩中多有表現,如《遣興》五首其一“蟄龍三冬臥,老鶴萬里心”,與“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具有相同的情感指向。

(二)借出身高貴的千里馬意象表達作者的自信與被重用的渴望

《遣興》二首其二:“地用莫如馬,無良誰復記?此日千里鳴,追風可君意。君看渥洼種,態與駑駘異。不雜蹄嚙間,逍遙有能事?!钡谝痪湎日勔话愕览?,強調馬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二句用反問句式強調馬留名青史的條件:有“良”。第三四句落腳到所歌詠之馬的能力:日行千里,堪比追風,最稱君意,意為此即有“良”之馬,這是從能力角度贊美良馬。第五六句突出所歌詠之馬的優良品種和卓異情態,亦即從品種和情態突出所贊美之良馬,突出其超凡脫俗。第七八句突出所歌詠之馬卓然不群的氣度和悠然自得、游刃有余的神態,突出其超越凡俗的能力。這樣一匹品種優良、意態脫俗、能力非凡而又卓然不群的千里馬,正是高端人才的象征,無疑也是作者的自比自況。作者對于自己以及人才的能力和品質有著高度的自信和強烈的自尊,渴望日行千里,一展雄才,即如天水杜甫研究會編《杜甫隴右詩注譯與評析》所言:“寓情于物,抒發了渴望國家任用賢能的情懷?!盵1]79但結合現實,作者雖有“致君堯舜上”的理想,卻只能以布衣之身、“野老”之人逃難于秦州,也不難看出其中隱含的悲涼之情。應該說,這首詩雖然風格上與《秦州雜詩》其五不同,但表達的思想感情卻是相同的。

(三)借病馬意象寄寓對勤懇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精神的稱頌

《病馬》:“乘爾亦已久,天寒關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痹妼懤像R不畏天寒(艱苦的條件)、不畏征途漫漫(時間久、任務重)、不畏關塞險阻,盡心盡力,供人驅乘。在風塵中耗盡氣力漸漸衰老,卻因為老病不能為主人效力而傷心,這從文字上已經超越了馬的形象而提升為對這種精神的歌頌了?!拔镂ⅰ笔菑奈?、從馬著筆,“意不淺”意即“情深義重”,則又上升到對精神的頌贊。作者字面上是詠馬、頌馬,但實際上是借物頌人,歌頌那些勤懇耐勞、無私奉獻的人,也是對這種精神的禮贊,當然也是作者愿為國家、為百姓做出這樣奉獻的情懷的表達,換言之,病馬的形象就是此時杜甫人格精神的象征。

(四)借汗血馬構建的“驕馬”意象表現詩人對邊患的擔心

《秦州雜詩》其三:“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馬驕朱汗落,胡舞白題斜。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夸?!薄敖堤敗睂嶋H上是對臣服于唐王朝的西北少數民族的稱呼,“兼千帳”說明人數眾多?!爸旌埂奔醇t色的汗,說的正是號稱“天馬”的汗血寶馬?!稘h書·武帝紀》載貳師將軍斬大宛王之首,得汗血寶馬。[5]202《史記·樂書》載《太一之歌》:“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盵6]1178裴骃《史記集解》引應劭曰:“大宛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膊出如血,號一日千里?!盵6]1179但即使汗血馬也畢竟不是人,不懂所謂“驕”與不“驕”,“馬驕朱汗落”所建構的“驕馬”意象顯然是作者創造的文學意象,“驕”字反映了作者面對馬驕人悍的西北民風和政治軍事局面附加給汗血馬的自身感受?!澳晟倥R洮子,西來亦自夸”之“自夸”的內容雖然沒有明言,但正如天水杜甫研究會編《杜甫隴右詩注譯與評析》所言:“夸耀他們的勇武強悍?!盵1]20這兩句也說明“不斷有胡人通過驛道東來秦州,和當地‘降虜’相結為伍,情狀令人堪憂”。[1]21面對西北少數民族人口眾多、馬驕人悍,戰略中心東移,且懷覬覦之心的現狀,作者創作此詩,表達了“深為吐蕃的勢力日漸膨脹和覬覦、蠶食唐朝邊土而憂慮不安的心情”。[1]20

(五)借宛馬表現對大漢王朝國勢強盛、平定西北的緬懷,并借以反襯對當朝國事的關切與憂慮

《秦州雜詩》其八:“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睋芭狍S《史記集解》所引應劭之說,“宛馬”即汗血馬。該詩前四句懷古,回想張騫通西域之功,緬懷漢王朝國力強盛、西域輸貢的巨大聲威?!巴瘃R”是西域輸貢的代表性物產,“宛馬至今來”則是西漢國家強盛、威震西戎的象征,在作者眼中,這是漢人足以自豪的地方,也是為下文表達面對現實的憂國之情作鋪墊,蓄積張力。該詩后四句寫安史之亂的現實?!耙煌难喔?,何時郡國開?”是說“當時幽燕一帶已淪為安、史叛軍的巢穴,郡國之間的通道也關閉不開?!盵1]36“東征健兒盡”是說“為了平定內亂,關外的士兵也都被調遣征討叛軍,幾乎空盡,這里,以‘東征健兒盡’反襯幽燕情勢急,一個‘盡’字,把嚴峻的程度表達得非常充分?!盵1]36大漢雄風與唐王朝衰頹的國運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這種對比是通過“宛馬”意象與表現安史之亂的一系列意象展開的。通過今昔對比,“宛馬”意象的藝術張力得以凸顯。作者借對大漢王朝和唐王朝前期國勢強盛時期的緬懷反襯對當下國事危迫的憂慮?!巴瘃R”意象就是當年大漢王朝和唐王朝前期鼎盛時期的代表和標志,是作者歷史自豪感的象征。但作者所要表達的不是這種歷史自豪感,而是對當下國勢衰敗的關切和憂慮,正所謂以樂景寫哀情,其哀情倍增,而以歷史上的漢唐盛世反襯當下的衰敗,更能凸顯作者的憂慮和急迫心情。

二、杜甫隴右詩馬意象的建構

《易·系辭上》:“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睂嶋H上“立象以盡意”也很早就已經是我國文學創作的原則和方法。顯然,杜甫隴右詩馬意象的建構也是遵循了這樣的原則和方法的。

(一)杜甫隴右詩馬意象建構的心理機制

杜甫隴右詩建構馬意象的主要心理機制是類似聯想。所謂類似聯想是因事物的外部特征或性質類似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進而產生某種新的聯想,亦即是對在性質上或形態上有某些相似之處的事物的聯想。很多比喻和象征都是借助于這種聯想,其中情感常常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肚刂蓦s詩》二十首其五“骕骦”與杜甫的自視甚高相似,“骕骦”之老與年近五十的杜甫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老骕骦”的被棄置不用,與杜甫的失寵被貶甚至無奈辭官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些相似點,運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構建了“老骕骦”的文本形象,借以彰顯作者的內在心象?!肚才d》二首其二中作者筆下那品種優良、意態脫俗、能力非凡而又卓然不群的千里馬也與作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杜甫遠祖晉杜預,杜陵人,祖父杜審言,官終膳部員外郎。杜審言就是一個極為自負之人,他嘗說:“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盵4]5735《新唐書》本傳謂“其矜誕類此”。[7]5735其“從祖兄易簡,九歲能屬文,長博學,為岑文本所器。擢進士……咸亨初,歷殿中侍御史”。[7]5736杜甫自己也頗為自負,其給唐玄宗的上書云:“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自七歲屬辭……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沈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盵7]5736-5737自比漢辭賦名家揚雄、枚皋。杜甫不僅對自己的才能很自負,對自己的出身也很自負。由此可見,前述《遣興》二首其二中的千里馬,顯然是作者的自比,也是托物寄意。此外,《病馬》中作者也是抓住老病之馬與勤懇耐勞、無私奉獻者的相似點借物寄意,表現自己心甘情愿為國為民勤懇耐勞、無私奉獻的情懷,表現對邊患的擔心?!肚刂蓦s詩》其三借汗血馬構建的“驕馬”意象、其八借汗血寶馬構建的“宛馬”意象亦皆屬此類。

(二)心物交感,借物言志:杜甫隴右詩建構馬意象的手法

眾所周知,文學是對社會生活的能動反映。外在社會生活時時觸發作者的內心情感,使之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沖動,這種情感就是作者所確立之“意”。文學的表達往往不是直接表達,而是借助外物,將心中之“意”與外物結合,借物寄意。這種尋找可以寄托心中之“意”,將心中之“意”與外物結合的過程,即取象——尋找意與象的契合的過程。也就是說,“‘意’確立之后,作者調動內在的文化積淀,將目光投向自然界和社會生活,提煉進入選擇范圍的自然物的文化內涵,并將這些自然物的文化內涵與心中之意逐一比對,尋找文化內涵上能夠與內在之意相契合的客觀的自然物,一旦某種自然物的客觀文化內涵與內在之意相符合,作者認為該事物傳達的文化內涵與其欲表達之意相合,則該事物就成為作者選定的寄意之象?!盵8]288杜甫隴右詠馬詩正是以自身內在的文化積淀為基礎,找到文化內涵上能夠與內在之意相契合的客觀自然物“馬”作為寄意之象,創造出了“老骕骦”“渥洼種”、病馬”和“驕馬”“宛馬”意象?!坝捎谧髡咴趧撟髦型鶗x取其生活中有所經歷和了解的事物,所以在寄意之象的選擇中,作者所選之象往往是具有獨特地域性特色的事物?!盵8]289《秦州雜詩》其三所塑造的“驕馬”意象即為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事物。而且,作者所選擇的寄意之象也往往是準確把握傳統文化意識觀念的積淀與當下情感的契合,選擇具有典型文化特征的事物來寄托內心之意。

馬意象是中國文學很早就有的文學意象?!对娊洝贰冻o》中已經有很多馬意象,屈原《離騷》“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和《卜居》“寧與騏驥亢軛乎”即以“騏驥”比喻人才,亦以自比,其所用的手法為比擬、象征?!毒耪隆焉场贰安畼芳葲],驥焉程兮”中,以伯樂已死,千里馬無人能識來表達自己生不逢時、不得重用的悲哀。宋玉《九辯》“卻騏驥而不乘兮”則直接寫騏驥被棄而不用??梢娫谇?、宋玉的楚辭中馬意象已與作者的失意聯系在一起。至于后世,賈誼《吊屈原賦》、東方朔《七諫·謬諫》、蔡邕《釋誨》、曹植《求自試表》乃至唐張說《唐故廣州都督甄公碑》、顏真卿《河南府參軍贈秘書丞郭君神道碑銘》等都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意與象的聯系,已經形成了帶有固定意義的意象聯系。由此可見,杜甫隴右詩《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老骕骦”意象、《遣興》二首其二“渥洼種”意象以及《病馬》中的“病馬”意象,正是在這樣的文學意象積淀的基礎上被創造出來的。杜甫轉益多師、集其大成的風范在其隴右詩馬意象建構上亦可見一斑。

三、杜甫隴右詩馬意象與其藝術風格

袁行霈指出:“不同的意象體現出不同的風格,一個詩人有沒有獨特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決于是否建立了他個人的意象群?!盵9]61此言點明了詩歌意象與詩歌藝術風格之間的關聯,以此考察杜甫隴右詩馬意象與詩歌的風格,則不難看出其馬意象與其藝術風格的聯系。分析可知,杜甫隴右詠馬詩表現了多樣化的藝術風格。

(一)壯闊慷慨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云連陣沒,秋草遍山長?!泵鑼懙氖乔锊荼榈?、萬馬奔騰的場景,視野開闊,場景宏大、壯觀,具有一種開闊雄壯之美?!奥務f真龍種,仍殘老骕骦。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彪m然老骕骦已經不適合沙場征戰,但“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所塑造的依然是一個帶著高傲的不屈服于現實的“老骕骦”形象,給人的感受依然是“老骕骦”身上所寄托的作者那慷慨激昂、令人奮發的精神風貌,整首詩的整體格調依然是壯闊昂揚的。

(二)明快熱烈

《遣興》二首其二可謂典型地表現了這種風格。雖然該詩第一二句是說的一般道理,但第二句用反問的句式、象征的手法隱含地表達了作者是“有良”的,也就是說,表達了作者內心對自己的優勢和才能的自信,格調是明快的?!按巳涨Ю秫Q,追風可君意”則用更為具體的聲音與動作形象展現了此馬的強大實力,“可君意”更直接表達了作者的強烈自信?!熬翠淄莘N,態與駑駘異”表明此馬品種優良,“君看”更表現了作者的對血統和體態的高度自信?!安浑s蹄嚙間,逍遙有能事”展現的是對自己能力的自信與高傲的品格。從文本表象來看,整首詩給人的心理感受是自信、高傲。當然,這種自信與高傲所要彰顯的是被重用的強烈渴望,給人熱烈與熱切的感受,藝術風格是明快熱烈的。當然,這只是就文本表象而言,如果結合作者身世和創作背景來看,這首詩背后的情感和風格則又不乏慷慨悲涼色彩。

(三)沉郁雄渾

前文所引《病馬》一詩寫老馬不畏征途漫漫、關塞險阻,盡心盡力,供人驅乘,在風塵中耗盡氣力而漸漸衰老,最終因為老病不能為主人效力而傷心,但面對衰老、面對體能的衰減,誰能不徒嘆奈何呢?“傷心”二字更是給這幾句蒙上了沉郁哀傷的色彩?!懊秦M殊眾”是用反問的語氣強調此馬品種、體態、能力的平庸,“物微”進一步突出和強調其平凡,也不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雖然也強調了其“馴良”“情深義重”和自己的“感動”,然也多形象描寫,而非以議論點明自己的感動之點。但總體而言,整首詩給人的感受還是禮贊的、向上的,后四句的總體風格可以用“雄渾”概括,其中的“病馬”意象給這首詩造成的整體藝術風格是沉郁雄渾的。

杜甫隴右詩與馬意象有關的詩篇不但在不同的詩篇中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在同一首詩中同樣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有的既雄壯、熱烈又雄渾沉郁。如《秦州雜詩》其三所打造的“驕馬”意象與其他具有西北民族色彩的意象使該詩呈現出雄壯剛健的藝術風格。一方面,從字面和文本來看,當時秦州地區民族雜居,少數民族人口眾多,馬驕人悍,給人一種西北少數民族人馬強健的彪悍印象,作者對這種彪悍的民風顯然是好奇的,甚至是欣賞的。至少從文本表象來看,這首詩給人的整體風格是雄壯熱烈的。但正如天水杜甫研究會編《杜甫隴右詩注譯與評析》所言:“這首詩……字里行間處處可以感到詩人‘傷心國事,憂慮邊烽’的愛國情懷”,“玩轉曲折,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正是此詩的高妙之處?!盵1]22在雄壯熱烈之中又隱含沉郁風格。另如前文所述《秦州雜詩》其八。該詩前四句懷古,回想張騫通西域之功,緬懷漢王朝國力強盛、西域輸貢的巨大聲威。作為大漢王朝強盛代表的“宛馬東來”,作者在塑造這一意象的時候,情感是羨慕和贊頌的,格調是明快熱烈的。但整首詩中“宛馬”只是為下文表達面對現實的憂國之情作鋪墊,蓄積張力。該詩后四句寫安史之亂的現實,通過一系列意象表現了安史之亂中國事的危急形勢,格調是沉郁的,語言是頓挫的。

總之,杜甫隴右詩馬意象是在吸取了前代文學創作“馬”意象的內涵,繼承了前人建構馬意象的方法的基礎上而創造的,既不乏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更具有詩人藉其自喻自許的色彩,呈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杜甫隴右詩馬意象對后世文學創作中馬意象的建構具有深遠的影響。

猜你喜歡
雜詩秦州杜甫
明代秦州衛考略
地方志的繼承與創新論議*
——以清代與民國“秦州志”編纂為例
中國畫《杜甫秦州雜詩-七》
包裝設計創意在流通領域的品牌溢出效應分析
——評《產品包裝設計( 第2 版)》
杜甫改詩
雜詩六首
絕句
《雜詩薈萃》
雜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