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教育資源發展研究

2020-01-09 15:55鄭文輝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雙高資源配置教育資源

■ 鄭文輝

(廣州華商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300)

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正式啟動實施“雙高”建設計劃,其中提出“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院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半p高”建設計劃作為“優質院?!苯ㄔO的延續和升級,與高職教育資源建設有著密切關系。要逐步實施“雙高”的建設項目過程中,也給高職教育資源發展帶來創新模式與機制、優化政策環境的機遇期。而進一步深化發展高職教育資源,也給“雙高”建設項目帶來更多社會上和產業上的助力?,F階段,對于高職教育資源建設而言,如何整合教育與產業資源、構建職院與企業校企深度合作關系依然存在不少困難。

一、影響高職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的因素

(一)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升,但高職教育仍處于弱勢地位

現階段,國家逐年提升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社會各界不斷加大對高職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但從根本上來說,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所處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并沒有切實改變高職教育處于弱勢地位的現狀。第一,在政府對高職教育投入層面,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明顯不足的。據統計普通高職高專教育經費總投入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為12013億元,而普通高職高專教育經費總投入為2150億元,占經費總投入的17.9%。生均撥款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31個?。▍^、市)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全部達1.2萬元,而2017年年底全國仍有40%的高職院校尚未達到萬元的生均撥款水平,這足以證明政府財政性教育經費對于高職教育與普通教育投入額度差距。第二,在社會對高職教育認可度層面,高職教育競爭力仍處于弱勢地位。我國自古以來有著崇尚知識、輕視技術傳統文化,民眾就較為尊重飽讀詩書的文人士子,而不待見技術技能見長的職業技工,對學歷教育為主的普通教育懷有敬仰的熱情,而認為高職教育一般是考不上普通本科院校被迫的選擇,視之為二流教育。第三,在就業薪資待遇層面,高職教育技術技能人才的薪資待遇普遍偏低。據《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高職教育應屆畢業生的月均收入是4112元,而普通本科應屆畢業生的月均收入是5485元,整整有1300元差距,足以證明現階段高職教育遠遠沒有像普通教育一樣被社會認可,也才會導致民眾更傾向認可普通教育,削弱了對高職教育認可與選擇。

(二)地方對國家職教政策的僵化執行,過度建設高職教育體系化

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印發了《現代高職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全面、系統部署高職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構建其基本架構、制度保障、重點任務、機制創新等方面任務,提出到2020年,要建設成為適應發展需求、普職貫通、中高職銜接、具有終身教育理念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高職教育體系的總體目標。建設形成立體完善的現代高職教育體系十分有必要,也是有條件的。全國各地方教育管理部門以建設規劃為指導方向,通過不斷整合各級、各類高職教育與普通教育資源,構建起普職貫通、中高職銜接的高職教育體系,理順人才培養的渠道。但不得不指出在執行落實中央政策的過程中,存在部分高職教育相關主管部門和管理者并沒能充分掌握結合高職教育發展的規律與特征,執行中央政策存在僵化的現象,過度建設高職教育體系化。比如,有的地方在普職貫通建設方面,沒有結合高職教育存在區域性的差異,產教融合存在個性化發展需要,雖然給青少年學生提供了普通教育與高職教育自由轉換平臺,但由于民眾普遍偏好普通教育,而且沒有進行科學引導,導致出現中考失利而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并沒有將注意力投入到學習技能技術上,反而將文化課學習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這種現象不僅會虛置高職教育資源,還會讓部分高職教育優質生源流向普通教育。

(三)校企協同的磨合期較長,導致產教資源對接效果不理想

總結近些年來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成效,實際上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資源對接程度并不高,嚴重影響了校企產教融合進程,校企之間達成有效協同的磨合期普遍偏長,普遍存在資源整合推進緩慢的狀況。第一,校企合作人才資源整合對接的難度大。校企合作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共建優質師資隊伍,本設想高職院校教師可以依托企業的生產資源,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而企業行業專家也可以在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在現代學徒制學習模式中擔任企業導師,但現實是,大部分高職院??己嗽u價教師專業能力不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導致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們不重視去企業掛職鍛煉,敷衍了事。而對于企業而言,從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其并不愿意企業行業專家脫離生產,投入過多的精力去擔任兼職教師,或在現代學徒制學習模式中擔任企業導師。各種現實因素的條件下,即使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并不能真正有效整合人才資源,而是一種形式主義的現象。第二,校企合作科研資源和技術力量整合的難度大。高職院校相對于一般企業而言,其科研資源較占優勢,而企業通常占有特定領域或特定方向的技術優勢。如果校企合作方式能整合科研資源和技術力量,聯合進行產品開發、技術創新那是最理想的。但現實是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科研資源分類配置及使用并沒有充分考慮市場和企業的現實需求,一般是按照學科專業需要調配的。所以,校企合作聯合開展產品開發或者技術攻關時,往往發現自身擁有的科研資源其實是無用武之地的。而反過來,企業的技術力量是基于市場和生產需求發展的,與高職院??蒲畜w系協同配合度差,難以有效實現整合高職院??蒲匈Y源。

二、優化高職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高職教育資源要統籌規劃配置,與時俱進,應根據地區經濟具體發展情況,結合地區經濟轉型期的發展,高職教育應主動投身于這場振興戰略當中,緊緊圍繞企業對人才需求,從實際出發,調整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針對企業需要培育市場稀缺人才,促進高職教育發展,從而帶動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一)堅持高職教育內部結構的戰略理論原則

高職教育要實現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就要優化高職教育資源配置。優化配置資源時應從戰略發展的高度,以全局觀念來分析和探討教育發展的走向,擬出資源配置的整體思路,規劃構建高職教育發展的藍圖。首先,配置高職教育資源,要堅持以市場經濟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經濟為原則,適應經濟市場發展,發展為可持續發展潛力的教育類型,才能越做越強。其次,配置高職教育資源要提前規劃、早做運籌,以超前的眼光來審時度勢,堅持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理念,以可持續發展觀處理好資源短缺、使用率低等難題和深層次問題,順應地區經濟、產業結構和自身發展的需求。要在創新過程中掌握高職教育發展的規律,才能協調高職教育與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既要重視高職教育辦學特色,能夠服務于經濟和社會建設發展,有效利用現有高職教育資源,更要進一步開發與組合外來資源。

(二)堅持高職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區域經濟發展各有差異,而且對資源需求也是各有所需。高職教育在資源配置上無法進行公平分配,完全滿足各地區不同的需求,限制了高職教育的發展,再加上市場資源配置存在一定的落后性與沖動性,高職教育資源配置要科學把握規模、質量、效益等之間的辯證關系,遵循規模發展與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建立高職教育的辦學模式,高職教育資源分配要強調經濟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做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從而提升駕馭高職教育發展的能力。兼顧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與效率性,實現配置有限教育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的目的。同時,結合未來的規模效益綜合考慮,合理測算和考慮其使用成本與機會成本,合理分配資源,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實現教育規模與結構的協調、發展與效益的同步。

三、優化高職教育資源配置的策略

高職教育應當是合理公正地使用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質量,使高職教育能夠良好地成長,要正視教育公平原則,才能使高職教育資源利用率達到最高,最大程度地作用于各地方院校,最終完成高職教育的偉大建設。

(一)政府參與高職教育資源配置優化

按不同類型將教育資源分配于不同地區的資源優化配置策略。當前,各地區高職教育的發展情況并不一致。以政府投入為主渠道,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教育資源配置是否合理、是否平衡全面的核心就是資金,只有資金充足才能購置大量的教學設備,才可以招聘到足夠優秀的人才,才能提升教育質量。首先,使教育資金充足的途徑之一是政府提供,教育要想長久良好地發展,資金是強有力的支撐。政府在教育中也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來,向高職教育提供部分教育資金就是其中一項責任,要增加對教育的投入資金,使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資金能夠達到同步增長。對于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政府應該制定出相應的合理配置教育資金的財政政策。其次,政府可以充分調動財政手段,構建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渠道。比如,制定出一系列優惠措施鼓勵社會機構、企業加入到高職教育的建設中,支持社會機構及企業與高職院校建立合作,促進其加大資金的投入,讓高職教育展現出多元化的辦學模式,最終實現長久的持續發展。

(二)優化組合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資源配置的使用效率

各地方的高職院校的資源配置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從學校的辦學基礎,二是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三是看整個社會生產力。學校的招生生源要有針對性,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行業發展需求來設置專業,拒絕“一鍋端”“跟風”的現象。通過與企業開展合作,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專業性人才,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優勢,明確高職定位,與普通高校的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免造成人才培養的堆積現象。同時,還要了解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及時調整教育結構,有效地解決當地人才缺口大的情況,讓高職教育具有鮮明的地區辦學特色,能夠做到在規模、質量、效率、地方經濟發展相一致的地步。

(三)健全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實現教育投資的多元化

建立、健全高職教育的財政政策,是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是否能夠真正落實的保證。我國盡管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相關政策法規中,對高校相關制度的建立完善及相關培訓都有做出要求,但是具體操作時,實施性不強、力度較弱,致使高職院校的管理及結構轉型上出現混亂,專業設置不符合行業發展需求,在專業質量上無法保證。因而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對制度的建設完善,進一步細分教育制度和教育機制,明確教育者及施教者的責任,提升資源配置的使用效率。各級相關主管政府、教育部門都應該增加對教育資金配置計劃的管理力度,將高職教育的結構納入地方經濟和教育的發展中去,使本地區教育資源配置與地區經濟發展結構趨于合理。

(四)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網絡技術的發展給高職教育的資源歸并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建立高職教育公共信息共享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高職教育資源數據庫中的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及學科建設等信息,對封閉式學校教育進行改進,加強對高職教育資源的優化,可以解決目前教育資源浪費閑置的狀況,能夠提升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在師資力量上,對高職院校人事招聘制度進行改革,成立區域共享教師,對教師開設教授職稱,為需要專業教師的區域提供“急救”教師,建立人力資源制度體系,減少人員流動和人才缺失情況,改善以往師資管理的閉塞狀態,創建公平合理的師資管理模式,從而完成高職院校教師資源共享。

(五)樹立科學的高職教育發展觀

高職教育通過人才培養、科研和社會服務,進而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高級技能人才,提高人民素質,發展社會經濟。區域高職教育在專業和課程方面與當地經濟產業接近,為這一區域市場培養了應用型人才。要想發展經濟,首先要發展高職教育。協調的高職教育發展觀,提高高職教育發展水平是高職教育資源建設的首要目的,而促進高職教育發展必須調節好三種關系:第一是區域型高職教育發展與整體發展的關系,第二是高職教育與其他教育的關系,第三是高職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高職教育發展均衡觀?,F今教育發展所追求的理想狀況就是達到教育均衡。這是為了確保學生有平等的教育和學習時間,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能。要想達到教育均衡發展需有幾個保障條件:一是教育資源要均衡,二是教育機構要均衡,三是教育質量要均衡。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是教育資源的建設,在高職教育資源配置過程中,為了達到高職教育的目的,有必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同地區高職教育資源配置的可能性,減少各個地區高職教育資源配置的差異,實現高職教育均衡原則。

猜你喜歡
雙高資源配置教育資源
“雙高”建設背景下職業院校推進“三教”改革研究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年5期)2022-11-03
“雙高”建設背景下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資源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人力資源配置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遼寧省冰雪場地設施資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我校隆重召開“雙高計劃”建設啟動大會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如何發揮企業家精神推動經濟增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