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

2020-01-15 13:20李奇蔓
教師·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大數據

李奇蔓

摘 要: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過程化評價材料整理和保存的工作占用了大量時間和空間,教學成果統計分析不足,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南京市教研室在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文昌初中建立了藝術測評平臺試用實驗基地,應用了光輝互動藝術素質測評平臺,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管理中,都打破了這些局限,在時間和空間上大大彌補了傳統測評模式的不足,運用大數據技術與信息化測評手段促進師生共進,形成了良性教學循環,以及新時代的網絡化混合型教學模式和測評模式。

關鍵詞:大數據;初中音樂教學;南京市中考藝術測評

中圖分類號:G633.951;G4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6-2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1-0096-02

依據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省教育廳的相關文件精神,2017年4月,江蘇省南京市教育局頒發了《南京市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并制定了詳細的測評內容與評價辦法。其中,由學校組織實施的過程性評價成績占60%,中考人機對話形式的終結性評價成績占40%,兩項成績相加結果按分數折算成A(90分以上)、B(75-89分)、C(60-74分)、D(60分以下)四個等級。各區各校在南京市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又建立了各校的過程性評價方案?;谶^程性評價量化考核的細致化和豐富性,筆者了解到一線初中音樂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以下“痛點”:①過程化評價的工作過程煩瑣,學生以紙質方式遞交材料,材料整理保存占用了大量時間和空間,效率低下;②教師教學統計分析測算工作難度大,耗費大量精力;③課堂教學時間緊張,課后反饋跟蹤監測較難施行;④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較難做到因材施教等。

基于南京市“人機對話”這一特殊的測評方式,筆者所任教的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文昌初中在南京市教研室和區發展中心的推薦下,成為光輝互動藝術素質測評平臺即南京市藝術測評平臺試用實驗基地。平臺采用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測評解決方案,為江蘇省南京市文昌初級中學(以下簡稱“我?!保┙處煹慕膛c學生的學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與補充。筆者充分運用大數據促進初中音樂教與學的雙邊發展的具體做法做一闡述,與各位音樂教師共商榷。

一、優化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課堂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借助教育數據挖掘與學習分析技術,可以將課堂環境與網絡環境中生成的教學數據“翻譯”成有價值的信息,如學困生的識別、知識缺陷的發現、學科能力的診斷、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等,進而為教學者的教學決策以及學習者的學習決策提供更準確、更及時、更全面的支持,以推進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和精準學習。[1]

(一)“聚焦”式觀察,調整教學策略

2018—2019學年,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對區內所有初中校七、八年級學生進行了音樂區統測,并在測評后要求各初中學校對2018—2019學年七、八年級測評情況進行質量分析。光輝互動藝術素質測評平臺的信息化手段,為我校教育者在教學決策上提供了更準確、更及時、更全面的支持。以筆者任教的“八年級4、8、11、12四個班(優、良、中、差)測評質量和試題基本情況分析”為例,經大數據精準、快速的試題分析,教師能夠精準識別班級群體以及個體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狀態、存在的共性以及個性學習問題等,進而做出精準的教學干預。通過此次測評,筆者通過大數據的“聚焦”式觀察,發現學生對京劇、蒙古族短調民歌、節拍、節奏聽辨、指揮圖示等應知應會的理解和掌握不夠理想。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在反觀自己教學的同時,在新一輪的以測促學的復習過程中,對此類錯誤率較高的知識點做了精準分析,在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上做了相關調整,以便開展精準教學。以聽辨作品節拍為例,筆者采取了這樣的教學策略:①聆聽音樂片段,選擇正確的圖譜;②聆聽音樂片段,選擇正確的指揮圖示;③聆聽音樂片段,選擇正確的節拍。聆聽→識讀樂譜→再聆聽→劃拍感受→再聆聽→聽唱動能力形成,從而在復習過程中實現快速知能轉換的目標,并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學習音樂,為今后的音樂學習提供有效策略。

大數據的運用能夠給教師提供更精確而細致的認知,能夠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憑主觀經驗調整教學的方式,轉而強調以學生的實際表現數據為依據,這使得教學更加有理、有據。大數據的運用解決了“一人生病,全班吃藥”的弊病,提供了“對癥開藥”的有效方法。[2]

(二)“遠視”式預測,精選教學資源

借助技術工具和智能平臺,還能夠讓教師“望得更遠”,精準識別班級群體以及個體的知識與技能掌握狀態、存在的共性以及個性學習問題等,進而做出精準化的教學預判,達到 “高效減負”的目的。筆者借助光輝互動藝術素質測評平臺,根據課標和測評要求以及遺忘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從其提供的學科、出版社、年級、學期、單元、題型、難度、能力等多維度的題庫中篩選出與教學目標相應的、針對性強的、群體理解和運用不足的題目,建立符合我校學情的課后復習測評試卷,督促學生課后完成。教師可以設定測試的開始時間和截止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請學生完成測試。學生在完成答題后,可即時得到分數、答題時長以及錯題詳情等信息。教師在課前即可知曉已布置過測評的班級總體完成情況,以及某個學生詳細答題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得分、完成時間、時長和錯題詳情),便于對班級群體及個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及教學策略的運用做出預判。大數據和智能化信息技術的運用,增加了課堂中師生有效互動的時間,促進學生在課前便能了解應知應會/已知已會,促進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精準教學,促進教與學雙邊共同發展。

(三)“診斷”式測評,構建高效課堂

2020年2月,我校初三年級參加了南京市初三年級音樂模擬練習,筆者再次對任教的2020屆4、8、11、12班進行測評質量和試題基本情況分析。實踐證明,在大數據和智能化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撐下,大部分班級成績都能夠穩步提升,優秀率(A段)和良好率(B段)大大提升,及格率(C段)和不及格率(D段)幅度明顯下降。運用大數據和智能化信息技術,教師能夠檢測教學成果及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二、面向全體學生,優化學習過程

大數據的運用不僅方便了教師的教,更方便了學生的學,從而提高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自信,促進了他們的學有所得以及快速的知能轉換,并逐步掌握音樂學習的策略。

(一)及時自省,形成預警機制

學習者通過相關信息設備,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伴隨生成大量的行為數據,這些大數據是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診斷、學習決策的重要依據?;诖髷祿M行學習分析,可以描述和解釋過去的現象、預警和干預正在發生的學習、推斷發展趨勢和預測將來,讓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及可能的后果。[3]例如,無論是課前的預測還是課后的復習反饋,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即時得到所做練習的成績、答題時長以及錯題詳情等信息。這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內驅力,促使學生知曉自己所得,并及時自行形成預警機制。

(二)網絡延伸,拓展學習空間

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幫助學生從傳統課堂走向了智慧課堂,將課堂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物理環境延伸到網絡虛擬環境,形成了智慧學習空間。運用大數據和智能化信息技術,學生不僅在課前能了解應知應會/已知已會,還能在課前通過網絡跟教師進行遠程互動和及時溝通;促進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精準教學,節約了課堂中學生從“不會”到“會”的時間,促進教與學雙邊共同發展;學生也從師生互動中進一步掌握了音樂學習的相關策略。

三、健全管理系統,優化教學管理

光輝互動藝術素質測評平臺從考勤管理、社團管理、文藝活動記錄、校外活動記錄、學生檔案記錄、教務管理等多方面為初中藝術測評提供了信息技術上的支持,進一步達到“增效減負”的目的,具體體現在:①使用精準、便捷的電子考勤管理系統替代傳統紙質手動操作方式,提高效率,避免重復工作;②所有學生活動數據數字化存儲,可以隨時快速查詢、調取,大大縮短了傳統翻查紙質資料的時間;③需要向教育主管部門提交的報表可以一鍵生成,包括參考情況分析、測評結果分析、測評等級分段展示、試卷內容分析、試卷質量分析、教學質量對比、學生成績查詢等,減輕了傳統人工計算的負擔,提高了數據的準確度。

四、綜述

大數據這種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的功能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對教與學雙邊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與促進作用。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仍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這些問題與困惑來自學生、來自信息網絡技術。信息時代,在大數據和智能化信息技術逐漸普及的情況下,每個學生都使用手機、電腦等智能信息設備,對部分貧困家庭來說,可能會存在一些負擔和麻煩;同時,大數據的運用和網絡密不可分,據我校實踐來看,經常會有少量學生因為網絡故障或各種原因無法通過電子設備登陸測試軟件或者提交相關作業,導致教師無法進行大數據的全面統計,這種情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藝術測評評價。但筆者相信隨著國家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大數據的使用會日新月異地觸及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綜上所述,大數據因其數據規模大、數據流轉快、數據類型多樣和數據加工精準的自身優勢,不僅可以為教學行政管理部門決策提供精確的參考數據,更能夠促進中學音樂教與學雙邊的共同發展,促進以藝術測評為手段、以學生音樂學習有所得為目標,促進教學材料的有效使用,最終形成一個師生共進、完善教材使用的良性教學循環過程。教師在運用測評系統時,既要了解平臺的特點,更大地發揮其功能,利用其資源,也要充分了解學生,使學生在每一次的測評中都能得到提升,從而實現信息化藝術素質測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現民,駱嬌嬌,劉雅馨,等.數據驅動教學:大數據時代教學范式的新走向[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2):13-20,26.

[2]彭紅超,祝智庭.以測輔學:智慧教育境域中精準教學的核心機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3):94-103.

[3]祝智庭.智慧教育新發展:從翻轉課堂到智慧課堂及智慧學習空間[J].開放教育研究,2016,22(1):18-26,49.

猜你喜歡
初中音樂教學大數據
論舞蹈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初中音樂教學應當注重資源整合
淺析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