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思考

2020-01-16 08:36劉志霞楊桂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院校高職傳統

劉志霞 楊桂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31)

一、引言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群體賴以存在的根基。共同的文化孕育共同的群體,一個民族悠久的文化是與整個民族血肉相連的,它如同空氣一樣,和民族成員須臾不離、息息相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現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已成為教育的一大熱點,各高校愈加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走進各高職院校勢在必行。

二、高職院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現狀

盡管已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和開展意義有清楚的認知,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的開展情況并未呈現出如火如荼之勢。

(一)從學校發展層面來看,招生率和就業率是高職院校本身長遠生存和發展的競爭所在和立身之本。高質量的招生率和就業率自然以職業院校學生的技能為標準,以各類資格證書為基礎,高職院校教育的職業性特征明顯強于教育性特征,教育開展的目的更多的是為學生尋求更好的職業技能和就業機遇[1],人文教育的功能自然而然地被無形遮蔽,因此,在課程設計上很多高職院校對傳統文化教育缺乏統籌性的規劃。涉及不同高職院校,對待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又有很多不同。做得相對好一些的學校,會有一些人文社科類的教師針對特定專業諸如傳媒教育、影視教育、學前教育等專業設有人文類的必修課,其中會涉及一些傳統文化的內容,諸如古詩、古文。有很多的學校,人文類的課程只是作為選修課進行設置,并沒有人文社科的教師進行專業講授,甚至一些學校隨便指定一些教師進行授課,課程也只是保證學生修夠學分,因此使得包含在人文課程中傳統文化的教育更顯得可有可無。

(二)從學生層面來看,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的目的是便捷地找到適合的工作,學生們熱衷于更為直接的專業職業技能的學習和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因此,在傳統文化教育接受意愿上絕大部分學生表現出了認同度低、興趣低、基礎差等特點。以河北省石家莊某高職院校為調查對象,筆者曾對三個專業(計算機、學前教育、財務管理)的200多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令人無奈。多數學生認為開設相關課程很有意義,但同時又有超過85%的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表現出畏難情緒,盡管認為很重要,但自己并不愿意去學習傳統文化。通過問卷顯示,78.2%的學生不知道四書五經包括哪些,59.2%的學生不知道諸子百家,93%的學生沒有讀過《史記》,90.2%的學生未看過《詩經》,85%的學生甚至都沒有接觸過在幼兒園就已經接觸的兒童讀物,諸如《三字經》《千字文》等。從對高職院校和在校學生兩方面剖析情況表明,目前高職院校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理念、課程體系設置、教學過程、師資力量和教學效果都是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的。改進的核心工作是一方面研究傳統文化教育的特點,另一方面加強研究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在尊重上述特點的前提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體系設計,界定和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因素,改進傳統文化的教育方法和路徑[2]。

三、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首先,學習、成長過程中傳統文化教育沒有相應的時代氛圍。不同于近些年對傳統文化的大力推崇,傳統文化教育深入社會方方面面,從幼兒園開始便已有相關教育。目前在校的高職學生在年幼成長和中小學學習過程當中,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教育尚未形成當今繁榮之勢,沒有可供隨時隨地汲取傳統文化知識的氛圍,成為高職學生傳統文化欠缺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近年來網絡通信技術飛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高校學生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土著居民,普遍熱衷于移動網絡,與智能手機形影不離,成為“手機控”一族。高職學生也不例外,每人擁有一部或多部手機,手機的使用占據了絕大部分課余時間,成為與外界交流溝通的重要手段。

最后,自主學習動力不足,且理論學習能力相對較差。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高職學生在中學時期應試教育體系中表現出的并不是游刃有余的狀態,而是與自身學習能力類型錯位,他們在中學時期的各種考試中長期處于力不從心的境地,因此他們對學習并不熱心,有厭煩學習的情緒,進而成為繼續學習的障礙。同時,中學時期應試教育表明,高職學生學習特長不是以識記和推理能力為主的理論學習,而是在其他方面。

此外,對教師的態度既疏離又親近。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普遍較低,在中學階段以學習成績論英雄的時代,這些學生普遍得不到教師的過多關注,在中學時代容易對教師產生疏離感。高職生活與中學時期緊張的學習生活不同,教師不再單純以學習成績的高低衡量學生,高職生活也不再以單純的理論學習為主,活潑的環境、親切的教師容易被學生接納,因此學生對教師表現出了同中學時代截然不同的親近。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現的路徑和方式

在高職院校推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需尋求現代高職教育理念與高職學生特征的契合點,既保證傳統文化在高職的順利開展,符合現代教育全面育人的要求,又不使高職學生游離傳統文化教育體系之外,通過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提升道德素質,塑造高職學生的優良德性,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完善人格。

(一)教育內容明確化

中華傳統文化可簡單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物質文化包括飲食、建筑、服飾、文物,代表性的精神文化包括思想觀念、制度、文學和藝術,代表性的社會文化包括民風、民俗、傳統節日等。傳統文化的教育,依據文化的不同形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3]。

(二)教學視角多元化

依據前述高職學生對純理論學習方式的興趣偏低的狀況和學生們對于網絡的熱衷,學?;蚪處熢诮逃騻鞑ナ侄紊弦捎渺`活方式,尋找適合的切入點,將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其中。近年來古風類影視節目和古風網絡小說頗為流行,很受年輕人的追捧,盡管大多數影視劇內容為虛構或與史實極不相符,但卻可以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切入點,將其中涉及的傳統文化元素結合傳統文化相關內容作為專題進行講授。例如,2018年大火的電視劇《陳情令》,在服飾、道具、姓氏等細節上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就頗具匠心。劇中虛構的五大修仙家族各有獨特的家訓和家族紋飾,其中,九瓣蓮花紋代表云夢江氏,卷云紋屬于姑蘇藍氏,牡丹紋則是蘭陵金氏,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古代傳統紋飾。教學中可以將服飾作為主題,以時間為線索,將歷史中特定年代的特定服飾及相應文化內涵引入傳統文化教學。劇中主要角色的名、字、號使用,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可介紹姓、名、號的發展演變情況,及重要歷史人物的姓、名、號。一部影視劇的引入,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最主要的是延展出諸多的重要傳統文化元素,通過這些元素,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歷史中重要的傳統文化知識。

(三)日常傳播方式具象化

從社團活動和主要活動場所著手,引導學生無意識中接觸并熱愛傳統優秀文化,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社團活動是學生開展集體活動的主要方式。社團活動可在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晚會活動或各類學生社團競賽活動,有意識地引入傳統文化。晚會活動可引入傳統歌舞、樂器、服飾及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歌舞??;組建棋社、詩詞社、國畫社、戲曲演藝社等社團,在實踐和操作中普及傳統文化,陶冶學生情操;組織與傳統技藝相關的比賽和展示,如棋類比賽、書法比賽、繪畫比賽等。

此外,微信公眾平臺和校園廣播也是學生接收信息的主要來源,利用這兩種方式撰寫、轉發、播放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章、圖片、視頻、音樂,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猜你喜歡
院校高職傳統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戰“疫”期間基于高職線上教學的分析與思考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如何將微課融入高職鋼琴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