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媽祖傳說中的民俗觀念

2020-01-17 05:58馮昊
知識文庫 2020年1期
關鍵詞:神力常青媽祖

馮昊

引言:青島天后宮的媽祖陳列館對有關媽祖的傳說進行了布展介紹。展覽前言將媽祖文化定義為一種“傳統文化形態”。參考《對外交流大百科》、《軟科學大辭典》中對“文化形態”的解釋說明,“傳統文化形態”可以大致定義為:具有世代相傳特點的一種整體文化系統,包括一系列物質生產過程及成果、精神生產過程及成果等,具有相對獨立性。

媽祖文化“相對獨立性”的一個具體表現即是在變化著的經濟、政治環境下,被傳承延續了一千五百余年之久。人們將媽祖文化作為一種風俗、習慣或信仰進行傳承。這引發了我的思考,決定對有關媽祖的文獻資料做分析研究。本文將以有關媽祖的傳說為主要樣本,從這個側面展示中國傳說中的一些民俗觀念。

1 天人感應

天人感應是流行于中國古代的關于天人關系的一種神秘學說。其主要觀點是天人相類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預人事,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這種思想觀念在封建社會統治思想中主要用于神化君權,但在中國傳說中它也成為了一種民俗觀念。主要表現在“天降神力”和“感應上天”兩個方面。

1.1 “天降神力”

“天降神力”的含義是上天將神奇的力量賦予選定的人。這種觀念通過一定的情節模式在中國傳說中得到體現,其情節設計往往是具有超凡能力的傳說人物在出生前后有天文異象相伴,以天文奇觀的出現說明天降神力于人。

“天降神力”觀念在媽祖傳說中的具體表現是媽祖(林默)伴隨流星紅光降生。關于媽祖的生平,各種文獻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天寶年間生人,另說她生于宋朝建隆年間。目前史料文獻較多并有較高認可度的說法是“宋朝建隆年間說”。青島天后宮所展示的媽祖生平就是“宋朝建隆年間說”:“‘媽祖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畔賢良港的一戶林姓人家。她即要降生的傍晚,鄰里鄉親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映得島嶼上的巖石紅光四射。她出生后至彌月間均不啼哭,所以父母給她取名為‘林默。林默幼時聰穎異常,表現出通賢神女的精神能力。她熟習水性,精通醫道,洞曉天文,善觀天氣,且有預知休咎之能力……”天空中化為紅光的流星在林默出生時將光映照在她的出生地,因此她在日后表現出通賢神女的精神能力被人們認定是理所當然的,反映出“天降神力”觀念。

具有與之類似情節的中國傳說還有很多。例如黃帝誕生傳說,黃帝的母親附寶在一天晚上受到圍繞北斗星的強閃電照射后有了孕,廿四個月后生下了黃帝;曹丕出生傳說,曹丕出生時有青色的云氣像車蓋一樣環繞在他頭上;劉義隆出生傳說,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出生時有五色云伴隨著他。

從人物出生前后出現天文異象來輔助說明他具有超常能力的這種中國傳說表層情節模式,可以發現其深層次上蘊含的天人相類相通、天具有意志可以干預人事的民俗觀念——“天降神力”。

1.2 “感應上天”

“感應上天”的含義是人通過自己的行為與上天溝通,天以一些自然現象的出現表示回應。它在中國傳說中的情節表現往往是傳說人物通過禱告、祭祀等方式向上天說明愿望,上天以恰當的方式實現了人的訴求。

“感應上天”觀念在媽祖傳說中的具體表現是媽祖(林默)通過禱告等方式與上天溝通,化解天災,造福百姓。如“禱雨濟民”傳說:“相傳媽祖二十一歲的時候,莆田地方出現大旱,全縣百姓都說非媽祖不能救此災害。于是,縣尹親往向媽祖求救,媽祖祈雨,并說壬子日申刻就會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無云,絲毫沒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烏云滾滾,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復往日生機?!庇秩纭敖獬肌眰髡f:“相傳媽祖二十六歲時,那年上半年,陰雨連綿,福建與浙江兩省倍受水災之害。當時當地官員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無改觀。當地請求媽祖解害,媽祖道:災害是人積惡所致,既然皇上有意為民解害,我更是應當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禱告,突然天開始起大風,并見云端有虬龍飛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還獲得了好收成,人們感激媽祖,省官于是向朝廷為媽祖請功并準得到褒獎?!?sup>4這兩則傳說展示了媽祖向上天祈禱,天應其意降雨或使天氣轉晴的故事,反映出“感應上天”觀念。

具有與此類似情節的中國傳說還有商湯祈雨、孝子為還愿而建晉祠對越坊、白族人請愿于三元儺神等。從傳說人物通過禱告等方式向天說明愿望,之后上天實現人的愿望這種中國傳說的表層情節模式,可以發現其深層次上蘊含的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的民俗觀念。

不論是“天降神力”還是“感應上天”,都是天人感應思想觀念的組成部分。因此,通過對媽祖傳說文獻的分析,我們能發現中國傳說中的天人感應民俗觀念。

2 “化物為用”

“化物為用”的含義是化用身邊的物品來解決遇到的困難,而不是直接運用超自然力化解難題或創造出一個新事物解決困難。這種民俗觀念在中國傳說中的情節表現模式是故事中的人物運用超自然力,賦予身邊某一事物新功能來解決眼前的問題。

體現“化物為用”民俗觀念的媽祖傳說有“鐵馬渡江”:“相傳有一天,媽祖要渡海,可是沒有船只,這時候,媽祖見旁邊屋檐前懸有鐵馬,于是靈機一動,取之揮鞭,鐵馬奔海對面風馳而去,待人上了對岸,忽然之間,鐵馬無影無蹤,旁邊的人無不驚嘆‘龍女的神通廣大”?!盎菥壬獭保骸跋鄠鲖屪嬖谑罆r,湄洲嶼西邊有個出入湄洲的要沖叫門夾(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風襲擊觸礁,海水涌進船艙,即將沉沒,村民見狂風巨浪,不敢前去營救。在這緊急時刻,媽祖信手在腳下找了幾根小草,扔進大海,小草變成一排大杉劃到并附在即將沉沒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沒,船中人免難”。媽祖要渡海,沒有直接飛渡海面或踏海前行,而是賦予屋檐上懸著的鐵馬踏海前進的能力,自己騎上馬渡過海面;媽祖要救助商船,不是運用超自然力平復風浪,而是將腳下的幾根小草化作大杉附在即將沉沒的商船上,補全漏船協助其浮在海上。

具有與此類似情節的中國傳說還有八仙過海,成為仙人的八個道士在過海時沒有直接駕云飛過,而是賦予隨身攜帶的手杖、花籃、簫管、拍板、紙驢、玉版、鼓、竹罩等船的功能,渡過大海。又如牛郎織女傳說,王母娘娘要阻擋追趕織女的牛郎,用頭上戴的金簪憑空劃出一道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隔兩岸。

從人物運用超自然力,賦予身邊某一事物新功能來解決眼前的問題這種中國傳說的表層情節模式,可以發現其深層次上蘊含的“化物為用”民俗觀念。

3 “賜物常青”

“賜物常青”的含義是一次改變,能使事物持久具有生命力或優質屬性。這種民俗觀念在中國傳說中的具體情節表現是故事人物運用超自然力,賦予事物新的生命力或優質屬性,之后事物會持續保有被賦予的特征。

融入了“賜物常青”民俗觀念的媽祖傳說有“萊嶼長青”:“湄洲島旁邊有一個小嶼,傳說有一天,媽祖到小島上游玩時將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跡般成長,花開滿地。隨后,每年無需耕種,自然生長。當地人視仙花采之。以后,人們就把這個地方稱為‘菜子嶼”。媽祖將菜籽灑在小島的土地上,菜籽年復一年自然生長,擁有了長久的生命力。

具有與此類似情節的中國傳說還有女媧造人,女媧用泥土造出的人具有自主的、持久的生存能力;點石成金,被許遜施法變成金子的石頭保有了作為金子的性質,能夠用于繳足稅負。

從人物運用超自然力賦予事物新的生命力或優質屬性,事物能持續保有被賦予的特征這種中國傳說的表層情節模式,可以發現其深層次上蘊含的“賜物常青”民俗觀念。

4 余論

通過對媽祖相關傳說文獻的分析,能夠發現其反映出“天人感應”、“化物為用”、“賜物常青”這三種民俗觀念。用反映這些民俗觀念的情節內容對其他中國傳說故事進行分析,發現這類情節設計方式具有模式化和類型化特點,即“天人感應”、“化物為用”、“賜物常青”這三種民俗觀念比較廣泛地存在于中國傳說中。

在付出時間和精力對有關媽祖的傳說文獻進行分析的同時,也深感本次研究還有可完善之處:對“化物為用”、“賜物常青”等民俗觀念產生的原因可做進一步探究,還可根據形成于不同歷史階段的中國傳說考察以上三種民俗觀念在不同歷史時段上的分布情況,從而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發掘出更多中國文化的細部特征。

(作者單位:青島政協文史館)

猜你喜歡
神力常青媽祖
離我遠點
“臥”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湄洲媽祖已分靈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
湄洲媽祖已分靈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
剝白菜
筷子的神力
筷子的神力
紙片的神力
天意
口嚼酒的女性神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