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用語“不就得了”的功能、演化與動因

2020-01-18 20:00
海外華文教育 2020年5期
關鍵詞:主觀性語氣語義

魏 雪

(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中國 上海 200234;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 南充 637002)

一、引 言

“不就得了”[1]是由否定副詞“不”、強調副詞“就”和語氣詞“得了”組成的謂詞性習用短語,常用于句子末尾,意思是“就行了”“就可以了”。由于“不就”已有詞匯化傾向,表示主觀小量的“看輕義”(郭齊軍,2012;蔡旺、楊遺旗,2014;亓金鳳,2016),使得習用語“不就得了”也帶有“輕松解決某問題”的意味。習用語“不就得了”一般用反問形式來表達反駁不滿、不耐煩語氣,例如“只要他對你好不就得了?你還想干嘛?”“衣服夠穿不就得了?”以上兩例中“不就得了”均是用否定反問的形式強調“就行了”“就可以了”,且常常帶有不滿或不耐煩語氣。但通過語料分析發現,習用語“不就得了”不僅僅表示反駁不滿,更多的是表示建議,而且不滿色彩也消失了,甚至發展出元話語用法。請看下面例句[2]:

(1)“親愛的,別瞻前顧后了,都怪我,其實我早應該安排你和安娜她們聚聚,嘿嘿,要什么準備呢?把帶給爸爸的禮物分些出來不就得了?嘻嘻,爸爸最富有國際主義精神的嘛……”(《作家文摘》,1993年)

(2)“不瞞你,剩了一本留著自己看呢,早來兩天就好了?!迸⒌恼Z氣中流露出同情和遺憾?!白尳o我吧,多給錢也行,你進書時再買一本不就得了?!蔽亿s忙說。(《人民日報》,1995年7月19日)

(3)咱們是老鄉,你給我說說,為什么人家走了,你留下來?小杜爽爽快快地說:“我來十年了,看這里都挺好的。我爸爸是個老工人,到這兒來過,說在這兒干,不會錯,等退休了也搬來。他還告訴我,想老人,一年回家一趟住些日子,不就得了?!?《人民日報》,1979年4月17日)

以上三例中“不就得了”句表現出說話人的建議,并不帶有不滿色彩,甚至可以去掉[3],也不影響句子的基本意義表達,只表達一種程序性意義,凸顯出說話人的建議。說明習用語“不就得了”正在發生變化。

目前學界對“不就得了”的關注較少,[4]但與之相關的研究較多,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不就X”上,殷樹林(2007)對“不就VP”反問句的句意類型進行研究,蔡旺、楊遺旗(2014)、亓金鳳(2016)就“不就X”的詞匯化進行考察,郭奇軍(2012)、曹波(2013)從構式角度對“不就X”進行分析,閆冰(2018)從否定形式的肯定識解角度考察否定反問結構“不就X”;二是在其肯定形式“得了”“就得了”上,如孟琮(1986)從口語角度談“得”和“得了”,李小軍(2009)從情態功能考察語氣詞“得了”,管志斌(2012)、李萌(2015)、羅宇(2017)從詞匯化及其演變角度研究“得了(吧)”。以上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看法,對本文的研究有重要啟發。

本文感興趣的是,習用語“不就得了”有哪些功能與用法,它們之間有何聯系?為何會從反問到表建議?如果“不就得了”正在發生語法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其動因與機制又是什么?鑒于此,本文擬從表現與功能、演化與發展和動因與機制等方面深入考察習用語“不就得了”,希望本文的考察能為漢語教學與研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二、表現與功能

目前學界對反問句的表達效果一般總結為“強調”,也即所謂的“強調說”(王力,2011:169;丁聲樹,1999:206;劉月華,1983:794等)。習用語“不就得了”源于否定反問結構“不就X”,其實質是對句子命題的強調提醒,但在不同語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語法表現與功能特點,具體可歸納出:反駁功能、認同功能、建議功能、安慰功能。其中認同用法本質上仍是一種反駁,安慰用法本質上仍是一種建議。我們分析習用語“不就得了”的功能特點不能脫離其前段內容(X),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將其形式化為“X不就得了”。

(一)反駁功能

反駁功能是指“不就得了”用否定反問形式強調“就行了”“就可以了”,且常常帶有不滿或不耐煩語氣。在句中作謂語,且不能去掉,有反駁作用,強化句子語氣表達。其中X部分多為埋怨語氣類話語。例如:

(4)我拉走,按照市場價折成現金給你們,好不好?是啊,這個冰箱的質量是差點兒,你說你們各位心里有數不就得了嗎?再不然給你們的親朋好友打個招呼,別上當,其他人,老百姓,你管他呢!(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

(5)一名推車進棚的學生自豪地對記者說,這種車騎起來輕松,速度也快。但是他對記者提出的一個交通常識問題卻怎么也回答不出來,說了句“會騎不就得了”后離去。(新華社2001年10月27日新聞報道)

例(4)、例(5)中“不就得了”以否定反問形式強調“你說你們各位心里有數就行了”“會騎就行了”,其中的X部分語義不自足且語氣強硬,需要“不就得了”參加命題,這是單純的反問強調用法,這種強調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說話人的反問與不滿語氣,也可以說是一種反駁表達。

(二)認同功能

認同功能是指說話人對前述內容或看法的肯定與認同,“不就得了”常與指示代詞“這”(“那”)搭配使用,其中X部分為“這/那”,代指前述對方話輪的內容,表現出說話人的態度即認同,其后往往有解釋性話語,但仍有反駁意味。前面的話語迎合了說話人的態度或觀點,說話人予以認同并據此開啟話輪。但這種認同的語用價值仍是反駁對方,所以認同用法本質上仍是一種反駁。[5]例如:

(6)李德才又指著慶兒娘,說:“這是那兒來的?”朱老星說:“我花錢娶來的?!闭f到這里,李德才又麻沙著嗓子哈哈大笑,說:“這不就得了嗎?你娶媳婦的錢是那兒來的?”李德才這么一說,朱老星才想起來,十幾年以前,他娶慶兒他娘的時候,借過馮老蘭一口袋小麥、五塊錢。(梁斌《紅旗譜》)

(7)吉娜道:“我一不是盜,二不是寇,你攔我不著?!表n青主道:“那姑娘到這虛生白月宮中來做什么?”吉娜道:“我來偷月亮菜?!表n青主道:“這不就得了。粘著一個偷字,那就是我的職責所在。少不得請姑娘跟我回去一趟?!?步非煙《華音流韶之紫詔天音》)

例(6)、例(7)中“不就得了”可以換成“這不得了”或“這就對了”分別表示言說者對前面話語內容的肯定認同,據此開啟言說者話語模式,并且這種認同還帶有一絲反駁意味,對話中有明顯的反駁表述,如“你娶媳婦的錢是那兒來的?”“粘著一個偷字,那就是我的職責所在。少不得請姑娘跟我回去一趟?!逼鋵?,這種認同用法從本質上說仍然是一種反駁,只不過是先肯定認同對方的話語,并在此基礎上對對方進行反駁,并據此開啟說話人話輪。

(三)建議功能

建議功能是指“不就得了”以反問或陳述的形式表達或凸顯說話人的建議,其中X部分多為指令行為,這種建議有時帶有不滿語氣,有時沒有不滿語氣,顯現出很大的靈活性。但越是典型的建議越傾向脫落不滿語氣。例如:

(8)在古城監獄,裝瘋裝病的犯人有的是,這又有什么稀奇的?如果真的是裝病,查出來處理不就得了?犯得著這么匆匆忙忙連夜越級給監獄主管領導匯報么?(張平《十面埋伏》)

(9)作為一個司法廳長,對自己下屬單位的這些領導,還用得著這樣偷偷摸摸嗎?打一個電話,發一個指示不就得了?要是這樣,豈不更是打草驚蛇,弄巧成拙?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做豈不是把人家下屬機關的領導全給告下了?(張平《十面埋伏》)

(10)“如果我妻子知道了怎么辦?”“嘿,這都什么年代了,直接告訴她不就得了?!庇谑前驳卖敾氐郊抑袑ζ拮诱f:“親愛的,我想一次婚外情會使我們更愛對方?!薄翱焱暨@個念頭,”妻子說,“我已經試過了——根本不奏效?!盵《讀者》(合訂本)第186期]

(11)在這種時候,譚政身上的書生氣表現的更加明顯了——他對把這消息告訴他的同志說:“以后不要去打聽那些小道消息。我不相信那些話會是林總說的?!币灿泻眯恼邉裾f:“你和林彪是多年的老上下級關系,你的一些話林總有意見,你去認個錯不就得了?”(《報刊精選》1994年)

以上四例中“不就得了”都表達或凸顯說話人的建議,其中X部分多為具體指令行為,如“查出來處理”“打一個電話,發一個指示”“直接告訴她”“你去認個錯”。例(8)、例(9)中“不就得了”雖表建議但仍保留很強的不滿語氣,與反駁句“犯得著……”“還用得著……”“豈不……”共現,甚至句子帶有強烈的說話人反駁色彩;很明顯,例(10)、例(11)中“不就得了”不滿語氣已脫落,反駁功能也消失了,只凸現說話人的建議。如例(11)“你去認個錯”是好心者勸說的話語,不滿語氣已脫落。如果去掉“不就得了”,句子的建議功能便消失或不突出了。越是典型的建議越傾向于脫落反駁不滿語氣,因為建議首先要對方愿意接受,反駁不滿與之相悖。例如:

(12)“昨天從家具店花四十元給家里買了一對椅子??扇思医裉鞉斐雠谱?,三十元一對處理,差一天多花十元。你說倒霉不倒霉?”小賀看著孫科長懊悔不已的樣子,想了想,機靈地說:“咱辦公室不是正想添兩把椅子嗎?你把椅子和單據送到這里來,自己另去買一對不就得了。這既省得公家派人去買,又解決了你的問題,豈不是兩全其美!”(《人民日報》,1980年9月4日)

(13)當晚,周亮回家和太太把白天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末了狐疑道:“杜拉拉不知道又要搞什么鬼,是不是想干掉我?”太太勸說道:“你平時少頂撞她幾句不就得了唄!”(李可《杜拉拉升職記》)

(四)安慰功能

安慰功能是指“不就得了”能表達說話人的自我安慰,調節心情或情緒,使自己心情或情緒得到某種安適或滿足。其中X部分多為說話人對自我的言語行為,從本質上說,這種安慰用法仍是一種建議,是一種對自我的特殊建議,只不過發出建議的人和接受建議的人都是說話人自己。例如:

(14)“搞自然科學的人何必學馬列主義呢?我認識了共產黨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我跟著它走不就得了?”(《人民日報》,1950年4月20日)

(15)“嗬,你也夠新潮的?!薄澳鞘?,歲數比我小我不管她叫媽不就得了。她到底多年輕?年輕到什么程度?”“嗯?”父親看了眼兒子,“肯定比你大,大個七、八歲,比你還小那成什么了?”(王朔《我是你爸爸》)

以上兩例中“不就得了”分別表現出說話人對自己的安慰,“我認識了共產黨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我跟著它走就是了”“歲數比我小我不管她叫媽就是了”,以使說話人自己的心情或情緒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或安適。這種安慰用法仍是一種建議,說話人設想有一個聽話人,且聽話人是自己,這可以理解為一種特殊的建議,在具體語境中表現為自我安慰。

習用語“不就得了”源于否定反問結構“不就X”,其實質是對句子命題的強調提醒。但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語法表現與功能特點,具體可歸納出:反駁、認同、建議、安慰等功能。但其中認同用法本質上仍是一種反駁,安慰用法本質上仍是一種建議。而且認同和安慰用法使用頻率較低,因此本文重點考察反駁和建議用法的“不就得了”。

三、演化與發展

(一)演化表現

1.基本話語到元話語

Crismore將交際中的語言成分分成基本話語層面(primary discourse)和元話語層面(metadiscourse),基本話語指具有指稱和命題信息的話語;元話語是關于基本話語的話語,陳述說話人對語篇組織、對命題的態度和人際關系。[6]習用語“不就得了”的功能從反問到建議,伴隨著其話語功能的變化,表現為從基本話語到元話語的演化。例如:

(16)這說明了我們許多同學是很不愛護公共財物的,甚至少數同學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學校是燃料工業部辦的,有的是錢,報銷不就得了嗎?”(《人民日報》,1951年12月29日)

(17)波動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微粒,良久,它終于說:“不錯,我們可以裝上這種儀器。我承認,一旦我們試圖測定電子究竟通過了哪條縫時,我們永遠只會在其中的一處發現電子。兩個儀器不會同時響?!蔽⒘7怕暣笮Γ骸澳阍缯f不就得了?害得我們白費了這么多口水!”(曹天元《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

以上兩例中“不就得了”都用于反問句中,有反駁強調用法,屬于基本話語層面,在句中充當謂語且不能去掉,因為它是句子命題信息的一部分,如果去掉,句子表達就不完整了。

(18)“不必擔心,貨不多,你只要藏好就行。也不用你出面去賣,你帶過去就得,如果你真的害怕,再找兩個好朋友一起去不就得了,錢我照付。你們呢,還可以撒著歡兒地玩廣州?!?《1994年報刊精選》)

(19)對于觀看張健橫渡長白山天池的觀眾們來說,他們的心中有兩大懸念,一是張健能否橫渡成功,二是能不能有幸目睹到天池怪獸?!笆遣皇钦婺芸吹焦肢F???”“嗨,干嗎那么認真呢,把張健當成怪獸不就得了?!眱晌挥^眾的對話引來一片笑聲。(新華社2001年8月29日新聞報道)

以上兩例中“不就得了”表示或凸顯建議功能,屬于元話語層面,在句法功能上可看成是對其前整句話的評注性成分,分別表示對“再找兩個好朋友一起去”“把張健當成怪獸”的建議性評注,去掉后完全不影響句子基本意義表達,但句子的建議功能就會消失或不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例句中“不就得了”去掉后,句子仍然具有建議功能,為何?如上例(18)、例(19)中的“不就得了”,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不就得了”的功能到底是不是建議呢?我們認為它的功能仍然是建議,這是一種功能疊加的現象。正如張誼生(2013)在談論介詞疊加現象時曾指出的那樣,“這種疊加的形式很可能是一種語言思維重復浮現(emerge)的流露。盡管從簡潔性的角度看,高度羨余的疊加式確實給人一定程度的累贅感,但客觀上無疑起到了突顯表達效果的強化作用”。

2.“不滿”從有到無

反問類“不就得了”帶有強烈的反駁不滿或不耐煩語氣,建議類“不就得了”的不滿色彩逐漸弱化,最終不滿、不耐煩語氣消失,僅表說話人的主觀建議。另外,“不就得了”其前X部分也從埋怨語氣類話語到中性指令行為。例如:

(20)只要她對著他皺眉,就會讓他心煩意亂到了極點!雨靜咬著牙,臉色蒼白,“我去就是了,放開我?!彼@才放松力氣,一把將她摟進懷里,惡狠狠地說:“早點聽話不就得了?!?凱琍《悍夫綁妻》)

(21)小偷太有才了“我要吃冰淇淋o>_>o~要熱的”“你就說你要喝旺仔牛奶不就得了”他媽的?。?!我不就想去超市買瓶沐浴露嘛?(微博語料)

(22)牛大爺一見我,高興得合不攏嘴:“云子,大爺正要找你這個秀才幫忙呢?!彼炔患按卣f?!拔覇柲?,這溫室蔬菜若遇到不好天氣怎么辦?”“您這可問著了,不好天氣無非影響光照與溫度,在棚中生個爐子,掛幾個燈泡不就得了?!?《人民日報》,1995年7月5日)

(23)“馬尼教授,你們不是為我制造了一個副本嗎?那好辦,讓我回家,把那個復制品毀掉不就得了!現在已不再需要他,我家里人恐怕早就有所察覺了?!瘪R尼嘆口氣說:“事情恐怕并非如你所想的那么簡單。彼得,難哪!”(翻譯作品《多余的我》)

以上例(20)、例(21)反問類的“不就得了”帶有強烈的反駁不滿語氣,其前X部分多為埋怨語氣類話語,如“早點聽話”“你就說你要喝旺仔牛奶”;但例(22)、例(23)中“不就得了”的不滿語氣已經基本消失,僅表說話人的建議,其前X部分也都是中性指令行為,如“在棚中生個爐子,掛幾個燈泡”“讓我回家,把那個復制品毀掉”。

有些建議類“不就得了”仍有“不滿”語氣,這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的演化路徑,而這些例子正好可以看成是從反問到建議的臨界階段。例如:

(24)從來不和丈夫討論這個問題,他們之間的禁區。她把心思拉回來,有些煩燥?!鞍忠舱媸堑?,喜歡兜圈子,找沈清華不就得了,她老爹是院長?!?《作家文摘》,1995年)

(25)專家好不容易找到一篇稿子,可馨剛接過來,他又說不對,這是給《東方女性》雜志寫的,于是又找了一篇給可馨,可馨翻看一下道:“可是這篇文章沒寫完???”專家不耐煩道:“你回去把它補完不就得了,真是弱智?!?張欣《愛又如何》)

以上例(24)、例(25)“不就得了”雖表建議但仍有“不滿”語氣,這正是其從反問向建議發展的臨界階段。

(二)發展變化

“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的演化過程中也發展出了一些新的功能和特點,具體表現在委婉表達和理想選擇兩個方面。

1.委婉表達

“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不滿語氣從有到無,甚至發展出了委婉表達,這一系列的演化與發展,都與“不就得了”的建議功能有關。例如:

(26)我一面掏錢給他,一面奇怪地問:“老團長,你那個口袋不是還有錢嗎?”他笑笑回答:“哎,這是公家的錢,私人不能亂用?!蔽艺f:“這有什么關系?你回去補上不就得了!”他當時只是搖頭,直到晚上,才跟我好好扯了半宿。(《人民日報》,1978年5月7日)

(27)全國都在壓縮基建投資!那一陣的日子過得真揪心??!……他能理解他們??烧沁@份理解,使他食不甘味,寢不安眠。劉衍德在家喝著悶酒,妻子在旁凄然一笑:“你就找領導說說,別干了不就得了?!?《人民日報》,1990年7月25日)

以上例句中“不就得了”都有委婉表達功能,如果去掉,句子就變成了斷言或命令,句子的語氣生硬,如“這有什么關系?你回去補上!”“你就找領導說說,別干了?!薄安痪偷昧恕痹谡Z氣表達上為何會有如此表現?這主要與其建議功能有關,建議別人做某事或讓別人接受、采納自己的主張,一般要求建議者語氣緩和、禮貌言說,甚至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交互主觀性使得“不就得了”不滿語氣逐漸弱化、脫落,甚至還發展出委婉表達。

2.理想選擇

習用語“不就得了”從反問演化為建議,成為建議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相比于其肯定形式“得了”表建議[7],“不就得了”有其獨特的表達特點。李小軍指出“語氣詞‘得了’可表示弱建議,同時帶有無奈意味”。從李文的研究可知語氣詞“得了”表建議,其建議是一種不太理想或較為無奈的選擇。而習用語“不就得了”表示的建議則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因為其中“不就”是用否定形式表達肯定語義,本身就是一種強調表達,表達說話人主觀上的“看輕”“容易”義,(郭奇軍,2012;閆冰,2018)與“得了”結合之后,使其原本的無奈選擇變為較為理想的選擇。請看下面例句:

(28)一經下鄉巡回醫療的實踐,城市“高級大夫”有點施展不開了。在農村要單獨作戰,什么情況和問題也能遇到。有位婦產科大夫去接生,就因為手頭沒有現成的臍帶線給難住了。還是同去的農村接生員提醒了她:“撕條紗布不就得了!”(《人民日報》,1965年7月1日)

(29)起訴之初,有好心人勸我:“有啥事不好說,鄉里鄉親沒有人情還有面子,何苦上法庭?”“一輩官司三輩仇。都在一個村里住,抬頭不見低頭見,兄弟爺們托托人不就得了,千萬別打官司?!?《人民日報》,2002年10月23日)

(30)辛楣因為旅館章程是三天一清賬,發愁明天付不出錢,李先生豪爽地說:“假使明天還沒有辦法,而旅館逼錢,我賣掉藥得了?!?錢鐘書《圍城》)

(31)“使小錢打發花子是不是?”長者:“您別誤會,我哪敢哪,要不您說怎么辦得了?!惫肥#骸拔艺f怎么辦,咱們找政府去?!遍L者:“千萬別……”(《1994年報刊精選》)

例(28)、例(29)“不就得了”表示說話人認為的較為理想的選擇,如例(28)在說話人看來當時的情況“撕條紗布”是較為理想的選擇,例(29)在說話人看來與“上法庭打官司”相比,“兄弟爺們托托人”是較為理想的選擇。但例(30)、例(31)“得了”表示說話人認為的較為無奈的選擇,例(30)在說話人看來“我賣掉藥”是一種較為無奈的選擇,例(31)在說話人看來“要不您說怎么辦”也是一種較為無奈的選擇。如果將二者互換,句子建議的理想選擇也就沒有了。

四、動因與機制

(一)演化動因

從反問到建議的演化是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漢語習用語“不就得了”從反問向建議演化就是有力支撐。那么其動因和機制是什么?

1.反問語境觸發

習用語“不就得了”最初來源于否定反問結構“不就X”,其中“不就”是用否定形式表達肯定語義,表達說話人主觀上的“看輕”“容易”義,這就從其內部觸發“不就得了”表“輕松解決某問題”的意義。對說話人來說,其前X部分能輕松解決某問題,再加上“不就得了”的反問強調,有意凸顯強調X部分,在心理上很容易將“X不就得了”理解為建議表達。

另外,殷樹林(2008)指出“反問句的語用價值是誘導說服和提醒。如果交際雙方在看法、主張上是對立的,那么說話人使用反問句的目標就是誘導說服受話人接受他自己的看法、主張、行為等是不合適的;如果交際雙方在看法、主張等上尚未構成對立,那么說話人使用反問句的目標就是誘導說服受話人接受說話人的看法、主張行為等”。

殷文的分析不無道理,我們認為反問句的語用功能不僅有反駁不滿或是強調提醒,還有更為重要的誘導說服。誘導說服過程往往需要明確亮出說話人自己的看法或觀點,在句中往往表現為“不就得了”其前的X部分。反問句誘導說服的語用價值為向建議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堅實的邏輯基礎,這就為“不就得了”向建議發展提供了認知心理基礎?!安痪偷昧恕睆姆磫柕浇ㄗh,可以說是反問句“誘導說服”的進一步發展。

2.心理聯想與類推

“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我們認為與其肯定形式“得了”的心理聯想與類推有關。聯想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聯想(mental association)是人們認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由對某一事物或概念的感知引起與之相關事物或概念的聯想。心理聯想的方式多樣,其中對比聯想(contrast association)在“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的演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受其肯定形式“得了”(表建議功能)的心理聯想影響,由對否定形式“不就得了”的感知而引起肯定形式“得了”的聯想,在對比聯想和類推(analogy)的心理觸發機制下,使得“不就得了”進一步發展出建議功能。

盡管“不就得了”在對比聯想和類推的心理觸發機制下發展出建議功能,但與其肯定形式“得了”的建議功能有所區別。在語言經濟原則和競爭機制的影響下,二者發展出各自獨特的建議表達,并實現用法分工。正如前文所述,“得了”表建議,其建議是一種不太理想或較為無奈的選擇,而“不就得了”表示的建議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

3.主觀性與交互主觀性

“主觀性是指語言的這樣一種特性,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度和感情,主觀化是指語言為表現這種主觀性而采用相應的結構形式或經歷相應的演變過程?!?沈家煊,2001)“不就得了”的反問強調功能和建議功能都是說話人主觀性表達,帶有明顯的說話人態度、立場和情感,其從反問到建議交互主觀性是演化的重要因素?!耙话銇碚f, 交互主觀性是指語言的一種特性——說話人會站在聽話人的角度來組織和表達話語?!?丁健,2019)說話人在交際中使用“不就得了”需要關注聽話人的面子,在交互主觀性的驅動下,“不就得了”逐漸發生交互主觀化,其不滿語氣從有到無,甚至還發展出委婉表達。越是典型的反問越傾向于“不滿”表達,越是典型的建議越傾向于委婉表達。在交互主觀性的影響下,說話人的態度、情感、立場等從不滿到無所謂不滿再到委婉表達。這種交互主觀性直接作用到“X不就得了”上,便帶有了委婉語氣,在聽說雙方共同的信息理解與推導下觸發“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的演化。

(二)認知機制

習用語“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的認知機制主要有語用推理與回溯推理、功能磨損與語義和諧。

1.語用推理與回溯推理

“說話人和聽話人在語用原則支配下的‘在線’交談是語義演變最重要的動因,語用推理和推導義的“固化”是語義演變最主要的機制?!?沈家煊,2004)“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也是聽說雙方語用推理和推導義固化的結果,回溯推理是其演化的重要機制。反問類習用語“不就得了”帶有“輕松解決某問題”的意味,而“輕松解決某問題”在兩次回溯推理的作用下便可推導出“建議”表達。請看如下推理:

事理1:如果某辦法能輕松解決某問題,那么這個辦法對于這個問題來說就是最理想的解決辦法。

事實1:某辦法能輕松解決某問題

結論1:這個辦法是最理想的解決辦法。

事理2:如果某辦法是某問題最理想的解決辦法,那么就應該被建議或采納。

事實2:某辦法是最理想的解決辦法。

結論2:這個辦法就應該被建議或采納。

也就是說,如果某辦法能輕松解決某問題,那么這個辦法就是最理想的解決辦法,就應該被建議、采納。反問類“不就得了”帶有“輕松解決某問題”意味,表示某方法能輕松解決某問題,那么即可推導出這個辦法是最理想的辦法;既然是最理想的辦法,那么即可推導出這個辦法應該被建議或采納。如此,在這種長期大量的語用推理下,這種推導義逐漸固化下來,最終使得“不就得了”從反問向建議發展。

2.功能磨損與語義和諧

習用語“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功能磨損與語義和諧也是其演化的重要機制。從反問到建議伴隨著相關功能不斷磨損,如反駁功能從有到無,不滿語氣從有到無,強烈情感逐漸弱化。語義和諧(semantic harmony)是指句子要求各組成部分的語義處于和諧的狀態?!安痪偷昧恕睆姆磫柕浇ㄗh的演化過程中語義和諧也是重要機制。由于“不就得了”其前X部分從埋怨語氣類話語向中性類指令話語的擴展,在語義和諧原則和禮貌原則的影響下,“不就得了”的不滿語氣也逐漸脫落。另外,越是典型的建議越是傾向于委婉表達,“不就得了”從反問演化而來,多少帶有反駁不滿的底層烙印,但受語義和諧機制的制約,反駁不滿的底層色彩為了適應建議表達而調整,使得反駁不滿受到抑制,最終演化為建議功能。

五、結 語

習用語“不就得了”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表達,本文從表現與功能、演化與發展、動因與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考察。在表現與功能方面,習用語“不就得了”源于否定反問結構“不就X”,其實質是對句子命題的強調,在不同語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語法表現與功能特點:反駁功能、認同功能、建議功能、安慰功能。但其中認同功能本質上仍是一種強調,安慰功能本質上仍是一種建議。在演化與發展方面,“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主要表現在從基本話語到元話語,“不滿”語氣從有到無,其前X部分從埋怨語氣類話語到中性指令類話語,還發展出了一些新的功能與特點:委婉表達和理想選擇。在動因與機制方面,“不就得了”從反問到建議,其動因主要有反問語境觸動、心理聯想與類推、主觀性與交互主觀性;其機制主要有語用推理與回溯推理、功能磨損與語義和諧。

注釋:

[1] 現代漢語里還有一個“不就得了”,意思是“不就獲得了什么”,其中的“得”是“獲得”的意思,其后要加賓語,如“他不就得了班里一等獎嗎,至于這樣嗎?”這種類型的“不就得了”不在本文的考察范圍內。

[2] 本文例句均來自北京大學CCL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已標明出處,個別例句略有刪節。

[3] 如果是問句,要連同問句的形式符號一起去掉。

[4] 學界對“不就得了”關注較少,孟琮在論述口語里的“得/得了”時涉及到“不就得了”,但并未深入展開討論。參見孟琮《口語中的“得”和“得了”》,《語言教學與研究》,1986年第3期,第16—17頁。

[5] “X不就得了”通過認同、肯定有利于自己的話語內容來證明或反駁對方的話語行為的合理性,所以它表面上是認同對方的話語行為,但實質上是說話人證明或反駁對方話語行為的一個重要環節。

[6] 參見Crismore A. Talking with Readers: Metadiscourse as Rhetorical Act, New York: Peter Lang, 1989.

[7] 參見孟琮《口語中的“得”和“得了”》,《語言教學與研究》,1986年第3期,第16頁;李小軍《語氣詞“得了”的情態功能》,《北方論叢》,2009年第4期,第68頁;管志斌《“得了”的詞匯化和語法化》,《漢語學習》,2012年第2期,第107頁。

猜你喜歡
主觀性語氣語義
明知故問,加強語氣
真實場景水下語義分割方法及數據集
新編《小老鼠上燈臺》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語言與語義
語氣不對
注意說話的語氣
從整一手法窺探外國喜劇藝術的主觀性
“吃+NP”的語義生成機制研究
漢語依憑介詞的語義范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