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及其動因分析

2020-01-18 19:52范雨夢
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復合詞語素詞義

范雨夢

(阜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并列復合詞主要分為同義復合詞、反義復合詞和類義復合詞三種類型。類義復合詞屬于并列復合詞的一個分支。所謂類義復合詞,指的是兩個語法性質相同且意義相關的詞根語素以并列方式復合在一起并產生新義的詞,類義復合詞是以意合方式而進行的并列結構,比較注重兩個構詞語素之間的并列對等關系。一般來說,類義復合詞內部的構詞語素均指同類或相近的事物,具有相似的屬性、功能、形狀或其他特征?,F代學者對并列復合詞進行的研究,如呂云生[1]、侯占虎[2]、郭春環[3]、王文暉[4]等是對同義復合詞進行的分析研究;陳偉武[5]、方一新[6]、曾丹[7]、束定芳[8]等則是對反義復合詞進行的研究,對于同義復合詞和反義復合詞研究比較多,但對于類義復合詞的研究則較少。有鑒于此,本文以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所收錄的類義復合詞為研究對象,重在探究其不對應性。

一、不對應性

所謂不對應性,主要指的是類義復合詞與構成成分相較表現出明顯的不一致、不吻合特點,主要體現在結構和語義上。

(一)結構的不對應

結構的不對應,主要指的是構成語素的性質和復合詞詞性不一致。從復合詞構成語素的性質來看,類義復合詞多為兩個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語素的并列組合,從而表現出復合詞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詞性,而在具體的研究中發現兩個相同詞性語素組合成詞后的類義復合詞的詞性與其構成語素的性質不一致,在結構上呈現出不對應性,這種現象稱為結構的不對應。而類義復合詞結構的不對應性主要體現名動不對應、名形不對應、動形不對應三方面。

1.名動不對應

(1)名詞+名詞=動詞(N+N=V)

在該類結構中,復合詞的構成語素是名詞性的,詞義是動詞性的,如:

魚肉 權衡 鞭策

【權衡】秤錘和秤桿,借指衡量、考慮。

拿“權衡”來說,“權”和“衡”都是名詞語素,分別意為“秤錘”和“秤桿”,兩個名詞語素合起來為動詞詞性,用來借指衡量、考慮之意。(本文所有詞語的解釋均出自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皆同。)

(2)動詞+動詞=名詞(V+V=N)

在該類結構中,復合詞的構成語素是動詞性的,詞義是名詞性的,如:

刺繡 批注 賞賜 裁判 婚嫁 寢食 見聞

【寢食】睡覺和吃飯,泛指日常生活。

拿“寢食”來說,“寢”和“食”都是動詞,分別意為“睡覺”和“吃飯”,但兩個語素合起來為名詞,意為“泛指日常生活”。

2.名形不對應

(1)名詞+名詞=形容詞(N+N=A)

在該類結構中,復合詞的構成語素是名詞性的,詞義是形容詞性的,如:

村野 靈怪

【村野】鄉村和田野,指粗魯粗俗。

拿“村野”來說,“村”和“野”都是名詞,指的是“鄉村”和“田野”,詞典中釋義“粗魯粗俗”,但兩個名詞語素合起來為形容詞。

(2)形容詞+形容詞=名詞(A+A=N)

在該類結構中,復合詞的構成語素是形容詞性的,詞義是名詞性的,如:

粉黛 丹青 方正 方圓 豪富 蠻荒 明細 細軟 賢明 賢良 腥膻

【粉黛】粉色和青黑色,借指婦女。

拿“粉黛”來說,“粉”和“黛”都是形容詞性語素,分別意為“粉色”和“青黑色”,但兩個語素合起來為名詞,用來借指“婦女”之意。

3.動形不對應

(1)動詞+動詞=形容詞(V+V=A)

在該類結構中,復合詞的構成語素是動詞性的,詞義是形容詞性的,如:

膩煩 明快 空閑

【膩煩】厭惡和煩惱,指因次數過多或時間過長而感覺厭煩。

拿“膩煩”來說,“膩”和“煩”都是動詞語素,指的是“厭惡”和“煩惱”這兩種動作,具有相同的動作意義,兩個動詞語素合起來為形容詞。

(2)形容詞+形容詞=動詞(A+A=V)

在該類結構中,復合詞的構成語素是形容詞性的,詞義是動詞性的,如:

殘余 漂泊 漂浮

【殘余】殘留和剩余,指在消滅或淘汰的過程中殘留下來的人、事物、思想意識等。

拿“殘余”來說,“殘”和“余”都是形容詞語素,分別意為“殘留”和“剩余”,兩個形容詞語素合起來為動詞,用來指在消滅或淘汰的過程中殘留下來的人、事物、思想意識等意思。

(二)語義的不對應

語義的不對應主要指的是語義的信息量不對應,即類義復合詞較其構成語素發生語義泛化、語義縮小和新義產生三種現象,這都是復合詞的語義與其構成語素不對應。

1.語義泛化

所謂語義泛化,所指的是類義復合詞的語義泛指現象[9],根據其語義特點,主要可以分為詞的上下義和整體與部分兩方面。

(1)上下義

上下義指的是,在類義復合詞中,詞義與詞的構成語素是上下義的關系,詞義是詞的構成語素的上位義,如:

刀槍 筆札 將帥 樓閣 篇頁 篇章 寢食 丘壑 寺觀 陶瓷 王公 王侯 衣食 針線

【刀槍】刀和槍,泛指武器。

“刀槍”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如上,“刀”和“槍”都屬于武器的一種,“刀槍”泛指武器,此時,“武器”是該詞的上位義,由此實現詞義的泛化,這體現了語義的不對應。

(2)整體和部分

整體和部分指的是,在類義復合詞中,詞義與詞的構成語素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詞義指的是事物的整體,而構成語素是事物的組成部分,如:

須眉 手足 骨肉 手腳

【須眉】胡須和眉毛,指男子。

“須眉”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如上,“胡須”和“眉毛”是人身體的一部分,“胡須”尤顯男子身體特征,由此用來指男子,用身體的部分特征來表示人的概念,體現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是詞義泛化的體現。

2.語義縮小

所謂語義縮小,指的是類義復合詞詞義的偏指現象。具體而言,類義復合詞的詞義偏指詞內某一構成成分的意義,較其構成成分其詞義縮小,如:

眼眉 皮肉 鄉鎮 國家 窗戶 商賈

【窗戶】窗子和門,通常指窗子。

“窗戶”一詞中的構成成分是窗和戶,指的是窗子和門,但其詞義更多偏指“窗”的概念,與其構成語素相較而言,類義復合詞的詞義明顯縮小了,并且詞義偏指詞內的一個構成語素,因而具有偏指性,詞義的偏指性則使得詞義的信息量變小,從而體現了類義復合詞的構成成分與詞義的不對應。

3.新義產生

所謂新義產生,指的是類義復合詞產生新義的現象,詞的構成成分與所產生的新義不對應,主要體現在物與人不對應、具體和抽象不對應兩方面。

(1)物與人不對應

物與人不對應指的是,類義復合詞的構成成分表示物,而詞義指的是人。同時,詞的構成語素的性質和復合詞詞性是一致的,如:

心腹 耳目 虎狼 領袖 魔怪 牛馬 桃李 頭目 鷹犬 鷹隼 股肱

【心腹】心臟和腹部,指親信的人。

如上,“心腹”一詞的構成成分是心臟和腹部,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詞義是“親信的人”,這是用器官來表示人,由物到人的轉換則實現了詞的新義產生,原構成成分是物,新義表示人,體現了類義復合詞中物與人的不對應。

(2)具體和抽象不對應

具體和抽象不對應指的是,類義復合詞的構成成分表示具體的事物或動作,而詞義指的是抽象的事物,如:

推敲 切磋 剪裁 揉搓 唇舌 機杼 圭臬 脈絡 杼軸

【推敲】推和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

如上,“推敲”一詞的構成成分是推和敲,指的是具體的動詞,其詞義是斟酌字句、反復琢磨,所表示的是抽象的思維,即詞的構成語素是具體的,但其詞義是抽象的,由具體到抽象的轉換則實現了詞的新義產生,由此體現類義復合詞的構成成分與詞義之間的具體和抽象的不對應關系。

二、動因分析

對于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所產生的動因主要可以從認知動因和物性基礎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認知動因

對于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產生的原因從認知的角度進行探究,可以發現詞的隱喻和轉喻研究是其不對應性產生的認知動因。最初從認知角度來研究隱喻和轉喻的是Lakoff和Johnson,其于1980年出版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標志著認知觀的隱喻和轉喻研究開始[10]。陸儉明認為,隱喻和轉喻都是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人認識、理解客觀世界的一種工具。人類各種語言活動,可以說都是通過隱喻和轉喻來體現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二者的區別在于轉喻基于鄰近,而隱喻基于相似[11]。隱喻涉及兩個不同的概念域,以相似性為基礎[12],通過一種事物來理解另一種事物[13]。轉喻涉及的是同一個概念域中不可分離的事物之間的關系[14],以事物之間的鄰近性或相關性為基礎[15],用一個概念實體替代另一個概念實體[16]。類義復合詞的諸多不對應正是隱喻和轉喻的結果。其中,類義復合詞語義不對應中的“新義產生”與隱喻相關,“語義泛化”和“語義縮小”與轉喻相關。

類義復合詞語義不對應的新義產生則體現了隱喻現象。如“股肱”,其構成成分是股和肱,意為大腿和胳膊,腿和胳膊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輔助人類行走,通過隱喻現象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股肱”從具體的身體組成部分的范疇轉移到了另一具有相似功能的具體范疇,即該詞用來比喻左右輔助得力的人。

類義復合詞語義不對應的語義泛化和語義縮小則體現了轉喻現象。如“鑼鼓”,其構成成分是鑼和鼓,鑼和鼓都是打擊樂器的一種,而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釋義為泛指各種打擊樂器,詞義明顯擴大,由“鑼鼓”來轉指各種打擊樂器則體現了復合詞的語義泛化現象;又如“眉眼”,其構成成分是眉和眼,但是該詞在詞典上的釋義是指眉毛,詞義偏指該詞中的某一構成語素,詞義明顯縮小,由“眉眼”來轉指眉毛則體現了復合詞的語義縮小現象。

(二)物性基礎

如上所述,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固然與其認知方式密切相關,但促使這一切得以發生的物性基礎則植根于事物語義的多維性,即物性結構。

物性結構理論是生成詞庫理論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四種類型:形式角色、功用角色、構成角色、施成角色。形式角色是描寫物體的外部形狀以用來區別于其他物體的屬性,主要包括事物的形狀、大小、數量等;功用角色是用來說明人或物的用途和功能;構成角色是用來說明物體的整體與其構成成分之間的關系,或是其構成成分在更大的范圍內構成或組成哪些物體;施成角色是說明物體產生的途徑或來源,如創造、因果關系等[17]。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的認知基礎正是源于物性結構,其具體表現為:

1.事物與形式角色

類義復合詞中有些詞主要描寫的是人或事物的屬性、性質、外形、顏色等性狀特點。如“細軟”,“細”和“軟”皆為形容詞,分別意為“纖細”和“柔軟”,但其構成成分合起來則為名詞,意為“珠寶、首飾、貴重衣物等便于攜帶的東西”。從詞典對該詞的解釋來看,細和軟是珠寶、首飾和貴重衣物的屬性特點,可見,該詞的構成成分最初是表示屬性的,后來轉指為具有該種屬性的事物,由構成成分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屬性、性質、外形、顏色等性狀特點來轉指具有相應性狀特點的人或事物,體現了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類似的詞語還有:案牘、簡牘、竹帛、佳麗、輕薄、淺薄、辛酸、明細、竹帛等。

2.事物與功用角色

類義復合詞中有些詞經常會用來顯示所要指的人或物的用途或功能等功用角色。如“吃喝”,其構成成分是動詞性的,表示的是吃和喝這兩種動作行為,“吃喝”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吃”和“喝”的,同時用其所具有的吃和喝的功能來轉指吃的和喝的東西,這些動作行為是事物功能的體現,可見該詞的構成成分最初是表示事物功能屬性的,后來轉指為具有該種功能的人或事物,由構成成分所具有的功能來轉指具有該類功能的人或事物,其體現了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類似的詞語還有:飲食、穿戴、經理、領導、運營、開關、將領、儲蓄、剪裁、寢食等。

3.事物與構成角色

類義復合詞中有些詞主要用來顯示所要指人或物的構成成分或質地等特點。如“衣食”,其構成成分是名詞性的,所指的是衣服和食物,而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泛指基本生活資料。通常來說,衣服和食物是生活資料的組成成分,該詞的構成成分“衣服和食物”來轉指基本生活資料,可見,該詞的構成成分最初是表示事物的組成部分,后來則轉指為該事物的整體,由事物的構成成分來轉指該事物的整體,體現了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類似的詞語還有:膏粱、官兵、翰墨、甲兵、江湖、經籍、樓閣、鑼鼓、篇章、煙霞、山河等。

三、結語

本文以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類義復合詞為研究對象,主要對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及其動因進行分析。首先是對類義復合詞進行界定。其次是對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進行具體說明,即類義復合詞的不對應性主要體現在結構的不對應和語義的不對應上,在結構的不對應上,主要表現在名動不對應、名形不對應、動形不對應三方面;在語義的不對應上,主要表現在語義泛化、語義縮小和新義產生三方面。最后是對類義復合詞不對應的動因進行探析,主要是從認知動因和物性基礎這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不對應性產生的認知方式是隱喻和轉喻,而物性基礎則植根于事物語義的多維性,即物性結構,從而進一步指出這種類義復合詞不對應性的物性基礎即物性結構。

猜你喜歡
復合詞語素詞義
類型學視野下漢語和維吾爾語反義復合詞的對比研究
基于對外漢語的結果義與虛化義動補式復合詞分析
“誅”的詞義演變及其在古籍中的釋義
如何學習掌握古代漢語詞義*——何九盈先生《古漢語詞義叢談》評介
《最低入門等級音節、漢字、詞匯表》語素和語素義分析
多義語素識別及教學探討
——針對對外漢語語素教學構想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隱喻手法幫你理解詞義
從構式語法角度分析英語復合詞
從構式語法角度分析英語復合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