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交流與傳播觀照下的外宣新聞翻譯

2020-01-18 19:52廖雪蓮
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譯者跨文化漢語

廖雪蓮

(黃山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黃山 245000)

在應用文體翻譯中,新聞翻譯是一類特殊的翻譯形式。新聞翻譯與文學翻譯不同,但又同文學翻譯有著一些共同點:二者都需要譯者站在大量歷史、政治、社會等文化背景的基礎上,既要確保翻譯信息的準確性,又要發揮其作為譯者的主體性,從而達到較好的效果。由于中外文化差異普遍,文化障礙在新聞翻譯實踐中是常出現的問題,這些是新聞譯者必須面對克服的問題。本文站在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角度,探討新聞譯者如何克服英漢翻譯中出現的文化障礙。

一、對外新聞翻譯中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實質和內在含義

對外宣傳信息是對外新聞翻譯的根本目的所在。其實質上是一種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交流形式,同時附有宣傳活動的性質。從整體情況而言,將近所有的行業都囊括在對外新聞翻譯之中。而從局部情況而言,對外新聞翻譯本質上是國際文化交流的一種獨特的方式,在溝通交流中起到銜接的作用。對外新聞翻譯在樹立我國良好形象、宣傳我國文化和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嚴謹而言,其不但是語言的相互轉換,而是文化傳播的一種形式。文化宣傳和對外新聞翻譯,實現了文化的彼此交融和共存??缥幕膶ν庑侣劮g是彰顯一國的人文環境建設和對外交流情況的宏觀體現。對此,跨文化對外新聞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缥幕瘜ν庑侣劮g的快速發展有利于我國對外合作和交流的順利開展。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世界將通過跨文化對外新聞翻譯了解中國、認識中國,這樣的形式呈現出我國良好的大國形象,也有助于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

二、英語新聞中的翻譯原則和文化因素

1.中國特色政治文化專有項的翻譯原則

參考艾克西拉有關文化專有項的觀點,可以認為政治文化專有項在源語意識形態、使用頻率、慣用法等方面都與目的語文化有所不同,因此,在源語政治文化中,其語言項目有著小同文本的地位。

2.翻譯中的中西方文化體現

中西方在歷史、地域、教育傳統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二者文化差異巨大。漢語和英語起源和發展的文化背景相差甚遠,相同點很少,造成了這兩種語言文化差異較大,對于某些詞匯的解釋甚至南轅北轍。

3.英語新聞中的文化因素

新聞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一種文化形式,是一種不斷變化發展的文化形式,需要譯者具備細致的洞察力和敏銳的覺察力,做到大體掌握目標語言,透徹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廣泛收集資料,學習語言載體國家的風俗文化、歷史背景、傳統習俗,并憑借自己的專業特長,采取最合適的翻譯方法進行漢英新聞翻譯。

三、文化差異制約著對外新聞翻譯

1.思維方式及語言表述的不同對新聞翻譯的影響

思維方式與其文化背景緊密相連,是文化心理特征的具體表現。生活在不同文化環境中的人,其思維方式也不一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趨向于本體性思維、具象性思維和綜合性思維等。與中國人思維方式不同,西方人思維方式是趨向于客體性思維、抽象性思維和分析性思維等。然而思維方式的具體表達離不開語言這一載體,所以其與語言密切相關。語言是思想溝通交流的用具,其承載著具體思維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對此,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語言表達存在實質性的區別。在選詞、語法的使用方面漢語和英語存在很多區別。在對外宣傳新聞翻譯中,漢語、英語之間存在的差別方便翻譯者順利轉換漢語和英語,從而有利于形成易于西方受眾能接受的新聞[1]63。

2.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知識差異對新聞翻譯的影響

中方的文化背景及歷史淵源不同于西方,同時這些不同也具體呈現在其各自的語言上。恰如翻譯學家和語言學家奈達所說:“語言在社會生活中深深的扎根,不熟悉語言的社會背景也就不能掌握語言的內在本質,每個民族均有其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根基?!睗h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均承載著眾多的文化和歷史信息,并且對于各自語言上承載的信息,中西方民族均有著深刻的了解。如在中國文化熏陶下成長的人們都了解“精衛填?!边@一典故的歷史淵源,同時也熟悉其所包含的內在含義,即“堅定意志、不屈不撓、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然而Trojan horse 所代表的“特洛伊木馬計”的古希臘神話也是西方人非常熟悉的故事。關于神話的內在含義,即“從核心進行的陰謀”一清二楚。但是,當觸及對跨文化活動進行翻譯時,將這些本民族人都非常了解和熟悉的、兼具悠久歷史文化的語言進行轉換,講解給其他民族人們時,如何讓那些沒有相同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異族人們同具有此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獲得一樣的信息,便成為一個較大的問題[2]。

3.價值觀的不同對新聞翻譯的影響

中方和西方的人們在價值觀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究其原因是中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如在處理人和自然兩者關系時,有史以來,中國人深受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熏陶,尊奉人和自然的統一,推崇遵從“天意”的理念,經過不斷的自我改變從而去適應自然,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友好相處。然而,從古至今西方人一直持有天人相分的想法,同時西方人將征服自然、挑戰上天作為體現人價值的一種方式[3]。如在人和社會關系方面,中國人尊奉集體主義精神,注重集體的價值,認為個體是集體中的一部分,個體的發展應符合集體的發展、服從集體的利益。如當個體的利益同集體的利益發生矛盾時,應當犧牲個體的利益,即犧牲小我,周全集體的利益,即成就大我。然而,西方人恰恰相反,西方人崇尚個人主義,認為個人的利益最高,政府和國家制定和推出的決策都應當是確保個人利益的,這樣才是能確保實現個體全面發展的有效前提。在對外新聞宣傳翻譯中,怎樣使西方人通過新聞翻譯獲得與中國人一樣或者近似的感受,是翻譯人員需要有效解決的一大問題。

四、跨文化交流與傳播觀照下新聞翻譯的具體方法

1.掌握中西方價值觀差異

面對中西方人民在價值觀上的不同,譯者在進行外宣新聞翻譯的過程中,要將“以我為主”和“以受眾為主”兩種策略結合起來,通過采用受眾較能接受的方法,迎合受眾的特點和喜好,向受眾傳遞原語新聞中所表達的社會文化信息和價值觀。這就要求外宣新聞翻譯人員具備更高的水平。一方面,對于中西方各民族各群體的文化特性和價值觀,譯者需要從整體和細節上都有透徹的認識,能夠敏銳地察覺到新聞翻譯中出現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另一方面,在不違背新聞原文中心思想、價值觀、精神的前提下,譯者需要做到對外宣新聞進行重寫和改譯,使其符合西方讀者的特性,滿足西方讀者的需要?;谝陨蟽蓷l外宣新聞翻譯工作的要求,譯者需要大量閱讀中西方歷史文化資料,廣泛收集中西方輿情信息,不斷加強對于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把握海內外讀者在價值取向、文化思潮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差異,同時也要不斷進行學習和訓練,提高自身翻譯能力,培養較高水平的新聞翻譯專業素質。

2.嚴查慎審傳播主題

對外新聞翻譯工作者的工作不僅僅是翻譯新聞,還承擔著傳遞信息的職責。對外新聞翻譯工作者在選擇翻譯內容時需要慎重考慮?!皟韧庥袆e”是翻譯領域的原則之一,對外新聞翻譯會向西方傳播我國的文化信息。在翻譯傳播信息時,翻譯者應當明確認識到我國在西方的形象建立,是基于對外新聞傳播所產生的影響的。所以,在選擇翻譯傳播的新聞材料時,翻譯人員應當側重于那些表現我國優良精神和價值觀的新聞,推動我國在國際上樹立良好形象,廣泛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更多外國朋友認識中國。翻譯者還應當培養跨文化意識,面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分析其文化背景,選擇不同的新聞材料,進行翻譯與傳播。

3.訓練譯者的英語綜合素養

新聞英語翻譯人員的基本技能便是英語翻譯,對于基礎的單詞語法,不僅不能疏忽大意,還要加強訓練,掌握西方的用語特點。譯者可以定期學習西方文化著作,參與學術交流,前往國外進行考察,融入到西方的語言環境,提高自身翻譯職業素養,避免在翻譯中產生歧義。

4.透析歷史文化背景知識中存在的差異

在新聞中,為引起讀者的興趣,增加可讀性,經常會借助修辭手法,采用大量典故和成語俗語,但這些語言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在歷史文化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國外受眾很難理解接受這些語言結構,更難以領會其象征意義與深層內涵,結果導致跨文化交流的過程出現種種問題。要想解決此類問題,譯者在完成外宣新聞翻譯的過程中,除了注意轉換漢英兩種語言的形式,還要抓住新聞的深層意義,把握語言的交際意圖,做好信息的表現與傳播[4]。

為確保新聞消息的準確性,符合西方受眾的語言習慣,使其能夠準確全面地接受新聞消息,需要翻譯人員在完成轉換漢英語言的工作時,通過合理的改譯、減譯、增譯等翻譯方法,靈活處理漢語新聞材料的語言。如在描述建筑工人不畏工作條件艱難困苦,仍然晝夜不分地投身于工程建設的一段漢語新聞里,記者采用了“精衛填?!边@一成語來歌頌工人的敬業精神。在將此段新聞翻譯成英語時,譯者就需要靈活處理“精衛填?!边@一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的詞匯。

遵循翻譯原則,譯文必須確保新聞消息意思不出現歧義,讓國外受眾接收到與國內受眾同樣的信息,同時又需要考慮到國外受眾的語言習慣,使新聞較容易理解。因此,譯者需要對“精衛填?!边@一詞匯進行改譯,除去其原本語言形態,提煉內涵精神,再翻譯成直白易懂的英語形式。

5.提高譯者的跨文化認知能力

跨文化認知能力由情感因素、認知因素、行為因素組成。情感因素是指人們在社交中對于文化的敏銳程度。認知因素是指人們根據中西方文化特點,調整自身行為方式的能力。行為因素是指人們社交的方法和能力。通過培養這些因素,提高跨文化認知能力,可以幫助新聞工作者從新聞材料中找到合適材料,并進行跨文化分析。

6.根據漢英語言表達差異做出調整

中西方在思維方式上的差別,造成了漢語和英語在語法和詞句上有很多不同。英語語法里分16種時態,動詞形式多變;在漢語里沒有時態的區分,頂多有“著”“了”“過”等虛詞能夠和英語的部分時態相對應。英語表達重視簡潔明了,選詞造句風格簡潔;漢語偏向風格華麗,常常用成語、形容詞等辭藻來展示語言的美感。英語在語序結構方面靈活多變,漢語則注重語序條理,安排語序結構講究依照事理順序進行。除了以上語言差異外,漢語和英語在新聞語言上還存在著更多的區別。

比如,英語新聞常以被動態進行敘述,而漢語新聞習慣以主動態來進行報導。相比漢語新聞,英語新聞更傾向于用間接引語和直接引語來增加新聞的真實性。在翻譯外宣新聞的過程中,譯者應當考慮漢語和英語在語言表達上的諸多不同,做到透徹掌握漢、英語言,尤其是漢、英新聞語言的特點和習慣,在保證翻譯準確性的基礎上,盡量以英語語言習慣優先,對語法和詞句進行適當的改動[1]96。同時需要考慮到英語語言風格簡潔通俗,在翻譯外宣新聞時,盡量縮減漢語新聞中的大量華麗辭藻。

在構造語序時,需要先梳理漢語新聞的中心和層次,靈活改變各部分語言結構的排序,使譯文語序更加符合英語語言規律。在句法方面,可以采取插入語、短語后置等語法,拆開并重組漢語新聞中的復雜句式結構,改成符合英語習慣的簡單句式。同時,翻譯人員還需要注意模仿英語新聞的引語、語態等多方面特點,盡量使新聞譯文神形兼備,吸引英語受眾閱讀。

7.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提高對外新聞翻譯的傳播影響力

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媒體領域中傳統與創新結合的傳播方式不斷顯現其優勢,是對外新聞傳播發展必須牢牢把握的重要機遇。第一,越來越多的傳播途徑出現,改變了以往傳播途徑單一的狀況,形成了借助網絡即時傳達的局面,提高了文化傳播的效率和效果。這一局面的形成,擴大了新聞的影響范圍,推動了傳播文化取得成效。但傳播速度快也導致了一些問題出現。比如,部分誤導信息和虛假信息也能夠很快廣泛傳播開來,對文化的發展造成不小影響。所以,翻譯人員必須抓住新媒體形成的優勢,充分發揮對外新聞傳播的積極影響,努力減少新媒體局面的消極作用。站在跨文化的前提下,不斷探索新的新聞報道形式,抓住目標受眾群體的注意力,向國外傳播真實而積極的新聞信息,有效提高對外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并為我國在國際上樹立良好形象做貢獻。

五、結語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常常遇到異化和歸化如何選擇的問題,需要認識到這兩種翻譯方法為互補關系,并不沖突。譯者在進行新聞翻譯時,必須考慮到國內外的文化差異,積累大量的語言文化知識,培養跨文化意識,真實有效地將新聞原文中表達的信息和內涵轉述給讀者,在確保準確性的同時展現文化魅力,達到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理想效果。

猜你喜歡
譯者跨文化漢語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追劇宅女教漢語
英文摘要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論跨文化交流中的沖突與調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