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實現視角下大學生“慢就業”原因及對策

2020-01-18 10:38楊曉起
黑龍江科學 2020年7期
關鍵詞:慢就業職業規劃用工

楊曉起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 201620)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1]。面對“最難就業”、“用工荒”等問題,國家把穩定就業放在突出位置,并著力解決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群體性就業。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社會處于改革轉型中,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轉變,在這一系列的變化中,大學生逐漸出現了“慢就業”現象,并成為了高校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1 理論視角: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我實現

馬克思主義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以社會關系和勞動實踐為基礎,認為人是社會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所以,人通過一定的社會關系和勞動實踐來實現自我價值。

作為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要,要求人全面發展自己,克服發展的片面性,在能力、社會關系和自由個性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3]。作為社會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意識到并有意識的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通過一定的勞動實踐來滿足自己的這種需要。

大學生可通過就業積極參加社會勞動,拓展社會關系和資源,在勞動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大學生通過就業勞動能獲得收入,以滿足個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只有通過勞動實踐才能滿足自我需要。就業是大學生完成自我實現的有效途徑,也是滿足自我實現需要的基礎。所以,大學生要先認識到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需要,要對自己有清晰地認知。為滿足最高需要,大學生需要積極參加社會勞動,并在勞動中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為滿足自我實現,大學生要做好個人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

2 大學生“慢就業”的現實歸因

“慢就業”是指一些大學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會暫時選擇海外游歷、支教、備考、陪父母或進行創業考察等來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一種現象[4]?!奥蜆I”是近幾年在新時代大學生中興起的一種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就業的迷茫以及對自我的認知和職業規劃不明確。

2.1 家庭教育的弱化是大學生對自我認知不清晰的基本原因

90后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父母為孩子付出和承擔的過多,對孩子的人生規劃給與指令性安排,導致大學生對畢業以后的人生道路、職業發展沒有清晰、正確的認知。另一方面,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觀念、職業、學歷、文化、閱歷等都會對學生的認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部分90后大學生生活條件更為優越,從小沒有經歷過吃苦教育和歷練,很容易產生一種虛假的認知,認為不需要付出或勞動也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但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切是父母通過辛勤勞動換來的,沒有意識到人的自我實現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從而使部分學生對自我實現出現了認知偏差。

2.2 高等教育的錯位是大學生對自我規劃產生迷茫的關鍵原因

高校是大學生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形成的重要場域,大學教育對大學生的自我實現具有價值引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但當前的高校教育重視專業素養的培養,輕視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重視就業形式和流程操作,輕視職業規劃體系的內涵建設;重視理論課程的指導,輕視就業、職業心理課程的指導。高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專業課程的安排,但對于學生的實踐活動、就業實習、假期實習等并沒有作出相應的安排和規劃。

2.3 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就業觀和擇業觀產生了影響

我國經濟在整體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優化調整,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但在面臨諸多選擇時,大學生容易出現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我選企業”等情況。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擇業時更傾向于高薪、低壓、輕負荷的工作,但從實際招聘需求來看,學生又不符合。另外,隨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學歷需求也越來越高,導致很多學生盲目加入升學大軍,將擇業、就業暫放一邊。

3 解決大學生“慢就業”的對策

3.1 通過家庭教育加強大學生的自我認知

良好的自我認知對自我調節、自我提高、自我實現具有推動作用。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形成良好認知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家長通過有意識的活動安排讓學生學會思考、規劃,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規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家長要具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并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規劃思維。家長既要關愛學生也要鍛煉學生,不能一味地溺愛,要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鍛煉學生的受挫能力,增強學生在勞動中的獲得感。

3.2 通過學校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首先,強化價值引領的作用。在專業教育過程中,要強化價值觀教育,整合學校資源,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要通過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在求職時應根據自己的專業素養、能力、興趣、職業規劃等作出選擇,而不單單是以高薪、舒適為標準。其次,高校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全面了解自己、認知自己,對自己作出合理、正確的人生規劃。同時,要讓大學生做好求職準備,應掌握一些面試技巧和基本禮儀。最后,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實習,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并利用假期等業余時間參加實習,親身到職場進行體驗,鍛煉自己的職業能力和業務能力,為畢業后走向社會、走進職場做準備。

3.3 加強社會輿論和用人單位的用工需求引導

政府要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同時,做好用人單位的用工需求引導,在崗位需求上要以實際能力、專業素質等方面為主,以學歷為輔,改變當前唯學歷論的現象。用人單位的個別崗位可以改變原有的用工方式,不必所有崗位員工都在職在編,部分不涉及核心業務的崗位可以采取外包或靈活用工的方式。

猜你喜歡
慢就業職業規劃用工
新時代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培養路徑研究
“信息超市”精準破解用工“兩頭難”
基于食品專業的職業規劃教育與專業教育耦合實踐研究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如何防范村級用工管理的新風險
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策略研究
“用工難”困擾西部地區:費力氣招人 干一個月走人
“慢就業”并非一曲田園牧歌
“慢就業”開始在中國流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