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背景下中職語文“文道課堂”新探索

2020-01-18 05:11秦松苗
學生學習報 2020年19期
關鍵詞:中職語文課程思政

秦松苗

【摘要】傳統中職語文課堂重“文”輕“道”,中職學生常常輕“文”輕“道”。中職生恰恰處于三觀發展和工學轉換的關鍵時期,文道結合是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需求,更是中職生人生走向的需求。筆者通過中職語文“文道課堂”探索,力求在實踐教學中尋求解鎖路徑,從對話聚焦、緊扣異解、鏈接生活切入,發揮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融通性,以思政課堂理念為抓手,引導學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探求文本。

【關鍵詞】 課程思政;中職語文

“文道課堂”

路徑探索在 201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要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要求?!罢n程思政”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

一 、實踐探索

(一)對話聚焦促文道循環

中職語文傳統教學內容是必修,但學生反饋的卻是漠視。星星“爆點”,可以燎原。師生皆與文本對話,生成思維內容。師生形成有效對話推動課堂,進而形成有效對話聚焦點,引導學生因文悟道。這便是生成“文道課堂”的關鍵路徑。

近年來,中職語文教學側重于思辨以及多元化解讀。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學生是痛快抒發,但南轅北轍,結論分散。課堂依托師生、生生間對話交流,引導選取集中話題,讓學生思維聚攏進而傳道(圖 1)。對話聚焦促進師生思維運作,讓因文生道,因道解文的效果最大化。

課例 1:圖文課堂流程

課堂對話

教師

學生

問 1:兩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醫生救人

醫生累倒了

醫生有錢拿、醫生很賺錢

醫生救人的一剎那是錢擺在面前他才救人

嗎?

救人的一剎那他就知道有錢嗎?

那他是否有機會選擇不做?

沒有,但事后會有錢拿

他不知道。

可以不做。

其實危機面前他們有權利選擇不做旁觀,但

他們仍然去做了,為什么?

回到最初的問題,錢

職業道德

品質,品行4

錢重要嗎?

拿錢能衡量一切嗎?

什么不能用錢來衡量

重要

不能。

道德、品質、善良、情感……

課例 2:

老舍《我的母親》課堂教學,面對的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較弱,注意力分散,但發言大膽,談論積極。要開展全面教學困難很難,聚焦才能有效探究。整體感知后,以母親這一形象為突破焦點,分以下幾步進行教學引導:

1.先由學生談自己的母親在自己心目中的優點。

結果啞口無言,滿堂靜默。

2.從課文作者的語言中,判斷母親的優點有哪些?

驚喜的一幕,整個黑板的版面都快被學生說的優點覆蓋,學生有了思維生成的來源,便開始生成情感,被作者的母親感動。進而來看母親的形象以及她得到社會的認可度。從而推進課堂“道”的內容——如果有著眾多良好品質的人,他將會被社會更好的認可,生活的也更有價值。如何完善個人的素質,提高自己的美譽,對于職業人來說非常重要。大部分學生都認可也希望,有著良好品質的人應該得到更多的支持,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

3. 再回到自己的母親身上,找到自己的母親和作者的母親共有的有點,講述自己母親身上的故事,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課堂圍繞文本對話行進中不斷對焦、聚焦,在連續的思維生成中形成文-聚-生-道的閉合文道循環。

(二)緊扣異解顯文道思辨

新課程理念強調:語文教學方式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異解是指不同的理解方式角度和解讀。教學過程中賦予學生主導權,課堂上學生常常會出現“異解”,掀起課堂波瀾,可能會讓教師手足無措。但實踐中發現這些異解點恰恰是教學過程中的寶藏,是思辨的開始,也是習文悟道的雛形。文道課堂的構建過程中,緊扣異解使其成為課堂的引爆點,牽出思辨活動,內化文本,外延悟道,引導學生發現“道”中有道(圖 2)。

案例:

以《青龍偃月刀》教學為例,開篇何爹的傳統剃頭刀法出神入化,可隨著時代的進步,外界剃頭的花樣也來越多,何爹的客人越來越少,最后一個忠實的客人三明爹也在享受最后一次剃頭后離世。

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想法:一種是變,何爹學些新手藝,憑借自己多年的人脈,生意還是會不錯的。另一種是不變,何爹應該繼續操練自己的刀法,這既是特色,也是師傅傳承下來的,變了就不對。變與不變之間有效異解便產生了。教師順水推舟,學生便會以此形成辯論。思辨變成了課堂的主旋律。最終依托文本發現文中何爹的堅持是一種傳承,這是值得堅持的。進而產生了新的疑問: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呢?引導推進學生對傳統與現代的思想碰撞。

(三)鏈接生活顯文道內涵

讓語文走向生活,是中職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結合中職學生培養要求,中職語文教學將教育和生活緊密相連,致力于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情景。語文教學生活化,生活經驗課堂化。學生在文本中的發現,可以在固有的生活經驗中找到相應的對照點,思維生成多元理解,進而尋蹤其中的“道”。主動的發現對于學生來說更有價值,也更能學以致用。追尋“道”的同時,知識點的運用

也會更加靈活(圖 3)。

課例 1:

以《好雪片片》教學為例,文中拾荒老人形象,男生為主的汽駕班忙于取笑,對于使用的描寫方法根本不予理會。但學生普遍認同這個形象很帥很酷很有型,立刻與網絡紅人犀利哥對應,展開討論。抓住這一鏈接點,從文本老人的形象中,挖掘生活中犀利哥的形象。學生一下打開了思維的枷鎖,課堂由無聲變得喧鬧。居然根據固有的生活體驗將老人的形象分析的頭頭是道。理解了作者人物描寫的過人和細致之處,此時適時將流浪漢的形象拉會到對職業人物形象的聯系,描述一下自我行業的職業形象。居然還有同學說到要有精神飽滿的精神狀態,這是修理技工的風貌。當然也有學生暢想的形象脫離了技工的本來面目,遭到了其它同學的強烈反對。最后由職業形象聯系到學生自身的現狀,在描寫學生時我們能抓住的應該是哪些特點,能夠有效體現出學生的職業特點。此時課堂導向直指不符合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形象要求的諸多問題,從而加以警醒修正。

三、反思與延伸

(一)引導立足文本方能文道對接

文本是我們教學的載體,是最佳利用的資源,蘊含著作者的獨特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學習的對話伙伴。文本有“道”可道,有的洋溢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有的反映了集體主義觀念及社會公德意識,有的則體現了高尚優美的人生趣味,展示豐富的人生底蘊。講授這些課文時,教師要注意做到文道統一,立足于感文悟道,育心育德,幾乎每篇課文都可以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訓導、人文關懷的獨特素材。

但在以文釋道,以道度人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會可以追求解讀的新奇性,刻意引導學生“劍走偏鋒”。常會出現思維越位。信息化的手段的取用,課外資源的大膽引用,課堂上本想學生的思維來一個大爆炸,但是“文本去哪兒”,“道”的來源也就脫離了文本,失去根基。這對語文課堂來說還是失味的。因此,引導學生立足文本,道可溯源,形成課堂文道閉環。

7(二)引導精準精問方能文道相容

課堂上的認知沖突產生了思維碰撞的起點,教師要設計一些讓學生感到“意外”“反差”“沖突”“矛盾”“不合情理”的多元問題情境的核心精問。比如:你認為比如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中,這趟旅途是“失敗之旅”還是“成功之旅”依據文本闡明你的理由?這往往需要老師在把握教材重難點的基礎上,以學生的認知起點出發,結合中職生的心理特點,深入淺出地創設具有生動性、開放性、趣味性和價值性的問題。這些核心問題,讓學生開始他們的“頭腦風暴”,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自主性,不斷感受到思辨帶來的探究樂趣,從而文道相容。

(三)引導活動形式方能文道同一

中職語文課堂容易讓學生有輕視的心理,課堂上爭鳴的總是寥寥。所以引導要多在平時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培養,除了常規演講、辯論、表演等方式,還可以多借助信息化網絡途徑,比如閱讀人民日報的新銳的媒體評論,朋友圈,抖音文案等,課余進行“習文言道論壇” 的對抗比賽,鼓勵學生基于文本,拓寬思維,抽絲剝繭,文道并進。

總之,“化民成俗,其必由學”。課堂、學校是育人的基本場所,教育是根本途徑。面對中職學生職業觀念淡薄,三觀偏差,規則意識冷漠等問題,適時的依托文本內容和課堂構建,以多種形式尋找課程思政恰當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進入以文載道、以文明道、文道同一的循環課堂。逢文有得,遇文有道。助力中職生成為有技、有品、有道的現代職業人才。同時在探索中推進中職語文教學方式變革,與思政聯動,“文道”融通,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參考文獻:

[1] 張潔,張愛軍,王利,趙姝冰.文道并重講語文 潤物無聲育匠心——高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實踐[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2):79-80+83.

[2] 張偉.論語文教學的文道統一[J].中國教育學刊.2018(S2)

[3] 張金英,高志剛,方友生,盧凌.中等職業學校專門化用途語文校本教材的建設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08):5-8+94.

[4] 俞啟定,和震.職業教育本質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27):5-10.

猜你喜歡
中職語文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初探
中職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
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立足文本,給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搭建解讀支點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效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