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構建研究

2020-01-19 09:57李艷會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志愿志愿者大學生

楊 燕,李艷會

(揚州市職業大學,江蘇揚州225009)

2020 年全國各地青年志愿者奔赴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真誠奉獻、不辭辛勞,他們的行為真正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貢獻。青年志愿者作為志愿服務生力軍和先鋒隊,對促進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廣泛地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1]。大學生作為青年志愿者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志愿服務越來越認同,大多數大學生都希望將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在志愿服務中學以致用,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與專業實踐能力,進一步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達到“助人自助”的雙贏局面。志愿服務工作在高校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逐步成為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并成為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途徑[2]。

1 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志愿者積極主動地服務于社會建設需要的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志愿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社會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諸如個人綜合素質、家庭成長環境和社會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志愿服務活動在高校組織開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障礙,產生了一些問題,這些都使得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實踐育人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1.1 部分大學生志愿服務主動性不強,參與率偏低

高校志愿服務的開展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 月“學雷鋒月”和寒暑假期間,高校會成立志愿服務小分隊走進社區、福利機構等社會領域;還有就是社會上組織的一些大型賽事,需要臨時到高校組建志愿服務團隊。這些志愿服務活動參與的大學生大多數是學生干部,普通學生較少主動加入的。特別是社會大型賽事需要的志愿者比較多、服務時間比較長,需要臨時擴充志愿服務團隊,普通學生的動員工作較難開展,需要到各個班級作多次動員,在此期間還經常出現學生報名參加了但中途又退出的現象,這樣志愿服務的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另外,志愿服務活動一般為社會公益活動,沒有深層次地去挖掘社會和大學生的需求,未能與大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學生專業水平沒有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大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也沒有獲得自身價值的認同感,體會不到“助人自助”的精神享受,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2 部分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認知不準確,志愿服務水平不高

對于大學生而言,參與志愿服務可以作為走入社會前的重要一課,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升為他人服務意識的同時增強社會實踐能力,讓自己所學知識提前得到社會的檢驗,發現自己在專業知識、綜合能力方面的不足,從而可以進一步規劃和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部分大學生對于志愿服務的認識還停留在“義務奉獻”上,沒有深刻地去了解志愿服務的內涵和意義,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帶有一定的從眾性,不是有目的地去規劃和提升自我。正是因為對志愿服務的認知不夠準確,導致一些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流于形式,沒有在專業技能、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綜合能力方面深入實踐[3]。另外,一些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還停留在書本之上,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尚不成熟,使得志愿服務內容缺乏專業性、深入性。一方面,大學生綜合能力和專業技能無法得到真正實踐和提高,另一方面,對被服務單位來講,志愿服務的質量不高。長此以往,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的實踐育人功能、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就成了紙上談兵。

1.3 部分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缺乏規范管理,活動流于形式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一般是在學校團委指導下開展,對于校級層面的志愿服務活動往往是由校團委組織和策劃,而二級學院的志愿服務活動則是由二級學院團委組織和策劃,由校團委負責審核。雖然學校團委在志愿服務開展方面提出了高要求,但是因為學生工作千頭萬緒,部分二級學院團委實際落實過程中往往效果會打折扣。例如,當接到學校、上級管理部門的任務時,需要志愿者數目比較多時,團委會臨時組建志愿服務團隊,動員除學生干部和社團成員之外的普通學生參與,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志愿服務質量也得不到保證。除此之外,部分二級學院團委在執行的過程中存在活動流于形式的現象,走走過場完成學校團委對該項工作的考核指標就行。導致部分大學生在志愿服務活動中行為也較為散漫,體會不到志愿服務帶給自己的成長體驗。

1.4 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評價、保障機制不健全

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評價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部分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僅限于學生德育學分考核、有限的交通餐食補助、榮譽表彰等方面。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將志愿服務納入到學生的第二課堂,作為日常教育管理、實踐課程學分、評獎評優、學生黨員發展、學生干部競聘、學生就業、學生創業等方面的評價指標。未建立完善的激勵評價體系,導致大學生自覺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降低,參與志愿服務的主動性、積極性、持久性變差。大學生志愿服務保障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經費機制的支撐。目前高校進行志愿活動的經費籌集,通常是通過共青團工作經費支撐或者團組織向上級爭取過來的,二級學院志愿活動經費支撐往往來自于少量的團費和學生活動經費,或者通過申請校級重點團隊項目,由校團委下撥經費,因此二級學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有限。二是缺乏權益保障。部分學校未能給大學生志愿者提供充分的人身安全保障,也沒有明確的制度說明一旦發生意外學校會采取的措施,導致二級學院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時候會瞻前顧后,一些有創新性的學生活動方案因此而被否定掉,長此以往學生參與活動不再積極主動,志愿服務工作開展難度將會越來越大。

2 構建實踐育人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

高校應引起高度重視,針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完善的途徑和方法,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持續有效開展,其實踐育人功能才能得以真正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事業才能實現科學發展[4]。

2.1 弘揚志愿精神,提高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意識

志愿者服務是以自愿為前提的,所以如果要持續有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就要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道德風尚和志愿服務環境。一是向學生傳遞“助人自助”的社會價值理念,在志愿服務活動中關心幫助他人,為社會做貢獻,并從中收獲友情、尊重、肯定,發現自我的價值,同時通過這樣的過程讓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享受幫助他人的樂趣。二是將培養大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納入到課堂教育之中,把志愿服務活動與課程實踐相結合,教育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去。三是借助新媒體的宣傳,做好校園媒體權威信息的發布,將典型的志愿者個人和志愿服務活動進行多方面宣傳,積極地向廣大學生傳遞志愿文化,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由此吸引和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更熱情地投入到志愿服務中[5]。

2.2 規范志愿者招募和培訓管理,打造專業化業務型志愿服務團隊

當前高校志愿者招募主要是依托學生會、社團或者協會的學生自治組織,在招募的過程中主要是由學生干部對報名的學生進行面試考核。負責面試考核的學生干部不能通過一兩次的相互接觸、溝通,就能把志愿服務精神和應該擔負的責任跟學生闡述清楚,錄用過程可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所以在志愿者招募的前期應該在各個班級以講座、視頻、分享交流會等形式進行志愿精神的傳播,幫助大學生樹立志愿服務精神,真正意義上理解志愿服務的內涵,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引導大學生自愿加入志愿服務團隊,自主投身到學校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定期組織志愿者進行培訓,培訓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思想上強化志愿服務團隊素質,進行有關規章制度、紀律、禮儀規范、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培訓使志愿者能在培訓學習的過程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志愿服務中去;二是每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前,都要進行強化培訓,將志愿服務活動的意義、活動內容、注意事項等講解明白,對于專業性比較強的活動,可邀請專業老師通過集中授課對所有志愿者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志愿者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或者請專業老師作為指導老師協助完成本次志愿服務活動[6]。

2.3 為志愿者服務建檔立卡,健全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機制

高校應為每個志愿者建檔立卡,記錄志愿者的個人基本信息、參與的志愿服務信息、培訓信息及所獲表彰獎勵信息等內容[7]。高校還應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制定詳細的志愿服務獎勵標準。每次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都要對志愿者的服務進行登記,錄入檔案,確保志愿者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有檔可查、有據可循,使大學生志愿者參加的志愿服務活動更有時效性,不因學業、就業因素而失效。高校還可以制定大學生志愿者先進個人、服務標兵、星級志愿者等榮譽稱號的評定制度與志愿者嘉獎制度,并且將志愿服務與學生干部選拔任用、評獎評優表彰、黨員組織發展、優秀畢業生等方面掛鉤。學??梢詷淞⒅驹刚叩湫?,從而對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起到積極的激勵作用,在全校營造良好的志愿服務氛圍。社會各個行業在對大學生招聘就業的時候,也可以參照大學生志愿服務檔案材料,將大學生志愿服務經歷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

2.4 制定志愿服務學分制度,將大學生志愿服務與專業實踐相結合

高校應加強對志愿服務實踐育人的重視,可以設立志愿服務相關的必修或選修課程,重點宣講志愿服務精神、志愿服務理念、活動安全注意事項,針對社會上典型的志愿服務案例,組織相關志愿服務流程學習,邀請志愿服務先進典型來學校開展講座、報告或者分享交流會,讓大學生深切體會“奉獻他人,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高校應將志愿服務納入學校人才培養總方案,納入到日常教育體系,制定志愿服務學分制度,將大學生志愿服務與日常行為養成、專業教育教學、教學實踐課程有機結合,主張大學生專業實踐學習在校外環境、志愿服務中進行,爭取在畢業前就能接觸到自己所學專業在社會的實際應用,并不斷調整專業知識學習方向,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專業知識的儲備,以滿足真正的社會需求。通過制定志愿服務學分制度,將大學生志愿服務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從某種程度上強制性要求大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中去,不光是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也希望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的實施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5 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專業化和系統化

搭建志愿服務平臺,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建設線上信息分享平臺。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設志愿服務相關網站或者App,主要用于大學生志愿者的線上統一管理、宣傳志愿服務教育教學資源、發布志愿服務相關信息資源等。借助新媒體進行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擴大志愿服務育人效果,完成志愿服務教育教學、宣傳工作的同時,實現大學生志愿者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雙向選擇。二是建設線下的志愿服務基地。高校在大力拓展志愿服務領域的同時,也應重視和加強志愿服務基地建設。通過對政府部門、企業的深層次相互了解,分析其內在需求,共同打造大學生能夠長期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建設大學生志愿服務基地。在持續的志愿服務基地活動中,大學生不僅可以將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根據社會需求完善自身理論知識儲備,在應用中不斷提高專業實踐能力,還能夠通過與服務部門的溝通交流,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加深對行業尤其是所學專業的了解,提升服務質量和參與熱情[8]。

3 結束語

志愿服務作為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對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應注重培育校園志愿服務文化,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引領,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參與意識,規范大學生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為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建檔立卡,健全志愿服務評價激勵機制,將志愿服務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納入日常教育教學體系。高?;趯嵺`育人的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政府、高校、企業、學生都是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搭建大學生能長期參與的志愿服務平臺,助力大學生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保證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安全性,同時給予相應的政策、經費支持,使大學生樂于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猜你喜歡
志愿志愿者大學生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擁有《鹿鳴》書與卡,填報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國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愛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