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誠信教育研究

2020-01-19 09:57嚴詩瑤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貧困生資助誠信

嚴詩瑤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015)

我國的學生資助政策實施多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學生資助工作得到全面加強,工作模式逐漸從過去的經濟資助向資助育人模式轉變。我國的資助體系目前包含獎、勤、貸、助、補等,主要以國家獎學金為主,激勵大學生認真學習;“勤”是指學校設立勤工儉學崗位,提供崗位津貼;“貸”是指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的學生在讀書期間的利息全部由財政支付,畢業后的利息由借款人本人承擔;“補” 主要是學校臨時性的特殊困難補助,是根據國家基層和貧困地區以及應征入伍服兵役的學費補償。隨著資助政策的增加,一些不誠信的現象也隨即涌現,如申請失信、資金使用失信、騙取資助金、借貸還貸失信等,而誠信育人作為當代大學生的立身之本,是大學生成長成才必備的品質。因此,開展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誠信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提升家困生的綜合素養,提升資助育人工作的實效,促進家困生健康成長,對維護校園和諧文化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1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背景研究

2007 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成為高職院校順利開展各項學生工作的基礎,資助工作體系日趨完善,對于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愈來愈多。資助育人同時作為十大育人體系之一,按照政策要求建立了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贈、學生資助的“四位一體”資助體系,充分發揮國家、學校、社會、貧困生個人的作用。資助工作關系于每位學生,高校資助設計范圍廣、政治性強、工作量巨大,是社會性工作。資助育人在新時代更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把資助工作和育人體系相結合,實現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精準資助、資助育人、依法資助是新時代高校資助的三個關鍵點,以此為契機對大學生進行誠信資助宣傳,使誠信概念得到更好地傳播[1]。

但是,部分高校對貧困生思想上的扶志、扶智工作相對較為薄弱,學校的誠信、感恩教育流于形式。部分學生為了獲取校園資助,安于貧困,出現“哭窮、比窮、比慘”現象,把獲得資助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倘若沒有獲得資助甚至易產生偏激心理;還有部分貧困生在受到資助后購買奢侈用品,揮霍消費,不感恩母校;甚至有部分家長鼓勵學生申請助學貸款,而把家中富余的資金作他用等,這一系列現象造成了不良影響。

2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及原因

2.1 缺乏誠信意識,價值觀不成熟

如今,大學生多為00 后,生長于父母寵愛的溫室中,大部分感恩意識、誠信意識淡薄,其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尚不成熟,主觀意識容易受到社會外部環境影響,針對貧困生受資助現象不僅沒有深入思考,反而羨慕受助學生。同時大學生中超前消費、鋪張浪費、荒廢學業、盲目攀比、樂于享受等現象屢見不鮮。由于在申請助學金過程中要求的基本條件較低,所需證明材料簡略,審核程序簡易等情況,造成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提供虛假資料,占據并使用了資助名額,卻不正當使用,造成奢侈消費,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虛榮心。由于貧困生資格審查流程簡易,生源地相關的民政部門不需要對學生真實情況進行查證,一些家長對情況調查表進行偽造,因而情況表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部分學生在填寫情況調查表時胡編亂造,謊稱是低?;騿斡H家庭,騙取貧困生資格;班級貧困認定小組在進行情況核實時,出現私人關系幫助申請者隱瞞真實家庭情況以及在校表現。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獲得貧困生資格的個別學生實際家庭并不貧困。甚至于一些學生在上級督查資助政策落實情況時不說實話,否認資助到位的真實情況;部分學生沒有從思想上對誠信足夠重視,歷來只注重文化課程的學習,思想政治素質淡化,認為別人都沒還貸款,自己也可以不用還。

2.2 缺失家庭誠信教育,道德品質不高

生源地助學貸款是國家廣開渠道利用金融手段對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所采取的一項資助措施,是幫助一些因為經濟原因上不起學的學生而施行的一項貼息貸款措施。而個別家長存在“等、靠、要”依賴心理,子女一考取學校就到資助中心要資助,讓國家為子女讀書付賬。父母是孩子進入學校、進入社會之前的首位老師,父母的舉止行為對孩子的意識形態和思維模式會造成直接影響。有部分家長文化程度不高,不能意識到誠信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發展的重要意義,忽略了對子女在道德方面的引導,僅僅從功利性角度來教育孩子利益至上,致使這部分學生缺失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責任意識,也未考慮由于自己誠信缺失所造成的嚴重社會后果。[2]部分家庭教育受不良風氣影響,強調用經濟水平高低來評價個人成敗,造成部分大學生被“唯金錢論”價值觀影響嚴重,誠實守信道德觀被忽視,唯利是圖。

2.3 缺乏社會責任培養,征信意識淡薄

生源地助學貸款學生在大學畢業之后拖欠助學貸款情況屢見不鮮。畢業生工作不穩定,工資低導致無力還款;甚至有畢業生屏蔽還款信息,更換手機號碼,更換工作,不告知當地學生資助中心,也不在貸款系統進行修改;還有部分學生借了貸款,入學后把自己戶口遷入大學所在城市,有意進行信息屏蔽,導致資助中心無法與之取得聯系來催繳貸款,故意逃避貸款償還。由于目前征信管理體系建設尚不健全,針對失信人員的懲罰力度不大,導致部分學生對征信狀況認識不足;部分學生以偏概全,把社會中存在的不誠信現象理解為全社會普遍現象,同時自己也不遵守相關規則。這種現象不僅影響學生自己的信用、學校的聲譽,更影響學校往后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貸款申請工作。

3 加強家庭困難學生誠信教育工作實效性路徑

3.1 健全誠信教育制度,開展富有成效的誠信教育

目前來說,部分高校教育側重于學業教育,缺乏對道德素質教育的完整體系。因此,要培養以及提高家庭困難學生的誠信意識,樹立誠信品質,就要加強建立誠信教育完整的管理機制。根據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統計數據,建立每個學生的誠信檔案,完善學生信息資料。同時,建立健全失信相關懲治措施,擴大監督管理的范圍,暢通反饋渠道;針對自立自強的家困生,可以進行獎勵,制定獎勵制度,激勵學生從“資助”到“自助”,從“扶智”到“扶志”。[3]建立大數據信息共享系統,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聯動,建立信用評估體系,對學生信用形成評價體系。制定警示效應,建立完善的懲罰機制,對失信人員貼上失信標簽,并具有法律法規效應,由執法機構對失信人員進行懲處。建立個人誠信檔案,記錄不良信用情況,落實到位失信懲罰措施。

結合實踐育人、文化育人以及組織育人三個方面,線上線下開展誠信主題活動,如通過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主題征文、調查問卷、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活動,做到誠信教育潤物細無聲。此外,通過承諾宣言對學生進行目標強化,促進學生把誠信意識植入腦中。多種形式的開展,多種模式的嘗試,力圖使學生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意義,樹立誠信人格品質。

3.2 加強誠信道德建設,營造良好校園環境

大學生缺乏誠信意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沒有誠信道德環境。[4]在大環境下,部分高校更加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視綜合素質教育。應將大學生誠信教育作為思想道德修養、形勢政策等課程的專題內容,加強課程育人與資助育人的有效結合。高校應加強樹立校園良好風氣,把誠信理念融入文化育人中,潛移默化教育學生。與此同時,建立學生誠信檔案,針對出現誠信缺失現象的學生,如騙取資助經費、隨意修改家庭經濟情況、隱瞞真實資料的學生,進行備案記錄,并采取相應的懲治措施。根據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觀念,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普及誠信觀念,轉變學生心態,使大學生具備誠信道德。

3.3 創新資助教育模式,構建信用文化體系

資助誠信教育不單單是要在經濟上對學生進行資助,更要在思維上進行“扶志”,讓學生從“他助”到“自助”,從“自助”到“助他”的過程轉變,培育學生誠信的道德情操。[5]加強輿論導向的引領作用,宣傳誠信對個人及對社會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誠信是個人立身于社會的第二張 “身份證”,要樹立有貸必還的觀念。學??梢蚤_展豐富多彩的誠信教育活動,例如資助知識競賽、資助政策微宣講、抖音短視頻大賽、資助專干微宣講等。結合教育活動舉辦助學貸款簽字宣誓儀式、座談會、主題班會、簽訂誠信承諾書等一系列活動,在校園里營造濃郁的誠信文化氛圍,加強提高學生的誠信認識,塑造學生誠信、自強、感恩的優良品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立個人信用等級并及時記錄存檔,讓學生學習系統的征信知識和金融知識,提高學生的征信意識、風險意識以及法律法規認識,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與價值觀,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質。通過線上打卡誠信感恩訪談及資助政策解讀,并制作書簽、印章、筆記本等具備文化特色的誠信文化實物,以加深學生誠信行為印象。

4 結束語

高校需要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誠信教育問題,協同學生個人、家庭、社會共同建立教育聯動機制,營造良好的誠信教育環境。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誠信意識,[6]積極開展貸款誠信宣傳,建立生地源貸款畢業生動態信息,實施動態管理[7]。

猜你喜歡
貧困生資助誠信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貧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車禍仍信守資助承諾
十年籌資千萬元 資助八千貧困生
結對"百千萬"情暖貧困生
克力朩傾心捐助貧困生
照片之爭,誠信之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