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字文化館”的群眾文化創新研究

2020-01-26 10:03朱世強
錦繡·下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數字文化館資源共享互聯網

摘要:所謂數字文化館,指的就是以互聯網作為依托所建設的線上文化活動中心,其建設主體一般是文化館,建設載體一般是網站。由于物質水平的提升,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普通的文化活動很難真正做到百分百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而建設數字文化館則能夠挖掘文化館的文化信息資源優勢,突破時空限制,在不同的時間、面向不同地域的用戶,提供文化信息服務。

關鍵詞:數字文化館;群眾文化創新;互聯網;資源共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正面臨極好的發展態勢,文化館作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其潛力還未充分釋放,其特色尚未充分彰顯,文化館人應提高認識、緊跟時代,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以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為契機,通過開展數字文化館建設,促進文化館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提升,提高文化館行業社會影響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1“數字文化館”的基本組成

1.1網絡云平臺

在數字文化館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網絡云平臺。網絡云平臺能夠極大地滿足群眾隨時隨地的文化需求,通過在線平臺進行群眾文化活動的預約、場館的預定、賽事活動的宣傳、志愿者服務、藝術培訓等。

1.2數字資源庫

數字文化館具有非常多的數字資源,比如,有當地的一些地域文化的介紹,歷史、人文、科學、藝術等方面的特色文化資源,并且分門別類,一些數字資源還能夠形成培訓體系,形成數字資源的共享。此外,很多數字文化館與其他文化類網站進行了鏈接,如此就非常方便群眾通過鏈接來了解更多的內容,掌握更多的數字資源。

1.3線下互動體驗空間

數字文化館不僅僅只有線上網站所呈現的內容,還可以開辟線下互動體驗空間,在文化館引入數字化的裝備和系統,為群眾創設可以體驗的空間,使文化館增添一些科技元素。比如安徽的馬鞍山數字文化館就分為線上服務平臺和線下體驗館兩大部分,其中線下體驗館分為11大區域,是一個運用了虛擬場景、全息投影、裸眼3D等現代技術的大型實體互動體驗空間,使群眾真正體驗到了高質量、高水平的文化服務。

2基于“數字文化館”的群眾文化創新策略

2.1依托文化活動組織業務,開展“百姓大舞臺”數字資源建設

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是文化館的重要業務,包括組織大型展覽、各類理論研討活動和對外交流活動,組織館辦文藝團隊每年下基層(社區、農村)演出等活動。這些群眾文化活動可以納入“百姓大舞臺”項目建設,通過直、錄播,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產生鮮活的群眾文化資源?!鞍傩沾笪枧_”項目資源建設是以線下活動內容和直播、錄播節目為基礎,圍繞活動主題深度挖掘,利用現代化數字技術進行整合加工,轉化為可看性高的優質數字資源,并在全媒體平臺應用推廣?!鞍傩沾笪枧_”項目資源建設過程是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記錄、展示、轉化、提升,過程中產生的資源素材、成品形成“百姓大舞臺”的專題資源庫。這些資源為基層群眾提供了更加鮮活的數字資源,是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群眾文化資源的有效補充,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2.2開展網上視頻講座、培訓

文化館可以借助數字媒體,在線上開展講座以及培訓。通常情況下,對于視頻資源來說,其主要為各類文藝活動的視頻以及教學視頻等。照片可以是攝影、書法等作品的數字化呈現。對于群眾文化活動來說,其視頻可以是演出的錄像,也可以是一個晚會。在教學以及培訓視頻上,主要是文化館所聘請的專職人員,針對某一方面的文化藝術內容制作培訓錄像。同時,對于講座視頻而言,文化館可以邀請一些學者或專家來進行專題演講,然后將演講的過程進行錄像及直播,快速地上傳到網絡上,以確保群眾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視頻,能夠更多地了解文化館服務。針對照片所展示的作品,具體為文化館曾經舉辦的展覽中的一些精品作品,文化館可以對這些作品進行詳細的介紹,提供作者的實際情況以及介紹信息。

2.3依托藝術創作業務,運用網絡組織創作傳播優秀作品

文化館藝術創作業務包括組織、輔導和研究群眾文藝創作,開展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業務干部要完成一定的創作任務。按照文化部發布的《“十三五”時期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結合藝術創作的業務優勢,文化館可以開展原創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劇、微電影、網絡動漫作品的創作與征集。群眾文化創作征集是近年來探索的新型資源建設方式,旨在通過面向群眾開展數字文化征集活動,吸引群眾貢獻自創資源,將資源建設與服務相結合,以活動帶動資源建設,增強了群眾對公共數字文化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在內容上,群眾文化創作征集的資源具有群眾性、接地氣,符合群眾的文化需求與審美。在形式上,以群眾個人或集體可創作的微視頻、微音頻、圖文為主,具有短小精悍、易傳播的特點。在版權上,創作者擁有資源的版權,征集單位擁有資源的永久使用權,主要用于公益性文化服務,資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年來,發展中心和文化館也開展“文化中國”“鄉村拍手計劃”等征集活動;特別在抗擊疫情期間,文化館征集、創作大量抗疫文藝作品。這些鮮活的群眾性文藝作品將成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

結束語

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可以說是互聯網背景下的群眾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作為文化館,應該積極把握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資源管理與應用,通過豐富的數字文化館活動吸引人民群眾,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數字網絡文化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亞超.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是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效益[J].城市地理,2015(20).

[2]楊進勇.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16(4):69-70.

作者簡介:朱世強(1990.3-) 男,安徽,定遠,蚌埠市龍子湖區文化館,? 群文助理館員.

猜你喜歡
數字文化館資源共享互聯網
“互聯網+”背景下會計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研究
數字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探析
長三角加快實施交通運輸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淺談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
讓文化館插上“互聯網 +”的翅膀
“文化云”與數字文化館建設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貴州銅仁萬山區:探索建立教學資源共享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