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霍去病墓石刻對當代雕塑創作的影響

2020-02-04 07:41曹煦晨
銀幕內外 2020年9期
關鍵詞:石刻創作

曹煦晨

摘要:霍去病墓石刻是漢代雕塑的杰出代表,在雕塑史的發展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筆者將以霍去病墓為例子,結合當代雕塑的創作來淺析霍去病墓的造型手法特點對當代雕塑創作的影響。

關鍵詞:霍去病墓;石刻;當代雕塑;創作

漢代雕塑琳瑯滿目,霍去病墓石刻作為漢代雕塑的經典代表作品,其風格粗獷大氣、古拙簡練、記錄和頌揚了霍去病將軍率領軍隊匈奴的不朽業績,也展示出了漢代雕塑陽剛之美。在當代雕塑中,作品百花齊放,形式層出不窮,藝術家作品重新發掘、認識、總結中國漢代優秀的傳統文化,從石刻中找尋靈感,結合時代特征,創作出許多具有時代特點的作品。

一、霍去病墓石刻的寫意性

漢代霍去病墓是西漢紀念碑性質的一組大型石刻,現存陜西興平道常村西北,系漢武帝元狩6年少府屬官“左司空”署內的優秀石刻匠師所刻,現存的石刻包括馬踏匈奴、臥馬、臥牛、臥象、臥虎、野人、石蛙等共16件。

以《馬踏匈奴》為例,作品輪廓概括簡潔,作者運用寫意的處理手法,不拘于細節的雕刻,將線刻、浮雕、圓雕等技法融匯在一起加以運用,力求“以形寫神”和“以意傳神”,使作品形象醒目呈現出古樸生動且渾然天成的大氣。造型的不求形似而求意韻,最大保留了材料的完整性,創作者將繪畫中的“寫意性”運用在雕塑創作中,凸顯了東方獨特的寫意精神,表達對自然萬物生命的尊重。這種“寫意灑脫”、“不拘一格”的創作方法為當代許多雕塑家所追求。其中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就強調:雕塑中的寫意性,體現在神、韻、氣的統一中,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中國畫中的寫意理論。在吳為山的寫意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尊尊或夸張或概括的人物雕塑,每尊雕塑中都有其富有詩意的線條,且都不做過于精細的雕刻,動態的夸張和神情的傳神描繪出了他作品中的神韻。南齊畫家謝赫提出的繪畫理論“六法”,其首的“氣韻生動”強調作畫風致韻度,精神氣質,達到自然生動。這雖然說的是繪畫,但也完全適用于雕塑,吳為山抓住這一點并充分體現在作品中。

二、霍去病墓石刻的自然美

霍去病墓石刻除了生動的寫意趣味外,它的“自然美”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特點。秦代的寫實陶塑兵馬俑在創作中是做雕塑體量的“加法”,兵馬俑造型寫實嚴謹、比例合理,較之霍去病墓石刻更具有莊重威嚴之勢,有更多塑造的空間。而漢代石刻在造型塑造上運用樸實無華的自然材料石頭進行雕刻,漢代浪漫的風格與秦代寫實的陶塑大相徑庭,霍去病墓石刻循石造型并稍加刻畫,就意味著創作時必須做“減法”。因此作品中流露出的“自然美”便體現在這些粗獷肌理的石材輪廓、一氣呵成的陰線線刻、比例不合的動態造型中。

天然美是基于對原材料的保留和運用,盡可能突出材料其本身表達的藝術語言,石材的語言可以表達出樸實無,質樸雄厚的特點。這種視覺感官上的天然美在審美活動中是促進的人與自然物的契合,不管是從石刻整體的布局來或是單組石刻的設計來看,整個霍去病墓石刻所呈現出的場域,并沒有傳統帝王陵墓嚴格對稱所帶來的威嚴莊重之感,而是充滿天真浪漫之韻。那些臥馬、臥牛、臥象等石刻仿佛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人觀之在心里產生審美意象,給與人充分的遐想。

三、霍去病墓的美學思想

從表現手法上可以看出,道家的自然質樸的美學思想,在霍去病墓雕塑的創作上的影響也極為深遠。作者對自然材料的形態、色彩、紋理、質地,循石造型巧妙地利用,使形式和內容完美結合,創作出天人合一、返璞歸真的藝術作品。道家代表莊子所主張“自然天成”的美學思想,正也是體現在質拙霍去病墓石刻中??梢韵胂蟪鰟撟髡咄ㄟ^所謂的 “澄懷”以“味象”,來擺脫物質牽絆,讓個人的性情得以解脫,在創作中以達到“天人合一”的道家理想境界。這也表明莊子的美學理念中提倡“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即是保持事物原本面貌,接近質樸、自然的本質的天然美在石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表現手法在當代雕塑創作中的影響

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周國楨稱贊漢代石刻自然美——樸實、大方、毫無嬌柔做作,充盈著東方美學和生命力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漢代石刻的的熏陶下,他不斷在創作中突破,材料表現上他沒有延續景德鎮之前的傳統青白瓷釉色裝飾手法,改之突出和強調了泥料在作品中的拙樸特點。他在《落葉歸根》作品上表現出了雄韻的漢風同時,又注入了博大的現代意識。創作中保留了漢代渾拙天真的寫意手法,把握造型在似與不似之間,幾處印壓而成的刻線,恰好雕刻出彎腰弓背,躊躇徘徊的老猩猩形象,這種天然生動的造型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人難以言說的沉思,讓觀者能感覺到樸拙的氣質同時又引發對作品的聯想。

他認為陶瓷中的匣缽土材料能表現粗獷的氣魄和質拙的情感,通過材料語言本身,讓人在視覺體驗上產生一種原始的、渾厚的、毫無修飾的自然美。2000年創作的《靜觀》,在創作中將陶泥摔打并提煉造型,最后用融化后的鐵質裝飾,渲染出斑駁的肌理襯托出造型的原始韻味,但作品的眼睛是用白瓷作為點綴,形成強烈的對比且炯炯有神??梢哉f,作者不斷發掘和繼承了漢代石刻藝術中的表現手法,在“寧拙毋巧”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和創新,在作品中既能體現“返璞歸真”又能體現“拙中帶巧”,使粗獷的氣勢不受束縛而更帶有浪漫天然風貌,與其他雕塑作品中的巧、細、輕相比,《靜觀》的拙、重、粗深具樸拙美和天然美反而由之優越和高明。

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曾說到:“漢代藝術形象特點看起來稚拙粗苯,不符合常情的姿態,長短結構不成比例,團塊又是那樣的突出,缺乏柔和感。但這一切都不但沒有減弱反而還加上了運動力量氣勢的美,古拙反而構成這種氣勢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如果沒有這種種笨拙,那就很難顯示出種種外在動作姿態的運動力量氣勢?!钡袼芗乙τ揽蛋盐樟藵h代石刻中的古拙,在表現上大膽、夸張、高度概括。進行雕塑作品創作時,其作品有著漢代陵墓石刻寫意隨性的造型,不以任何細部的忠實描繪,便構成古拙的外貌,一氣呵成,以泥循形在保留造型整體的完整上,不做過多的加法破壞其作品意境。面對贊賞姚永康老師還謙虛地說道:自己是個土人,內心糾集著很深的民族陶藝情節,自己只是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帶著西方的藝術思潮原創精神,以一種不脫離本土的情懷在創作。

五、結語

霍去病墓石刻作品具有豐富的題材、質樸簡練、精巧的構思的創作手法,是中國雕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本文淺析了霍去病墓石刻的造型表現特點在當代雕塑創作中的影響,可以看出,雕塑藝術是需要在傳承和發展上相互延續。當今許多藝術家在傳統文化的熏陶影響下,不斷吸收、發掘漢代石刻中藝術造型語言,并在作品本身的風格特點上發現藝術的民族傳承性。中國美術歷經千年洗禮而屹立不倒,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藝術內涵,其中的“傳承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羧ゲ∧棺鳛槊褡迨趟囆g的瑰寶,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依舊對當代雕塑家具有意義,如何在這樣的大好形式下繼承和創新,是每個雕塑家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應要把握好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和內涵,深度研究發掘傳統雕塑造型的美學特點,在繼承中發揚,從而在雕塑創作中完成高水準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陳耀軍.大樸不雕 渾然天成[D].南昌大學,2016.

[2] 夏金鳳.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風格的成因[ J].藝術家,2018(05).

[3] 張紅霞,林朗明.周國楨:中國現代陶藝之先驅和巨擘[J].雕塑,2019(06).

[4] 吳為山.寫意雕塑的文化意義[J].美術觀察,2020(09).

猜你喜歡
石刻創作
元上都遺址出土石刻的保護與研究
讓蕭紅真正為人所知(創作談)
Jazz
小藝術家大創作
創作失敗
大足石刻優美的雕塑語言——氣功相
關于《翔》的創作
南京六朝陵墓石刻探微
渭北民間石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