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流行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2020-02-04 07:41劉麗霞
銀幕內外 2020年9期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社交網絡協調發展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網絡的使用日益頻繁,各大社交網站以及軟件的出現,使語言的使用不受時空的限制,社交網絡已成為信息傳播與人際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時,社交網絡的迅速發展也促進了網絡流行語的出現和廣泛傳播。本文以網絡流行語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網絡流行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探究如何實現網絡流行語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 社交網絡;網絡流行語;中國傳統文化;協調發展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成為公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7.0%;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網絡的普及促進了網絡流行語的蓬勃發展。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網絡流行語得越來越具有發展潛力。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網絡流行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并努力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

一、網絡流行語的概念

網絡流行語,即在網絡上流行的語言,是網民們根據一定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公眾的心理狀態創造出來的詞語。它反映了一定時期的“網絡社會”的發展現狀以及人們的思想水平?;ヂ摼W時代的到來,催生出的新的語言文化,大眾智慧、時代脈動、創新表達通過網絡得到表現,語言寶庫被不斷充實,社會大眾也以全方位視角享受著網絡時代下全新的表達形式和文化形態。

二、網絡流行語的特點

(一)網絡流行語具有表達方式多樣的特點

網絡流行語具有多種表達方式:1.諧音型:(1)漢語諧音:“木有“表示”沒有“;”醬紫“表示”這樣子“;”稀飯“表示”喜歡“等。(2).數字型:“886”表示“拜拜啦”;“837“表示“別生氣”;7456”表示“氣死我了”等。(3)混合諧音:“3Q”表示“Thank you”;“愛老虎油”表示“I love you”;“I服了U”表示“我服了你”等。2.縮寫型: (1)漢語縮詞:“FB”表示“腐敗”;“可愛”表示“可憐沒人愛”;“fq”表示“憤青”等。(2)英語縮詞:“BF”表示“男朋友”;“CU”表示“see you”;“OIC”表示“Oh, I see”等。3.符號型:“(^_^) ”表示”微笑“;“(╯ ^╰) ”表示“愁眉苦臉”等。4.混搭型:“今天Happy(開心)一下”;“你女兒長得太Q (cute,表示很可愛)了”;“今天玩得太high(興奮)了”等。5.詞義轉換型:“樓上樓下”表示“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潛水員”表示“喜歡在論壇巾只看別人發表評價而不說話的人”等。6.語句型:元芳,你怎么看”;“待我長發及腰,少年娶我可好”;“我和小伙伴們都驚呆了”等。從以上表達類型可以看出,網絡流行語包含內容廣,表達方式多樣,表達簡潔、多長,呈現出日益多元化的傾向。

(二)網絡流行語具有隨意性強的特點

由于網絡流行語是網民一定時期的心理狀態的反映,是網民在某個特定階段所創造出的新詞,因而又具有隨意性的特點。網絡流行語并不是按照特定的目的,而是依據網民一定時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而創造的,這種創造的隨意性使得有些網絡流行語能保留較長時間,而有的則出現一段時間后便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中,從網絡流行語的發展趨勢來看,只有那些被大眾所認可接受的網絡流行語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三)網絡流行語具有幽默有趣、不規范性的特點

網絡流行語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以社交網絡為媒介,傳播范圍廣,是一種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語言通常幽默風趣。例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幽默風趣地表達出了人們心懷雄心壯志,可現實生活卻總是事與愿違的心理感受。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們在網絡世界的交流往往是輕松的、搞笑的、娛樂性的,常常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而獲得情感上的快樂。然而,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并不總是令人樂觀的。由于網絡流行語大多拋棄了傳統文化和語言的規范性,語法錯亂、新詞百出等問題層出不窮,網絡流行語的不規范性對傳統文化造成了不良影響,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網絡流行語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

(一)一方面,網絡流行語以其隨意性、創造性、幽默性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起著正面影響。首先,網絡流行語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可復制性強,大量網絡流行語的出現,豐富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促進了傳統文化的發展,延伸并拓展了傳統文化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不斷出現,隨之產生了大量新詞語和詞語的新用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網絡流行語的出現提供了現實基礎,網民在這些新詞的基礎上創造出更符合大眾審美水平和樂趣的詞,豐富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其次,網絡流行語包容性強,表達方式多樣,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網絡流行語從方言、古代漢語和外來詞中吸收新鮮血液,以多種方式表達,并結合個人情感和心理狀態,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新詞語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詞語原意上加以創新,更新并創造了我國傳統文化。此外,網絡流行語幽默詼諧的語言也使公眾使用漢語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激發了網民的興趣,促使越來越多的網民在社交網絡平臺上進行互動,抒發自己的情感。網絡流行語來自于人民大眾,也流行于人民大眾。網絡流行語的發展擴大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受眾群體。我國傳統文化主要在人們學習過程中得到傳承,限制較大,而網絡流行語的傳播以口語交際和網絡交流為主,受眾群體大,青少年是網絡使用主要群體,網絡流行語拓寬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渠道,提供了新的傳播手段,擴大了受眾群體。最后,網絡流行語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必然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它是一種社會語言,屬于語言文化的一種。我國傳統語言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積淀,網絡流行語的發展為我國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網絡流行語是在現代社會產生并蓬勃發展的一種語言文化,而我國傳統文化保留的主要是我國古代社會和近代社會的文化遺產,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則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留下了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的印跡。

(二)另一方面,網絡流行語的不規范性、粗俗性、隨意性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阻礙作用。首先,網絡流行語是公眾按照自己的情緒狀態,為彰顯個性創造出來的,有些符合語言規范,但是還有很多不符合語言規范,例如“人艱不拆”“喜大普奔”“藍瘦香菇”“膩害“等,這些網絡流行語缺乏嚴格規范性,不符合傳統漢字、漢語詞匯的規范用法,容易造成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誤解,尤其是正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青少年,他們是網絡流行語使用的主要群體,不規范的網絡流行語的大量使用對青少年學習漢語易產生不良影響,很多青少年學生知道“奧利給”卻不知道在寫作中使用“加油”,知道“吐槽”卻不知道使用“揶揄”。網絡流行語的不規范性阻礙了傳統文化的普及進程,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次,網絡流行語創造主體來源廣泛,主要是普通階層民眾,由于其綜合素質普遍不高,且網絡流行語的創造往往追求新奇有趣,從而產生了一些粗俗的網絡流行語,例如”尼瑪“”狗帶“等。根據2015年人民網輿情研究室發布的《網絡低俗粗鄙語言報告》,“尼瑪”“屌絲”和“逗比”位列2014年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前3名,2014年,“你妹”“裝逼”等16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千萬次以上。其中,“尼瑪”“磚家/叫獸”等4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甚至達到了億次以上。這些低俗網絡流行語的大量使用反映出我國網民綜合素質不高。這些低俗的網絡流行語污染了我們的語言環境,拉低了我國文化整體水平,傳播了低俗的文明價值觀,對語言學習階段的網民,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青少年,由于心理年齡不成熟,好奇心強,缺乏正確辨別網絡流行語的能力,不能正確選擇并使用網絡流行語,粗俗網絡流行語的出現和大量使用影響了他們思想觀念的正確建構。低俗的網絡流行語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不良風氣,公眾拋棄社會責任意識,濫用語言,以粗俗鄙陋為個性的表達,嘩眾取寵,這與我國傳統文化中講究語言優美、一字千金的要求背道而馳,也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如何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公眾語言素養成為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最后,網絡流行語的隨意性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網絡流行語是網民為滿足自身情緒、娛樂大眾所創造出來的,過程隨意,無特定目標,具有明顯的主體性和主觀性。網民隨意創造的網絡流行語有很多歪曲了詞語的原意,導致詞匯的歧義和運用混合,這也不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例如“奇葩”一詞原意是指奇特而美麗的花朵,常用來比喻珍貴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眾的事物,也比喻不同尋常的優秀文藝作品或人物非常獨特,與眾不同。但現在卻被網民多用于形容另一些人另一些人不倫不類,帶有貶義。對詞語原意的故意歪曲雖然能產生幽默詼諧的效果,但對于青少年的語言學習產生了干擾,他們更多能記住的是錯誤的、隨意創造的詞語意義,而忽視詞語的本意,這不利于青少年語言的學習,也不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甚至造成年輕一代與長輩之間的交流障礙。網絡流行語具有一定的語言環境和背景,一旦脫離了這個情境,它便失去了意義,從而失去了語言的交際價值。網絡流行語催生出的青年亞文化使得我國傳統文化與公眾漸行漸遠,長此以往,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十分不利。

四、網絡流行語與我國傳統文化之間有著深厚的內在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一)誠然,網絡流行語創造了大量與時代息息相關的新詞語,豐富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意義,為我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活力,但我們也要注意,網絡流行語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其中既有好的、正面的詞語,也有壞的、負面的詞語,我們要正視網絡流行語存在的用語不規范、粗俗鄙陋、過于隨意等問題,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實現網絡流行語與我國傳統文化的協調發展。

(二)如何實現網絡流行語與我國傳統文化的協調發展呢?本文經過大量的文獻檢索以及社會實踐分析,主要提出以下幾個措施:

第一,提倡全民閱讀。閱讀可以使人增長見識,豐富人的內心,提高人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人每天沉迷于網絡,跟風于流行,則會導致語言表達越來越匱乏,不能準確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倡導全民閱讀,在全社會形成好讀書、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對于公眾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塑造具有積極作用。

第二,堅持立足于我國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的積累沉淀下來的,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我們擔負著傳承并發展我國傳統文化的使命。必須以我國傳統文化為根基,在立足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選取、吸收積極的、符合正確的價值導向的網絡流行語。網絡流行語應從我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賦予我國傳統文化新的歷史意義。

第三,規范網絡語言,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提倡正確的語言觀,規范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使其合乎邏輯結構、語法意義,文明用語,正確使用漢字。同時,國家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凈化網絡空間,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此外,各大網絡主體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遞正能量話語,增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使命感,通過積極的網絡流行語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擴大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總之,網絡流行語對我國傳統文化既有積極的正面影響,也有消極的負面影響。我國傳統文化歷史底蘊豐富,是我們代代傳承的精神財富,網絡流行語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善于發揮好其積極作用,規避消極作用。在未來語言與文化的發展中,我們要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促進網絡流行語與我國傳統文化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2009/t20200929_71257.htm,2020-9-29.

[2]中國青年報,《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發布,http://zqb.cyol. com/html/2015-06/04/nw.D110000zgqnb_20150604_2-08.htm,2015-6-4.

[3] 劉敏,張盼盼. 網絡交際語言對中國傳統語言和文化的影響[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5(04).

[4] 盧雨文.論網絡流行語對傳統語言文化的影響[ J].戲劇之家,2016(15).

[5] 苗雨.淺談網絡語言與傳統文化的協調統一[J].山西青年,2016.

[6] 梁永賢.網絡流行語的類型、成因與趨勢分析[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5.

[7] 韓凝.網絡語言傳播與社會效應[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劉麗霞(1999—),女,江西贛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英語。

猜你喜歡
網絡流行語社交網絡協調發展
網絡流行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淺談當前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分析
網絡流行語對大學思政教育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協調發展探究
社交網絡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讀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