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護理對小兒急性腹瀉患者癥狀、腸道菌群及復發率的效果分析

2020-02-07 05:30劉喜鳳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期
關鍵詞:腸道菌群

劉喜鳳

【摘 要】 目的:分析腹瀉患兒輔以強化護理干預對改善患兒癥狀、調節腸道菌群,預防復發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腹瀉患兒85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強化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各項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患兒復發概率較對照組相比更低(p<0.05)。觀察組患兒乳桿菌、腸球菌高于對照組,真桿菌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性腹瀉患兒輔以強化護理干預效果更佳,值得應用。

【關鍵詞】強化護理;小兒急性腹瀉;腸道菌群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0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assisted by int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symptoms,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and preventing recurrence.Methods: Eighty-five children with diarrhe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 to July 2019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tensive care 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Results: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recurrence probabi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Lactobacillus and Enterococc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ue bacilli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are better treated with intensive care interventions and are worth applying.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 Intestinal flora

腹瀉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尤以嬰幼兒居多,且多發季節為秋冬二季,具有發病急、病情重等特點。一旦患兒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導致酸堿失衡、脫水等問題,嚴重的甚至危急患兒生命安全[1]。優于小兒年齡較小,依從性較差,因此在治療的同時還應做好護理干預工作。本文以2018.7-2019.7我院收治85例腹瀉患兒為例,探究強化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選擇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腹瀉患兒85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入院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總計患兒42例,包括男童22例,女童20例,平均年齡(5.8±1.3)歲。觀察組總計患兒43例,包括男童23例,女童20例,平均年齡(5.9±1.2)歲。經統計分析,兩組患兒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輔以常規護理,如監測患兒體征指標,指導患兒正確用藥等。

觀察組患兒輔以強化護理,具體為:

首先,在患兒入院時要主動與其家長進行溝通,采用面對面的方式,詳細講解小兒急性腹瀉產生的具體原因,并闡明對患兒帶來的危害,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要注意溝通過程中的語氣,且需保持微笑,這樣可以使患兒和家長心理上保持放松。在宣教過程中如患兒家長有所疑問,則護理人員需耐心解釋,借此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為后續治療的開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其次,患兒在急性腹瀉后難以避免地會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癥狀,不僅會對兒童心理造成影響,還會導致家長心理狀態的不穩定,可引發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而這也是兒科醫療糾紛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護理人員必須在溝通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患兒家長具體的擔憂,并進行強化性的心理干預,告知其治療的效果,必要時可選擇附近病房內療效較好的患兒病歷進行舉例,以幫助患兒家長建立信心。同時,深入了解患兒家長的家庭經濟情況,并與醫生協調治療費用和用藥方案,盡量降低家長對醫療成本的擔憂。

第三,在每次給藥前,護理人員需重點核對藥物名稱是否與患兒名字相對應,并為患兒家長逐一介紹藥物名稱、療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并叮囑患兒家長在其服用藥物后進行觀察,如出現不適癥狀需立即通知護士站,以便盡早進行緩解[3]。

1.3 觀察指標

記錄各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計算腹瀉復發概率。檢測對比兩組患兒腸道菌群差異,包括:乳桿菌、腸球菌、真桿菌。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20.0 軟件對此次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組間差異利用p值驗證,p<0.05表示差異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各項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復發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腸道菌群比較

觀察組患兒腸道菌群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小兒由于身體發育還未完全成熟,其免疫功能相對較差,加之其胃腸道內防御系統也尚處于發育階段,因此容易受到外界致病菌的侵襲,造成消化系統的急性感染,進而引發急性腹瀉癥狀。而該階段的兒童由于自身發育的需求,對外界營養物質、能量等的需求量也更大,急性腹瀉會嚴重影響患兒對營養的攝入,進而導致體內各類平衡的失調。目前應對小兒急性腹瀉只能采用藥物保守治療,因此護理干預的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加強護理的各項細節,了解患兒和家長的心理狀態和需求,進而為其提供最需要的健康宣教,同時要給予科學的飲食護理,配合藥物治療快速緩解腹瀉癥狀,為患兒補充營養。

參考文獻

[1] 杜小蘭,張婧祎,王小妮, 等.強化護理對小兒急性腹瀉患者癥狀、腸道菌群及復發率的影響[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9,31(1):78-81.

[2] 許姣玲.強化護理對小兒急性腹瀉患者癥狀、腸道菌群及復發率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6):119.

[3] 路艷婷,李愛英.小兒急性腹瀉病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3):193.

猜你喜歡
腸道菌群
補充雙歧桿菌與鼠李糖乳桿菌三聯活菌制劑對腸道手術后腸道菌群的影響
UPLC—ESI—Q—TOF—MS/MS分析槲皮苷在大鼠
誘導小鼠腸道菌群改變對血脂影響的初步探究
高鉛血癥兒童腸道菌群構成變化研究
氣相色譜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種短鏈脂肪酸
大鼠腸道菌群對芍藥苷體外代謝轉化的研究
腸道菌群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頂空氣相色譜 質譜聯用法分析糞便中揮發性脂肪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