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
——以“大學計算機”課程為例

2020-02-11 00:47富春巖張立銘李微娜蘇曉光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計算機思政

富春巖,張立銘,李微娜,蘇曉光

(佳木斯大學 信息電子技術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指出,要利用好高校教學課堂這一主渠道。發揮課堂教學的教育價值,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形成協同效應,滿足學生成長以及發展的需求和期待[1]。2017年12月,在教育部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指出,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要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把思政教育工作滲透到整個教育過程中,將高校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與思政教育功能一起融入到課堂教學各個環節。既要做到思想引領與知識傳授的統一,又要發揮課程思政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功能[2]。

一、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改革目標

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是面向高校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學生參加學習面廣、思政影響范圍大。通過“大學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求解問題的能力,還可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學生可更好地進行自己學科的科研工作,促進了計算機與各學科的交叉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蘊含的思政元素、全面貫徹OBE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確立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著力培養具有責任擔當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對大學計算機課程進行思政改革,不是要改變課程的本來屬性,而是將育人思想、育人理念、育人思維貫穿于課程當中,利用具體化的、生動化的、有效的教學載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通過經驗積累、實踐總結、問題分析和教育創新等深層次的綜合改革,使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價值導向相融合,從而形成有課程框架、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學規范、建設標準和質量標準的課程思政體系[3]。

二、教學內容改革,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

“大學計算機”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概述、計算機系統、文字處理、電子表格處理、演示文稿和計算機網絡基礎幾部分。教學團隊通過調研、討論,反復論證,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并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點,努力做到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

(一)與專業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創新精神

教學團隊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深度的分析。例如,在計算機概述中,結合醫學生的專業特點,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深入挖掘了計算機與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我國在該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并通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及醫學領域的杰出成就,引起學生對學科前沿領域的關注,以及對計算機與本學科交叉領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和求知欲,突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創新精神。

在電子表格處理部分,通過視頻演示EXCEL與SAS、SPSS等數據統計分析軟件相結合在醫學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為學生指引方向,提高醫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統計的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科研素養,培養學生的多學科思維。

(二)發掘和弘揚先進文化,增強“四個自信”

在介紹計算機系統時,通過從華為“麒麟”到“中國芯”再到“鴻蒙OS”的成果展示。在介紹計算機網絡時,引導學生關注我國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基礎資源發展和電子商務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偉大成就,以及中國華為5G技術領跑全世界等典型案例。不僅培養了學生敢于創新、勇于突破的精神,而且還為學生樹立起科技強國意識、知識強國的理念、愛國報國的信念。這些思政元素的引入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可引導學生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在文字處理系統部分,要求學生課前制作主題海報《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醫學成就》。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資料、制作海報,在課堂進行分組展示答辯。學生通過主動思考、積極獲取相關信息,點滴積累7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偉大成就,將這份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牢牢地鐫刻在心中,從而堅定了“中國夢”的信念。通過學習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事跡,鼓勵學生作為新時代的科研工作者,要胸懷祖國、服務人民;要吃苦耐勞、甘于奉獻;要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要堅韌不拔、敢為人先;要有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也讓學生知曉中國科學家為整個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進一步堅定學生的自信。同時,也激勵學生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起青春的力量。

(三)精心雕琢案例,弘揚大國工匠精神

在演示文稿中,摒棄傳統的教學內容,以華為新品發布會的PPT為例。不僅為學生展現了一場視覺盛宴,還將最先進的操作技巧、設計理念傳授給學生。整個作品從版面設計到圖片技巧,都展現出華為一貫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由此可將持續專注、開拓進取、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大國工匠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在學生的心中,根植于他們的腦海。

(四)運用哲學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哲學素養

在計算機網絡基礎部分,結合教學內容,深度剖析,引導學生從哲學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嘗試著用辯證的方法看待網絡的誕生和發展,存在的利與弊。在計算機網絡迅速發展的初期,各網絡企業可以自己制定網絡協議,雖然這種做法推動了網絡的快速發展,但是不同的協議就像在一場會議中,每個人使用不同的語言,大家都無法順暢地溝通交流,因此,嚴重地限制了網絡應用的普及。直到TCP/IP協議應運而生,統領互聯網,才使Internet網得以遍及全世界。另外,雖然計算機網絡在推動社會的發展,但同時它又帶來了諸如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等許多負面影響。網絡的利與弊,反映了事物的兩面性,是矛盾的統一體。通過類似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學會運用哲學的思維模式進行思考,提升哲學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培養安全理念、樹立法律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盵4]網絡和信息安全關系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穩定,培養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是新時代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計算機網絡這一部分,必須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網絡安全意識,將網絡安全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有了共同遵守的網絡協議,計算機網絡才能夠正常運行,而在生活中,法律法規則是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根本保障。網絡必須遵守相應的協議才能穩定運行,社會中也需要要公民遵守社會秩序、職業道德、法律法規,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六)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素養

在文字處理部分,為學生展示了世界各地20種報紙、雜志版面設計的精彩案例。讓學生感受精美排版帶來的震撼效果,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再配合上相應的課后作業加以深化,鼓勵學生去發現美、創造美、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品質。

在演示文稿教學過程中,以百度高管多次在國際會議展示上出錯,并因為PPT太丑而被哄下臺,為此丟掉了百萬年薪的工作,并給公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為例,強調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個人的審美能力和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另外,在課堂對學生展示作品進行評析,在課后要求學生對作品進一步整改,學生們從心底學會理解美、體驗美、欣賞美、重視美。教師將修改前后作品進行了對比,修改后的作品布局美觀、重點突出、配色合理,經過一個學期潛移默化地熏陶,明顯看出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審美素養都有大幅度提升。

三、教學方法改革,全過程融入課程思政

在課堂教學中,將講授法、演示法、提問法、分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實踐指導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及PBL等教學方法有機融合,采用基于“SPOC+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每節課的全過程都潤物細無聲地融入了思政理念,包括線上資源、課前預習任務單、課內案例、課后作業和第二課堂,都設計了包含“思政理念”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能進行深入的思考,促進思政理念入心入腦。上機實驗內容中也加入思政元素,配合上機實驗練習,在增強學生的計算機素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在“演示文稿”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了任務驅動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采用了“SPOC+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中,以布置的課前任務為主線,結合身邊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及“中國夢”等活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或“我的大學,我的夢”為題目,設計制作演示文稿;以包含所應掌握知識點的演示文稿制作任務為載體,將思政元素無痕地融入課前調研設計、課中演示討論及課后整改全過程。

課前教師要提前將根據學生學情制作的、融入了課程思政元素的學習資源上傳至線上教學平臺,再通過微信群、QQ群、釘釘群等工具發布課前預習通知;學生通過教線上平臺的各種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的大數據功能獲取學生課前學習情況的相關數據;教師根據課程大綱中要求的學習目標制作課前任務單,并將主題任務作業布置給學生;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主選定主題任務,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兩個選題分別為:1.結合身邊的主題教育活動,制作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題的演示文稿;2.結合“中國夢”和個人理想,制作《我的大學,我的夢》演示文稿。題目緊密結合當前熱點,貼近時政、貼近學生生活。推動學生主動調研、積極思考,讓整個教學活動有思、有想、有技巧、有內容。

課上學生演示、學生互評,然后教師點評,進行知識總結、思想升華。在此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工匠精神、專業精神。結合專業相關案例,引導學生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職責,將良好的醫德醫風根植于心。還可通過細節的引導,培養學生“執念細節”的態度、“堅持不懈”的毅力、“追求卓越”的精神。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不斷超越自我,遇到挫折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精神。

課后整改時,小組成員可按學生互評意見、教師建議,整改作品后提交。通過項目案例的改進,將課堂內容延伸,課后有思有想,學生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

四、結束語

教師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改革中,應該發揮所長,將信息技術靈活運用在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應依據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構建教學的創新模式。把恰當的內容,在恰當的時間,用恰當的載體,以恰當的方式融入到課程思政改革中去。讓課程思政的細雨灑入學生們的心田,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猜你喜歡
大學計算機計算機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計算機操作系統
基于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翻譯技術應用與簡介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初探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信息系統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以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
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