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區同建”的梁山模式

2020-02-22 06:21吳永強薛超
齊魯周刊 2020年25期
關鍵詞:梁山縣灘區三區

吳永強 薛超

梁山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是濟寧市唯一的沿黃縣,黃河自西北過境25公里,流經3個鄉鎮,其中灘區涉及2個鄉鎮、22個行政村、20436人。受自然條件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落后,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搬出黃河灘、致富奔小康”成為灘區人祖祖輩輩的夢想。

隨著梁山縣遷建安置社區順利完工交房,灘區人的夢想終于變為現實。2018年,梁山縣完成了3個村1713人的遷建安置;在此基礎上,實施了脫貧遷建工程,將灘區所有村莊、全部人口整體遷出。工程浩大,惠及千家萬戶。在這個過程中,“三區同建”成為梁山縣黃河灘區遷建工作的亮點。

三區同建,可貴是“同”

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梁山縣委加強對遷建工作的全面領導,組建了工程推進指揮部,聚集全縣各方力量,動員灘區群眾主動參與,大力實施“三區同建”工程,將黃河灘內村莊全部外遷到鄉鎮駐地建設社區,配套建設家居產業園區,整合灘內土地,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堅持居住社區、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同步規劃實施,實現生活、生產、生態同步提升。

“三區同建”成為梁山縣落實省委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生動實踐和樣板示范。省遷建辦對梁山縣“三區同建”的經驗做法給予高度認可和肯定,組織在全省學習推廣。

梁山縣發改局副局長、黃河灘區遷建辦副主任佟慶笑對“三區同建”進行解讀:

一是建社區,梁山縣實施外遷安置的方式,將灘區內群眾全部搬出灘區,安置在鄉鎮政府駐地。2018年9月,遷建試點工程完成,趙堌堆鄉的賈莊、郭蔡,以及小路口鎮的東雷莊三個村的居民受益于精準扶貧政策,遷入了新建的翠屏家園,608戶村民徹底遷出世代生活的“水窩子”,搬進了居民樓。村民們在搬進的新小區里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遷建第二期共涉及2個鄉鎮19個村、6337戶、18702人,建設居民樓266棟,建筑面積共92.47萬平方米,占地1660畝。

二是同時規劃建設家居產業園,產業園就在社區邊上,主要是給灘區群眾提供就業機會,提供來錢門路。佟慶笑說,為滿足灘區外遷居民就業需求,結合灘區林木資源豐富優勢,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家居產業園區,面積達7000余畝。

按照“九通一平”的標準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已建設園區道路5條20公里,服務中心1處,完成美化、亮化、綠化工程。目前,建成區達到了1200畝,廠房15萬平方米,共入駐企業15家,年產值達30億元,吸納就業1000多人,每個企業均吸納了貧困戶就業。隨著智能家具、家具設計、家具電商、展覽物流等新項目的不斷入駐,產業園區將逐步成為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環境優良、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化家居產業基地,為灘區外遷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第三,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在灘區全部居民外遷后,所有村莊拆除復墾,通過流轉整合5.9萬畝耕地,結合灘區生態優勢,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讓灘區群眾以耕地入股,既能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又能實現灘區群眾租金、薪金、股金“三金收入”,通過流轉土地已增加灘區群眾收入超過400萬元。聘請中國農科院編制了《梁山縣黃河灘區循環型“新六產”試點示范區建設規劃》,計劃投資6.46億元,重點建設糧食蔬菜種植、林下養殖、循環漁業、古村落、科技服務等8大基地,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已集中流轉土地2.5萬余畝,建設小米種植基地1500畝,打造古村落民宿基地1處,華大農業、中化農業等知名企業已經入駐。

新社區航拍圖。

三區同建,可貴的是“同”,這是未雨綢繆。

整體遷出,走向新生活

為保障灘區群眾居住安全、生活便捷,梁山縣把遷建工程規劃選址在鄉鎮駐地,投資22.43億元,高標準建設了趙堌堆鄉翠屏家園、小路口鎮黃河新苑2處集中居住社區,新建安置樓266棟,戶型設計充分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建有40㎡、60㎡、80㎡、120㎡四種戶型。配套建設服務中心、學校、幼兒園、衛生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商業街、黃河文化館等生活服務設施,建筑面積達到92.47萬平方米。為滿足社區居民生產生活需求,投資2.77億元建設2個自來水廠、1個污水處理廠、天然氣管網、“四好道路”24公里。遷建安置社區既能滿足現代化生活需求,又體現傳統文化特色,既是新型農村社區,又是城鎮化的組成部分。

在整個社區建設過程中,始終把質量安全作為社區建設的“生命線”,指揮部專班一線抓建設,一線保質量,明確責任主體,完善監管機制,嚴格執行工程建設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技術標準,分戶驗收,確保讓灘區群眾住上放心、省心、舒心的樓房。同時,為留住鄉村記憶,鄉鎮還為每戶群眾在老房子門前拍照留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群眾的意見,調動群眾的參與性,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為據”貫穿回遷安置工作全過程,200余名干部上門到戶宣講政策、答疑解惑,奮戰40余天,真正讓群眾理解搬遷、配合搬遷、參與搬遷。目前,整體工程樓房已完成分房,群眾正在內部裝修,部分已經入住。

居民遷出去了,安家就業,過去的家園黃河灘區的變化也有目共睹。

近年來,梁山縣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目標要求,在灘區重點發展優質糧食、食用菌、農產品加工業、觀光農業。

同時,加緊布局建設“食用菌產業園、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華大黃金谷”三個農業產業園、“綠色雜糧、優質糧食”兩個生產功能區,以及一條黃河沿岸旅游觀光帶,以盡快讓黃河灘區走上脫貧致富新路。

近年來,位于黃河灘區的大路口鄉聚焦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黃河魯西南農耕文化、鄉居民宿等特色產業,涌現出賈堌堆農家寨等鄉村振興典型。

根據規劃,梁山縣將在小路口鎮閆那里村、雷口村、朱丁莊村,黑虎廟鎮于那里村、趙堌堆鄉范那里村保留5處灘區遷建村莊,并將現有房屋進行改造,以民宿出租等方式用于農事體驗、鄉村游之用,建成“黃河農田農莊區”。

同時,以梁山縣風情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為主體,該縣將在小路口鎮雷口村舊址打造黃河灘區古村落旅游觀光區;以中梁集團和梁山華大為主體,利用黃河壩頭、引黃閘等現有水利設施,結合劉鄧大軍過黃河等紅色文化,打造黃河文化觀光帶。

通過實施黃河灘區“三區同建”工程,灘區2萬名群眾實現了“安居夢”“致富夢”,居住條件實現了質的飛躍,在鎮駐地住上了品質化的社區;就業創業拓展了新渠道,土地分紅收一份,合作社打工掙一份,園區就業賺一份,從事商貿得一份,灘區群眾由“農民”變身“市民”和“產業工人”,真正實現灘區生態保護、農業增效、群眾增收和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梁山縣灘區三區
清代黃河灘區治理與區域社會研究
山西進行漁業養殖“三區”劃分
山東梁山縣:總工會讓農民工圓致富夢
托起灘區群眾穩穩的幸福
北京三區美術館
愛哭的姥姥
“藏地三區”文學空間的多樣性
My Family
黃河下游灘區社會經濟數據庫的開發和應用
梁山縣重視抓好學生國防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