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胃神經內分泌癌患者的臨床分析并文獻復習

2020-02-27 23:13陳海軍孫梓程尹中波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胃竇內分泌胃鏡

陳海軍,孫梓程,劉 巖,王 琪,尹中波

(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1.普外科;2.病理科,江蘇 南通 226000)

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包括非功能性和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功能性腫瘤的特征在于胃泌素或胰島素分泌過多。常發生于胰腺,主要是胰島素瘤,胃泌素瘤[1]。胃神經內分泌腫瘤(G-NETs)主要是非功能性的,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胃腸道癥狀或局部占位癥狀。臨床癥狀出現較晚,一些功能性腫瘤可分泌生長抑素和血清素等活性物質,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2]。胃神經內分泌腫瘤(G-NET)根據分化程度分為Ⅰ~Ⅳ型,Ⅰ~Ⅲ型相對分化良好。神經內分泌癌(G-NEC)是一種相對較差的Ⅳ型分化。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歐美等國在過去30年間 NETs的發病率升高明顯[3-4],因此,該病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國內G-NET診斷率低,病理分類不準確,診斷和治療缺乏實驗室檢查。對該病的關注和理解程度遠低于胃腺癌,臨床誤診率較高。

1 病史資料

患者男64歲因“上腹痛一月”于2019年1月28日入我院進行胃腸病學檢查。入院時查體:一般狀態可以,淺表淋巴不腫。腹部柔軟,劍突下輕度壓痛,肋緣下未觸及肝臟和脾臟,腸鳴音正常,移動性濁音為陰性。2019年11月30日在門診接受了胃鏡和病理檢查: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息肉。病理回報:(胃竇大彎,胃竇幽門前):慢性淺表性炎癥,局部腺體腸化;胃角:輕度慢性炎;賁門:慢性活動炎癥伴腺體水腫(2019-1-30)。否認“糖尿病、高血壓”史,既往有胃潰瘍病史多年,未系統治療,有煙酒嗜好,每日吸煙約20支,每日約酒精度45°白酒三兩?;颊呷朐汉蠼浄e極PPI治療兩周后復查胃鏡結果提示:胃角中央見深凹白苔潰瘍1.0×1.5 cm,邊緣斷崖式,愈合情況欠佳,十二指腸降段息肉內鏡下圈套切除。胃鏡活檢病理回報:(十二指腸球降部)增生性息肉;(胃角)惡性腫瘤,不除外如類癌等神經內分泌腫瘤病變。全腹部增強CT:1.胃竇部局部胃壁似增厚,肝胃間隙輕度腫大淋巴結。2.十二指腸術后改變。于2019年2月16日轉入我科后限期在行遠端胃癌根治術,術中見胃腫瘤位于胃小彎側幽門上3 cm,約2×2 cm大小,未侵出漿膜,活動度良好,小彎側可觸及一枚腫大淋巴結,大小約1.0 cm,質硬。術后病理回報:小彎側見一潰瘍型腫物,大小約2.0×1.7×0.4cm,切面灰白,質硬,肉眼侵及肌層,胃大彎找及淋巴結6枚,長徑0.2~0.6 cm,胃小彎找及結節13枚,長徑0.3~1.2 cm。病理診斷:胃惡性腫瘤,免疫組化CgA(-),Syn(+),Ki67(+,70%),P53(+,錯義突變)CEA(+),CK(+),CD56(+),CDX-2(+),符合神經內分泌癌,G3級;核分裂約22/10HPF;可見脈管癌栓;癌組織侵及肌層;遠近端未見癌;大網膜(-);淋巴結可見癌轉移(胃大彎0/6;胃小彎2/13)。隨訪:患者術后在我院腫瘤內科用“多西他賽120 mg d1 Ⅳgtt+替吉奧40 mg bid d1-14 po”方案化療1個周期,無明顯不適,現密切隨訪中。

2 討 論

胃神經內分泌癌是一種源自胃神經內分泌細胞的惡性腫瘤,由于本病缺乏特異性表現,一般表現為惡心、食欲下降、消瘦、腹痛等非特異性癥狀,而消化道外的癥狀如出汗、臉色潮紅、氣管痙攣等癥狀較少發生,多數情況是復查既往慢性胃部疾病而發現本病,臨床發病率較低,主要依賴內鏡檢查及病理活檢明確診斷[5],但由于胃鏡下表現常無特異性且活組織檢查取材較小,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臨床分期可以通過腹部增強CT檢查來提供依據,但難以判定腫瘤病理分型。CgA是比較有價值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敏感度和特異度80%左右,超聲胃鏡對于直徑1 cm左右的腫瘤診斷率較高,可以有效評估淋巴結轉移和腫瘤浸潤深度[6,7]。本例患者門診胃鏡下診斷為慢性胃炎,胃潰瘍,采用PPI治療方案后效果不佳,復查胃鏡活檢并行免疫組化證實為胃神經內分泌癌。分析本例患者首次漏診的原因可能由于該病無特異性癥狀,且臨床發病率較低,常規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對鑒別診斷存在一定困難,在診斷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優先考慮胃潰瘍、胃炎等常見病,雖然理論上通過胃鏡病理活檢能確診,但經常會因取材較少或取材不當,無法行免疫組化而造成漏診誤診可能,因此,為減少該病漏誤診率,應加強胃鏡標本的規范,進一步提高陽性診斷率。

研究表明,性別、年齡、腫瘤部位、腫瘤大小、分化程度等因素與NETs的預后有關[8]。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常見免疫組織化學標記包括NSE,Syn,CgA,VMAT-2,CD56,并且與腫瘤分化程度密切相關。在分化較好G-NETs中CgA、VMAT-2表達常陽性,而VMAT-2、CgA表達為陰性,這表明腫瘤分化差,可用于協助腫瘤的分類和分級,并評估預后。細胞增殖活性主要通過核分裂象數目和Ki-67指數來確定,Pape 等研究顯示NETs患者Ki-67指數≥2%與<2%,預后存在顯著差異[9],提示NET患者預后與Ki-67密切相關。由于胃神經內分泌癌生物學行為較差,臨床診斷時多屬中晚期,預后差,其原因可能與腫瘤本身的生物學行為有關[10]。本例患者免疫組化Syn(+)、CD56(+)、CgA(-),Ki-67 70%,提示腫瘤分化程度較低,惡性程度較高,預后較差。

胃神經內分泌癌的治療應遵循個體化治療原則,同時,腫瘤的大小和數量,腫瘤侵襲的程度以及脈管瘤栓的存在與否也影響治療選擇的選擇。對局限性腫瘤患者首選手術切除,根據腫瘤侵犯情況和分型,可選擇胃竇切除、根治切除,對于不能手術切除的行減瘤手術也可延長生存期。 隨著消化道內鏡檢查的改進,胃內分泌腫瘤直徑小于1.5 cm,無血管瘤血栓,局限于粘膜下層也有良好效果。但應嚴格掌握適應癥。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干擾素(IFN),生長抑素類似物,并且對腫瘤生長具有有限的抑制作用。放射治療只適用于晚期腦轉移或控制骨轉移引起的疼痛癥狀[11,12]。雖然患者在診斷時沒有遠處轉移,但癌腫已侵入肌層,小彎側淋巴結可見轉移,依據AJCC第7版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分期原則為Ⅲb期,術后應給予系統化療,預防癌腫早期復發。

總之,G-NETs是一類復雜疾病,其診斷、治療手段多樣,涉及科室較多,需要輔助及臨床多學科協作,從而提高對本病的認識,重視對本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猜你喜歡
胃竇內分泌胃鏡
超聲引導下針刺足三里穴對胃竇收縮功能的影響:隨機對照研究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內分泌代謝疾病
人文護理在內分泌護理中的應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超聲診斷中晚期胃竇癌的價值與影像學研究
解開胃鏡報告上的糾結
胃鏡下組織膠注射治療肝硬化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評價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胃竇黏膜脫垂10 例臨床效果報道
穩住內分泌
X線分析消化道氣鋇雙重造影胃竇變形臨床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