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滿族對赫哲族文化的影響

2020-02-28 01:15
滿語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赫哲族

呂 歐

(黑龍江大學 滿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1.赫哲族歷史沿革

赫哲族主要聚居于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鄉、街津口鄉,饒河縣四排鄉,佳木斯市敖其鄉、撫遠縣抓吉村等地區。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赫哲族有5 354人。赫哲族世代繁衍生息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三江平原,屬于古代肅慎族系民族,漁獵是其傳統生產方式。中國古代漢文典籍認為,先秦時期的肅慎、兩漢時期的挹婁、南北朝時期的勿吉是赫哲族先民,但專門記載則較為少見。隋唐時期,東北地區各部族統稱為靺鞨,居住于最東北方的黑水靺鞨是赫哲族先民的主要成員?!皬暮照墁F在所居的地域上考察,隋唐時的黑水靺鞨,當為赫哲的遠祖?!盵1]契丹建立遼朝后,東北地區各民族轉附于遼朝,被稱為女真,后因避諱改稱女直。原黑水靺鞨生活區域為五國部,即剖阿里國、盆奴里國、奧里迷國、越里篤國和越里吉國?!镀醯尽分休d:“女真東北與五國為鄰,五國之東接大海?!薄拔萑菄?、阿里眉國、破骨魯國等國。每國各一萬余戶。西南至生女真國界。衣裝、耕種、屋宇、言語與女真人異?!盵2]由此可知,赫哲族先民屬于古代五國部。生女真部落的完顏氏崛起建立金朝之后,“金之壤地封疆,東極吉里迷、兀的改諸野人之境”[3],即為赫哲族先民生活區域。從元代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開元路、水達達路到明代三江流域的女真人、水達達人、吾者野人、北山吾者、吉列迷人、庫頁人等,都與赫哲族先民具有密切關系。

清初,赫哲族屬于東海女真,其中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赫哲族隸屬東?;柟亢褪谷?,居住在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族隸屬東海渥集部,居住在黑龍江流域的赫哲族隸屬東海薩哈連部。[1]清代漢文文獻中,將赫哲寫作黑斤、黑哲、黑真、赫金、赫津、黑津等多種形式。赫哲之稱,始見于康熙初年,如,《清圣祖實錄》康熙二年(1663年)三月壬辰條載:“命四姓庫里哈等進貢貂皮,照赫哲等國例,在寧古塔收納”[4]。

2.赫哲族傳統文化

赫哲族世代聚居于三江地區,依山傍水,漁獵是其主要生產方式,“夏捕魚作糧,冬捕貂易貨以為生計?!盵5]赫哲族擅長捕魚,對各種魚類的習性特點及捕魚方法非常熟悉。狩獵也是赫哲族的經濟來源之一,以獵取鹿茸、貂鼠、狍子等細毛獸為主,以獵取熊、虎等大型野獸為輔。赫哲族以魚肉、獸肉和野菜為主食,平時喜歡吃生魚,視其為待客之佳肴。赫哲族吃肉方式較多,把魚肉做成魚胚子(腌魚)、魚干、魚毛、“稍魯”(烤魚)、“塔拉卡”(剎生魚)、“拉布塔哈”(魚片)、“衣斯額母斯額”(油炸黃花魚)、“蘇拉卡”(刨花)等。受生產生活的限制,赫哲族視鹿尾、鹿筋、熊掌、猴頭、大米等為珍貴食材。[6]由于東北地區冬季寒冷、夏季蚊蟲多,赫哲族喜愛抽煙喝酒,凡祭祀、宴會、迎賓、送行都以酒慶祝。

早期赫哲族服飾及被褥多用魚皮、狍皮、鹿皮制作,獸皮衣用狍筋線、鹿筋線縫制,魚皮衣則用魚皮線縫制。服飾樣式多樣,如,“卡日其卡”為男狍皮大衣,“那斯黑刻”為男狍皮長褲,“敖約刻”為男魚皮套褲,“嘎榮”為女魚皮套褲,“烏提口”為女魚皮上衣,“闊日布恩出”為狍頭帽子,“那斯胡爾薩”為狍皮筒被子等。[6]《皇清職貢圖》載:“赫哲所居與七姓地方的烏扎拉洪科相接。性強悍,信鬼怪。男以樺皮為帽,冬則貂帽狐裘,婦女帽如兜,衣服多魚皮,而緣以色布,邊綴銅鈴,亦與鎧甲相似。以捕魚射獵為生。夏航大舟,冬月冰堅,則乘冰床,用犬挽之。其土語謂之赫哲話,歲進貂皮?!盵7]

為適應漁獵生產,赫哲族選擇江河兩岸及接近獵場地區搭建住所,并隨著漁獵地點的變化而更換地點。赫哲族臨時性住房稱“卓”(馬架子房)、“撮羅安口”(尖頂棚子)、“闊恩布如安口”(圓頂棚子)、“溫特合安口”(尖頂上有兩尺寬通風口的棚子)等,搭建臨時住房,以十幾根樹桿支撐架子,其上覆蓋樺樹皮、草氈子或獸皮。冬季住半地穴式住房,稱“胡如布”“希日免克”(地窨子),房門多向陽而開,屋內搭火炕取暖。

清代赫哲族實行族外婚,多為父母包辦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富裕人家可娶多妻,于十七八歲結婚?;槎Y較為簡單,“聘娶,男攜酒壺入女家,先飲,后議銀兩數目,上者以綢緞羔皮代,次以布。女與父母俱允,即同宿一夕,再約期送女,不親迎。時有同妝婦女三、四俱乘船至門前,步行入戶,女即執酒敬客,客以布為禮,亦敬翁姑兄嫂。陪嫁用樺皮為筐木杓”[4]。赫哲族葬禮根據死者情況而有所不同。如,狩獵時死于山中者以樺樹皮或樹葉裹尸架于樹上,死在家中者停靈三日后埋葬,非正常死亡者隔日埋葬,死于傳染病者當日火葬。赫哲族與滿族等其他北方少數民族相同,信奉薩滿教,信奉萬物有靈。普通人家供奉十多種神,如,動物神、英雄神、祖先神等。赫哲族薩滿負責主持祭祀儀式,占卜兇吉,祈福治病等。

赫哲語屬于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但無文字,赫哲人早年以削木、裂革、插草和結繩記事。在發展歷史進程中,赫哲族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傳承著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赫哲族“伊瑪堪”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說唱文學,故事情節和詞句用赫哲語演唱且比較固定,不能隨意添枝加葉,說唱結合,規律性較強,說唱內容為祖先英雄事跡、男女愛情、家鄉美好、宗族興旺、薩滿祈福等。

3.“編戶編旗”改變赫哲族社會組織

后金初期,統治者將包括赫哲族在內的黑龍江流域部分部族遷往遼東等地,以加強對其管理。天命元年(1616年)十月,努爾哈赤派遣大臣安費揚古、扈爾漢率兵抵達黑龍江、松花江匯合處一帶,招撫居住在齊納林(又稱齊德蘭)一帶的努葉勒(諾雷)、胡什哈里兩大赫哲部族。努葉勒(諾雷)和胡什哈里所屬族眾近千余人,降服后金并遷至牡丹江與烏斯渾河匯流處定居,從事漁獵生產生活。后金時期,雖然赫哲族招降統治者,部分部族南遷,與滿族雜居,但堅守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族仍然保持政治獨立,并未完全編入旗籍,與統治者保持朝貢關系,每年進貢貂皮等特產。

清初,統治者加強對黑龍江流域等部管理,將包括赫哲族在內的部分人口編入八旗,稱為“依徹滿洲”或“新滿洲”,未能編旗者編入村屯成為戶民,隸屬寧古塔、三姓副都統等管轄。順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為鎮壓山東地區的起義,征調赫哲族參軍作戰?;貛熤?,這些赫哲族被編入八旗,成為“新滿洲”。隨后,清政府多次將歸順的赫哲族部眾分批遷徙到寧古塔、三姓等地區,披甲入旗,設置協領對其進行管轄。此外,清政府將部分赫哲族遷至盛京、北京等地入旗。順治十年(1653年),沙爾琥達將軍與赫哲葛依克勒氏族頭人庫力甘額夫等12人受清政府命,招撫赫哲族九姓432戶并編入戶籍??滴跏迥?1646年),清政府增加赫哲、費雅喀部族編戶1 029戶??滴?、雍正及乾隆朝多次在黑龍江流域增編戶民,共編赫哲族1 277戶、費雅喀973戶。[5]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政府從三姓地區赫哲族中挑選200名披甲,編為正黃、鑲黃、正白、正紅四旗,并任命其部落首領擔任世管協領。其中正黃旗由德新赫哲部落葛依克勒哈賚達扎哈拉充任世管佐領,鑲黃旗由奇訥林赫哲部落努業勒哈賚達堪戴充任世管佐領,正白旗由錫祿林赫哲部落胡什哈里哈賚達額普奇充任世管佐領,正紅旗由奇訥林赫哲部落舒穆魯噶山達崇古喀充任世管佐領。雍正十年(1732年),清廷命三姓副都統從赫哲族打牲人丁中,挑選披甲800名,增設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八旗公中佐領(非世襲佐領)。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赫哲族實行“哈拉莫昆”的社會制度,以血緣為紐帶,嚴格遵守氏族內禁婚、寡婦內嫁、氏族崇拜、氏族審判、親屬繼承財產等部族法規?!肮闭Z義為“姓氏”,即指氏族,“莫昆”語義為“族”,即指家族或宗族?!斑_”語義為“長”“領導者”,“哈拉達”語義為“氏族長”,“莫昆達”語義為“宗族長”。清統治者將松花江下游、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族編入“新滿洲”,而未編入旗的人員,以氏族組織基編入戶籍,以噶珊(村屯)或氏族為基層組織,設姓長、鄉長負責日常管理,歸寧古塔、三姓副都統統轄。

4.“貢貂賞烏林”政策改變赫哲族生產方式

漁獵是赫哲族傳統生產方式。有清一代,赫哲族與滿族等其他民族之間的交往頻繁,學習其他民族先進的漁獵方法和工具。早期赫哲族使用椴樹皮、柳樹皮、黃芹、蟄麻等野生植物纖維編制漁網。后來,從遼東滿族地區棉線或尼龍傳入赫哲族當中,不僅提高漁網質量,而且增加網的種類,大大提高打漁效率。此外,鐵器和火器的傳入使赫哲族狩獵得到質的飛躍。伏弩是弓箭的衍生品,射中率高的狩獵武器?!凹み_”又稱扎槍,由槍柄、槍頭兩部分組成,槍柄由硬木制成,槍頭由獸骨制成。滿族的鐵器傳入赫哲族之后,鐵質槍頭“激達”可獵捕黑熊、野豬、老虎大型動物等,尤其火繩槍等火器的傳入,不但提高狩獵效果,而且可保護獵人。

清政府規定,黑龍江流域民人每年每戶貢貂皮一張,朝廷返給豐厚回饋,這即為“貢貂賞烏林”制度。清朝“貢貂賞烏林”制度對赫哲族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赫哲族每年向清政府貢貂的同時,還帶獸皮等特產到中原地區或三姓地區進行交易,換回衣服、鹽等生產生活必需品?!叭粘侵?,出現了一些專營皮張貿易的店鋪,他們從前來三姓的少數民族手中收購貂皮等皮張,再轉售給前來此地的內地商人?!盵8]在滿族和漢族等民族的影響下,赫哲族開始手工制作?!霸谀悄巳?包括赫哲族人)的手工業中,鍛鐵業占有重要地位。那乃人的鍛鐵業是在漢人和滿人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他們用鐵制作漁獵用具、各種生活用具,還制作鎧甲和頭盔。那乃人造船和制作雪橇及滑雪極的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那乃族婦女鞣制獸皮和魚皮,制作魚皮線和魚膠,縫制服裝和靴鞋,編筐織席,制作樺皮器皿?!?1)見侯育成:《西伯利亞民族簡史》,哈爾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西伯利亞研究所,1987年,第145頁。赫哲族大量制造船只、樺皮器皿、漁具、獵具、魚皮、獸皮、衣物到市場上進行交易。

5.雜居通婚改變赫哲族生活習慣

黑龍江流域赫哲族遷徙過程中,與滿族、漢族等雜居,清廷向部落首領賞賜物品,封官賜爵,通婚聯姻。在與其他民族的日常交往中,赫哲族生活習慣發生變化。恩賜財物和為無室者提供妻仆的措施,是后金和清朝統治者安撫赫哲族的重要手段之一?!疤烀?1618年)十月,聞東海瑚爾哈部長納喀達,率民百戶來降,命二百人迎之。二十日至,上升殿。降眾見畢設宴。將舉家來歸者列一處。有遺業而來欲還者,另立一處。其為首八人,各賜男婦二十口、馬十匹、牛十只、冬衣、蟒緞、皮裘、大褂、秋衣、蟒袍、小褂,四季衣服俱備,以房田等物?!盵4]為籠絡赫哲族諸部,凡入京娶妻者,清政府送給豐厚嫁妝?!耙徊槔滤陌儆嗬锼苫ń兄奚?通呼巴漢)敦敦地方薙發黑斤屯、又下八百余里北岸阿吉地方、又下六百里南岸普祿地方、又下八百里北岸烏活圖地方,三處俱不薙發黑斤屯。四屯各有銅壇一件,呼曰:奇勒革特二拉蕩云:系先代取華居陪嫁之物,以為傳家之寶?!盵4]

隨著赫哲族和其他民族的聯姻,蟒袍、鞋帽、器具、書籍、藥物等物品進入赫哲族日常生活中,改變赫哲族生活習慣。赫哲族婦女服飾受滿族影響較深,上衣如同滿族人長袍,衣襟過膝,腰身稍窄,下身肥大,袖子肥短,只有領窩,沒有衣領,喜紫色,梳方頭,穿厚底龍舟鞋。年輕婦女佩戴耳鉗(烏雅坎),老年婦女戴耳環(???,無論年齡大小都喜愛帶手鐲。清朝中期,赫哲族從三姓滿族人里學會食用小米等農作物,每逢過年過節和家中來客人時,要用小米做成“拉拉”(稠粥)或“蒙古布達”(肉粥),表示慶祝及尊敬。在商品交易及民族交往中,赫哲族學會了使用滿語交流,接受滿族“國語騎射”教育,學習使用滿文。

猜你喜歡
赫哲族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大代表在基層 ▏盧艷華 將感悟分享給周圍人
赫哲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論新時代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傳承赫哲族音樂的幾點思考
藝術人類學視域下赫哲族傳統音樂文化變遷
赫哲族冰雪體育促進北方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發展的研究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賞冰樂雪活動中的應用
黑龍江省同江市赫哲族聚集區赫哲族人口現狀研究*
56 個民族56 枝花赫哲族
黑龍江省赫哲族“伊瑪堪”說唱保護項目現狀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