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寫作現象探討

2020-03-01 00:23余怡薇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7期
關鍵詞:文學價值文學性

摘 要:自從工業社會以來,機器就開始進入人類的物質生活領域。近些年,機器已經進入了人類的精神生活領域,在我國以微軟小冰發行詩集為代表性事件,學界就此現象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全盤否定人工智能寫作現象并不是明智之舉,這一現象告訴我們,若是一直停留在寫作這一層面,被機器人替代只是時間問題;而若我們注重文學性,創作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那么其中所包含的創造性和情感性就是我們筑起的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優勢。

關鍵詞:人工智能寫作 技術媒介 文學生產 文學性 文學價值

人工智能的研發是當今計算機科學研究領域最為先進也是最具前景性的方向。作為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它致力于研究、開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涉及的領域有機器人、圖像識別、語言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麥克盧漢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就是人腦的一種延伸。目前人工智能已經深入人類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大地改變了人的生產能力和生活方式。智能時代是由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起源可追溯至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的廣泛應用使得人類進入機器時代。人工智能介入人類精神生活可追溯至計算機的問世時期,它不僅活動在音樂領域和影視領域,在文學領域也有它的身影。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沃西等人設計出了一款詩歌創作軟件“Auto-beatnik”開始嘗試智能寫作,隨后的20年由布倫斯沃德等人研發出名為“Brutus”,能在15秒內撰寫出一篇短篇小說,且不被大多數人識別。2016年3月22日在日本,一篇由名叫有嶺雷太的機器人寫的科幻小說《機器人寫小說的那一天》入圍了第三屆“星新一文學獎”初審。2017年由微軟公司發明的人工智能詩人“小冰”發表了第一部人工智能文學作品集《陽光失了玻璃窗》,里面收錄的不少作品曾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且沒有被人發覺寫作者的真實身份。沈向洋博士稱這部作品的出現宣告了“人工智能創造文學的時代,從今天開始”。

“西窗樓角聽潮聲,水上征帆一點輕。清秋暮時煙雨遠,只身醉夢白云生?!?“看那星,閃爍的幾顆星/西山上的太陽/青蛙兒正在遠遠的淺水/她嫁了人間許多的顏色?!边@兩首詩均由人工智能所作,可以看出在句法結構和遣詞造句上達到了人類寫詩的水準,令人難以相信這是出自機器人之手。小冰的研發團隊宣稱:“微軟小冰采用基于情感計算框架的創造模型,可通用地完成詩歌、歌詞和財經評論的創造。其獨創性超過83%?!边@一模式利用情感計算方法,讓小冰獲得了上億用戶的情感數據。根據情感數據所提供的各類情感的特征,小冰也能寫出具有人類情感色彩的詩詞。該研發團隊還介紹,小冰經過100小時對自1920年以來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數萬首作品的“學習”,同人類作家在開始寫作之前的學習過程無異,因為人的寫作行為也要基于其所受的教育,所以其研發人員稱小冰具有學習能力并不是毫無根據的捏造。在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下,擁有了學習能力的機器人已經甩掉了人類固有印象中機械、刻板的特質,走進了它的相反面——最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文學領域。人工智能入侵文學領域引起了學界很大的反響,因為人工智能使得人類真正遭遇了一個足以挑戰其主導性的他者。當下人文科學界對人工智能盲目拒絕抨擊的聲音不少,但筆者認為只有對人工智能寫作現象進行系統的觀照,并從中反觀當下人類自身在文學創作中出現的問題,才可以促使我們的文學創作在智能時代下有長足發展。

目前學界對人工智能的文學創作有著較為準確和一致的認知:人工智能的寫作水平還不能與人類比肩,在文學領域并沒有對人類的主體地位構成實質性的威脅,自發的創作動機以及獨到的情感體驗是人工智能在文學創作領域難以跨越的門檻。詩人于堅曾直白地評價小冰作的所謂“詩歌”,只不過是東拼西湊隨意組合在一起而已,有著詩歌的樣子卻缺乏詩歌內在的抒情邏輯,“無論輸入多少句子還是寫不了真詩,真詩是有靈性的”。小冰雖然被冠以“智能”之名,但“人工”揭示了它的本質——它是由人工發明的機器人,沒有生命體征,將電源切斷或不輸入指令的它只能是一堆以硅元素為基礎的電子部件堆砌物。小冰看似擁有了“學習能力”,若仔細深究會發現其實還是在執行程序員設定的指令和算法。它的“破萬卷”是大數據,它的“如有神”是算法程序,它的作品是將已有的詩詞根據指令進行的重組拼貼。這就意味著它將永遠落后于人類作家,只能擔任文學寫作“二梯隊”里的“跟蹤者”和“復制者”。自由的意志還讓人類有了分別心,從而產生了情感以及情感價值體系。而人工智能沒有分別心,也就不可能有情感,更不可能有情感價值體系。它所擁有的只是經人類收集計算后龐大的情感數據,通過這些數據達到對情感的模擬,并不意味著它真的有了情感。如同著名人工智能專家皮卡德提出的“感情計算”的方法一樣,小冰的詩歌中呈現的情感色彩,是在它總結分析了519位詩人的詩歌和1億多用戶的情感數據后得出的結果。從詩歌創作的效果來看,小冰確實能夠做到表情達意,但從其內部運作來看,僅僅只是一堆冰冷的數據在發揮作用,是“芯”的運作而不是“心”。

大數據和深度學習使得智能機器擁有了類人性,但這也充分表明了這是一種以實用主義為目的的行為。李贄在他的《焚書》中描述了文人作文的由來:“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此其初皆非有意于為文也。其胸中有如許無狀可怪之事,其喉間有如許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頭又時時有許多欲語而莫可所以告語之處,蓋極積久,勢不能遏。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嘆;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壘塊;訴心中之不平,感數奇于千載?!比斯ぶ悄軈s將這樣一種過程簡化為數據計算的過程,數據庫為它提供樣本,依據指令的規則,將符合規則的樣本綜合平均。人工智能的作品只能是一個平均水平,即使它的數據庫中儲存著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優秀的作品,其寫出來的作品也只是具有文學性的文字而已。平面的內容經不起仔細的推敲,無法給予人完全的藝術審美和感受。正如韋勒克和沃倫在《文學理論》中所說:“每一件文學作品都是一種特定語言中文字語匯的選擇?!奔夹g理性能夠完美精準地打造一個情感計算框架,但將蘊藏在語言中飽滿的情感編譯成干癟的數據,于是作品中本該有的屬于創作者獨到的體會和個人的情感消失殆盡。缺失了對生活的體驗和情感,很難對大數據提供的素材引起共情或是理解,就很難突破素材原有的高度,建立新的審美和價值。于是小冰的詩歌只能成為語詞的游戲從而失去了深度變得千篇一律,成為科技下的復制品?!鞍装l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不用署名我們便知道是李白的“愁”,同樣如顧城的“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北島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都有專屬個人的情思,這是他們的詩歌的獨特色彩,并與他人區分開來。一部優秀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擁有超越時空的意義,是因為作家在創作時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深度的思索,寫出了屬于他獨有的體驗。所以,即使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使得它學會了福樓拜和里爾克的邏輯,創造出來的還只是有著福樓拜或里爾克風格的作品,而永存的只會是福樓拜和里爾克。

當然,對人工智能寫作現象進行觀照時,我們不能忽略其身后廣闊的時代背景。技術媒介從它介入文學活動開始就一直起著不容小覷的影響,盡管文學四要素里并不包括媒介,但其實媒介一直作為隱形的第五要素影響著文學生產。比如,尼采晚年因身體原因購入打字機,結果其行文風格隨之發生改變,尼采也就此說道:“我們的寫作工具參與了思想的形成?!边@也就印證了阿倫特的話:“人在設計機器的同時也就讓自己‘適應了一個機器環境……機器確實已經變成了我們存在的一種不可擺脫的處境?!彪S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媒介在文學活動中越發有參與感和主導性,它看似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熱鬧非凡,但其實正在將我們的本真的感性體驗抽空。斯蒂格勒以電子地圖為例,它便捷了我們的生活,卻將我們對于城市最本真最貼合的感受變成了簡單的“出發點”和“目的地”?!懊浇椴⒎枪ぞ?,技術不是發生在意見和觀念的層面上,而是要堅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變人的感覺比率和感知模式?!蔽膶W產業化是技術媒介與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一發展使得文學變成了生產模式,閱讀變成了消費?!敖浀湮膶W時代”在網絡時代慢慢成為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后文學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文學英雄和巨人逐漸消失,“普通人”充溢著這個時代?;ヂ摼W成為文學繼印刷術以來又一大載體后,極大地拓展了文學的受眾面,市場的擴大下催生了一批寫文軟件,這些都是造成文學作品速朽的主要原因?;ヂ摼W改變了人類對文學的態度,文學創作下滑為生產和寫作,文學成為商品被批量生產,作家淪為寫手,閱讀成了消遣。在今天的消費語境下,對文化產品的消費變得“理所當然”,在大眾中逐漸形成的消費意識形態是我們不可回避的事實。作品的價值本應該是由其中作家的情思以及帶給外在世界的影響來決定,而現在卻變為由外在的物質金錢標準衡量,精裝的“快餐”成為暢銷書的可能性遠遠大于樸實的“正餐”。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有了一個很清楚的認知:網絡文學和人工智能文學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它們都是在商業價值和利益的驅使下,以絕大多數普通人的閱讀水平和欣賞水平的“平均狀態”去進行寫作,它們追求的是外在的銷售量而不是內在的文學價值,在這個意義層面上,當前市面上的一些文學作品與人工智能的文學作品沒什么兩樣??此菩缕娴摹皠撘狻钡紫聺摬刂鴮婧褪袌龅淖分?,忽視了文學的真正價值——文學是人學,它應該成為抒發人類內心情感的田地,它應該反映人對理想型生存方式的思索,它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守護者。文學作品不是純感性的情感產物,也不是純理性的思想產物,它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拋棄思想或情感成不了真正的文學。在我們得意地指出人工智能寫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能夠保證我們市場上所存在的作品都優于人工智能的作品嗎?在我們批評人工智能的作品后面沒有“人”時,我們的作品后面有“人”嗎?面對詰問我們是心虛的。我們的作品里屬于人類獨有的情感和創造力越來越稀薄,功利性和實用性越來越多。詩歌界有“梨花體”和“烏青體”的“回車詩人”,他們以輕浮的姿態任意遣詞造句,再隨意地分行將其變成詩歌的形式,故作高深擺“空城計”,面對這種作品一般大眾都會被其架勢震懾,只要有一人拍手稱奇就會引來一片贊同之聲。小說界也存在著作品的類型化問題十分嚴重和輸出量驚人的現象。類型化嚴重到可以簡單地根據題材劃分,而同一題材下的作品幾乎大同小異,如前些年因為一部穿越劇帶火了穿越小說,緊接著在書店的書架上就堆滿了穿越類型的小說;小說的字數也越來越多,生產周期也越來越短,有些網絡寫手可以日更幾千字,幾百萬字的巨幅作品短短數月就能完結。

機器智能在便捷我們的同時,也慢慢蠶食著我們本有的能力,機器替代滋養著我們的惰性,使得我們不得不越來越依賴機器。物質生活方面的替代蠶食著我們的行動能力,精神生活方面的替代蠶食著我們的情感思維。機械數字化的生活模式使人的感官變得麻木,人們很難寫出風格獨樹一幟,給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了。機器智能時代中的種種現象下面暗藏著技術理性對人類感性的擠壓,它將感性從文學活動領域驅逐出去,讓我們習慣用科學理性的思維去從事文學活動,這必然會導致文學內部的失衡。其實文學內部從19世紀以來就開始滋生理性主義崇拜,這讓本應大部分由人的主觀意識構成的文學開始發生理性的轉向,網絡和人工智能則將這一種工具理性精神發揮到極致。文學若是失去了思想與情感就算不上文學,它只是擁有文學形式的文字而已?!盎剀囋娙恕?、網絡寫手和微軟小冰的作品是由一個個空洞的詞語組合而成,這些詞語沒有思想感情的重量。雖然人工智能全面取代人類進行寫作暫時還是無稽之談,但我們人類,特別是從事文學領域的人,應該停下來透過人工智能寫作現象反思自身,為什么人工智能寫作的“特征”逐漸出現在人的寫作中,而我們又是從何時開始不會“創作”了呢?換句話說,十分有必要重拾“經典文學時代”的優良品質,對文學審美向度進行調節。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對現在的文學下了診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蔽覀兓赝祟愇膶W的歷史長河,大師們的作品永遠閃著耀眼的光芒。習近平總書記還說道:“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蔽膶W的魅力就在于創作者在行文語言中表述的深度意蘊和多元化的語言風格,潛藏在語言符號背后的深層審美意蘊,直指現實世界的人性深度,承載了人類對現實生活及生命意識的自我感知和審美呈現,多種修辭手法進一步加強了語言的多重意旨。我們需要的文學不是一堆無生命的擬象,而應是有血有肉有溫度的,誠如魯迅先生所說,從血管里流出來的只能是血——飽含著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通過情感的浸潤以及后天的學習而成的作品,才是這個時代所真正需要的文學,才會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不朽經典。強大而客觀的歷史意志只會向前,智能時代已經來臨,目前的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勝任市場所需要的文學作品,而我們若想守住我們的精神家園,就必須守住屬于人的文學的獨創性和精神高度。

參考文獻:

[1] 小冰.陽光失了玻璃窗[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

[2]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網站,微軟小冰寫詩引發詩人集體斥責,更值得思考的是人類未來的美好與可怕[EB/OL]. https://www.yicai.com/news/5292221.html.

[3] 李贄.焚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8.

[4] 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文學理論[M].劉象愚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5] 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 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作 者: 余怡薇,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學。

編 輯: 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文學價值文學性
音樂的文學性探究——以李斯特《旅行歲月》為例
毛澤東詩詞文學性英譯研究
論《阿達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學性
《洛麗塔》與納博科夫的“文學性”
梁亞力山水畫的文學性
《圣經》文學價值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
《圣經》文學價值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
18世紀以來西方新聞業的文學性與政論性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