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瓶頸求新法 長三角區域聯動成共識 代表熱議“兩院”工作“硬骨頭”

2020-03-03 06:54陳穎婷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馬超本市長三角

文/陳穎婷

王玨婧/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讓老百姓有安全感、企業有歸屬感,都離不開司法這道屏障。這也是每年市人代會上,人大代表對“兩院”工作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今年的“兩院”工作報告依然交出了高分答卷,代表們說,法院、檢察院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在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保證城市運行安全有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報告數據充分、精煉務實,充分體現了“兩院”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同時,在審議中,代表們還就“案多人少”、公益訴訟推進等“硬骨頭”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案多人少”的瓶頸如何破

“案多人少”是目前司法系統繞不過去的話題。身為一名入額法官,市人大代表馬超杰深有感觸。他以自己工作的浦東新區法院為例,去年該院審理的案件超過15萬件,而入額的法官僅300多人。這意味著平均每位法官每年審理案件達500件。

“一走進我們的辦公室,常常會發現承辦法官辦公桌周邊的地上堆滿了卷宗?!瘪R超杰代表有些無奈地說,“不是我們不愛整潔,而是我們的櫥柜早已塞滿了卷宗”。他解釋說,現在疑難復雜的、被害人眾多的案件很多,而每一個這類案件的卷宗堆起來都像一堵墻一樣高。馬超杰表示,雖然他與同事們審理案件的完成量接近100%,但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

身為崇明區檢察院檢察長的奚山青代表也有著同樣的感受。她指著《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的一串數據說:“去年上海法院系統工作卓有成效,全年受理各類案件86.63萬件,審結86.55萬件,工作量驚人?!彼f起了去年過世的一名法官,“他真的很辛苦,常常半夜將材料帶回家繼續辦案,但這樣的工作狀態不應該成為法官的常態”。奚山青代表認為,法院增加員額很有必要。

除了增加法官員額和法官隊伍的人數之外,馬超杰代表認為還應當持續增能。在他看來,一名法官的成熟周期至少需要六七年?!斑h水解不了近渴,我們還需要借助外力來緩解這一狀況?!彼J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他表示,目前上海有許多專業委員會參與糾紛調解,律師和公證員等專業人士也已參與其中。但他認為現在這類糾紛調解的數量與日益增長的訴訟案件數量相比還是較少,為此他建議推進多元化糾紛調處機制,借助社會力量,筑起糾紛的防洪堤。

同時,挖潛力、尋找判案增長點、信息化以及高科技手段成為了關鍵。市高院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將簡單繁瑣、重復性的事件化解,但這些信息化的手段跟司法實踐的現實需求還存在差距,普及率和應用率還不是很高。為此,馬超杰代表建議進一步推進司法信息化系統的研發,為法官減負減壓。

公益訴訟需要解決資金賬戶

2017年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決定,“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正式寫入行訴法、民訴法,解決了“公共利益誰來管”的問題。

王玨婧/攝

2年來,本市檢察機關不斷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的發展。在今年的《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一組數據尤為亮眼:去年,本市檢察機關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752件,推動公益侵害問題在訴前得到解決,制發訴前檢察建議或發布公告401件,提起訴訟19件。就非法排污、非法捕撈等問題,制發訴前檢察建議64件,提起訴訟10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土面積1847畝、清理被污染河道49公里。圍繞垃圾分類、清運處置等問題,制發訴前檢察建議82件,提起訴訟3件,督促清理生活垃圾7270噸、固體廢物4萬噸。針對群眾普遍關注的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向11家互聯網公司制發訴前檢察建議,提起訴訟4件。

盡管許多代表對本市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點贊,但奚山青代表還是從一個“內行人”的角度,指出了公益訴訟工作所面臨的一些窘境。

在環境公益訴訟中,都會涉及生態環境修復費用,但對于該資金支付到何處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由于上海地區尚無專門賬戶,被告支付的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的合法規范流轉、使用成為一個難題。目前,生態修復賠償金管理使用的相關實踐各有利弊。本市相關部門雖然提出要研究民事公益訴訟賠償基金設立和運行機制,但尚處研究階段,距離真正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而設立專門賬戶是推進工作、解決現實需要的合理途徑。

為此,奚山青代表建議由財政局牽頭,設立民事公益訴訟賠償金專門賬戶,如果設立專門賬戶暫時有困難,可先由財政局牽頭,協調相關單位和部門,在全市范圍內統一資金入賬提取方式,確保本市公益訴訟賠償金的規范入賬和使用。

馬超杰代表也指出,相比刑事監督的檢察力量,檢察機關對于公益訴訟的力量還是較弱。他認為檢察機關對于跨界兼容民商事的思維不足,在辦理此類案件時,承辦人就會出現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他建議在加大公益訴訟投入的同時,也要通過專業的培訓改變辦案人員的思維模式,提高專業能力。

長三角司法一體化成為了共識

本市的法治建設要有更長遠的進步,不能固步自封,而應博采眾長,區域聯動、立法協同就成為了許多代表給出的共識。

經過2年的努力,盡管本市的執行工作已有了長足進步,執行難有了一定的緩解,但異地執行難依然是困擾著本市司法系統的一大問題。為此,王承代表建議進一步探索解決異地“執行難”問題,主動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司法需求,提升執行效率,提高司法服務水平。

陳必壯代表認為,本市的司法工作應該按照更好服務保障“三大任務、一大平臺”的要求。他建議從頂層設計入手,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加快推進立法協同,通過立法協調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推動解決阻礙區域內合作與發展的問題。本市“兩院”則應進一步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司法需求,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俞秋靜代表也認為要深化長三角區域合作,加快推進在司法保護、法律適用等方面的統一,探索長三角協作公益訴訟機制,進一步加強信息共享,提升長三角司法服務水平。

作為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陳峰代表的建議則更為具體,他呼吁將安徽納入最高院第三巡回法庭的管轄范圍,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司法一體化;同時,匯編長三角地區代表性案件,推動長三角地區審判“同案同判”。

猜你喜歡
馬超本市長三角
“1+1=7”凝聚長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輝煌
——長三角油畫作品選之四
馬超尊順劉備
2019長三角企業100強
【數據一覽】
本市主要鋼材品種平均價格走勢圖
讓馬超識規矩
曲奇餅盒中的挑釁書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價格走勢圖
2014年七月長三角地區主要港口吞吐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