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診斷中免疫學檢驗的應用

2020-03-03 06:13苗生虎
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補體免疫學類風濕

苗生虎

武威市人民醫院,甘肅 武威 733000

類風濕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免疫系統病癥,其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肢體損傷,在未經有效的治療的情況下,該病癥有極高的概率出現反復發作,并導致患者出現肢體殘疾,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如何盡早對患者進行確診成了重要的風濕病癥檢測研究方向。本文對開展對比檢測實驗旨在通過檢測結果對免疫學檢驗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患者資料 在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間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和接受體檢的正?;颊咧泻统槿?0例作為觀察組和正常組,本次實驗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表示同意并簽署實驗組同意書,其中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女性例數分別為36/44例,年齡25-53歲,平均年齡40.51±5.88歲,病程為1-6年,平均病程為3.77±1.21年,正常組患者中男性/女性例數分別為35/45例,年齡23-54歲,平均年齡41.22±4.95歲,病程為2-7年,平均病程為3.61±1.29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顯示差異較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接受實驗的患者經病理檢測均符合類風濕關節炎癥狀標準,排除因類風濕關節炎造成殘疾癥狀的患者。

1.2 檢測方法 檢測人員為患者進行晨間空腹靜脈血抽取,抽血位置為肘后,抽取量為5ml,并按照流程和規定先后采用肝素抗凝、離心機分離處理(轉速為3000r/min,時間為20min)、血清提取。并分別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相關的ELISA試劑盒對患者的RF、IgG、抗CCP、補體3、補體4進行檢測,要求檢驗措施按照實驗室操作流程和操作說明實施,并詳細記錄五項值的水平。

1.3 檢測標準 檢測人員對兩組患者的RF、IgG、抗CCP、補體3、補體4五項類風濕關節炎指標的檢測數據進行觀察、記錄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數據,用t檢驗計量資料比較,以(Mean±SD)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檢側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RF、IgG、抗CCP、補體3、補體4分別平均為(239.65±93.25)IU/mL、(16.82±5.18)g/L、(331.22±90.81)g/L、(0.69±0.21)g/L、(0.14±0.06)g/L;正常組患者的RF、IgG、抗CCP、補體3、補體4分別平均為為(9.36±3.61)IU/mL、(9.17±2.85)g/L、(7.92±3.62)g/L、(1.55±0.31)g/L、(0.34±0.17)g/L,比較結果分別為(t=22.0722,P=0.0000)、(t=11.5732,P=0.0000)、(t=31.8180,P=0.0000)、(t=20.5433,P=0.0000)、(t=9.9228,P=0.0000),兩組患者的類風濕關節炎生化檢驗指標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RF、IgG、抗CCP值較正常組患者值較高,但補體3、補體4值較正常組患者較低。

3 討論

目前尚無準確的實驗報告能夠證明類風濕關節炎的發作原因,但部分學者認為與遺傳和感染有著一定的聯系,本病癥通常以炎性滑膜炎+手、足小關節炎癥(對稱性)為病癥發作臨床診斷參考,以關節外器官受累以及關節變形為嚴重病癥臨床表現[1]。

這種病癥多發生于中青年群體,病癥發作后,在未經及時治療的情況下,患者會相繼出現手指、腳趾關節異變和僵硬,直至喪失正?;顒幽芰完P節畸形。由于本病癥是慢性疾病,患者自身對早期病癥的察覺可能性較低,往往只會在自身出現嚴重不適的情況下才會就診,對骨、關節和相關組織會造成嚴重的影響[2]。

為了降低病癥對患者的破壞,保存患者的關節、骨活動功能和受力體系,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檢驗是一直是相關科室的重要研究方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免疫學指標檢測被逐漸地被運用在了類風濕關節炎的檢測中[3]。

常見的類風濕關節炎免疫學指標分別為RF、IgG、抗CCP、補體3和補體4,其中RF(類風濕因子)是最為常見的風濕關節炎抗體,IgG(免疫球蛋白G)是人體中的重要免疫抗體,其關于陽性和陰性檢測能夠表達患者的病癥情況,抗CCP(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則是目前檢測價值最高的指標,其對類風濕性關節有極高的特異性,補體3和補體4(相關性較強的球蛋白)通常與IgG合用以觀察人體的免疫情況。

從本次的檢驗試驗對比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的五項指標對正常組均形成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認為,觀察組患者病發類風濕關節炎后,體內的免疫能力力受損,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性指標上升,因此被檢測指標上升。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時間,醫護人員應當為體檢患者或者有風濕預兆的患者加用免疫學檢驗,并綜合運用5項指標進行判斷。

猜你喜歡
補體免疫學類風濕
補體因子H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
抗dsDNA抗體、補體C3及其他實驗室指標對于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傷的臨床意義
益腎蠲痹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Meta分析
求醫更要求己的類風濕關節炎
豬流行性腹瀉的免疫學機理與臨床應用
《中國免疫學雜志》第八屆編委會名單
流感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檢測意義
《中國免疫學雜志》征稿、征訂啟事
《中國免疫學雜志》征稿、征訂啟事
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5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