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路徑分析

2020-03-03 07:00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孟慶軍
關鍵詞:德育中職課文

■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孟慶軍

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技藝能力的形成,優秀的品質是現在對所有行業員工提出的一大要求。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職學生語文學科教學也發生了變化,強調通過加強漢語學習,提高學生的道德文化和科學文化素養,引導學生為國家的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何在中職學校中開展德育,如何適應社會需要,改變道德教育方式,是現在語文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依托語文課弘揚優秀品德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職業學校一般重視學生的技能培訓,忽視了學生的品德發展,對學生的了解不夠。第二,從中職教師能力來看,教師自己對于德育知識的理解也不深刻,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難免會力不從心。同時,教師的教學手段創新力不足,在開展教學時多數是憑借自己以往的經驗,將理論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而且教師大都選擇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主觀性很強。第三,從學生角度來看,由于現在很多高校都采取擴招的形式吸引學生,導致中職學校的學生數量逐漸下降,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中職院校也拓寬了錄取范圍,這也造成了學生來源比較復雜,而且道德素質下降等問題。

由于學生的情況比較復雜,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有的學生本來知識儲備就比較少,在課堂上大量知識的講授會使得這部分學生越來越跟不上教師的思路,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在人生觀方面,學生只關注自己,沒有集體意識;就個人心理素質而言,學生意志薄弱,遇事經常退縮;在學習方面,他們經常得過且過,不能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正因如此,很多學生都認為語文學科沒有必要下很多功夫,對學科本質理解不清。如何通過道德教育結合語文學科來提高道德教育內容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是學校和教師都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二、依托語文課弘揚優秀品德的策略分析

(一)改變教學手段,滲透德育

以前,教師都是按照課本內容詳細地給學生介紹,教師只在乎學生的掌握情況以及最后的成績,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這樣的課堂一般是非常無趣的,不僅教師教學沒有激情,學生學習也會失去興趣,導致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控力不足,更不用說是開展德育。特別是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講,很多學生會產生抵觸心理,不僅對該掌握的語文學科知識做不到很好的理解,而且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手段,融入多媒體教學,從導入到討論到課后總結階段都進行精心設計,融入有趣的因素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得學生一整節課都可以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并且在教學的同時利用多媒體融入德育要素。

例如,在講解《故鄉的榕樹》這一課時,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余光中《鄉愁》的朗讀音頻,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借此調動學生的興趣。之后讓學生通讀課文,品讀文章中的重點內容“課文中圍繞故鄉的榕樹作者寫了哪些人和事”,將描寫榕樹的句子摘抄出來。最后,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課堂上,學生都很積極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對家鄉、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創新使用教材,滲透德育

以往,教師都依賴教材進行講解,對于課外的內容幾乎不會引入,而現在的語文教材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提升素養的唯一渠道,因此,在現在新課改背景下,有的專業人士認為對于教材的使用要改變原來的方式,就是并不完全依賴教科書,也不能執著于教科書。教師在教學時要考慮許多因素,如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設計、教學氛圍等,只有考慮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為教師和學生服務。要想改變使用教材的方式,教師必須做到“教學大綱、教材重點、學生能力這三者的結合分析”。

同時,語文教師必須關注教材中對學生的德育起到重要促進作用的部分,并且對每篇課文的道德教育要素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課文中的哪些內容可以應用于德育,這是語文教師必須考慮的。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外書、網絡等渠道收集資料,之后進行德育信息整合。語文教師還需要對自己的學生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了解學生的思維,考慮學生在道德品格上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思考分析這些問題如何與課文相融合。

例如,在講解《我一生中的八個重要抉擇》這節課的時候,我先用汪峰的一首歌《怒放的生命》來活躍課堂氛圍。之后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通過小組討論來探討本文的重點,討論的主要內容是找出作者描寫一生中的八個抉擇的句子,并且將其概括為小標題的形式。學生通過我的引導以及小組討論將主要內容歸納為“選重點專業、研究領域轉變、重視英語、跨入新研究領域”等八個方面,總結到位。最后我讓學生思考面對人生的抉擇時應該如何做。學生在這個環節很主動地回答問題,明白了要抓住機遇,及時做決定,并且要將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的道理。

(三)營造有趣環境,滲透德育

很多中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提不起精神,經常開小差,這是因為教學環境非常無趣。面對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熱情不高的問題,教師應該采取各種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營造有趣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基礎,體現作品的美學和文化功能,并將情感因素融入教學過程中,用課文的美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使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教師在教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要帶有感情地閱讀,教他們如何分析課文,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現文本中包含的德育思想,讓學生可以真正明白其中蘊含的優秀品質。不僅是在課堂上,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讓學生將語文學科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可以懂得更多道理,形成優良的品格。

例如,在進行《我的母親》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先對作者及文章的背景進行了簡要介紹,借此烘托課堂氛圍,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大體的認識。之后我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分析了其中描寫母親形象的片段,總結母親在“我”的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母親的教育對“我”的影響。同時,我邀請了幾位同學分享他們與母親之間的感人故事,學生描述得都很認真且詳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理解了本文所要講解的德育知識,明白了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的道理。

(四)堅持學生為主,滲透德育

中職學校的學生主要是從生活中學習和領悟人生哲理,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因此,教師一定要將語文學習應用于生活,只有讓學生深入生活,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如果忽視了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看法,那么語文課程就會失去對學生精神品質的滲透教育,間接影響德育的效率。教師要依據上面所說的教學手段,根據道德教育目標在課堂上營造適當的教育環境,使教育內容具有現實意義。許多中職學生并不會再繼續升學,所以學生的自由時間比較多,為德育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討論、提問的教學方法,在教師創造的環境中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教師“退居二線”,把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德育目標,提高中職學生的道德素養。

例如,在講解《最后一片葉子》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播放了根據本文改編的話劇片段,為學生的德育奠定了情感基調。之后我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思考“一片葉子”在全文中的作用,在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之后學生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文章以“一片葉子”為線索,而這片葉子給了主人公活下去的希望。最后我讓學生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再現了課文中的場景,學生表現都很活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明白了深刻的人生道理: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

總之,在中職學校教學中融入德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它可以讓學生明白人生道理,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要特別重視這一點,運用改變教學手段、創新利用教材、營造有趣的環境以及堅持學生為主體等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水平。

猜你喜歡
德育中職課文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背課文的小偷
應用多媒體技術 創新中職德育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背課文
關于中職土木工程測量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分析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