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若干思考

2020-03-11 18:52福建省福州市總工會課題調研組
工會信息 2020年11期
關鍵詞:工會工作職工群眾工會

□福建省福州市總工會課題調研組

職工之家,作為發揮基層工會作用的重要平臺、增強基層工會活力的有效手段和全面提升基層工會工作水平的綜合性載體,在基層工會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建省福州市總工會最近通過實地考察職工之家、走訪企業、訪談工會干部和職工等多種形式,發現問題,探索解決途徑。

福州市目前之現狀

近年來,福州市各級工會堅持“三個一批”分類指導,推進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努力建設職工滿意信賴的職工之家,不斷增強職工群眾對工會改革的獲得感。

(一)堅持“三個一批”分類指導。在每年“選樹一批、提升一批、轉變一批”目標的指引下,福州市總工會全面推進“建家”活動。目前,全市基層工會“建家”活動開展面達92.9%、合格面達84.7%、優秀面達9.5%。轉變一批落后單位,截至目前全市開展職工之家建設單位1.4萬余個;提升一批達標單位,以非公企業為重點,積極培育各級先進、模范職工之家,聯合縣(市)區、產業工會已對1000多家職工之家建設工作開展考核;培育推廣一批職工之家建設先進典型,打造福州市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品牌集群。目前,全市市級以上先進(模范)職工之家1209家,其中市先進920家,省模范職工之家213家,全國模范職工之家76家。

(二)開展“會員評家”試點工作。精選百家企業工會開展示范性“會員評家”試點工作,向每個試點單位劃撥專項工作經費2000元。在試點工作中細化“會員評家”的主要內容,圍繞基層工會的主要職能和業務加以詳細說明或具體量化,引導試點工作堅持原則、明確方向。規范“會員評家”程序,以會員評議為主題,結合工會自查、黨政評價及上級工會核查,確保評家工作落實到位。通過試點,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提高會員對工會及工會主席(副主席)工作的認可度,建立以職工滿意為導向的工作評價機制,推進工會組織群眾化、民主化建設,提高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整體水平。

存在的問題

調查發現,福州市職工之家建設還存在基礎“薄弱化”、內涵“單一化”、考評“形式化”、地位“邊緣化”等問題。

(一)工作基礎“薄弱化”。隨著社會轉型發展的不斷深入,新業態發展方式和職工群體就業方式發生變化,工會組建和職工之家建設并未實現全覆蓋。目前,仍有部分基層單位尤其是非公企業未建立工會,未開展職工之家建設,基層基礎仍然較為薄弱。

(二)建家內涵“單一化”。在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加快的背景下,職工的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出現分化,職工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而部分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還只停留在硬件建設上。場館建筑氣派,文體設備齊全,但軟件建設卻還差強人意,建家的內容太過單一,缺少“家”的氛圍,無法真正滿足職工的需求。

(三)考評機制“形式化”。上級工會暫未適應企業組織形式、職工隊伍結構和勞動關系的變化,仍用一刀切的量化標準,導致部分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淪為形式。一條條建家指標讓有條件的基層“依樣畫葫蘆”,沒有條件的基層“望指標興嘆”,職工之家建設成效沒有落到實處。而實踐中,也仍存在上級工會為了完成任務指標、為了“爭先進”,向下壓任務、定指標,一級推一級的情況?;鶎悠S趹渡霞壍母黝悪z查,沒有精力真正為職工服務。

(四)地位作用“邊緣化”。部分基層工會存在感低,職工之家建設作用發揮不明顯,職工認可度低。這種現象在小微型企業特別突出,企業職工人數少,老板個人權威極大,在工會工作過程中,經常出現重效益、重結果、輕過程、輕利益的情況,這些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職工對職工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職工無法產生主人翁意識,不在乎、不參與職工之家的建設,職工不認可工會能夠發揮作用。

原因分析

(一)企業主觀認識上存在偏差。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職工的訴求也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但部分基層單位尤其是微小非公企業行政方并沒有充分認識職工之家建設的重要作用,存在著主觀認識偏差,不夠重視工會工作,導致職工之家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影響職工的滿意度與美譽度。部分企業行政方雖然已經認識到了職工之家建設是重要的群眾工作形式,但是也未能意識到工會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二)基層工會軟件建設仍有欠缺。隨著80后、90后大量新生代職工的出現,工會服務對象的特點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而目前,大多數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存在注重錢物方面的救助、文體活動設施的配套,而對新媒體技術手段運用不夠、對職工精神需求關注不足的問題。有設備,有場館,但沒有人才,沒有氛圍,這部分基層工會軟件建設的欠缺,很大程度上影響職工之家建設工作實效。企業工會大多數未配備專職工會干部,尤其是非公企業,主席通常由中高層管理人員兼任,工會委員通常由中層管理人員、車間班組長或一線職工兼任,繁忙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任務使其應接不暇,難于專心工會工作。工會干部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多數基層工會干部受制于時間、精力不足,加之企業特別是非公企業的職工流動性大、變動頻繁,難以保證職工之家建設實效落到實處。

(三)基層工會經費保障力度不足。從福州市看,機關事業單位工會經費均可足額撥繳,在經費使用、活動方式等實際操作層面還有很多困惑。一些非公企業也不能依法足額撥繳工會經費,有的甚至沒有設置獨立工會賬戶,開展活動所需經費必須過行政批準,使得職工之家建設缺乏經費保障,與職工期盼存在較大差距。

(四)上級工會指導服務不到位。當下,基層工會工作的綜合環境日趨復雜,工作內容多樣化,對上級工會服務指導的能力、內容、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實踐指導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的過程中,存在指導浮于表面、脫離實際、口號震天響、指標滿天飛的現象,這令基層工會苦不堪言。據不完全統計,涉及基層的工會工作大項就有近20項,小項多達70多項。上級工會各個職能部門各有各的任務,各有各的重點,讓基層工會處于沒有時間、精力做好工會工作的尷尬處境。同時,產業工會和地方工會“抓的是一樣的工作,用的是一樣方式”的重復指導,幾十年“念同一本經,干一樣活”的機械服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基層工會的工作效率,導致建家成效不理想。

若干思考

通過長期對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推動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思想引領,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

1.改進企業觀念與認識。企業行政方是企業發展的引領者同時也是決策者,當企業行政方充分認識到工會對于企業發展的作用,并給予很大的支持,那么才能順利的開展工作,構建良好的企業工會環境。

2.帶領基層工會保持政治定力。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成為追隨核心、擁戴核心、捍衛核心的中流砥柱,百折不撓、忠實可靠地履行引領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

3.引領職工把握正確方向。對標對表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在職工文體活動中強化思想性、教育性,引導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匯聚起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二)激發內在動力,滿足職工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滿足職工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是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的重要目標。工會如何始終同職工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需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這就要求始終強化職工之家建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始終重視調動工會干部的積極性,激發基層內在動力,破解職工之家建設軟件欠缺問題。

1.健全完善“會員評家”機制。職工之家怎么建、建成什么樣,歸根到底還得生活其中的職工最有體會、最有感觸,也最有發言權。要以職工滿意不滿意、認可不認可、擁護不擁護為標尺,健全完善“會員評家”機制,尊重會員的主體地位,以職工需求為工作導向,努力建設職工信賴的家;要強化激勵與約束機制建設,激發基層建家內在動力與活力,保持常建常新、蓬勃發展,努力建設富有生命力的家。

2.落實基層工會主席工作津貼制度。津貼制度的落實,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基層工會主席的職業榮譽感,促進基層工會主席有效履職,促進職工之家建設迸發活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從2017年起,福州市試行在非公企業先進(模范)職工之家中試行兼職工會主席、副主席發放崗位津貼制度,充分調動非公企業工會干部積極性。

3.推動網上工會打造。通過建設“網上工會”方便職工群眾,達到“職工盡量不要來,最多來一次,服務并不少”的水平。同時要加強打造“虛”“實”結合的工會服務網絡,鼓勵各基層工會在職工之家建設過程中,開設工會微信公眾號或在企業微信公眾號上設立工會工作欄目,即時推送各類工會活動信息,開通各項服務功能,讓職工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工會的關懷、享受到工會的服務。實現“點對點”的精準服務,突破服務職工的“最后一公里”。

(三)深化工會改革,推動改革創新向基層延伸。

1.以“轉職能”為切入點,巧用“加減法”,做實資源整合。避免工作打散槍,各有各的任務、各有各的重點,統一各個職能部門的資源,形成合力,將涉及基層的工作整合到職工之家創建當中,打造基層工會的綜合品牌——職工之家。首先要做好“減法”。減去職工不擁護的事項;減去不是職工要求最迫切、企業不支持的事項;減去不是基層工會所能做的、不應當列入工會“責任清單”的事項。其次要做好“加法”。增加基層工會結合實際開展工作的時間和空間,為職工之家建設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工作環境;增加上級工會推動職工之家建設的“干貨”,真正做到人往基層走、心往基層想、物往基層使。

2.以“轉方式”為著力點,上下聯動,突顯集群效應。從“我要基層做什么”發號施令式運作模式,轉換為“我們究竟能為基層做什么”。首先要在“帶”字上下功夫。帶動基層用法治思維謀劃工會工作、用法治方式推動工會工作、用法律武器維護職工權益。在“中層設計”上,發揮設(區)市一級工會的輻射引領作用,為基層提供可復制的經驗、可借鑒的典型和可延伸的范式,帶動基層創造性的打造工會品牌,形成上下聯動、上下互動的產業鏈條,將上級工會的工作通過職工之家建設延伸到職工群眾當中去。其次要在“代”字上做文章?;鶎庸o力解決的問題,上級工會通過依法監督、代理協商等方式,代表基層履職盡責。例如,基層無力解決的經費問題,上級工會就要加強“源頭參與”,代表基層提請同級黨政或上級工會幫助解決,力求通過完善經費使用與管理的實施細則、建議逐步提高工會經費在基層的留存比例、加大項目化定向補助等渠道,為基層工會職工之家建設爭取更多的經費保障。同時盡力“協調配合”,代表基層工會與企業行政方加強溝通,根據不同所有制企業和單位的實際情況,加大工會經費使用和管理的培訓、指導和監督力度,讓基層工會敢用、會用、用好工會經費。通過依法“代理”,不斷提升基層工會的戰斗力,進而形成共生共贏的“集群效應”。

3.以“轉作風”為落腳點,竭誠服務,做真“娘家人”。落實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職工之家做實、把“娘家人”做真。首先要校準服務標準。從根本上、整體上實現向服務型工會方向的轉變,把服務確定為工會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在工作理念上突出服務,工作重心上轉向服務,政策措施上聚焦服務,檢驗評比上彰顯服務,不斷強化服務功能、創新服務載體、建立服務機制、構建服務格局、落實服務責任。其次要致力創新發展。根據基層變化了的實際,審視工會的體制與機制,破除幾十年“念的是同一本經,干的是同一樣活”的自我封閉、自我循環的思維定勢,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抓住主要矛盾,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大膽改革創新。第三要做職工最可信賴“娘家人”對標服務標準,提升工會工作質量和效能,最終決定因素還在于人。廣大工會干部要時刻把職工群眾利益掛在心上,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要從職工群眾立場出發,把職工群眾意愿作為工作的“風向標”,把職工群眾評價作為工作的“試金石”,自覺把群眾工作的“軟任務”轉化為“硬責任”,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

猜你喜歡
工會工作職工群眾工會
數讀·工會
數讀·工會
數讀·工會
工會
把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會的使命擔當
工會工作
關于新形勢下加強黨對工會工作領導的思考
淺析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職工群眾工作的能力
新形勢下做好工會工作的創新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