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

2020-03-12 18:11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20年12期
關鍵詞:分配機制科研機構海峽兩岸

孫 杰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5)

引言

現階段,海峽兩岸的交流合作意愿降低,加劇了兩岸產業重疊、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問題。兩岸在諸多領域都表現出競爭而非合作的關系,使得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動力減弱。因此,要推進兩岸關系發展,就必然要厘清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形成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優化海峽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運行機制,切實提高兩岸地區的協同創新發展水平。

一、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構成

產學研協同創新以產業、科研機構和學校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中介機構為輔助要素,參與者之間相互協作,形成創新網絡,共同對技術進行開發、轉化與應用構成協同創新機制[1]。協同創新機制一般包含動力機制、利益分配機制、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以下將對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構成進行具體說明。

(一)動力機制

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動力要素按照來源的不同,可以分為內部動力與外部動力。內部動力與外部動力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有效運行。其中內部動力包含利益驅動、戰略協同與內部激勵。利益驅動是最根本的內部動力[2],產學研的各個主體基于不同的利益取向進行合作交流,平衡各方利益訴求、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至關重要。戰略協同強調產學研主體設立共同的戰略目標,各個成員擁有一致的價值理念和行動方向,彼此間相互協作形成戰略聯盟。內部激勵指設立合理的獎懲機制,調動、激勵人力資本的工作積極性,使得每個成員可以發揮自己的最大效用。

分析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外部動力,需要考慮市場需求、市場競爭、技術創新和政府支持等影響因素。市場需求拉力是首要的外部動力[3],企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市場的需求,市場需求的動態變化推動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之間的相互協作。市場競爭壓力迫使產學研各方加強知識的收集與整合,推進知識成果的轉化與應用,使得創新知識在產學研主體間進行有效的流通與轉化。技術創新動力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重要影響因素,信息時代中產業技術更新加快,迫切需要產學研協作,共同進行科學技術的研發,推動產業技術變革。政府支持力指政府作為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相互協作的初始推動者,對產學研各方的協作交流發揮至關重要的引導和激勵作用,一方面政府通過舉辦科研論壇、建立科技創新平臺和科技孵化器等引導產學研各方協作;另一方面,政府應對產出卓越成果的企業、學校和科研機構進行激勵,充分調動各主體進行協同創新的積極性。

(二)利益分配機制

利益分配機制對產權關系進行了界定,涉及“分蛋糕”的問題[4]。產學研協同創新“做蛋糕”越大,面臨的資源利用與分配等問題越復雜。利益分配問題緣于產學研各方信息不對稱、利益訴求不盡相同,易產生道德風險。具體來講,一方面產學研各方信息優勢不同。學校與科研院所相較于企業掌握著更為豐富的基礎知識與實驗設備,由于技術研發存在不確定性,研發過程缺乏合理的監督評估機制,科研人員有動機降低研發積極性;企業相較于學校與科研機構,更加了解市場的需求動態和技術成果產生的經濟利潤,企業為獲取更多的利潤有動機虛報成本與收益。另一方面,產學研各方的利益訴求不同,學校的科研人員重視基礎研究,關注科研成果的學術影響力;科研機構注重科學技術的轉化;企業則關注技術成果的市場應用與推廣,以及可能產生的成本與收益。

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強調一方而忽略另一方會破壞整個協同過程,降低協同效率,構建合理透明的利益分配機制,使產學研各方能夠有效分配收益、分擔風險,是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

(三)保障機制

保障機制作用于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整個過程,對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有效運行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具體包括組織監督機制和信任機制[5]。其中組織監督機制指在產業、學校、科研機構三者協作過程中,要建立健全管理組織,對產學研各方的合作進行監督管理。實際操作過程中,第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和管理手段,打破產學研主體間的部門邊界和制度管制,對人力、技術、資本、知識等創新資源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防范管理成本的提升和意外風險的出現;第二,要結合市場需求,對創新知識的產生、轉化和應用做好中長期規劃,對創新資源進行合理整合與利用,使產學研各方都能發揮自身的最大價值;第三,要對知識產權進行合理的評審和歸檔,有效保障產學研各方利益。

信任機制可以提升產學研各方的技術信息交流與科研成果轉化[6],產學研協作失敗與創新資源浪費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對稱與合約不完善導致的。構建完善的信任機制一方面要保證產學研各方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彼此間進行有效的合作與交流,實現信息的自由流通;另一方面,創新主體在協同創新之前要訂立行之有效的合同與契約,明確參與各方的權利與義務,對保密信息施行完善的保護措施。

二、構建海峽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制約因素分析

(一)海峽兩岸的制度差異大,協同創新面臨體制障礙

海峽兩岸存在巨大的制度差異,實施不同的制度、遵循不同法律和稅收準則、使用不同的貨幣。巨大的制度差異會提高人力、資本、知識、技術的傳輸成本,阻礙產學研創新主體與創新要素在兩岸間的跨區域流動。首先,海峽兩岸實施不同的稅收準則,城市間的利益訴求與發展目標不同,發展差異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形成。其次,海峽兩岸施行的法律法規不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參與主體在兩岸之間進行交流合作時,面臨法律機制障礙。最后海峽兩岸沒有形成統一的建設機制與發展規劃,存在重復布局、相互競爭的問題,使得兩岸間的創新資源無法得到有效的整合與分配,造成資源浪費。

(二)海峽兩岸產業協作意愿減弱,協同創新動力不足

第一,兩岸間的產學研協作意愿減弱,臺灣企業對大陸的投資份額呈下降趨勢,2010年臺灣對大陸投資所占份額為83.8%,2018年降至37.3%,2019年回升到37.9%,但仍不及2010年的一半,其中資訊電子產業投資衰退明顯,2019年臺商赴大陸電子零組件制造業投資同比下降66.1,電子、電腦產品及光學制品制造業投資同比下降56.8%[7]。第二,臺灣政府對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支持作用沒有發揮,產業、學校、科研機構以及金融中介機構之間缺乏高效率、深層次的協同創新。

(三)海峽兩岸利益分配機制缺失,阻礙協同創新發展

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實施過程中,高收益與高風險并行,海峽兩岸產學研主體間的利益分配機制缺失,阻礙了協同創新發展。一方面,2016年以來,兩岸的協作風險加劇。盡管兩岸開放交流以來,長期遵循“臺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歐美”的合作模式,兩岸之間有一定的合作基礎,但是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大,此外產學研參與者也面臨信息不對稱風險?,F階段,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已停止溝通聯系,兩岸兩會的協商談判機制也停止運行,兩岸間無法建立有效的風險預測、風險監控、風險協調平臺,加大了產學研各方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兩岸產學研參與者間的利益分配趨于復雜。長期以來,兩岸在要素驅動下進行經濟合作,使得參與者更加注重市場效率而非利益分配,兩岸行政機構也沒有對利益分配進行有效調節,無法有效解決產學研協同創新收益分配問題。

三、海峽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優化設計

(一)建立海峽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動力機制

從內部動力視角出發,一方面要完善相關的激勵體系,在產學研內部營造舒適的協同創新氛圍,為產學研參與者提供一個可以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包括公正的聘用與晉升機制,將績效考核與科研成果的產出、轉化與應用掛鉤等,最大限度的激發產學研參與的創造性,吸引并留住相關領域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內部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明確產學研各方的分工,保障各方的權力與義務,提升協同創新效率。

從外部動力視角出發,第一要明確兩岸的產業分工,推進產業間的協作。大陸產業的發展短板可能恰恰是臺灣地區產業的發展優勢,臺灣擁有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等一批知名高校,匯聚了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可以為中國大陸在人工智能、5G技術、新材料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提供支撐。第二,要加強兩岸政府官員之間的溝通,特別是臺灣政府要發揮其支持力和引導力,推進產業、學校、科研機構、金融中介機構之間的協作交流,共同參與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工作。

(二)構建海峽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利益分配機制

構建利益分配機制,保障產學研參與者的利益公平。第一可以考慮構建海峽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理事會,一方面做好產學協同創新進行中長期規劃,確立技術開發、應用和推廣的總體發展路線;另一方面明確資金、技術、知識產權的歸屬,避免利益沖突。第二,產學研參與者要定期舉辦會議,對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溝通與協商,在談判和磋商中達成共識,找到利益共同點,盡可能滿足各方的利益訴求。第三,高收益必然會面臨高風險,利益分配過程中也要明確產學研各方承擔的風險,產學研協同創新成果從產生到應用會經歷技術研發、科研成果轉化,市場投入三個階段。技術研發階段產生的風險,應主要由高校承擔;科研成果轉化階段風險由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承擔;市場推廣階段產生的風險則主要由企業承擔。第四,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可以考慮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對因風險事故導致產學研協作暫?;蚴〉膮⑴c者提供一定的資金補助,以維持兩岸協同創新的長期性與穩定性。

(三)健全海峽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的保障機制

健全保障機制,為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的協作提供更好服務保障,要重點加強組織監督機制與信任機制的建設。在組織監督機制建設方面,第一要優化臺資企業、臺灣人才赴大陸進行投資與學習的環境,鼓勵各地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頒布惠臺政策,改善兩岸人民在學習、工作、生活、就業創業方面的待遇,提升臺灣人民到大陸工作學習的信心,為兩岸產學研各方的協作提供支持與保障。第二,要監督保障兩岸間人力、資本、技術等創新要素的流通,與臺灣分享大陸的經濟建設成果與發展機遇,推進兩岸“四通”的實現。

在信任機制的建設方面,一方面要加強兩岸產學研主體的溝通與交流,推進與臺灣“藍營”地區的創新合作??梢钥紤]圍繞兩岸產學研協同創新議題,定期舉辦企業家論壇、科研講座、學術研討會,匯聚兩岸的企業家和學術科研人員,共同協商兩岸產學研協作的模式與方案,增強彼此的信任,為長期合作打好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積極打擊知識產權欺詐與偷盜的行為,對應用前景良好的科研成果要及時申請專利保護,有效保障產學研各方的合法權益。

猜你喜歡
分配機制科研機構海峽兩岸
吉林省加快發展新型科研機構的綜合思考
逆行者的武漢
指數需求下農產品供應鏈渠道利潤的公平分配機制
農產品供應鏈渠道利潤的公平分配機制
海峽兩岸
海峽兩岸
醫療科研機構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相關問題研究
海峽兩岸
海峽兩岸
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經濟功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