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教研員的使命、任務與專業素養

2020-03-13 08:11莫景祺
中國教師 2020年1期
關鍵詞:教研員教研素養

莫景祺

2019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研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文件中對加強教研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了落實黨中央對教研工作的要求,2019年11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教研工作意見》),這是國務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時隔30年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教研工作的文件。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教育部對新時代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視,對于新時代教研工作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A教育教育教學改革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與黨中央、國務院對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要求,使教研工作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挑戰,也對新時代教研員的使命、任務與專業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教研員的使命與任務

明確新時代教研員的使命與任務是適應基礎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加強教研隊伍建設,促進教研員專業發展,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專業支持的前提。要準確把握新時代教研員的使命與任務,需要從以下幾個視角來進行理解。

1.要繼承我國教研工作的寶貴經驗

我國的教研制度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產生的,已經走過了70年的發展歷程。我國的教研工作經歷了70年風風雨雨,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對于教研員的使命和任務,盡管不同時期人們對質量與工作重點的理解、表述方式與用語都在發生變化,但從本質上始終不變的是:教研員的使命是為基礎教育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提供專業保障,其任務是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專業支持。偏離了上述使命和任務,就忘記了初心,就失去了教研員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我國教研工作的寶貴經驗為我們思考新時代教研員的使命和任務提供了歷史參照。

2.要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這三個文件對新時代基礎教育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是指導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們思考新時代教研員的使命和任務提出了時代要求。根據《教研工作意見》精神,當前,教研員要加強全面育人的研究和指導,要加強對課程、教學、作業和考試評價等的研究和指導,要創新教研工作方式。

3.要面向實施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的總體目標。并提出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和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其中一項戰略任務就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構建全方位協同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有效機制,把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優勢轉化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依靠部門大協同、區域大協作,推進教育現代化。這些目標和要求與教研員的工作緊密相關,教研員要為基礎教育各學段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專業保障,要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發揮獨特作用,教研員要成為協同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實施教育現代化戰略為思考教研員的使命和任務提供了未來指向。

從歷史、現在和未來三個維度來看,新時代教研員的使命就是為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提供專業保障;新時代教研員的重點任務就是為在課程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專業支持。其重點任務具體來講就是:一是要突出育人的研究和指導。聚焦課程教學領域,加強構建“五育并舉”學校課程體系的研究指導,加強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的研究和指導。二是要加強對課程教學關鍵環節的研究和指導。要指導教師深入理解課標和教材,準確把握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思想與方法,加強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指導。加強對教學設計的研究和指導,提高教師教學設計的規范性和專業化水平。同時,還要加強作業設計和考試評價的研究和指導。三是加強育人方式改革的研究和指導。育人方式的改革要符合育人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要符合教育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還要加強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研究與指導,充分重視技術的作用,根據育人目標實現的需求來選擇和應用技術,實現技術對教學方式變革的積極作用。

二、提高教研員專業素養所面臨的機遇與

挑戰

教研員要擔當起新使命和新任務,必須整體提高專業素養。教研員專業素養的提高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1.教研員專業素養提高迎來了難得的機遇

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教育部印發的《教研工作意見》明確了教研工作的目標、任務,為教研員專業素養的提高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教研工作意見》要求嚴格教研員專業標準,使教研員專業素養的提升有了基本依據?!督萄泄ぷ饕庖姟诽岢隽私萄袉T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包括:政治素質過硬、事業心責任感強、教育觀念正確、教研能力強、職業道德良好5個方面的條件。三是《教研工作意見》提出要建立教研員的準入和退出機制,為保持教研員高水平專業素養提供了保障?!督萄泄ぷ饕庖姟芬蟾鞯貒栏癜磳I標準和遴選配備條件完善教研員遴選配備辦法,建立專兼職結合的教研員隊伍,按課程方案要求配齊所有學科的專職教研員,優化教研員年齡結構等,對于不履行教研職責,違背教研員職業道德,不適宜繼續從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員,應及時調整出教研隊伍。四是《教研工作意見》要求促進教研員的專業發展,為持續提升教研員的專業素養提供了重要途徑?!督萄泄ぷ饕庖姟穼萄袉T的培訓、專業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資待遇、表彰獎勵等提出了明確要求。五是《教研工作意見》要求創新教研工作方式,為持續提升教研員專業素養提供了動力?!督萄泄ぷ饕庖姟芬笠鶕嶋H情況創新教研方式,教研員要深入學校深入課堂,加強對農村、貧困、民族、邊遠地區學校和薄弱學校的指導等。這既是對教研工作提出的總體要求,也是對廣大教研員提出的要求。

2.教研員專業素養提高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教研員專業素養提升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如前所述,面對基礎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對教研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二是來自教研隊伍建設短板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課改以來,隨著教研工作的轉型發展,我國形成了一支不可或缺的教研隊伍。目前,我國有近10萬人的教研隊伍,教研員配置以單一學段、單一學科為主,實現了全學段、全學科覆蓋。但是,當前教研員專業素養的提高仍然受到教研隊伍建設短板的制約和影響。

(1)編制制度缺失。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2016年的調研估算,目前我國教研機構共有編制數9.79萬人,教研機構實有人數為8.26萬人,其中有3.01萬個編制(占編)未被直接用于教研工作。缺編或有編不補、編制被占用、教研員在崗卻不在編等問題成為教研員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教研員被借調現象十分普遍,且越往基層這一問題越突出。

(2)教研隊伍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教研員的數量總體上還不能滿足教育教學指導的需要。據2016年的調查問卷分析,教研員跨學段現象在音

樂(66.67%)、體育與健康(62.73%)、美術(62.53%)、藝術(62.16%)、勞動技術(61.82%)等學科比較普遍。教研員在小學階段跨學科情況最嚴重,達24.78%,初中階段為19.36%,高中階段為17.25%。調查發現,由于缺少專門人才,新課改之后出現的新學科常由其他學科教研員兼任。從教研員的專業結構來看,音體美學科的教研員比較缺乏。

(3)教研員缺乏規范的培訓制度。教研員培訓缺少統一性的整體規劃,學習、進修的安排比較隨意,幾乎沒有專門針對教研員的專項培訓,而是將其納入教師培訓項目中,總體呈現零散狀態,制約了教研員素質的提升。問卷調查顯示,有31.63%的教研員近一年沒有接受專門培訓,77.79%的教研員近一年接受專門培訓的次數為兩次及兩次以下。同時,一些專業發展活動品質參差不齊、內容不適宜、實踐性不強,也影響了教研員專業素養的提升。

(4)教研員隊伍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缺乏入職標準,進人條件因地、因人而異。甚至有個別地方領導把教研機構當成“后花園”“養老院”。二是教研機構吸引力不足。教研員的工資、福利均低于當地教師的整體水平,職稱評定主要參照中小學教師職稱結構,遠不能匹配教研隊伍整體專業水平較高的實際情況,致使優秀教師不愿意加入教研隊伍。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高級職稱比例不能滿足教研員參加職稱評審的需要。三是缺乏專門針對教研員的榮譽評定制度,或將評定指標納入教師系列但向教師傾斜,或直接忽略教研員,使得作為“教師的教師”的教研員,很難獲得各級各類榮譽。

上述4個問題的存在①從不同方面影響著教研員專業素養的提升, 主要矛盾亟待解決。

三、教研員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教研員是通過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而保障區域整體教育質量的專業群體,需要與其基本任務相適應的專業素養。

1.教研員專業素養發展應堅持的理念

研究教研員的專業素養,需要從教研員的職業定位和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對教研工作的要求出發,明確教研員專業素養發展應堅持的基本理念,并將其作為研究、細化教研員專業素養發展的指導思想。概括起來,研究教研員的專業素養要強調以下幾個方面:(1)以德為先。要對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高尚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精神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這是教研員首先應該具備的素養。(2)教師為本。教研員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直接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研究教研員的專業素養要強調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本。(3)能力為重。教研工作需要教研員有政策理解、研究指導、組織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研究教研員專業素養要對其應具備的相關能力提出要求。(4)專業為基。教研工作是一項高度專業性的工作,要求教研員具備教育理論、學科、學科教學、教師教育、學生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這是做好教研工作的基礎。研究教研員專業素養也要對教研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提出明確要求。(5)服務為要。教研員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教師和學校,是成就教師和學校的,需要具備服務精神。研究教研員專業素養要對教研員的服務精神提出要求。(6)終身學習。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基礎教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發展,教研員工作的重點和教研方式也需要不斷創新,教研員需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研究教研員專業素養,還需要對教研員終身學習能力提出要求。

2.教研員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教研工作意見》提出了教研員一般應具備的基本條件,為研究、細化教研員的專業素養提供了基本遵循原則。以此為指導,教研員的專業素養可以概括為以下5個方面(見圖1)。

(1)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護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理解和執行國家的教育政策,特別是課程政策;具有正確的教育觀念,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積極踐行發展素養教育。

(2)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研工作;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對工作有責任心;有積極的工作態度;甘為人梯,樂于奉獻。

(3)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有教育理論、課程、教學、學科、學科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有關于學生的知識;有關于教師教育的知識;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了解和把握國內外教育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最好的教育實踐經驗。

(4)有很強的專業能力。教研員的專業能力應包括政策理解、教學研究和教學指導三個方面能力。政策理解能力應主要包括:把推動課程政策落實作為重要職責;學懂、吃透國家的課程政策;幫助學校、教師理解、執行國家課程政策。教學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能設計課題研究方案,開展研究,總結研究成果;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能設計、組織、管理教研活動;善于發現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并推廣;善于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并加以解決;能整合專業資源,并經過鑒別、加工,將其有選擇地傳遞給教師。教學指導能力主要包括:能指導學校課程建設和實施;能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能指導學校和教師的考試評價;能指導教師的作業設計。

(5)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教研員的組織管理能力主要包括:有辦事能力; 有團隊合作精神;有人際溝通能力;有創新精神;有終身學習能力。

圖1 教研員的專業素養框架

四、教研員專業素養提高的主要途徑

各地提高教研員專業素養的經驗表明,提高教研員的專業素養,除了通過加強教研隊伍建設,解決制約教研員專業素養提升的外部問題外,還應主要通過“在教研中學會教研”來實現。

1.在文化認同中提高

需要引導廣大教研員不斷提高對教研員工作價值的認識,認識到教研員工作對于提升一個地區整體教育質量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認識到教研工作對于促進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而使廣大教研員熱愛教研事業,將自己的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展中,這樣就有了主動發展的動力。這就需要各級教研部門根據工作實際,營造積極健康的教研文化,引領廣大教研員形成對教研工作共同的價值

追求。

2.在教研轉型中提高

在基礎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下,教研工作的轉型創新成為必然。各級教研部門應在教研轉型過程中,引導廣大教研員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聚焦教育教學改革的工作重點,創新教研機制和教研工作方式,通過積極投入到教研轉型工作中來增長本領。

3.在組織教研活動中提高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教研部門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例如,以項目(課題)為載體的教研、網絡教研、合作教研、聯片教研等。組織教研活動對教研員能力的要求是綜合性的,每一次高水平的教研活動都是對教研員專業素養的考量,都是一次在教研實踐中提高的機會。各級教研部門應不斷規范教研活動設計,提高教研活動設計的專業水平,讓廣大教研員在高水平的教研活動中不斷提高能力與素質。

4.在項目(課題)研究中提高

項目(課題)研究是解決課程教學中的實踐問題,提升教研員專業素養的重要抓手。廣大教研員應選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問題作為研究問題,組織教師開展研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師研修課程,在研修過程中對問題進行進一步研究。在項目(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學會研究,提高專業素養。

5.在同伴協作中提高

教研員同伴合作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解決教育復雜問題的有效方式。參加教研活動的教研員往往具有不同的學習經歷和工作經歷,具有不同的特長,具有對同一問題不同的理解,這些差異是教研員同伴合作學習的寶貴資源。在一個個專業發展共同體中,教研員可以與同行和廣大教師一起,聚慧共享,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素質。

(作者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歡
教研員教研素養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做慧眼識珠的教研員
苦練內功強素質 務實求精促發展
教育從“心”開始——基于心理教研員的視角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問題指向:學校教研品質提升的實踐轉向——以福建省尤溪縣教研實踐為例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關注教研活動提升教研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