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療效觀察研究

2020-03-13 08:08康桃梅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2期
關鍵詞:康復訓練治療效果應用價值

康桃梅

【摘要】目的:對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采取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的治療方法以及治療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對于過去一年接診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資料100例開展分析,根據入院順序奇偶法對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加以分組,給予其中5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常規康復訓練,將其作為對照組,給予剩余5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將其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接受治療之后20天排尿相關指標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結論:臨床中針對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為其提供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治療效果理想,應該給予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低頻電刺激;康復訓練;治療效果;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32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2-124-01

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或是四周神經系統病變導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礙的疾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臨床表現包含尿急、尿潴留以及尿失禁等,產生泌尿系統感染和腎功能異常風險升高。脊髓損傷屬于誘發神經源性膀胱的主要因素,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疾病最大危害為下尿路排尿障礙導致上尿路功能損傷,嚴重者會產生腎衰竭,現在對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疾病的臨床治療主要包含膀胱功能訓練、外科手術和藥物手段[1]。本文對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采取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的治療方法以及治療效果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于過去一年接診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資料100例開展分析(2018.4-2019.4),兩組患者脊髓休克時期已通過,病情穩定,意識清晰;根據入院順序奇偶法對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加以分組,給予其中5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常規康復訓練,將其作為對照組,給予剩余5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將其作為研究組;對照組5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最小年齡26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50.4±14.6歲,其中屬于頸髓損傷患者8例,胸髓損傷患者20例,腰髓損傷患者22例,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12例,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38例;研究組5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最小年齡28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52.1±10.6歲,其中屬于頸髓損傷患者9例,胸髓損傷患者21例,腰髓損傷患者20例,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14例,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36例;兩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臨床資料比較不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此次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5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常規康復訓練:為患者提供膀胱功能訓練指導,持續進行間歇導尿,每天1次,通過按摩手法提高患者膀胱內壓和腹壓,降低殘余尿量,減少感染風險,告知患者通過飲水建立規律排尿,通過無菌間隙導尿將尿液排出,利用建立低級反射促進自主排尿[2]。

給予研究組50例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選取神經肌肉康復儀開展低頻電刺激治療,骶神經電刺激負極雙側對稱性放置到正對S2骶后孔皮膚,正極放置到正對S4骶后孔皮膚;脛神經電刺激正極雙側對稱性放置到內踝后,負極放置到所對應足底掌面,調整電流強度,根據患者最大耐受程度決定,每天1次,每次20分鐘,每周治療5次,持續治療4周[3];康復訓練方法同對照組。

1.3?評價標準?記錄兩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接受治療之后20天的排尿次數、殘余尿量、膀胱內壓以及單次排尿量。

1.4?統計學計算

本研究所得數據結果通過SPSS 16.0軟件加以處理,各項計量資料全部利用“x±s”表示。統計處理通過X2與t檢驗。以P<0.05為差異代表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接受治療之后20天排尿相關指標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神經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類由于神經系統病變導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礙(即儲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礙),進而產生一系列下尿路癥狀及并發癥的疾病總稱。多種病理性因素可以導致脊髓損傷,如外傷、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醫源性損傷等。幾乎所有脊髓損傷性病變都可以影響膀胱尿道功能。不同節段、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會導致不同類型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礙,在損傷后的不同時間段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脊髓是控制逼尿肌和尿道內、外括約肌功能活動的初級排尿中樞所在,也是將膀胱尿道的感覺沖動傳導至高級排尿中樞的上行神經纖維和將高級排尿中樞的沖動傳導至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下行神經纖維的共同通路。脊髓的排尿中樞主要位于3個部分,即交感神經中樞、副交感神經中樞和陰部神經核,分別發出神經纖維支配膀胱和尿道。不同節段的脊髓損傷導致的神經源性膀胱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并非完全與脊髓損傷水平相對應。同一水平的脊髓損傷、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的病程,其臨床表現和尿動力學結果都可能有一定差異。理想的神經源性膀胱分類標準應包含以下內容:尿動力學結果應是神經源性膀胱分類的基礎; 分類應反映臨床癥狀; 分類應反映相應的神經系統病變。

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屬于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類疾病,能夠引發患者膀胱充盈過度,造成內壓升高,膀胱內部殘余尿量增多,嚴重者會出現輸尿管返流,所以臨床中對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措施非常重要[4]。脊髓損傷病人一般伴隨軀體運動以及感覺功能雙重損害,受損平面以下的內臟器官神經支配功能隨之喪失,同時會產生神經功能紊亂癥狀,神經源性膀胱屬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樞神經受損引發的膀胱以及尿道功能障礙,病人脊髓損傷之后產生神經源性膀胱,不但會為病人帶來痛苦,還會影響到病人的生活質量,所以為病人提供有效的護理方案十分重要,能夠顯著改善病人的臨床癥狀,加快病人膀胱功能恢復速度。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利用低于50mA低頻電有效緩解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各類臨床癥狀,使壓迫、組織代謝以及受損組織水腫情況獲得改善,加快受損部位循環速度,建立良好的膀胱反射,另外低頻電刺激治療方法安全可靠,治療價格合理,可以受到更多患者的認可[5]。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可見,兩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接受治療之后20天排尿相關指標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脊髓損傷屬于臨床康復科中十分多見的一類疾病,脊髓損傷引發的并發癥,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周圍神經系統受損的神經源性膀胱,病人的臨床表現包括尿潴留以及尿失禁,如果沒有為病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控制,會產生膀胱結石、尿路感染、膀胱輸尿管返流以及腎積水等并發癥,嚴重者會出現腎衰竭,所以為病人提供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非常關鍵,能夠顯著改善病人的膀胱功能,對于腎臟的保護非常重要。在為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開展治療期間需要配合相應的護理對策:為病人提供膀胱訓練,針對胸椎以及頸椎脊髓損傷病人需要注意膀胱充盈前兆,在出現膀胱區以及肛門內麻木或是發脹時,尋找誘發排尿反射扳機點,排尿之前刺激大腿內側、會陰區域以及臀部,同時叩擊排尿;針對T12以下脊髓損傷病人采取Grede法開展排尿,使其盆底肌肉獲得放松,雙手重疊放置到脹大膀胱上,從底部向體內慢慢環形按摩,采取同樣方式慢慢從恥骨后下方擠壓病人膀胱,直到尿液排出;應用14單腔超滑導尿管開展導尿,方法和無菌導尿一致,日間的間隔時間為4小時到6小時一次導尿,導尿量一般在400ml到500ml,夜間保留尿管,依照病人的飲水情況為其開放尿管,在病人排尿之后,依照殘余尿量及時調整導尿次數,直到病人膀胱功能平衡之后,停止間歇導尿。

綜上所述,對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提供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治療效果理想,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郝麗霞,張琰,劉帥,朱海霞.低頻電刺激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01):116-119.

[2]?張燕琴,李曉萍.SSP低頻電刺激結合膀胱功能訓練治療脊髓損傷致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療效觀察[J].甘肅科技,2017,33(15):103-105.

[3]?曹勇,樊春燕.針刺八醪穴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動力學、膀胱殘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影響[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08):205-208.

[4]?陳玲,詹秋慶,鄧美定,馮銀,郭小珊.集束化護理用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的效果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08):1133-1134.

[5]?劉靜,陽煜,劉艷雨,謝靜儀,吳淑卿,張達慧.自我改良膀胱沖洗改善脊髓損傷致神經源性膀胱療效的觀察[J].護理研究,2019,33(14):2494-2496.

猜你喜歡
康復訓練治療效果應用價值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腦卒中患者護理中吞咽障礙康復訓練的應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效果及臨床意義分析
神經肌肉關節促進技術在腦卒中康復訓練中的療效觀察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