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禪宗《壇經》思想對園林景觀的影響

2020-03-23 16:48蔡卓翰熊家歡周維邦彭偉峰唐賢鞏
現代園藝·園林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禪宗園林景觀

蔡卓翰 熊家歡 周維邦 彭偉峰 唐賢鞏

摘? ?要:《壇經》一書不僅在佛學領域產生翻新式變革,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包括中國哲學、藝術美學、乃至園林景觀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即試探索其思想對古典風景園林的影響及其內在聯系。

關鍵詞:禪宗《壇經》;園林景觀

自從傳統佛教于東西兩漢時候傳入中國,歷經了魏晉南北朝的發展而廣為流傳,終在唐朝發展并奠定了禪宗,縱觀歷史的長河,佛家禪宗思想文化早已滲入中國傳統文化中,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傳統園林景觀。

1? ? 禪宗《壇經》及其哲學思想的主要特點

1.1? 關于《壇經》

1.1.1? ?《壇經》簡介。關于《壇經》一名的由來,“壇”原指惠能既作者于唐代的鳳儀元年(公元676年)出家受戒時的戒壇,后來又在該壇闡揚佛法,將此“戒壇”更賦予了“法壇”的意義。由此可知《壇經》中的“壇”源自地名,取義“法壇”。而“經”字是通名,佛之所言教佛法都可稱之為經?;菽埽?36~713),唐代人,俗家姓盧,據《神會語錄》載,惠能祖籍范陽,既今河北、北京地區,惠能亦作慧能。創立了中國釋教史上影響最大的禪宗“南宗”,并對中國傳統思想、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等領域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菽軐Ξ敃r的傳統禪學進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根本性變革,其影響之深、變化之巨,致使佛教史上譽為“六祖革命”?;菽茉谥袊U宗的發展史上是決定性的人物,甚至也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1.2? ?《壇經》的版本與注釋。自該經問世以來,常有傳抄訛誤的現象發生,加上后世專家學者出于種種目的而不斷修訂補充,使得《壇經》傳出多個不同版本,日本學者石井修道曾總結了14種版本,楊曾文表列了近30種版本。經歷代學者多方考究,最有代表性的5本分別是:(1)敦煌本。是現存最早的版本,又稱“法海本”。(2)惠昕本。分上下兩卷共十一門,約一萬四千余字。大約改編于晚唐或宋初。(3)契嵩本。于宋仁宗時期的至和三年(公元1056)成書,共十品,大概兩萬多字。(4)德異本和曹溪原本。源出契嵩本,約刊行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5)宗寶本。成書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幾乎是明代以后唯一流行本,共一卷十品,共計約兩萬多字。

作為釋家禪宗的理論旗幟,《六祖壇經》在佛教歷史中占據著關鍵的地位。因為它是唯一一本由中國僧人所撰述的佛家經典。是完全脫胎于華夏大地的。而根據佛教的傳統,記敘佛祖釋迦摩尼言傳身教的作品才能被稱之為“經”,佛的弟子及后世學佛之廣大男女所寫之著作只能被稱之為“論”。因此,以“經”之名冠于惠能的言教,足見此部經書在佛教歷史中的地位之高。

1.2? ?《壇經》哲學思想主要特點

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主要特點是“即心即佛”的佛性論,“頓悟見性”的修行觀。性,指眾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這一思想與《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說一脈相承。

1.2.1? ?“即心即佛”的佛性論。出自機緣品第七: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諭! 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p>

即對已經產生的意念不執著、不留戀即是心,對即將產生的意念任其自如顯現就是佛;心性在瞬間的變化以及對自己的思維活動不要執著。能成萬法一切相的是心,能離萬法一切相的是佛。指不被外在的任何事物包括現象所打擾?;菽苷J為,通過“頓悟”就可以成佛,人心中自有佛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正的佛,而所謂的“成佛”實際就是“明心見性”,所以中國禪宗認為并強調自性是佛。即從“心”到“佛”有一個“明心見性”的過程。

1.2.2? “頓悟見性”的修行觀。壇經認為: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所謂“頓悟”,不是指通過辛苦修煉證得真理之后的“悟”,而是眾生都可能從自心中頓現真如本性,都能夠悟出無生頓法?!白孕膬扔兄R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治不得”;“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說明此中之關鍵,即在于“自心自悟”,謂“自心善知識”,若妄想執著,外善知識再開導,亦不得力,縱然諸佛出世亦是徒然?!邦D悟”的方法惠能概括為:“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保ā秹浂ɑ燮贰罚?/p>

1.2.3? “自性自渡”的解脫觀。如經中說:“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保ā秹浺蓡柶贰罚┒U宗認為佛性就是自性,佛與終生區別在于“悟”與“迷”。解脫不在身外,解脫之道在人心。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見性成佛。

2? ? ? 傳統園林景觀與禪宗《壇經》哲學思想的內在聯系

2.1? ? 《壇經》與中國文化

2.1.1? ?《壇經》與中國傳統哲學?!秹洝穼χ袊鴤鹘y思想文化有相當的影響,其特質在于其高度的理性化,完全沒有神學氣息。

該經在人世追尋解脫的觀念直接開導了佛教的人間化以及生活化,從而把世間之法與佛法二者結合、統一。一度成為中國佛學儒學化的代表。其中所討論的心性問題直接引導了宋明理學這一儒家學說的革命開端,同時也啟發了在宋明儒學中心性本體論,從而加速了中國傳統儒家學說在宋朝和明朝的自我轉化與突破,使當時的儒家哲學產生關鍵變革。其次對與道家的影響,《壇經》認為“心”為本源,并且強調“即心即佛”的本體論,并在心的基礎上發掘了心性所包含的其他境界。這種觀念與道家的“齊物論”具有相通性,都傳達了眾生皆平等,人人有佛性的思想觀念。

2.1.2? ?《壇經》與中國文化藝術。傳統中國詩、書、畫之所以特別注重“意境“、“氣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深受禪宗“頓悟”的思維方式的影響,重視啟示與象征。將禪意的審美意境與禪意的審美追求在其內在的互通與同構。自唐代禪宗確立以來,在文人士大夫的心靈世界產生了巨大漣漪。比如當年王維將佛理禪趣代入畫中,成為中國禪意畫“吃螃蟹”第一人。并于明代導致了董其昌南北宗論的提出。

2.2? ? 禪宗《壇經》思想與中國古典園林

經中所蘊含的深厚哲學思想,對佛學文化圈的深遠影響,禪宗給社會方方面面都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而園林景觀,作為一種藝術形象與物質環境統一的表現形式,是融合了多種藝、技為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僅包含了我國詩畫藝術的精髓,其相較與詩畫等純藝術具有更多的實用性,因此,與禪宗之間的聯系也更為物化。尤其當禪宗思想滲入社會文化藝術各個方面后,古典園林也不可避免地接受到來自禪宗的影響。

這種影響從歷史上看,從漢朝漢明帝劉莊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馬寺”開始。逐步蔓延到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追求上。自魏晉之后,隨著統治階級的需要,儒學的不斷滲透深入,吸取了本土文化的漢傳佛教對社會的影響進一步深入。乃至出現南朝梁武帝四次舍身出家,大興佛教。這一時期佛學對于古典園林影響具體表現在皇家園林開始有僧徒的介入,標志著僧人開始進入皇家園林,其園林營造風格接收到來自佛教文化的沖擊。另外由于文人士大夫在思想觀念上深受禪理濡染,所以,其創造的園林也處處體現這種禪意美學的境界。在禪宗《壇經》與中國文化藝術時,已經發現了禪對士人的生活態度和精神情趣的影響,而園林作為一種具有功能性的綜合性空間藝術,從而承擔了士大夫的理想情懷,也使得禪宗美學在私家園林的表達更為自由灑脫、淋漓精致。隨著佛家思想的滲透,并于唐朝發展確立了禪宗,世俗各階層對佛家文化以及禪宗文化的向往也隨之達到了高潮。這一時期的皇家園林受禪宗思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禪宗佛學逐漸變為了皇家生活的組成部分。而這時的文人們則趨向于追求一種恬靜怡然、簡單猜幽的自然風光,園林形式也以此為鑒,逐漸形成了小型化、寫意化并充滿禪趣的“城市山林”“壺中天地”的園林風格。這體現出了禪宗美學中“明心見性”的心性美與“教外別傳”的抽象寫意美。

2.3? ?禪宗《壇經》思想與日本古典園林

日本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了古時各種自然災難頻發,人們卻無能為力,面對生命的轉瞬即逝,讓日本原生文化演變出對于生命凋謝的“凄美”感。例如武士喜好將自己的生命看做櫻花,將櫻花的凋謝視為生命的超脫。正是這種超脫和超越感,恰好與禪宗思想中對于生命的思考和對于人生的感悟不謀而合。而源于中國禪宗的哲學思想,尤其對于造園匠人以及文化修養水平較高的武士、貴族階級來說,一度成為主流指導思想。

由于禪宗思想的不斷輸入,人們對生命無常、寂滅冥想的思考變得越來越多,因此具有禪心的日式庭院建筑便應運而生。尤其是在室町時代的日本,禪宗及其思想開枝散葉后,為體現禪宗奧義和修行者追求的苦行自持之精神,在造園手法上,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枯山水”式園林,傳達出“壺中天地、須彌芥子”的概念及含蓄雋永的審美情趣。桃山時代之后,具有文化修養水平較高的禪僧逐漸地將禪意融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將這種禪宗哲學抽象凝練成禪宗美學,應用于庭院設計的手法中。運用禪宗的等級制度對于自然要素的“操控”和有意識的搭配組合,卻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從而傳達一種順應自然的構成規律和超脫之感。

隨著這一藝術造園形式越發成熟,“枯山水”逐漸成為定式,受人追捧。禪宗思想開始從具有宗教色彩的寺廟走入了日本平民建筑當中,西芳寺庭園、臨川寺庭園、天龍寺庭園等枯山水就是這一時代建筑的有力代表。

3? ? ?禪宗思想對園林景觀的主要影響

禪宗理論與思維方式對園林造園要素的理解與應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塑造物境與意境關系的理解尤具代表性。

3.1? ?不二觀

出自禪宗《壇經》行由品第一:善根由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在禪宗看來,佛性于眾生本性無二無別,凡夫認識事物看到的是差別,智者了解通達事物本性無差別。在這種抽象概括的思維方式影響下,禪僧飽含禪意造園,以其高度簡約抽象的方法,思考人與自然本無差別,其關系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態度,提煉自然界元素的“本性”。創造出諸如“以砂代水”“以石指山”的抽象表現手法。

3.2? ?芥子納須彌

芥子指微小,須彌指巨山,大中含小,小中見大,引導人們從有限的客觀世界生活中去探尋內心世界的無限乾坤。傳統造園中的“一池三山””曲徑通幽”“咫尺山林”的這些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的創作手法。禪僧所倡導的“梵我和一”說,認為主題與客觀本來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禪宗里面,自然之境與禪鏡并無而至。將廣闊山河壓縮成咫尺空間,表達了寄情山水的理想情懷。也為風景園林這種空間上捉襟見肘的自然山水藝術提供了審美的無限延伸。

3.3? ?直觀內省

禪宗講究悟性與意境的深入。而南宗禪的“頓悟”就是以“直觀”和“內省”的方式認知世界和自身,超脫一般認識事物的邏輯程序。這種通過內心觀照、注重精神世界體驗而產生頓悟的方式,是具有"色空"觀的樸素辯證思想的思維方式,從而也造就了更加強調意境的審美追求,強調園林中所蘊含的哲理與包含的情感。

3.4? ?人境無礙

般若品第二: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相,日月星宿,山河大地,全員席間,草木蔥蘢,惡人閃人,爾法善罰,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士人性空,亦復如是。

禪宗《壇經》沒有將自然看作客體從而與人分離,而是具有“人境無礙”的自然觀,將人置宇宙萬物之中,使得眾生不再有主與客體的區分。從而形成“物我同一”的生態觀。

4? ? ?結語

對中國傳統園林景觀來說,禪宗哲學思想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藏,而《壇經》作為禪宗經典,其中思想理論更是為后世造園藝人提供了諸多探索未知的途徑。然而東亞的古典園林作為中傳統文化的一份子,同時作為禪宗文化思想與之結合的代表產物,以禪宗《壇經》為基點,通過對《壇經》思想加以總結,并以此為依據,探討了這種文化意識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聯系和共通性。旨在將禪宗的文化理念融入設計中,設計出充滿禪意氛圍的園林景觀,為風景園林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責任編輯? ?王曼)

猜你喜歡
禪宗園林景觀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優化策略研究
靈 山
落葉禪
園林景觀的設計要點及問題
淺談房產園林景觀工程成本的控制
景觀營造中的光與影
淺談園林景觀設計
佛教禪宗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從“禪宗”到中華闡釋美學中的倫理文化研究
李倩園林景觀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