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貧困地區法制助力脫貧致富問題研究

2020-03-25 15:13王婷玉
中國市場 2020年8期
關鍵詞:脫貧致富法制建設貧困村

[摘要]文章介紹了西部貧困地區S村脫貧工作的開展情況,對依托法制建設促進脫貧工作的經驗進行了分析。一是抓好黨建工作,加強政策宣傳;二是嚴格對照標準實施精準脫貧;三是堅持走訪入戶,開展法律援助;四是積極探索發展支柱產業;五是完善借貸制度,發揮資金效益。提出了加強農村法制建設促進脫貧的對策,即加強法制宣傳,加強法制教育,完善農村法律體系建設,規范農村執法行為。

[關鍵詞]法制建設;脫貧致富;貧困村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8025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不斷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注重運用法制方式,實行多元主體共同治理。在即將實現全國貧困縣全部摘帽的大背景下,探索民主自治法制脫貧建設道路,創新鄉村社會治理,促進改善農村民生。

1S村基本情況

S村位于波航鄉東南5千米處,距縣城約7千米,全村平均海拔2680 米,全村目前共有199戶,718 人,耕地面積1410畝,人均耕地面積2畝。該村處于淺腦山地區,農地水利設施基本達標?,F有1個黨支部,黨員40人(其中女性黨員12名,占30%;少數民族黨員2名,占5%)。全村兩委班子有固定辦公場所,村級衛生所一處,配有基本醫療設施,并設村醫1名。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2015 年S村精準識別貧困戶35戶(約占全村總戶數的18%),貧困人口156人(約占全村總人口的23%),根據最新動態數據調整,確定貧困戶33戶(約占全村總戶數17%),貧困人口143人(約占全村總人口21%)。其中因病致貧占貧困戶總人數的6850%,因殘致貧占1260%,因學致貧占1890%。2018年10月,S村退出貧困村,全村33戶貧困戶已實現脫貧目標。

2依托法制建設促進脫貧工作的經驗分析

21抓好黨建工作,加強政策宣傳

一是正規了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根據縣委組織部統一安排,確定每年1月、3月、10月、12月定期召開村黨員大會、每個月10日定期召開村黨支部會議,形成制度進行落實,針對村內重要事項不定期召開支部會議和黨員大會進行研究。針對白天外出打工人員較多等實際存在的困難,該村將支部活動及會議調整至晚上進行,盡可能讓每個黨員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各項組織活動當中,從而有效落實了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二是以抓黨建促脫貧為重點,動員全村黨員積極投入到精準扶貧工作,起好模范帶頭作用并搞好政策宣傳。通過黨員大會對全村黨員進行了全面的扶貧政策解讀,加強全體黨員對扶貧政策的掌握,從而動員黨員在群眾中做好政策宣傳,讓黨的政策能夠家喻戶曉。另外,該村還建立了上泉爾村黨員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及時宣傳最新的政策,讓黨員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掌握黨的有關政策。

22嚴格對照標準,實施精準脫貧

在調研過程中,有村民反映村子的貧困戶評選不公平,經調查后發現,是對貧困戶的評選條件模糊不清,一些非貧困戶村民只是了解評選上貧困戶后會有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卻忽略了評選貧困戶的標準,即沒有滿足“兩不愁,三保障”。對此該村舉行全村的公開透明投票,最終確定全村33戶143人為貧困人口,并按照脫貧“六項標準”逐一調查核實,全村所有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4000元,均有安全住房,符合參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均參加了養老和醫療保險,全村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有意愿的勞動力均參加了技能培訓,全部貧困戶達到了脫貧條件。同時按照貧困村退出“六項標準”到相關單位開具證明材料。2018年10月8日,該村組織召開全村村民代表大會,對全部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退出進行民主評議,根據民主評議結果上報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退出報告,該村的所有貧困戶均自愿脫貧,并簽訂文件。

23堅持走訪入戶,開展法律援助

自2015年年底,該村根據精準扶貧相關政策評定出符合政策的貧困戶,經歷年動態調整后,目前全村有33戶貧困戶143人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對每戶貧困戶進行了多次走訪,了解貧困戶的生活狀況。

生產情況以及存在的實際困難,針對每戶貧困戶家中的具體情況進行幫扶,確保幫扶工作的精準開展。并對扶貧檔案資料進行查漏補缺,分季度詳細了解記錄全村33戶貧困戶的收入與支出情況,完善精準管理手冊扶貧數據,為后期脫貧工作做好數據支撐。多年來,該村注重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解決村民的實事做起,建立了值班日志,針對S村等5名村民遇到的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該村積極與勞動部門聯系,追討2萬余元拖欠工資。針對該村個別村民遇到的司法問題,駐村工作隊員積極發揮自己的法律專業特長,為村民改訴狀、想辦法、指路子等。通過諸如此類的小事,該村與村民拉近了關系,增進了感情,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好評,也為該村順利地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24積極探索,發展支柱產業

S村在產業發展初期,由于部分貧困戶當時自主發展條件不夠成熟,國家投入3888萬元(每人054萬元)為15戶72人實施資產收益,投資給某草業生物開發有限公司(13戶63人)、雪蓮花種植專業合作社(2戶9人),以投資額的10%收益,年收益為3888萬元,每人每年540元。但這些資產收益較緩慢,且規模較小,沒有起到帶頭作用。

此后該村引進生豬養殖項目為村內支柱產業,帶動村民增收,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國家投入2754萬元為S村建檔立卡戶12戶51人實施了產業發展項目,于2018年8月成立了以生豬養殖項目為主要產業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協助合作社辦理了相關手續。同時,該村積極聯系專家,在專家的引薦下,該村與農牧局聯系,通過對比,采購美系三元豬、長杜八三元豬、長約八三元豬3個品種共計15頭仔豬進行試養,并與部分貧困戶簽訂試養協議,生豬分戶養殖項目處于試養階段,預計5月成豬出欄。另外,為了提高農戶養殖技術,豐富農戶養殖知識,2018年12月20日,該村邀請到專家為農戶講解了生豬養殖專業知識,為今后生豬養殖提供了技術支撐。

25完善借貸制度,發揮資金效益

S村互助資金的主要用途是成立了村集體為主的興泉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光伏電站合作社,但是由于是集體經營模式,部分村民明顯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張口要政策,伸手要條件,等著村集體發放幼豬,等著光伏發電站的收益。部分貧困戶因為政策照顧被推薦當選護林員,但是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一半以上的護林員并沒有履行護林員的職責,只是每個月按時領著工資。

鑒于前期S村互助資金發揮效益不明顯,村民貸款發展積極性普遍較低的實際情況,該村與村兩委多次商議,同時召開戶主協會會員大會討論,并報上級黨委政府和相關業務部門同意,目前已經將50萬元互助資金運行模式變更為村內自主運行。一方面降低了借款利率,提高了廣大村民借款發展的積極性,增強了發展意愿;另一方面制定完善了互助資金借貸制度和規則,保障了互助資金的安全規范運行,讓互助資金切實起到促發展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已向會員發放22筆共計43萬元借款,有效解決了有發展意愿的農戶資金短缺的困難。在脫貧調查過程中,村民對于“530”小額貸款也十分滿意。

3加強農村法治建設鞏固脫貧成果的對策建議

31加強農村法治宣傳

法制宣傳是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增強廣大農民的法治意識、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對法制宣傳目的認識不清,也就造成了法制宣傳方式單一,往往通過印發傳單、找村民座談等方式進行,從而影響法制宣傳的效果和作用。[1] 一是發動村兩委成員牽頭,并動員村內思想覺悟高的黨員及村民代表成立政策宣傳小組,對全村每戶進行經常性的政策宣傳,確保對國家政策的宣傳知曉全覆蓋。二是提高村干部依法治理農村以及化解糾紛矛盾的問題。三是引導村民積極地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不僅要使村民們物質上脫貧,更要在思想上脫貧。

32加強農村法制教育

必須加強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以及法律素養,這對于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十分必要,在法制宣傳的同時,農民自身法制意識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法律政策。還需要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對有效的法制宣傳形式積極探索,通過實用、有效教育內容以及教育載體的應用提升宣傳教育實效,使農民群眾能夠主動積極做好法律相關知識的學習。此外,還需要按照從上到下的方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由村干部帶頭學法,以此起到較好的帶動以及示范作用。[2]

33完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為了推動農村法治建設進程,需要從健全農村法律法規這一角度出發,為農村建設奠定基礎。需要將有關農村的法律制度作為法律體系重點內容,注重這些法律條例的完善和實施。[3]但農民法律體系要充分考慮地區的人文傳統,避免立法與習慣法的沖突,尤其西部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區,S村由回族和藏族的人員構成,完善法律法規同鄉規民約之間的銜接與協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完善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村民特別是弱勢村民解決法律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村法律體系的基本要求,使村民們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及其價值,才能實現農村的法制建設。

34規范農村執法行為

規范農村執法要規范執法行為,村兩委要起監督和帶頭作用,明白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職責,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當地部門應當建立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有效避免因重復執法或“多頭”執法帶來的執法弊端,同時加強農村法律咨詢服務,農村法律咨詢服務是有效化解農村矛盾糾紛和進行法制宣傳的重要途徑和渠道。要加強農村法律咨詢服務,要對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的相關人員進行規范化管理,并且要組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走進農村,了解農民對于法治的需求和期盼。特別是要深入到弱勢群體當中,解決其實際的困難,確保對農村行政執法中實現嚴格公正文明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金晶,我國農村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與建論 [J].法制博覽,2017(11):92-93

[2]竇春波對新農村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思考[J].農技服務,2016(16):164

[3]韓連貴,李鐵君,劉春生,等農村民主自治、法律法制、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建設方略規程 [J].經濟研究參考,2017(57):57-62

[作者簡介]王婷玉(1996—),女,漢族,青海西寧人,青海大學財經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農村發展。

猜你喜歡
脫貧致富法制建設貧困村
貧困村開通“網上大集”
由“貧困村”變成“百萬村”
一個貧困村的“暴富”——寶豐村的農業也能讓人“吃撐”
精準扶貧關鍵是要選準派強第一書記
關于河南省產業扶貧法律問題的研究
我國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老少邊窮地區干部面臨多重現實發展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