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下做好一個店,線上做好一個縣

2020-03-30 09:53|
銷售與市場(管理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社群立體門店

文 | 方 剛

立體連接的操作邏輯,可以總結為一句話:線下做好一個店,線上做好一個縣。

線下做好一個店。門店是發起立體連接的最佳單元。立體連接,從單店入手,由店而社群,由社群而網絡。通過立體連接,打通三度空間。

線上做好一個縣??h是判斷傳播和交易密度的最小單元。營銷領域,密度即認知,密度即品牌。在一個縣做到高密度傳播引爆,就能在一個市、省做到高密度,就可以復制。

立體連接,立體密度是目標

深度分銷,不能只講深度,一定是“深度+密度”。深度就是繞過二批到終端,密度就是終端覆蓋率。所以,終端客情,決定了是否有價值的深度;密度就是覆蓋率、陳列、SKU 等。決定動銷的是促銷和推廣。

決定立體連接效果的指標是什么?我認為有四個方面:一是連接維度,從單維到三度空間,空間維度增加了;二是在每個維度中做深度,多線深度;三是密度,在三度空間都有密度;四是認知密度,表現為傳播引爆。

達到了上述四個方面的密度,結果一定是交易密度,即銷量提升。

線下做好一個店,這是對連接維度和深度的要求;線上做好一個縣,這是對立體連接后傳播密度的要求。

做好門店,增加連接維度

線下做好一個店,這是對連接維度和深度的要求;線上做好一個縣,這是對立體連接后傳播密度的要求。

立體連接,就是打通線下、社群和網絡空間。立體連接,一定有一個發起點,在任意一個空間維度,都可以發起立體連接。因此,可以有三種發起方式:

1.線下門店發起。按照 門店→社群→網絡的順序,打通三度空間。

2.社群發起。社群發起,大致有兩條路徑:一是社群→線下;二是社群→網絡。

3.網絡發起。大致路徑是: 網絡→社群→線下。

一般來說,按照門店→社群→網絡的順序,呈現放大狀態。門店→社群,這是一級放大;社群→網絡,這是兩級放大。雖然呈放大狀態,但關系黏性減弱了。

按照網絡→社群→線下的順序,這是漏斗效應。網絡→社群,遞減一級;社群→線下,再次遞減。雖然呈現遞減效應,但關系黏性增強了。比如,社交電商現在搞線下活動,就是為了增強黏性。

線下門店發起立體連接,優勢是傳統企業線下渠道密度足夠大,立體連接呈現兩級放大,三度空間的各個維度、密度都足夠大。

網絡發起立體連接難度很大,有兩大原因:一是網絡不愿意把平臺流量導向線下,只愿意把線下流量導向線上;二是因為立體連接后,只增加黏性,很難增加密度,所以,不僅平臺沒動力,平臺商戶動力也不大。

社交電商發起的立體連接,現在已經呈常態化。IP+社群+線下體驗,已經幾乎成為社交電商的標配。但是,因為社群的密度本身就不高,進入線下呈遞減效應,所以,線下密度始終有限。這也是社交電商很難做大的原因。

從上述分析看,未來立體連接的最佳路徑,可能是門店→社群→網絡。線下做好一個店,門店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立體連接,不一定完全打通三度空間,只打通兩度空間也是可以的。但只要打通兩個以上的空間維度,線下門店發起就是比較好的方式。因此,立體連接時代,傳統渠道的優勢體現出來了。

立體連接,為什么特別強調“線下做好一個店”?除了前面講的三度空間的放大與漏斗效應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線下強關系,以及強關系在社群的強交互。

中國的渠道鏈,核心是人鏈。人鏈的核心是關系鏈,即客情。從來沒有其他國家像中國渠道管理那樣重視客情??颓橥度氲牟粌H是資源,還有用心、時間。

線下門店發起的立體連接,可以說是線下關系在社群和網絡的放大和延伸。

圍繞三度空間,建立深度

線下門店發起的立體連接,可以說是線下關系在社群和網絡的放大和延伸。

傳統深度分銷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掃街方式,找出與本品相匹配的售點,通過管理手段用分銷渠道把產品覆蓋到所控制的終端,中間通過各種拉動銷售的方式進行作業。

這個過程里面的核心是找到并管控更多的售點,甚至不同售點承擔的功能不一樣。這就是深度分銷的密度問題。

通過立體連接,進入社群空間和網絡空間,同樣有深度和密度問題。比如,在社群空間,如果只連接了終端,那么,深度顯然不夠。如果通過KOL、KOC 等,再連接更多的C 端,那么既增加了深度,也擴大了密度。

怎樣在三度空間建立深度,這是由門店店主的個性特征決定的。比如,三只松鼠“聯盟店”實行雙IP 策略,要求店長是老板,而不是職業經理人的“店長”。無疑,三只松鼠抓住了社群和網絡空間建立深度的辦法,即店長IP 化。

在三度空間談深度,其實還是人的影響力帶來的連接穿透力。

我們在實踐中已經發現,越是A類大店,因為店員的流動性,無法建立與社區用戶的強關系,在打通三度空間以及與用戶的強交互上,遠遠落后于店主站柜臺的BC 類店。甚至在活動推廣時出現A 類店不敵B 類店的情形。

快消品銷售,購買有地理半徑。深度關系,熟人即熟客。熟人關系,主要是因為生活半徑與商業半徑重疊。所以,建立立體連接比較容易,畢竟只有一級關系。既要多維,又要有深度,對終端門店的選擇就比較重要了。原來劃分門店類型主要看規模,分為ABCD 四類門店。從立體連接的角度講,可能A 類雖然有較大銷量,但在營銷中影響力會大大降低。

店長IP 化,意味著門店的影響力超過了地理空間,通過人的連接,擴大了商圈范圍。所以,在三度空間談深度,其實還是人的影響力帶來的連接穿透力。

線上做好一個縣

立體連接,打通了三度空間,那么,認知、交易和關系也可以同時建立在三度空間,在三度空間實現三位一體。

從交易角度講,既可以線下交易,也可以社群交易,也可以網上交易。反正線下店、社群和網絡都是同一個門店在三度空間的交易場所。因此,從交易角度講,未來真的沒有線上線下之分。

從關系和黏性角度講,線下強關系、社群強交互,這是建立關系的兩大手段。無論從哪個空間建立立體連接,都是如此。這也是線下再次受到重視的原因,因為線下關系難以替代。

線上做好一個縣,核心在傳播密度,即認知密度。前面講過,密度即認知,密度即品牌。

互聯網講點擊率,但現在上千萬甚至上億的點擊不少,但商業作用似乎并不好。因為在全國范圍內的千萬點擊,具體到某個縣,嚴重攤薄,幾乎沒什么影響。

相對封閉的傳播單元是縣,縣也是渠道結構中的最小經營單元。比如,中國的渠道下沉至“縣代”就終止了。所以,一個縣的傳播密度做好了,認知問題即解決了。

傳播密度=傳播寬度×傳播裂變速度×重復次數。

有多少人發起傳播即傳播寬度。無疑,線下門店是最佳發起傳播者。只有線下門店發起傳播,才是受控的傳播。受控傳播,要求傳播在特定市場區域形成高密度。其他互聯網傳播手段,像公眾號、博客、QQ 等,多數是廣域覆蓋的傳播,傳播不夠精準。當然,現在社區傳播已經受到直播等高度重視。社區傳播計算密度,最小單元就是一個縣。

立體連接,一定要確保每個門店都能夠成為傳播的發起者。這是傳播寬度的決定性因素。傳統渠道,線下門店基本是受控的,所以,傳播寬度主要由門店數決定,深度決定了傳播的放大倍數。

傳播裂變速度和重復次數,與立體連接無關。傳播裂變速度,主要由內容力決定。重復次數,主要由資源投入決定?;ヂ摼W傳播,不同于大眾媒體傳播“大喇叭持續喊”,而是要求“集體圍觀,瞬間擊穿”,短期內迅速達到傳播引爆的臨界點。過去,有大量神奇的IP 傳播引爆的案例,以至于很多人認為,互聯網傳播就是生產神奇的傳播文案。然而,神奇的傳播文案可遇不可求。

企業要在正常狀態下引爆,要在文案并不神奇的狀態下引爆。這才是可以實現的要求。

線上做好一個縣。立體連接決定了發起傳播的寬度,內容生產決定了裂變的速度。這種狀態下,線下引爆是大概率事件。

猜你喜歡
社群立體門店
門店零售與定制集成,孰重孰輕
德國最成功的洗車門店——Mr.Wash
新店商,創造新增量
從優秀到卓越門店需做好12項修煉(上)
社群新玩法:分層和快閃
社群新玩法:分層和快閃
營銷的最短路徑
社群短命七宗罪
立體登陸
Pop—Up Books立體書來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