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團體體驗式沙盤游戲課的實踐探索

2020-04-01 10:22張巖杰
遼寧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沙盤冥想環節

張巖杰

(莊河市教師進修學校)

近幾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高度關注。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和解決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是時代和社會的呼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義不容辭地擔當時代賦予的責任。因此,探索適合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模式,科學有效地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成為當今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一、團體體驗式沙盤游戲課的提出

自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的集體教育原則以來,近百年的教育實踐證明,集體教育模式是學校教育科學有效的模式。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采用集體教育模式——中小學團體心理輔導,是適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中小學團體心理輔導以團體動力學原理和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重視學生體驗式和互動式學習方式,符合學生身心發育、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團體心理咨詢流派大致分為精神分析學派、認知行為學派和人本主義學派。每個學派的團體心理輔導都有其獨特的效果和作用。然而,很多團體心理教育適合成年人,操作過程過于成熟,涉及的輔導內容過于社會化,盡管很多心理教育工作者對學校的團體心理輔導做了大量的探索,但是適合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仍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近年來,應運而生的沙盤游戲治療在很多地區和學校被應用于對有心理困擾和問題的學生進行干預。沙盤游戲的創始人多拉·卡爾夫以威爾斯的“地板游戲”為雛形,以洛溫菲爾德的“游戲王國技術”為框架,以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為理論支撐,把東方傳統的哲學融匯于更為有效的兒童心理治療實踐中,為此它更適用于兒童的教育和治療。那么,如何使沙盤游戲走進學校課堂,以心理健康課的形式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更大、更有效的作用?我們通過2年多的深入研究與實踐,探索出了沙盤游戲課的主題模式和教學模式。

二、團體體驗式沙盤游戲課的模式

(一)主題模式

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不同,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沙盤游戲課的主題模式為聚焦主題式和開放主題式。

1.聚焦主題式沙盤游戲課

心理健康課要依據不同地區的學校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循序漸進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因此,聚焦主題式沙盤游戲課是根據《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主要內容,把綱要中某一內容分解成一個個主題較小、較鮮明且更易于操作的內容作為沙盤課主題。如“感恩母親”“夸夸我的同學”等。聚焦主題式沙盤游戲課更有利于完成綱要中規定的教學目標。

2.開放主題式沙盤游戲課

開放主題式沙盤游戲課目的是通過沙盤團體游戲的同學間的互動和親自操作,賦予無形的心理,以可見的表現與轉化形式促使學生感受和解決生活的某一節點或者某個時間段中,某個未釋放和未解決的內在沖突。它的內容取材于各個節假日、校園內的突發事件、社會上的重大事件等。如元旦、國慶節、某個事件等。這種主題目標較大,內容不確定,給學生廣泛的思考空間和釋放空間。因為沒有教師設置具體的目標要求,所以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更能夠在放下防御、沒有顧慮的自我探索中,最大限度地將自己各種各樣的情緒進行宣泄,接觸自己的潛意識,從而潛移默化地進入自我修通過程。這是教師為學生精心設置的一個特定背景下情緒釋放的空間和時間。

(二)教學模式

沙盤游戲課的各個環節設計要體現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既要符合心理發展和教育規律,又要符合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解決發展中的內在沖突。為此,我們把沙盤游戲課的教學模式設置為:破冰活動—主題規則—主題冥想—操作分享—分享整合—總結提升—情緒延伸7個基本環節,并提出了各個環節的操作要求和方法要求。

1.破冰活動

破冰活動,即團隊建設,是所有心理團體活動前,為保證活動效果和完成活動目標而必備的第一環節。沙盤游戲課的破冰活動與其他團體活動稍有區別。沙盤游戲課活動地點和團隊成員都是事先確定的,這里的破冰是幫助學生拋開其他學科課堂上意識被嚴格控制的一個過程,在這樣的活動中身體和思維動一動,以起到放松身體、集中注意力和感受主題的目的。具體內容就是通過教師精心組織的一些小游戲或者小娛樂。增加沙盤主題下的破冰環節,能使后續的操作活動更有實效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沙盤操作前的破冰活動幅度需要教師在實踐中慢慢把握。太大了,后面的冥想進入時間會拖長,使課堂的密度縮??;太小了,則起不到破冰的效果。

2.主題規則

這一環節就是當次沙盤課的設置和規則要求。為保證這種設置不影響學生的自我潛意識探索,課堂伊始便向學生提出本次活動的主題,并提出本次活動的規則。需要注意的是,主題規則須在冥想之前,否則多數學生的潛意識會從冥想后的進入中走出來,不利于后面潛意識情緒的保持,進而影響沙盤的教育作用。另外,主題規則的設置不能用學具操作,那樣容易使學生的專注力分散,后面的情緒也很難帶入。

3.主題冥想

在完成破冰和規則說明之后,從這一環節開始,學生就真正進入到了潛意識體驗中。沙盤操作前的冥想是教師選取與主題相適宜的純音樂,強調必須是純音樂,否則有歌詞的音樂會引發學生離開預先設置的主題冥想內容。教師說冥想詞時要以超低的氣息語音、與主題相關的語言,把學生的心、意、靈帶入潛意識沙盤主題之中,使學生超脫目前的環境控制,讓意識更放松、更專注、更深層次地搜尋與主題內容相關的自我畫面或者感受。冥想內容形象越清晰,越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越能引發學生進入潛意識之中。操作時候要注意,開放式的主題冥想和聚焦式的主題冥想要有很大的區別。

聚焦主題式的沙盤冥想詞,形象必須非常清晰具體。如“夸夸我的同學”中的冥想詞是這樣的:

“請閉上眼睛,隨著音樂,讓我們的腦海里浮現一片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生活的場景,在那些溫馨的畫面中尋找一張張可愛熟悉的臉龐。課堂上誰最熱愛學習?活動課上誰最愛勇敢體驗?運動場上誰總能為班級爭分?在小制作比賽中誰總能拿大獎?同學間鬧別扭,誰能公正評判?當你犯錯誤時,誰總能寬容你?在大家不開心時,誰又能用幽默的語言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停頓半分鐘)同窗四年,600多天的陪伴,40多名小伙伴,每個人身上都有閃閃發光的財寶,你找到了嗎?你愿意告訴他嗎?”

開放主題中的冥想詞要籠統,或者開放主題中只是播放情景音樂,沒有冥想詞。如開放式主題沙盤“元旦”的冥想詞是這樣的:

“輕輕閉上眼睛,以你最舒服的姿勢坐好,可以將你的手放在沙盤中,與沙子做最親密的接觸。調整好你的呼吸,感受氣息在身體中的流動,讓全身放松,再放松。感受這優美的音樂,不管是開心的,還是不開心的,都用心地去體會,體會那時的感受和你的情緒?!?/p>

4.操作分享

這是沙盤課的主體部分和重要環節。操作活動是沙盤游戲活動的特點,極具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上一環節之后,同學們進入潛意識狀態中,帶著冥想環節感受到的畫面或者感受,走入操作環節,小組成員按照主題規則操作沙盤。操作環節依然有冥想時的音樂做為背景音樂,以連接學生在冥想中的感受。待每個小組操作結束,開始組內分享。操作后的分享是沙盤游戲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整個體驗活動的重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設置待沙盤游戲活動在全班同學操作結束,在老師的指令下各個小組同時分享,就不能保證課堂效果的最大化。一是操作部分時間太長,畢竟分享是沙盤課的重點部分;二是不利于學生操作結束后及時分享,容易中斷潛意識連接;三是教師的指令性語言容易阻隔了學生的情緒狀態,使分享內容的真實性降低。

5.分享整合

這一環節是在全班同學的分享中完成的。同學們經過小組分享之后,進行全班分享。這時候需要發揮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這個環節是對教師心理學素養和心理教育能力的一個考驗。學生分享的時候,會有很多個體化的情緒出來。教師要注意:一是要保護好學生的隱私。對于學生分享中的某些來自家庭或者學生本人的隱私事件要適度和無痕跡地阻止其說下去。二是要恰當的共情。學生在分享時會出現一些較強烈的情緒,教師要理解他們的感受并給予適度的情緒上的撫慰。三是采用專業的心理咨詢技術,如參與性技術——傾聽、提問、重復、鼓勵、具體化和情感反應等,影響性技術——面質、解釋、指導、情感和內容表達和開放等,引發學生深層次感受和思考,以促進學生的心理成長。另外也可根據學生的分享,感受到學生的潛能優勢,適時地運用敘事療法的外部見證技術,協助學生在集體的見證中完成自我認同。

6.總結提升

這是教師在結合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學生操作體驗后的提升。教師將學生在沙盤中探索到的規律、經驗、方法等,進行總結提煉,幫助學生進行情感和情緒的整理和提升,使學生混沌的、模糊的、不完整的意識慢慢清晰和明了,形成新的正確觀念和意識,并在意識和潛意識層面存留,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不自覺地踐行和驗證得來的感受和方法。這一環節符合心理發展的“潛意識—意識化—潛意識”的自性化過程,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整合。

沙盤游戲課堂上要注意說教與教師總結提升的區別?!罢n堂說教”是教師自己的語言,它帶有教師自己的價值觀色彩;“教師總結提升”是教師依據學生體驗到的感受,幫助學生提煉和覺察的真實情緒狀態和認知。課堂上學生產生屬于他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感受,是個性化的,是珍貴的,教師不能打壓和否定,要注意保護。

7.情緒延伸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要回到生活中去踐行,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為此,這一環節是上一個環節的內化和深入。學生要在教師的提示下,通過本活動的帶入,將感受到的情緒體驗,在生活中去運用和實施。沒有這個環節的提示,有些學生感受到的情緒體驗,將缺少了生活實踐的機會,削弱了主題教育的效果。

以上是我們對沙盤游戲課主題模式和教學模式的解讀,在已確定的主題下,7個環節環環鏈接。同學們從意識到潛意識的體驗、隨機整合的教學內容,都會巧妙且不留痕跡地完成。既能很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也對新課改的精神進行了很好的貫徹和實施。

三、對團體體驗式沙盤游戲課的思考

中小學團體體驗式沙盤游戲課已經在全區推廣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形成了如下思考。

(一)巧用微表情為沙盤團體游戲課服務

團隊成員的鼓勵、協助,以及團隊凝聚力的感染,都在個人的心理發展中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團體沙盤游戲課的分享環節中,是體現團隊力量的時候,但是若小組成員不能及時恰當地給予彼此撫慰和鼓勵,就會使團隊力量體現得不明顯。沙盤游戲的操作環節中,如何感受來自團隊心理訊息?同學們在沙盤操作過程中偶爾露出的微表情和行為動作對團隊成員有一定的影響,但還是有些欠缺。經過探索,我們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我們嘗試仿照微信表情,用膠泥做材料,和同學們一起制作了一些一元錢大小的表情,粘貼在沙盤的四周外壁,使每個同學都可以觸手可及。它的作用是:在沙盤活動中,個別同學比較激烈的情緒出來后,其他同學不需要違背課堂紀律做大幅度的動作,就可以無聲地送出沙盤表情,表達自己的關愛和鼓勵等情緒。

(二)沙盤團體游戲課與其他學科整合

在分享整合環節中,教師要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適時地將德育教學、作文教學的內容進行整合。學科之間教學內容的整合,符合了新課改的精神。如馬丁塞利格曼先生的24項積極心理品質既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中小學生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如何巧妙地將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在沙盤課中落實,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課堂操作模式:破冰活動—故事分享—小組討論—操作分享—分享見證—總結提升—實踐驗證7個基本環節。我們將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的理論和實踐探索。這樣,品德教育的隨機性就與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機整合。

小學生在寫作時大多無法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語文老師常常因此而苦惱。沙盤能夠很好地將學生帶入潛意識狀態中,操作后分享的內容是學生的真情實感。教師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話完整,引發同學們表達真實的情感,并適時地暴露教師自己的感受,幫助他們感受語言,學會用恰當的語言進行表達,這既是心理教學,也是作文教學。而且,教師請學生課下將自己分享的內容寫出來,每人累計裝訂成冊。這是一部學生真情實感整理的文本集合——《心理教育》,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用文字表達感受和情緒了,促進了自身的心理發展;這也是一篇篇很好的寫作積累——寫作訓練。這樣有真實情感的參與和文字的斟酌,為學生語文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每過一個階段,我們都將學生的文集拿出來,讓他們逐一翻看,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心理成長的歷程,又能感受到自己寫作水平的提高。

(三)沙盤團體游戲課對教師的高標準專業化要求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個專業性和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對指導者的要求很高。執教沙盤游戲課,除了要具備沙盤游戲的一些理論和實踐能力,在整個沙盤課的活動中,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心理學素養,如傾聽、共情、價值中立等的心理成長;還要掌握心理發展和教育的規律,尤其是全班分享環節,有些學生的個性化情緒出來后,如何在全班同學面前處理得恰當,既保護學生隱私,又使問題得到解決,教師的能力便顯得特別重要。要普及和開展沙盤游戲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與協助。

猜你喜歡
沙盤冥想環節
花朵的冥想
藍的冥想
沙盤游戲
ERP電子模擬沙盤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
必要的環節要寫清
沙盤活動設計、實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盤活動開展為例
《冥想》
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
冥想
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頂崗實習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