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歲華誕話有祺

2020-04-02 02:52閻云,來魯華,劉忠范
物理化學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化學

2020年,欣逢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學報》創刊主編、北京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北京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首任主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唐有祺先生百歲壽辰。唐先生是我國晶體化學的主要奠基人、化學生物學的倡導者、分子工程學的開創者。他在日本侵華戰爭的硝煙中輾轉完成大學學業;博士及博士后師從化學泰斗鮑林教授;之后沖破美國的重重封鎖,回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在歷史的風云中,他始終初心不改,信念不衰,為中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殫精竭慮;在化學學科遭逢危機時,他仗義執言,力挽狂瀾,為中國化學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唐有祺先生的百歲人生是記錄中國近代百年歷史和世界格局變遷的生動史書,是中國從戰亂走向富強的見證。唐先生親歷并推動了現代化學在中華大地的生根、萌芽、在磨難中發展、并終至崢嶸的歷史進程。當錢學森先生懷著“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的疑問抱憾而去多年后,中國科學在唐先生屢次建言獻策下,已然人才輩出。他有幸親見了自己在古稀之年提出的“分子工程學”成為世界化學、生物、材料等領域共同的前沿。在“分子工程學”框架下,世界科學的舞臺上,中國科學家的身影越來越多。值此唐先生百歲華誕之際,我們謹以此文梳理先生的科學人生,致敬先生為中國化學和中國科學事業做出的杰出貢獻。

(一) 一代英才逢亂世——為家國,何惜小我

1920年7月11日,唐有祺出生于上海市南匯縣新場鎮的一戶小康人家。5歲時進入新場小學接受正規教育。1931年到南匯縣讀初中,193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辦學理念非常先進的上海中學。此時的中國,不但內亂不絕,日本也在伺機侵略中國。1931年9月18日,日軍在東北制造了“九一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又在上海吳淞口等地制造了“一二八慘案”。1937年,唐有祺高中畢業,考入同濟大學。時逢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同濟大學不得已五易校址,輾轉9省市。顛沛流離的大學,飽受戰火欺凌的故土山河,在青年唐有祺心中涂下了最暗的底色,使得后來的他無論遭逢多大變故,內心從來都有希望的光明耀亮。

1942年唐有祺大學畢業。在戰爭的摧殘下,此時的中華大地滿目瘡痍,國民經濟脆弱不堪。唐有祺一心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識、理論和技能,開發中國特色資源來服務國家。他先后到昆明的兵工廠、重慶渝鑫鋼鐵廠工作。后來,又專門從事做電機和變壓器的矽鋼替代品——電解鐵片研究。為此,他放棄了已經考上的中央大學研究生學業。幾個月后,當國民黨考試院組織的赴美選拔考試傳來好消息,唐有祺獲得了化工專業的唯一一個留學名額時,他又擱置了這個赴美留學的機會。在電解鐵片研究中,唐有祺敏銳地意識到,材料的結構與性能息息相關。而化學將是功能材料的源頭。此后,這不僅成了他畢生的研究所在,也成為他不斷開拓化學前沿、屢次在中國化學危急時刻力挽狂瀾的信念基石。

(二) 漂洋萬里拜名師——良駿逢伯樂,一路凱歌

大學畢業后從事實業工作的經歷讓唐有祺意識到,只有提高學識才能在技術方面做出突破。因此,抗日戰爭勝利后他決定赴美留學。1946年8月,唐有祺從上海登上“梅格斯將軍”號輪船,直航舊金山。因為他已經敏銳地意識到物質的結構與性能之間存在著重要的關系,抵美后他直接去加州理工學院找了當時名滿天下的結構化學家鮑林。唐有祺對物理和化學的濃厚興趣及在這兩方面的扎實基礎深深地打動了鮑林。一番傾談之后,這位名滿天下的化學家爽快地答應了唐有祺師從他從事結構化學研究的申請。

在鮑林門下,唐有祺不但掌握了此前從未接觸過的儀器設計及搭建技能,還利用自己高超的數學技巧,在自己搭建的儀器上順利解決了鮑林教授交給他的兩個具有挑戰性的前沿問題。1950年7月,唐有祺博士畢業,以Hale博士后的身份繼續留在鮑林組里從事研究工作。因為對唐有祺能力的期許,鮑林把國際上剛剛興起的用X射線解析蛋白質結構的重任交給了他。自此,唐有祺成為國際上首批接觸蛋白質晶體學及分子生物學的少數學者之一,為他后來在中國倡導化學生物學奠定了基礎。

(三) 丹心一片赴歸程——小駐清華,雄姿初發

正當唐有祺的蛋白質晶體研究進展日益順利,有望獲得重大成果的時候,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的土地急需各行各業人才。美國政府為了遏制新中國,1950年10月開始極力阻撓中國留學生回國參加建設。1951年春,回國的正常途徑已被封鎖。

唐有祺果斷決定中斷研究,設法回國。面對進行得非常順利的蛋白質晶體研究,愛才心切的導師鮑林萬般不舍,極力挽留。但面對去意已決的唐有祺,熱愛和平、崇尚民主的鮑林教授還是決定向他伸出援手。利用1951年7月國際晶體學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二屆大會的機會,鮑林幫助唐有祺獲得了離開美國赴瑞典的簽證。1951年5月,唐有祺拿著這張離開美國的門票登上橫渡大西洋的客輪。此后,歷時3個月,陸續突破英國、法國的簽證封鎖,終于在1951年8月回到闊別5年的祖國。

1951年9月,唐有祺開始執教清華大學化學系,開設了“分子結構和化學鍵本質”這門中國從未有過的新課,將結構化學與化學鍵方面的最新理論和方法介紹給國內。這是唐有祺對晶體化學、結構化學在中國的啟蒙開啟的第一步。

(四) 身遷北大奠新篇——結晶化學,天下當先

1952年,全國范圍內院系開始調整,唐有祺跟隨黃子卿先生遷入新北京大學化學系。此后半個多世紀,唐有祺的生活和命運與北京大學緊密相連。初到北京大學,唐有祺立即利用自己的專長,自己編寫講義,在“分子結構和化學鍵本質”基礎上開設“結晶化學”課程。此前,世界范圍內從沒有這門專門的課程;結晶化學的內容都是分散在物理化學等課程中。唐有祺希望通過開設“結晶化學”,把X射線晶體學的前沿知識帶到大學課堂,并決意從理論和實驗上深入開展物質結構研究。1953年2月,北京大學就今后發展工作重點問題向中共中央宣傳部、高等教育部呈送請示的報告中,化學專業的重點方向就包括物理化學專業的膠體化學、化學熱力學、分子結構及化學鍵。

為了盡快建立起中國的晶體化學研究,唐有祺不僅在北京大學開課系統培養學生,還在全國范圍內開設師資培訓班,推動晶體化學在全國綜合大學的普及。他在“結晶化學”課堂上使用的講義,經過幾次試用后,受教育部委托,于1957年11月正式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督Y晶化學》是我國學者自己編寫的第一批高等學校新教材。1958年,唐有祺又在化學系開設了“物質結構”課,主要講授分子結構和化學鍵本質,以及量子力學基礎和研究分子結構的方法和原理,依然是自己編寫講義。

(五) 萬里江山誰援手——借我一肩,挑起三重重擔

當時的中國,結構化學人才奇缺。結構化學建設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唐有祺的雙肩。1955年,受X射線晶體學研究前輩陸學善先生的邀請,唐有祺到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現稱物理研究所)兼職,籌組單晶結構分析工作。1956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成立。唐有祺又應邀到化學所兼職,籌組結構化學研究工作。一心想建立中國自己的結構化學研究的唐有祺,利用在三家單位兼職的有利條件,和陸學善先生等一道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的人力和物力結合在一起,建成了新中國首個X射線結構測定實驗室。沒有自動設備,他們就利用可卸X光管,在感光膠片上目測衍射強度,并依靠抽紙條算傅立葉求和。憑著師從鮑林期間打下的扎實基礎,唐有祺帶領研究人員,硬是在嚴峻的條件下開啟了中國的結構化學研究,測定了中國第一批晶體結構,為新中國培養出一批結構化學人才,為我國后續解決豬胰島素晶體結構奠定了基礎。

(六) 正盛風篷遇劫波——基地遺恨,何時夢真

正當唐有祺傾盡滿腔熱情大力推動中國結構化學教育與研究時,1958年,席卷全國的大躍進開始了,唐有祺的科研活動被迫完全停止。9月,北京大學化學系950多名師生被派到廣西、湖北、京郊等地支援國家鋼鐵戰線;唐有祺則被派到清華大學講授《結晶化學》。12月底,學生陸續返校,唐有祺開始為學生們補課。

1962年,隨著新一屆6年制本科生進入實驗室,唐有祺的研究得以短暫恢復。唐有祺指導學生穆祥祺確定了抗血吸蟲病的藥物——吐酒石的結構,而這是一個百余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穆祥祺在唐有祺指導下打下的堅實晶體基礎,為他此后順利完成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工作埋下了伏筆。

1963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決定在吉林大學、福州大學和北京大學建立三個物質結構研究基地。唐有祺被任命為北京大學物質結構編制計劃任務書的召集人。1964年,唐有祺在國家科委的支持下,帶領桂琳琳等人開始為物質結構基地建設付諸行動。1966年,物質結構研究基地已經初具規模,具備了正式承接國家重要研究課題的能力。

正當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時,持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爆發了。物質結構基地建設宛如南柯一夢,唐有祺的腦海中空留回響。

(七) 因應大勢待時飛——解密胰島,身退心不退

盡管唐有祺建設物質結構基地的雄心壯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化為泡影,但他心中的希望從未幻滅。

“文化大革命”爆發前的1965年,中國科學家經過6年零9個月的共產主義大協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胰島素。1966年4月,國家科委主持召開了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成果鑒定會。參加會議的唐有祺敏銳地捕捉到了科研的機會。他提議,接下來應該刻不容緩地用X射線衍射的方法測定胰島素的空間結構,此項工作可為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打開一個缺口。唐有祺有理有據的建議被會議采納;他也因此被推舉為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的學術帶頭人。

1966年7月30日晚,政治風雨又臨。江青在人民大會堂的科學界萬人大會上發表講話,表示胰島素結構測定不能讓資產階級教授參加1朱晶, 葉青.《根深方葉茂——唐有祺傳》.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123.。唐有祺只好從研究隊伍中退出。

但因為包括唐有祺培養的學生在內的一大批北京大學教師仍然在研究隊伍中,心系胰島素結構解析的他得以在幕后指揮大方向。1971年“七一”前夕,終于全面完成了豬胰島素的晶體結構測定,雖然此結果因為一次次政治風波的拖累,比英國的霍奇金小組晚了近兩年,但獲得的分辨率比霍奇金小組更高。與唐有祺情誼深厚的霍奇金得知中國研究團隊的結果后,特意在去日本的行程中插入北京之行,并多次在不同場合通過報告、撰文等方式大力向國際同行宣傳中國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這為后來唐有祺在改革開放后推動中國順利加入國際晶體學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八) 火烈難熔方寸心——專著頻出,科苑千古琴音

在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的漫長政治運動中,盡管唐有祺被剝奪了從事研究的權利,他內心始終有一方安寧的天地。在他看來,這是難得的“休閑”時光,正好可以整理自己上課用的講義,撰寫著作。1963年10月,他完成書稿《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并于1964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首次將統計力學介紹到中國化學界,為中國化學的縱深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1968年冬,他專心整理《對稱性原理》講義,形成《對稱性原理》上、下兩部書稿,由科學出版社分別在1977、1979以一、二分冊的形式出版。這本書被日本高分子學界推薦為重要化學參考書。1988年,《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獲得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獎。2012年,這兩本書都入選《北京大學百年化學經典》,并再版發行。

除了這些與專業相關的著作,唐有祺還把在文革中給工農兵學員講課用的講義進行修訂,1973年9月形成《化學動力學和反應器原理》一書,1974年11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1979年12月第二次印刷。這本書首次深入淺出地將宏觀動力學與反應器原理的精髓介紹給國內化學工作者,對后來我國研制高效聚乙烯、氧氯化和環氧乙烷催化劑等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1984年出版的《相平衡、化學平衡和熱力學》一書也是基于他在這一階段充分體驗生產實踐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如今,這些教材不但在國內成為經典,也被哈佛、伯克利等國外著名學府的華語學者奉為經典參考書目。

(九) 雖經百折志不移——為國攻堅,舍我其誰

唐有祺在安心著書立說的時候,決不是懷著避世的心理。他一直密切關注著國家科技的發展,尋找為國家做點有用的事的時機。1974年,唐有祺注意到石化部決定研制環氧乙烷銀催化劑,與進口的環氧乙烷設備配套使用。這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是極難得的科研機會。唐有祺決定和他1956年畢業留校的學生林炳雄一起,利用北京大學在結構化學上的優勢,從理論上研究催化劑的機理。剛開始,他們幾次到主管部門爭取參與,都因理科高校在這方面經驗不足而屢遭拒絕。唐有祺絲毫不氣餒,轉而尋求與有條件承接這個項目的燕山石化總廠研究院合作,通過迂回的策略獲得參加項目的機會。唐有祺的學識和在商談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個知識分子在國家需要面前深深的責任意識深深地打動了對方。最后,石化部終于把與引進裝置相配套的“環氧乙烷銀催化劑”部分研制任務下達給北京大學。唐有祺和林炳雄團隊不負眾望,經過刻苦攻關,研制出催化性能達到了預期指標的催化劑產品。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被當作經典實例在報告中專門講述2朱晶, 葉青.《根深方葉茂——唐有祺傳》.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146.。1986年,“環氧乙烷銀催化劑”等研究成果被國家教委評為科技進步一等獎。

(十) 厚積薄發無功處——終成,單層分散史書

在從事引進裝置配套催化劑研究時,唐有祺得知3朱晶, 葉青.《根深方葉茂——唐有祺傳》.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48.當時國產TiCl3/MgCl2催化劑效率比國外新出的催化劑效率低三個數量級。經過簡單估算,唐有祺認為,若TiCl3在載體表面分布成單分子層,暴露在表面的活性組分可增高三個數量級,催化效率就會提升1000倍。后來,他和謝有暢及其他同事利用X-射線衍射法證實,研磨后的氧化物和鹽類可以在遠低于熔點的情況下,在載體表面自發單層分散,并且單位面積載體有飽和分散量。這就是自發單層分散原理。鑒于自發單層分散原理的重大科學貢獻及其巨大的應用價值,1987年,國家教委為唐有祺的科研團隊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后來,謝有暢的課題組根據這個原理繼續研究,得到了對CO有極高吸附容量和選擇性的高效吸附劑,解決了低成本從半水煤氣等原料中分離高純CO的難題,為中國煤化工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目前基于自發單層分散發展而來的一氧化碳變壓吸附分離裝置已經實現投產,年均產值數億元。

(十一) 一夜春風綠神州——生命,讓化學細說從頭

1978年,中華大地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以唐有祺為負責人的北京大學物質結構研究室得以重整旗鼓。小分子和在“文化大革命”中迫于無奈無法進行的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測定工作隨之展開。但唐有祺敏銳地意識到,隨著儀器越來越先進,小分子結構測定以后將會成為專門的技術。而研究分子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仍然大有可為。因此,唐有祺開創性地提出了蛋白質結構與功能設計這一新的研究方向。如今,這一方向已經成為蛋白質結構研究以及新藥設計的前沿領域。

與此同時,對生物學體悟頗深的唐有祺意識到,進入分子水平的化學將在生物學的發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但在中國還沒有人從事這樣的研究。1989年11月26-28日在復旦大學舉行的“生命化學研討會” 上他特別強調,化學研究者應該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也為了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一些多媒體工具被運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替代一些落后的教學方式供教師所用.它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接觸到更多教材之外的知識點,同時也有效地達到了吸引學生的作用,使得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但同時,多媒體教學也并不一定就能夠發揮積極正向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看我們教師如何對其進行運用.

為此,他積極組織“生命過程中的重要的化學問題研究”項目,并入選首批國家攀登計劃,出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感光化學研究所、細胞所、復旦大學遺傳所、吉林大學、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現北京大學藥學院)等單位都加入到該項目中。在唐有祺的倡導下,化學生物學從化學方面為中國生命科學的研究和發展開創了新局面,同時也為化學推陳出新提供了動力。

(十二) 百轉千回魂夢縈——分子工程,你是化學的新生命

文革期間面向不同的學生群體講課的經歷及單層分散理論的發現讓他深深地體會到,物質的結構與性能之間有著重要的聯系。這讓他對傳統化學從大量分子中篩選出功能分子的做法進行了反思?!澳嫦蚨小?,根據功能需要對分子結構進行設計的研究思路在他頭腦中初現。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前夕,唐有祺在《現代科學技術簡述》中將長久以來的思考首次以“分子工程學”的形式見諸文字。為了推進分子工程學研究,唐有祺先后完成了《分子工程學芻議》和《國家“八五”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建議書》,確立了建設分子工程學學科的目標和做法。

1992年,“功能體系的分子工程學研究”正式以攀登項目的形式被國家立項。在唐有祺的設計下,北京大學作為主持單位,聯合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參與,在全國范圍內分片建設分子工程學。在項目的帶動下,一大批科研人才成長起來,研究領域和研究隊伍不斷擴大。

如今,這門唐有祺在古稀之年倡導的學科,已經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從1994《唐有祺教授八軼華誕志慶集》.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06.年北京大學化學系在國際上率先更名為“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開始,國內一些高校的化學系陸續更名。2012年,美國康奈爾大學化學系也更名為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分子工程學,正成為世界化學、材料、生物等學科共同的前沿。

(十三) 誰說化學非基礎——為你,哪怕開罪泰山北斗

文革結束后,被禁錮太久的科學界活躍起來。大家都在為中國的科學事業焦急。1977年12月9日,錢學森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現代科學技術”一文,認為從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的觀點來講,基礎學科只有物理和數學;傳統學科分類中的“天文、地學、生物、化學”都可以歸結到物理和數學?;瘜W應該是隸屬于物理學的一門學問。

不安的情緒在化學界蔓延開來,但大家都不敢在公開場合正式表達自己的觀點,直到唐有祺在中國化學會舉辦的論文報告會上,首次直面這個言論,作了振聾發聵的發言,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4《唐有祺教授八軼華誕志慶集》.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06.。

1997年,科技界再度流行起強大的“化學消亡論”。當時政府采納科學家建議,在草擬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綱要》中,把化學從大學科中撤銷,作為物理學科的從屬。

(十四) 何當共剪西窗燭——中國化學,當回歸世界版圖

唐有祺還是中國科學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朝鮮戰爭、冷戰、中美對抗、中蘇對抗、文革等原因,中國科學的國際交流曾經急劇縮減乃至中斷。唐有祺認為,中國科學只有充分利用國內外優質資源,才能提高我們的學術起點,形成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科研隊伍。因此,文革剛一結束,唐有祺就開始積極推動中國科學的國際交流。他頻頻率團出訪,為教師、學生爭取到國外交流學習的機會。其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是在改革開放后的1978年,推動中國加入國際晶體學會,以及在1987-1990年間展現出卓越的外交智慧,戰勝超級大國的三次挑戰,首次為中國爭取到1993年國際晶體學聯合會大會的舉辦權。

由于這是中國首次舉辦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會程最長的國際學術會議。唐有祺又利用這個機會,不辭辛苦地奔走呼吁,建議制定支持在國內召開國際性會議的具體優惠政策,為中國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不僅如此,唐有祺還呼吁設立專項國際科技交流經費,為中國學者在國際舞臺上充分發揮作用提供保證。在唐有祺的努力下,當今中國的國際學術交流已經暢通無阻;在國際交流經費的資助下,中國學者的身影頻繁穿梭于碧海藍天……

(十五) 直掛云帆濟滄?!α空?,打造中國化學騰飛的平臺

在推動中國科學走向世界的同時,唐有祺意識到,必須將現有研究力量整合起來,才有可能加快前進的步伐。為此,他向國家提議整合北京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的相關學科。1977年10月,唐有祺被國家科委授權籌建北京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

1984年,研究所正式成立,唐有祺擔任所長。這是中國高校中第一個專門的物理化學研究機構。此后短短幾年間,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委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3等獎1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唐有祺在學科整合方面做的第二件大事是整合北京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結構化學研究力量,成立北京分子動態和穩態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987年3月2日,北京分子動態和穩態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了國家計委的論證;唐有祺被授權負責實驗室的籌建工作。1991年,實驗室初步建成,唐有祺被聘為首任主任。這是中科院與高等院校聯合建立的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30多年來,重點實驗室培養出的科研人才已經遍布全國各地,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科學的發展。

(十六) 中華何須仰人顏——文化獨立,讓《物理化學學報》躍馬鞍前

唐有祺的目光總是能夠穿越時空,著眼于中國科學更遠的未來。

他深知,一個國家文化要獨立,必須要有自己的刊物。改革開放后,中國科學事業開始蓬勃發展,物理化學更是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種情況下,唐有祺決定在中國化學會旗下創辦新刊《物理化學學報》。

1984年11月9日,《物理化學學報》正式創立,唐有祺親自擔任《物理化學學報》的首任主編。他強調刊物的工作人員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研究者應該扎扎實實地致力于科技事業的發展。他指出,只有在一定積累的基礎上,在總體水平提高的情況下,科學研究才有可能在高水平上“漲落”,才可能出現獲得諾貝爾獎水平的人才與成果。為了讓中國的研究工作為國際所重視,他極力主張中國科技人員發表論文應該引用國內的工作5朱晶, 葉青.《根深方葉茂——唐有祺傳》.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172.。30多年后的今天,唐先生的這一理念已經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共識,中國開始在創辦自己的科學雜志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十七) 愿得此身長報國——千秋事業,大局謀略多

1987年10月9日,國家教委(現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時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的唐有祺被任命為副主任。從1990年至1997年,唐有祺連續擔任主任一職。這一時期,恰逢中國社會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批科研人才流向國外及高薪部門。剛剛復蘇的中國科學還沒有償盡人才斷層的歷史舊債,又遭逢新的危機。

1992年12月,唐有祺組織科技委專家召開全體會議,討論如何盡快培養和造就年輕學科帶頭人與骨干的問題。專家們一致認為,應該在國家層面設立“跨世紀人才工程”。1993年2月,唐有祺分別致信溫家寶同志及江澤民總書記、李鵬總理、朱開軒、李鐵映同志,提出“盡快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與骨干是一項極其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應當引起重視?!?993年4月和10月,唐有祺又兩次致信李嵐清副總理,反映了科技委專家們關于“跨世紀人才工程”的具體建議,包括國家立即組織實施“跨世紀人才工程”的必要性、主要目標、方針原則、主要措施和實施方法。

在唐有祺鍥而不舍的推動下,1993年10月,國家教委發布了“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實施方案、“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試行辦法,以及“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評審辦法。這項計劃開創了中國科學在教育領域設立優秀年輕人才計劃的先河,是中國在培養高層次學科帶頭人和骨干力量方面的創新之舉。之后,國家和有關部門陸續實施“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百千萬人才工程”等人才培養計劃,大大推動了中國科學帶頭人與骨干人才的培養工作。

(十八)后記

此番梳理唐有祺先生的科學人生,筆者再次被唐先生的偉大人格和他對中國科學事業的卓越貢獻所震撼。對于中華大地,他始終胸懷大愛。在顛沛流離中,他刻苦求學,心無旁騖;在戰火紛飛中,他拿到了出國的機會,卻甘愿留下來為國分憂;在美求學一切順利時,他放棄了大好前程,毅然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在遭逢政治風雨時,他處變不驚,抓住一切機會為國家建設服務;在化學學科的危急關頭,他超越自我,為了全中國的化學人仗義執言;在高??萍脊ぷ魇艿缴鐣髁x市場經濟沖擊時,他奔走疾呼,為建設穩定的科技隊伍布局謀篇。作為科學家,他展現出了政治家的偉大胸襟,永遠為中國科學的大局著想。他宛如一面堅實的盾牌,護佑著中國化學和中國科學安然度過風風雨雨;他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在國際晶體學界,為中國豎起偉岸的豐碑;他宛如一片肥沃的土地,滋養了一代代科學兒女……

莫問唐門何在。先生奠基的結構化學、倡導的化學生物學、開創的分子工程學,已經遍布中華大地。

值此先生百歲壽辰之際,我輩后人衷心祝愿先生身體健康,平安康泰!

2019年12月于北京

猜你喜歡
化學
化學與日常生活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化學:舉一反三,有效學習
化學與健康
《我的第一本趣味化學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