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豎脊肌平面阻滯在麻醉與疼痛中的臨床應用進展

2020-04-05 10:33龔尚毅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圍手術期并發癥

龔尚毅

【摘?要】麻醉和鎮痛是醫療機構臨床工作的兩個主要環節,影響療護工作開展質量和患者預后,這也客觀推動了麻醉技術的進步。本文以此前學者研究結果以及自身臨床工作經驗為依據,對豎脊肌平面阻滯在麻醉與疼痛中的臨床應用、作用機制、并發癥等內容進行分析,使技術的優勢和不足得到明確,為其運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豎脊肌平面阻滯;圍手術期;慢性疼痛;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084-01

前言:

手術疼痛、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可見于各類患者群體中,以提升患者依從性、改善療護工作質量為著眼點,需要向患者提供麻醉、鎮痛服務。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的影響存在差異,分析認為豎脊肌平面阻滯可提升麻醉工作質量,且臨床適用性較高,可在多種工作中發揮作用[1]。本文就該技術的臨床應用進行綜述:

1?豎脊肌平面阻滯的作用機制

針對豎脊肌平面阻滯作用機制的研究由來已久,不同學者持有不同觀點,目前仍未達成一致。部分學者認為,從解剖學特點上看,患者脊神經從椎間孔突出后,向不同方向延伸,包括背側、腹側兩個方向,其中背側延伸的神經組織,以橫突乳為通道,進入患者豎脊肌中,同時進一步蔓延,分別達到菱形肌、斜方肌等處,開始向患者皮膚等處分布,腹側方向的神經組織則向患者肋間、胸腔組織等處蔓延。在進行手術以及關聯位置麻醉、鎮痛時,進行豎脊肌平面阻滯,可實現對背側、腹側神經組織傳導作用的控制,機體對外界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大大降低[2]。另有學者認為,豎脊肌平面阻滯通過對神經中樞發生作用起效,麻醉藥物注入豎脊肌平面后,可對臨近區域內神經系統產生作用,并借助神經纖維、體液等蔓延,使患者神經中樞的疼痛敏感性下降,較直接進行椎管麻醉更安全。

2?豎脊肌平面阻滯在麻醉與疼痛中的臨床應用

2.1圍手術期運用

豎脊肌平面阻滯的運用范圍較廣,圍手術期內借助豎脊肌平面阻滯技術,可控制患者術中疼痛問題,也能應用于術后,進行胸腔、腹腔手術后鎮痛。翁艷[3]等學者研究發現,術中以豎脊肌平面阻滯技術進行麻醉,患者不良反應偏少,分析認為這與用藥劑量和部位存在關聯,豎脊肌平面阻滯用藥劑量偏少,且作用區域對患者機體的重要性相對較低,因此安全性較高。術后應用豎脊肌平面阻滯,可降低患者疼痛評分10%-60%,這一作用與其他強效麻醉藥物相似,對于復雜手術患者、痛感較強的患者,效果更為理想[4]。

2.2慢性疼痛控制

慢性疼痛可分為多種類型,如腫瘤導致的疼痛、慢性炎癥疼痛等等,其中部分疼痛目前仍無應對方法(如晚期癌癥擴散),豎脊肌平面阻滯可用于肩周、關節炎性、組織慢性疾病疼痛的控制。有學者研究發現,與用藥鎮痛相比,肩周疼痛患者接受豎脊肌平面阻滯麻醉,疼痛感下降超過20%。豎脊肌平面阻滯對于慢性炎癥所致疼痛也有理想效果。從機制上看,一方面患者組織解剖學結構相似,另一方面不同疼痛均需借助腹側、背側兩處主要神經組織進行傳遞,這是豎脊肌平面阻滯具有廣泛鎮痛、麻醉適用性的基本原因[5]。

2.3置管連續給藥

部分患者術后疼痛感強烈,或無需接受(或無法接受)手術,需通過麻醉方式使患者保持鎮靜,在相關工作中,豎脊肌平面阻滯得到重視和運用。如胸外科手術患者,其術后疼痛較其他區域手術更強,持續時間也較長,又如心臟疾病介入治療患者,面臨持續、陣發性疼痛困擾,均需要進行麻醉鎮痛。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患者病患區域較為特殊、組織結構復雜,難以通過常規方式控制疼痛感,在豎脊肌平面阻滯技術支持下,患者疼痛感可下降20%-60%,這與該技術作用區域的特殊性有關。目前研究熱點在于給藥參數,針對不同疼痛等級、患者個體條件差異進行藥量評估,是相對較為可行的麻醉方法[6]。

3?豎脊肌平面阻滯的并發癥

豎脊肌平面阻滯并發癥,可分為基礎并發癥、特殊并發癥兩大類,基礎并發癥包括過量用藥導致的器官、組織功能異常(如心臟麻痹),正常用藥導致的手術蘇醒期躁動等,目前多主張結合患者體征、體重等信息,以誘導麻醉、維持麻醉相結合的方式,保證麻醉安全和有效鎮痛[7]。豎脊肌平面阻滯技術下的特殊并發癥包括阻滯后運動減弱、氣胸等。上述并發癥均不多見,目前主張通過有效控制給藥參數的方式進行應對,如胸外科手術中,每個節段阻滯所用藥量應在2.2ml到6.67ml之間,中位值在3.2ml左右[8]。手術前需要加強對患者體征信息、耐受性的評估,以控制并發癥發生率為目標,臨床主張減少體重偏低、機體態勢不佳患者的用藥量。并發癥控制,是豎脊肌平面阻滯目前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有學者認為可通過復合麻醉的方式,減少單一麻醉的藥物用量,如在豎脊肌平面阻滯的基礎上,給予靜脈復合麻醉。但該方式的適用性有限,部分患者無法耐受靜脈麻醉,也有部分患者腰背部、腹部合并外傷,無法耐受豎脊肌平面阻滯麻醉,這也對豎脊肌平面阻滯技術運用和推廣提出了更高要求。

綜上所述,豎脊肌平面阻滯在麻醉與疼痛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較高,技術原理簡單,但其作用機制目前仍有爭議。圍手術期麻醉和鎮痛、慢性疼痛控制均可借助豎脊肌平面阻滯技術進行,其并發癥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運用,應在實際工作中首先核準可耐受豎脊肌平面阻滯,再提供對應服務,同時應加強技術研究,了解技術作用機制,為其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郅娟,楊冬,晏馥霞,等.超聲引導下豎脊肌阻滯在圍手術期鎮痛中的應用[J/OL].醫學綜述,2019(21):4296-4300+4305.

[2] 李朝陽,李東林,林義辦,等.超聲引導下豎脊肌阻滯用于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術后鎮痛的臨床意義[J/OL].中國現代醫學雜志:1-9.

[3] 翁艷,鐘慶,楊岸,等.豎脊肌平面阻滯在麻醉與疼痛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醫學綜述,2019,25(18):3682-3687.

[4] 吳茜,薛飛,王玨,等.超聲引導下雙側豎脊肌平面阻滯對后路腰椎融合術后鎮痛效果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9,35(09):842-845.

[5] 鹿文青,王世萍,張梅,等.超聲引導下豎脊肌阻滯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J].現代實用醫學,2019,31(08):1026-1028.

[6] 李孝爭,劉美榮,李國振,等.豎脊肌阻滯和椎旁神經阻滯用于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術后鎮痛的比較[J].中外醫療,2019,38(23):50-52.

[7] 顧楠,張析哲,周琪.超聲引導下豎脊肌平面阻滯在胸科手術的臨床應用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2):44+46.

[8] 徐新鵬,陳慧,劉德行.椎板后路阻滯與豎脊肌平面阻滯的區別及臨床應用[J/OL].中國現代醫學雜志:1-9.

猜你喜歡
圍手術期并發癥
淺析美軍戰斗精神的致命并發癥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膝關節鏡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可吸收螺釘治療34例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并發骨質疏松的效果及其對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