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導性加強患者自我健康護理干預在慢阻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2020-04-05 21:42張敏李清蕓楊巧芳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自我護理能力慢阻肺

張敏 李清蕓 楊巧芳

【摘?要】目的:探究指導性加強患者自我健康護理干預在慢阻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對象為慢阻肺患者70例,研究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5月,分為參照組(35例)和研究組(35例),給予參照組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指導性加強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護理滿意度,使用統計學進行分析。結果:對于護理后的自我護理能力,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對于護理滿意度,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結論:慢阻肺患者實施指導性加強護理,有效改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可在臨床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指導性加強護理;自我健康護理;慢阻肺;自我護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192-02

前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較為常見,其特點包含氣流首先,且癥狀呈持續加重狀,受到有害顆粒、氣體的影響,引發肺部炎癥反應,主要病因包括吸煙等,以胸悶、咳嗽、咳痰等為主要表現,病情較長,且反復發作[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死亡率,為患者家庭帶來嚴重經濟負擔。因此應當加強該部分患者的指導性護理,以便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護理能力,促進疾病恢復。本文將以7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指導性加強患者自我健康護理干預在慢阻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涉及對象為慢阻肺患者70例,研究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5月,分為參照組(35例)和研究組(35例)。參照組,男、女患者各為17例與18例;年齡在48~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68±4.54)歲。研究組,男、女患者各為16例與19例;年齡在41~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56±4.2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分析,結果可見P>0.05。

1.2?方法

1.2.1參照組

給予參照組常規護理:

行常規體檢、飲食指導、癥狀觀察、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

1.2.2研究組

給予研究組指導性加強護理: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患者在發生疾病后往往產生焦躁不安、抵觸治療等情緒,與患者積極進行溝通,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講述疾病,并及時告知患者病情發展,使其充分認識與了解自身疾病,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強調自我護理的重要性。結合患者年齡、學歷等進行心理疏導,對患者的悲傷情緒進行護理: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指導患者使用呼吸法改善負面情緒。指導患者正確的服藥方法,強調堅持服藥必要性,可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若患者條件允許,可接種丙種球蛋白、胸腺肽等,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力。指導對患者的飲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飲食方案,飲食需富含高蛋白、維生素、易消化、高熱量的食物,尿少或浮腫患者需減少鈉鹽攝入量。飲食強調少而精,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油煎食物與海鮮魚蝦減少使用,避免對氣道產生刺激。指導患者康復訓練,在咳痰時,需深呼吸并用力咳痰,由家屬輔助拍背,并指導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可通過吹笛子、吹氣球等鍛煉。

1.3?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

自我護理能力:使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越好。

護理滿意度:發放護理滿意度評估量表,由十分滿意、比較滿意與不滿意組成。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實驗涉及到的數據信息統一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值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用%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對于護理后的自我護理能力,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于護理滿意度,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表2所示。

3?討論

慢阻肺是由于有害氣體與顆粒的吸入從而使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病菌侵入,造成感染。有關研究數據表明,慢阻肺患者的心血管發生概率比正常人更高,主要由于受到血管結締組織變化、氧化應激、缺氧、全身炎癥等因素影響[2],而心血管疾病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部分患者因惡性心律失常而死亡。長期的治療極易使患者產生抗拒治療心理,且部分患者缺乏護理知識,自我護理能力不足,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應當重視慢阻肺患者的自我健康知識培養[3]。本次研究中,針對慢阻肺患者實施指導性加強護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結合患者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以及病情特點,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著重于疏導與調節情緒,疏解患者抑郁緊張狀態,隨后再添加飲食護理與康復訓練等多方面進行,提高護理質量,使方案更具有針對性,滿足了臨床需求;重視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理意識,繼而促進恢復。本次研究結果可見,對于護理后的自我護理能力,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對于護理滿意度,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

綜上:慢阻肺患者實施指導性加強護理,有效改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可在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榮,衣明.康復護理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2017,(4):51.

[2] 馮永蘭.協同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預后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4):152-153.

[3] 楊鳳娟,張凌云.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病人加強營養支持治療的效果觀察[J].家庭醫藥,2017,(7):33.

猜你喜歡
自我護理能力慢阻肺
寬胸理肺湯治療AECOPD痰濁壅肺證患者30例療效觀察
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研究
健康教育路徑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干預效果
延續性護理對高齡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綜合護理干預在提高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中的作用
小劑量阿奇霉素聯合噻托溴銨粉吸劑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
慢阻肺機械通氣撤離的影響因素分析
健康教育在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分析
慢阻肺臨床治療進展
健康教育干預對腫瘤外科PICC置管患者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